学习资料库 > 脑力提升 > 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方法及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方法及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方法及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方法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方法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方法

  1、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数学思维

  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应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产生质疑,能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由此及彼,从一个问题衍生开来,提出崭新的、有创造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的设问才会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鼓励学生拥有坚持己见的自信和勇气,引导学生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找证据,求事实;但同时应引导学生既要敢于坚持己见,又要善于接纳别人正确的观点,从而在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中获得最大收益。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知识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而这种冲突正是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必需的。

  2、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

  将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问,也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思考问题时,根据同一来源材料,以比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不同方向的解答,即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应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能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

  3、培养兴趣,促进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4、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

  5、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法,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6、创设思维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论证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创设情境,激趣引思,就是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欲望,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愉快中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与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步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如教学《摩擦力》一课时,我先问学生:知道老师最关心你们什么吗?学生有说学习、身体、成绩……,这时我告诉学生最关心他们的玩。接着我拿出一个气球,在身上擦了擦,奇迹出现了,把气球放在身体的任何地方,它就像生了根似的呆在那里不掉下来,学生看了产生了好奇。然后我把气球分给学生,让他们一起来玩,从而把学生的兴趣引向研究为何气球在身上擦了几下就像粘了胶水,随着一个个气球被粘附在衣服上,学生得意、喜悦、自豪等表情明显地写在自己的脸上。情趣盎然的粘气球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欲和求知欲,又使他们在想与做的过程中,不断地触发着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的好奇心无处不在,如一群搬运东西的蚂蚁,一条从树上掉下来的虫子,一只在空中飞舞的蝴蝶……这些往往都能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令他们兴趣盎然地观察。所以,我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时,学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让他们想做、愿做。 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当学生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好奇的欲望时,我就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并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自己探究,找出答案。

  2、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大胆创新

  建立“自主学习,实践探索,人人参与,体验成功”的新型的多样化的科学教学模式。首先教学的活动方式要注意讲、示结合。在向学生讲解、传授已经形成了的知识结论的同时,注意运用提示、暗示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鼓励学生在突破现成知识基础上实现创新;其次师生间活动的方式要注意合作探讨。尽可能通过讲座、辩论、研讨等方法,去扩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学生学习方式要注意以自学为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提示后,应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实践锻炼。

  创新性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而恰到好处的提问,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另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来寻求正确结论,大胆质疑,多思善问,逐步培养他们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增加例子此外,开展系列课外活动,也是体现 “以学为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学生在反复的运用和体会中,达到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培养特长、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增加例子

  3、重视知识,挖掘创新能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要创新,首先要学好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在小组活动中经常讲创新的方法、途径和原则等,虽然它们不是万能的,但它们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每次新带一个科技小组,我总会先给学生讲解科学家及小学生们创造发明的许多事例,让他们明白,路,成功的路、创造的路,就在脚下。我还会举办“和科技书交朋友”的活动,指导他们多阅读有关创新发明的书籍,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的竞赛,带他们参观学习科技作品展,使学生们通过多渠道学习有关小学生发明创新的作品,从中得到启迪,扩大知识范围,学生的知识水平越高,创造思维的发展就越有基础。从学着干上升到自己创新,激发他们的热情,我还带着小组成员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自然知识,开阔视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学着做各种模型,一辆自己制作的小赛车在地上跑,那高兴的劲远远胜过在玩具店买来的玩具赛车。这样以达到训练好他们的基本技能,能使他们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触类旁通。我深信,知识、技能越丰富的人,产生创造性的可能也就越大。

  2. 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推测、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方面,它表现为思维的多极性、广阔性。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是思维水平达到超常的特殊表现形式,是神思高度集中时多种信息的概括化、简缩化或知识迅速迁移的结果。在科学教学中,要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观思维的培养,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敏捷性、多向性,鼓励学生的自由联想,异想天开,不落俗套。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我首先演示:在一烧杯里放入纸倒扣在水里,再垂直取出,杯里的纸没有湿,让学生重复实验几次,但有的小组杯里进了水,纸湿了。这时,我抓住这个学生感到有趣、好奇地契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组实验:①实验时,看到了什么现象?②为什么有的组纸湿了,有的组纸没有湿?③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的实验、观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探究关于空气占据空间的诸多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科技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于生活和自然界。日常生活中往往蕴藏着许多发明创造的东西。因此,我经常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这一物品有什么缺点?有待改进的是什么?同时,将某一物品的独特的优点应用到其他物品中去,产生出新的创造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一次科技兴趣课上有一位同学向我提出:雨天,当人们把伞收起来时,湿漉漉的伞很麻烦,在公共汽车上水很容易弄到别人身上,尤其是人多拥挤时;在商场、宾馆水滴到地上很容易造成意外摔倒,而且还会弄得地上很脏,影响环境。有些商场和宾馆有提供塑料袋,但只适用于不折叠的伞,而且也不环保。所以,我想解决这些问题,让伞不要再滴水。这时,我及时鼓励他:“你的想法很好,怎样才能让伞不流水呢?”。

  他通过观察,把袋子放在伞的把柄里面,用的时候可以抽出来,不占地方。而且,现在提倡环保,购物不提供袋子,便可以用雨伞中的袋子装东西。另外,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般的伞柄比较短,握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如果把伞柄加长,可以使它握起来更舒服,也使得里面的空间增大,更好容纳袋子。根据以上想法,他发明了《带袋子的伞》:用薄的、防水的布,使体积小且能够防水;袋子的形状既够大方便装伞,收起时体积也很小;伞柄底端的盖口较大方便袋子塞进和取出 ;盖子连在把柄上,就像牙膏的连体盖一样方便, 柄的长度与人的手握拳时的宽度差不多增加舒适感;制作成本低,充分利用废弃之物。该小发明在省24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进入终评。

  又如,在小学的高年级班里,老师经常在排座位时遇到了麻烦:如果按个子的高矮重新排座位,马上就有很多个子高的同学说自己近视了,希望坐到前面去,而个子矮的同学也站出来说坐在后面不能看清黑板。有一个同学看班中戴眼镜的同学,哇,同学们的小眼睛前,多了亮晶晶的镜片!让个子高的同学坐到前面来,后面的同学不是要被挡住了吗?近视的同学只能无奈地在眼睛上加了“两只眼睛”。数数班级的“眼镜”,将近12副,摸摸鼻梁上的镜片,看着不断上升的近视率,她产生了许多疑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同学近视?”“小学生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对小学生近视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对本班同学和其他班级同学的调查发现,读写姿势不正确学生的近视率显著高于其他原因。阅读姿势不良、眼距过近、经常躺着看书,这三者同时存在,则患视力不良的概率增加到50%左右;且眼负荷大、阅读时间较长、阅读时很少休息、阅读时经常感到眼睛疲劳以及眼睛疲劳时仍坚持阅读等同时具备时,患视力不良的概率为70%左右。

  根据上述调查的数据,她大胆设想设计一种《可调节防近视纠正器》,它可以帮助同学们纠正看书、写字时坐姿不正确的习惯,防止眼睛的近视。她找了一个大夹子,它的宽度约是一拳,这就解决了身体离桌子要一拳,接着解决眼睛离桌面要一尺。由于每个人都身高不同,所以她想到用伸缩杆做成可调节高度的挡杆。接着在一个宽度约一拳的夹子(采用不生绣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上,用螺帽把伸缩杆(采用废旧雨伞的完好伸缩杆)固定好,再用一根软铁丝缠上电工胶布左右对称地固定在伸缩杆顶端。使用时,把夹子夹在桌面上,根据每个人的身高来伸长或缩短伸缩杆的长度,以调节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写字时,双手伸过软铁丝的下面,当头低于一尺时,嘴下巴会碰到铁丝,这就提醒自己头低了,从而纠正坐姿,达到保护视力的作用。该小发明在省24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进入终评。

  帮助学生树立新的观念,主动地、富有兴趣地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去观察、探索、实验现实生活乃至自然界的问题,在课内外展开研究性的教学活动等,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科技教育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作为科技课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科学教育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为全面推进创新思维能力、培训科学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作出贡献。

相关文章: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论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4.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浅见

5.怎样训练提高数学的逻辑思维

6.试论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7.中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8.小学生逻辑思维培养

9.初中生思维特点

 

7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