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脑力提升 > 思维能力 > 发散思维,提供多解(2)

发散思维,提供多解(2)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发散思维,提供多解


  平时工作与生活中,你能想出什么样的具体事物是立体思维形式?

  一、立体绿化:屋顶花园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占地改善环境、净化空气。

  二、立体农业、间作:如玉米地种绿豆、高粱地里种花生等。

  三、立体森林:高大乔木下种灌木、灌木下种草,草下种食用菌。

  四、立体渔业:网箱养鱼充分利用水面、水体。

  立体思维是从多个角度,角色,心态,时间,文化,环境因素组合基础上思考过程固体,得出的过程。它的思维过程不是一马平川的直线思维,而是置于立体环境中的综合思维。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出过这样一个测验题: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四棵树,使得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受试的学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几何图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然而,无论什么四边形都不行。

  这时,心理学家公布出了答案,其中一棵树可以种在山顶上!这样,只要其余3棵树与之构成正四面体的话,就能符合题意要求了。这些受试的学生考虑了那样长的时间却找不到答案,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学会使用一种思维的方法—立体思维法。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总会受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思维方法的影响,而不会纵向或立体的思考问题。就好比栽树,一般人都只会想到平面几何,因为是他们比较熟悉的知识,但事实上,正是我们所牢固掌握的平面几何也就成了思考问题的框框,于是也就想不出正确的结果来。

  立体思维要求人们跳出点、线、面的限制,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各个方向去考虑问题,也就是要“立起来思考”。其实,有不少东西都是跃出平面,伸向空间的结果。最典型的莫过于许国泰先生的魔球理论,它是立体思维的集中体现。

  魔球理论的运用方法分四步进行。

  一是确定中心,即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也就是信息标图中零座标,画成圆圈,像个魔球。如研究“笔”的革新,就以“笔”为中心。

  二是画出标线,即用矢量标串起信息序列,根据“中心”的需要,画出几条座标线。如研究“笔”,就以“笔”为中心点,画出结构、功能、种类、时间等项座标线。

  三是注出标点,即在信息标上注明有关的信息点,如在“笔”的种类上标明:钢笔、毛笔、圆珠笔、铅笔等。

  四是互相交合,即以一个标线上的信息为母本,以另一个标线上的信息为父本,互相交合后便可产生新信息。还是以“笔”为例:以“钢笔”为母本,以“音乐”为父本,互相交合便可产生“会唱歌的钢笔”或“钢笔定音器”等新产品;钢笔与电子表交合,可产生钢笔式电子表;与历史交合,可产生带有历史图表的钢笔;与数学交合,可产生带有九九表的钢笔;与温度计交合,可产生钢笔式温度计;与指南针交合,可制成带指南针的“旅游笔”。以“笔”为中心的交合法,还可以制成更多的新产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平时思考问题时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而要像魔球一样,从多个角度来、多个方面考虑,构成一个立体思维的框架。

  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很多有关立体思维的智慧成果。小到弹簧、发条,大到奔驰长啸的列车,耸入云天的摩天大厦……最典型的要数电子王国中的“格里佛小人”—集成电路了。在电子线路板上也制造出立体形的,它不仅在上下两面有导电层,而且在线路板的中间设有许多导电层,从而大大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效率。

  科学家在研制飞机、导弹和卫星时需要运用非常复杂的电于设备,装配这些设备往往需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个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这样的设备体积十分庞大,携带和使用也不方便。后来,他们将各种电子元件由平面式的接线方式改为立体式的连接,充分利用真空扩散、表面处理等方法,制成了平面型的晶体管、电阻、电容。这些很薄很薄的元件通过层层重叠的方式组装起来,就构成了微型组合电路,再在一个单晶硅片上做成集成电路。这样,一个5平方毫米的硅片上可集成27000个元件。正是由于有了这种集成电路才有了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等袖珍电子产品。

  总之,思维无限宽广,智慧无穷无尽。很多时候,如果平面思维、直观思维解决不了,不妨试试立体思维,也许能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小小别针,万种用途

  精彩一句话:思维有多宽广,你的道路就能有多宽广!

  小小的曲别针有多少种用途?如果有人说,曲别针有一万种用途,你相信吗?会不会觉得这是一种无聊的噱头?

  1983年在中国召开过一次创造学会上,日本的创造学家村上信雄走上主席台拿出了一把曲别针,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这些曲别针有多少用途?

  有人说了30种,有的人说有300多种,然后放了一个幻灯片,证明有300多种。大家为他热烈鼓掌。

  这时台下有人递上来一张条子,上面写道:我明天将发表一个观点,证明这个曲别针可以有无数种用途。于是,他第二天就此作了一个讲演。这个人叫许国泰。

  他的方案非常全面:按曲别针最基本的解剖,它的颜色、重量、形状、质地、柔软度等一整套因素,把它们都解剖了,列成一个横坐标,一个纵坐标,就是它在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各个方面的用途。

  曲别针的重量可以做各种砝码;作为一个金属物,曲别针可以和各种酸类及其他的化学物质产生不知道多少种反应;曲别针可以弯成1、2、3、4、5、6、7、8、9和加减乘除、开方等各种数学符号,演变成所有的数学和物理学公式;曲别针可以弯成英文26个字母,可以是拉丁文,可以是俄文,于是乎,天下所有语言能够表达的东西,都能够用曲别针来表现。曲别针是金属,还可以导电;在磁场中有磁性反应;在艺术中,把它绷直了,肯定有琴弦的作用。至于其他的,做成夹子、别针、绳索、挂链、项链等,都是在一类中的某一项的亿万种的一种。

  许国泰的演说轰动了这个创造学会。

  通常人一想曲别针的用途,别针、夹子、绳索,已经觉得自己想得很多了,想出3种已经很了不起了。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意指开放自己的思维模式,冲破对自己的局限。当我们看到有无数种用途的时候,这才是发散思维的魅力体现。

  发散性思维要求思维能够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发散出去,就像是一颗夜明珠发出的光芒一样,以一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横向的、纵向的、逆向的,各个方面都要延伸出去。横向思维决定了思维的广度,纵向和逆向思维则决定了思维的深度。

  思维的广度,就是当头脑在思考一个事物、观念、问题的过程中,联想起别的事物、观念和问题的数量和范围,所能联想的范围和数量越大,则证明思维的广度越宽。思维的深度就是对事物的本质、根源进行深入的思考,刨根问底。

  这个世界是为成功者准备的世界。当你发出一个宏愿,想做一番事业时,一定要重新塑造自己,但是,令大多数人熟视无睹的是,从小无意识环境下形成的心理与行为积习,成为一种顽固的思维定势,习惯已经浸透人的生理和心理结构,而环境也在给予人习惯的压迫,一切都会在旧的习惯中重复,以至于成功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永远遥不可及。如果你能脱离平时的思维习惯,向心理惰性和思维习惯挑战,像思考曲别针有多少种用途一样思考你的人生,你的发展道路,你总会从中找到你的发展方向。

  现在让我们来做个小测试,看你的思维是趋于封闭还是趋于开放。

  给你一根蜡烛、半纸盒图钉、一张说明书,要求你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把这根蜡烛安放在垂直的木板墙上。这就是著名的“邓克尔蜡烛”问题,经常用做智力测验题。现在请你好好思考一下问题的解决方法。

  怎么样,想好了吗?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种。

  你可以把说明书折成一个小袋子,然后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再把蜡烛放进袋子里;或者不用折,直接就把说明书的三条边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就像我们的上衣口袋一样,然后把蜡烛放进去,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办法,如果你能想到的话,说明你的思维还不算封闭,但是也还不够开放,因为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你没有想到:首先把图钉盒钉在木板上,然后把蜡烛安放在图钉盒上。

  如果是要比赛谁的速度最快的话,这无疑是最快最有创意的方法。很少有人能够想到这个方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的思维不够开放,只把图钉盒看成是装图钉的东西,而没有想到可以把它用作蜡烛托。

  人是一个非常灵敏的动物,他可能因为一个信息的影响而偏废一生,也可能因为一个信息的影响而成就一生。当一个人没有找到掌握自己命运的智慧时,生活中的逻辑、潮流、社会关系、环境、格局,对他的规定性是非常厉害的,想超越这些是很难的。一个人能够成功是有原因的,不能成功也是有原因的,成功者常常就是一个成功者的性格,拥有成功者的心智。其中的奥秘在哪里?他的思维方式很特别,他会想到曲别针的多种用途,会想到装蜡烛的最简单的办法,会用N种办法解决他目前的困境,也会从中找到出路。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意味每个人也有很多出路,你没有想到,是因为你的思维不够开放。

  从无关中,寻找相关

  精彩一句话:事物间都有通性,从无关中寻找相关的特性,会帮你解决很多问题。

  福特汽车是美国最重要的汽车品牌之一,在全球的销售量名列前茅。在创立之时,创办人亨利·福特一直思考着,要如何大量生产,降低单位成本,并提高在市场的竞争力。

  有一天晚上,亨利·福特对小孩说完3头小猪如何对抗野狼的故事后,他突然有个想法,

  他可以去猪肉加工厂看看,或许有—些新的发现。他参观了几家猪肉加工厂后,发现里面的作业采用天花板滑车运送肉品的分工方式。每个工人都有固定的工作,自己的部分做完后,又将肉品推到下一个关卡处继续处理,肉品加工生产效率非常高。

  亨利·福特立刻想到,肉品的作业方式也可以运用到汽车制造上。他之后和研发小组设计出一套作业流程,采用输送带的方式运送汽车零件,每个作业员只要负责装配其中的某一部分,不用像过去那样每个作业员负责每部车的全部流程。亨利福特所采用的分工作业,的确达到了他原来的要求,使得福特汽车成功地提高了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变成日后不同车厂的作业标准。

  猪肉和汽车,看似不具有相关性,但是猪肉加工厂的作业流程却可以成为汽车工厂一个很好的工作模板。

  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你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我们常常可以在一些不相关的事物上,找到灵感的启发,这就是一种异中求同的归纳能力。当我们能在看来似毫无关联的对象中,找出更多的相同道理,也就代表着我们能发掘更多的创意题材。因为这些相通之处,往往是其他人没有发现的,这也正是我们的成功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人的思维跨度很大,能够海阔天空地联想;而有些人只能在一个问题中绳来绕去,思路总是不开。创新的角度来说,思维的广度是必不可少的。在许多场合下,把思维广度扩展一些后,便会引出一连串的创意。这需要发散式思维。

  发散思维要求人们的思维向四方扩散,无拘无束,甚至异想天开。通过思维的发散,从无关中寻找相关的东西,从而发现新的点子、新的思路、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提供一切新的东西。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把梳子卖给和尚。原本和尚是不需要的梳子的,但一个聪明的推销员能从梳子与和尚中寻找到相关点,从而成功的把梳子卖给和尚。在这里还有一个卖多卖少的问题,如果你的梳子卖得越多,那么你的发散思维能力越强。

  第一个推销员到庙里转了一圈,看到和尚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心想,他们要梳子有何用?结果是一把梳子也没有卖出就回去了。第二个推销员来到庙里,他灵机一动,就对和尚说:这梳子不但能梳头,而且能保健,每天在头上梳几下,可以益智健脑,帮助提高记忆力,减少疲惫,这样你念经文时会念得更好些。和尚一听好啊,他一下就卖了十几把梳子。第三个推销员到山上一看,上山烧香的人特别多,而且非常地虔诚。他就笑着对和尚说:你看,到庙里烧香的这些人是多么地虔诚,烧香磕头之后,头发都乱了。你要是把每个案头都放上一把梳子,让他们烧完香之后,拿起梳子把头发梳理好再离开,他们会认为你们很关心他们,他们就会经常来烧香。和尚想想,言之有理,就照他的话办了。他一下子卖了一百多把梳子。第四个推销员走进来,看看了和尚,又看了看寺庙周围的摆设,灵机一动,对和尚说: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和尚一听大喜,立刻买下1000把梳子。更令人振奋的是,第四个营销员的“积善梳”一出,一传十,十传百,朝拜者更多,香火更旺。于是,和尚再次向第四个营销员订货。这样,第四个营销员不但一次卖出1000把梳子,而且获得长期订货的优异成果,实现了营销工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同样是卖梳子,有的人卖得多有的人卖得少,不是你的口才不行,而是你有没有想到新的营销策略。

  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从问题的要求出发,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发挥更多的创造性,才能发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倘若—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向外散发,找出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有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

  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是会发现一些共通的道理,这就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平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尝试运用发散思维去看待事物,去联系事物,也可以试着在毫无关系的两个事物中寻找到相关点,这样很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正确答案,不只一个

  精彩一句话:正确答案不只一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个答案用发散性思维看,那就是无数个答案。

  一张四方形的桌子,如果锯掉一个角,问还剩几个角?(尽可能发挥你的思维,想出更多的答案。)

  你也许会回答三个,而实际上却不止三个。沿某顶角和其一条对边上的某一点锯开,剩下的将是一个梯形平面。如果只是稍微切去一个角就会变成五个角。

  作家罗伽·费·因格曾说:“在数学题中,正确答案也许只有一个,但在生活中并非如此。”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因此,不要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对任何领域都非常重要。

  所有事物的答案都有两面性,都要辨证的去看待,而没有绝对惟一的答案。所谓正确的答案,肯定是有前提或条件限制下的答案,答案本来就是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情况下的所谓的“正确答案”!就像一个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走过同一条河,河水是不断流淌的,每秒钟都在变化!

  人是有惰性的,遇到难题,总会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最好有个标准答案,是以前人用过就有效的,这样就不用花脑筋去想。久了成为习惯,就不会去思考新的可能。如果定势思维地认为事情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非常容易陷入呆板静止的思维模式。久而久之,就遏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人的惰性—不愿思考,追求惟一,这样导致的恶性循环是一定不可取的。

  世界上没有根本绝对的事物,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都说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但是你拿个镜子看看太阳不就从西边升起了;我们每个人都认为“1+1=2”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哥德巴赫却从中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我们每个人都认为物质的存在便是世界的尽头了,但有的科学家却提出了反物质的概念,并且在对其研究与探索中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

  因此,我们判断事物正确与否都是有一个固定的范围去判断它的本质属性,然后才知道他是否发生质变,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而不能一概固执地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世界是没有边界的,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在认识和研究事物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要注意如何“格物”的问题,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多想那么一小步,就会看到不同的结果。

  正确答案不只一个。如果任何事的答案只有一个,那么,科学家,物理学家,各种各样的学科专家,为什么还要去研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不断地做实验呢?如果答案只有一个,世界还会发展吗?

  一个答案用发散性思维看,那就是无数个答案。在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只有一个的,你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难道就只能说像小船吗?

  我们的世界是多元化的,从不同的角度去判断和衡量事物,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角度不同,正群答案也就不同。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对于某一事物来说,100个人就会有100个不同的思想及看法,即使有时与正确答案并不统一,但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很多事情,多想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多想一步就会异彩纷呈。这是多位名人用自己的事迹为我们证实的一个道理,这也说明了我们想得到成功就不能单单在一个局限内想问题,要勤于思考,不断探索以求更加完美的答案。

  正确答案不只一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面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敢于想先人之不敢想,才能广开思路,才可创新,古今中外,类似事例举不胜举。只有奇思妙想才能使社会进步,只有找到不同的钥匙,另辟蹊径,才可以在成功的道路上遥遥领先!

相关热搜

2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