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毕业论文 > 政治 > 社会主义 >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现状特点及强化社会主义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现状特点及强化社会主义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现状特点及强化社会主义

  [摘要]研究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相关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不容忽视。我们通过传统研究、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有效整合,切实反映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现实状况,深刻剖析大学生社会主义观影响因素,进而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观为培养目标,积极探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现状特点;教育路径

  所谓大学生社会主义观,主要就是指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客观事物的基本观点、根本认识和主要看法。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多样化和个性特色化,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敏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他们还没有成熟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很容易受到各种负面因素的干扰,在认识社会主义的视角和方法上出现西化、僵化、淡化等错误倾向,从而对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接班人培养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观的梳理
  
  社会主义从思潮的萌发到派别的形成,从运动的兴起再到制度的确立,经历了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狂飙突进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以及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理论构建、革命实践、建设探索和改革攻坚过程中,都形成了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科学社会主义观,成为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进行培育与引导的重要思想资源和理想目标范式。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大致描绘,“其根本特征在于历史与价值的高度统一,不仅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据和必然性,而且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场上,论证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合目的性,并强调二者的统一”。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随着马克思逝世后整个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发展、新变化,恩格斯在如何看待和怎样对待社会主义方面较之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发展和完善,如在发展阶段的认识上,他认为经济更为落后的殖民地国家,可以越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进入社会主义”。
  列宁在苏俄人民七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体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思考。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尊重现实,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架起理想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是列宁努力实现的理想。”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且,使我党在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走出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圈,提出了以苏为鉴;提出了农轻重关系正确处理的战略,摒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模式;发现了社会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完善和改革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纠正了传统社会主义从“原则”出发的思路和“左”的习惯,恢复了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实践出发的思维方法。“可以将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概括为:第一,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或形态。第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三,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从我国这一历史定位出发,结合实际,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第五,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妥善处理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对外开放。”
  江泽民同志的社会主义观围绕进一步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主题而展开,“形成了以生产力发展首位论、基本经济制度论、市场经济体制论、现代企业制度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论、经济发展战略论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观点体系;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党论、治国论、治军论、力量论、安全论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创新观点体系;形成了以先进文化地位作用论、先进文化建设目标任务论、先进文化建设战略部署论、先进文化建设方针原则论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创新观点体系”。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的现状特点归纳
  
  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现状调查采用的是由我们自主研制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适时调查软件1.0版”,根据征集的、用一句话表达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即时形成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调查在电子科技大学三个本科教学班169名学生中进行,调查对象均为大二、大三理工科学生,主要运用的是SPSS 15.0软件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模型对数据进行检验。我们的数据反映出当今部分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的典型现象和突出问题,值得学界参考。具体说来,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可以从如何看待和怎样对待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维度来把握。
  
  (一)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大学生对当下中国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强调特色的认同是高度赞同。数据表明,有46,3%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国特色化,走出的适合中国发展的一条道路。真正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他国家是学不来的”。有81.1%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重于‘特色’二字,它是一个过程,始于初级;它是一个有机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它是几代领导集体在摸索中寻找到的或者正在寻找的一条适合中国的特色道路”。有89.2%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在不断探索实践中走出一条顺应历史发展,能促进中国繁荣的创新之路”。均值数据分别为3.38、4.17、4.38,表明学生总体态度是处在比较赞成或非常赞成水平。
  当代大学生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富强之路的认同是直中有曲,而尚需矫枉的。数据表明,有41.2%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好!非常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地使中国人富起来了”!也有39.4%的大学生对此观点持中立态度。有36.9%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很好很强大”!同时,也有42.3%的大学生对此观点持中立态度。均值数据分别为3.30、3.25,表明学生总体态度是处在比较赞成水平。
  当代大学生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错误观点或模糊认识的认同是鲜明反对,而不盲目跟从的。数据表明,有57.2%的大学生不赞成“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群脱离了马克思原旨的人为了自身利益而编造出的一套流于马克思主义表面的虚假与空洞的意识形态”。有53.9%的大学生不赞成“路途曲折,进展缓慢,没有很好地履行初哀,照搬国外经验”。有34.7%的大学生不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太注重形式,而不是结果”。同时,有39.5%的大学生对此观点持中立态度。有48.5%的大学生不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走资本主义路线”。同时,也有31.5%的大学生对此观点持中立态度。有38.0%的大学生不赞成“变相的不健全的资本主义道路”。同时,有36.7%的大学生对此观点持中立态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融合”的看法,有27.4%的大学生不赞成,31.5%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41.1%的大学生持赞成态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够快、够假、够混乱”的看法,有45.2%的大学生不赞成,同时,有32.1%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对于这些错误或模糊观点,均值数据分别为2.32、2.49、2.95、2.62、2.80、3.17、2.63,这表明学生们的态度总体上是不太赞成的,具体呈现出对错误观点是不赞成,对模糊观点是不太赞成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观点的认同是有所保留,而不保守僵化的。数据表明,有45.5%的大学生不赞成“爹亲娘亲不如共产党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同时,有33.9%的大学生对此观点持中立态度及20.6%的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14.0%的大学生不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同时,有26.8%的大学生对此观点持中立态度和59.2%的大学生持赞成态度。均值数据分别为2.62、3.65,表明同样的观点,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学生们对它的认同是差别较大的。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看法既有正确认识,也有模糊认识,还有传统认识。对正确认识的看法均分为3.97、3.27,位于中立与比较赞成之间;对模糊认识看法均分为2.7,位于中立与不太赞成之间。对传统认识的看法均分为3.13,位于中立与比较赞成之间。总的结论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当代大学生怎样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最佳选择的认同是冷静客观的。数据表明,有26.2%的大学生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华民族的最终、最佳、最完美的选择”。同时,有36.3%的大学生对此观点持中立态度和37.5%的大学生持不赞成态度。有28.9%的大学生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民主、民生、民权的社会主义”。同时,有38.9%的大学生对此观点持中立态度和22.2%的大学生持不赞成态度。有57.2%的大学生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统治阶层所信仰和推崇的走向民主富强以至共产主义的发展模式”。同时,有29.1%的大学生对此观点持中立态度和12.7%的大学生持不赞成态度。均值数据分别为2.80、3.17、3.61,表明在这一问题上,学生们的总体态度是处在中立或比较赞成水平。
  当代大学生对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确发展之路的认同是高度肯定的。数据表明,有80.9%的大学生认为“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基于中国国情的以发展为首要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路”。有69.5%的大学生认为“实事求是,在一代又一代的领导者领导下,全民共奋,在坎坷与机遇中创建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面貌”。有65.3%的大学生认为“它能带来美丽的未来,也可以说这是我国的最好选择,有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中国的未来更美丽、更强”。有66.6%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在党的领导下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幸福的明天”。有67.7%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功是巨大的,作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有74.4%的大学生认为“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达到了历史性的飞跃”。有72.6%的大学生认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国历史与现状做出深刻分析后做出的历史性战略性抉择”。有74.2%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受住了重重考验,我相信,在其指导下,中国必将崛起于世界”。均值数据分别为4.02、3.85、3.75、3.81、3.80、3.99、3.87、3.99,表明在这一问题上,学生们的总体态度是处在比较赞成水平。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的认同是极其肯定的。数据表明,有78.6%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有74.0%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适宜于中国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态土壤的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具有科学精神和创造性的伟大创举”。有79.8%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中央的领导下,符合中国历史轨迹、现实国情、未来发展”。有76.4%的大学生认为“尽管遇到很多困难,纵然还有诸多不足和瑕疵,但我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有69.4%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革命性、历史性的诠释”。有78.9%的大学生认为“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均值数据分别为3.99、3.91、4.05、4.00、3.90、4.07,表明学生们对此问题的总体态度是处在比较赞成或非常赞成水平。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怎样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基本是正确认识。对正确认识的看法均分分别为3.19、3.88、3.13,偏向于比较赞成。总的结论是,大学生对待社会主义的方面处在比较赞成水平,但同样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总括起来,大学生社会主义观是:在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强调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典型特征,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富强之路,对一些模糊认识和传统认识表现出一定识别能力。在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最佳选择,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确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
  
  (三)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的二维结构关系
  大学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怎样对待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根据已经获得上述这两个方面若干指标的测量数据,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结构方程的数学工具,计算这两个方面的路径系数,为本文后面的定性分析作出导引。具体数据见表1。
  
  表1第二行数据揭示了看待社会主义的四个观点对“最佳选择”产生的影响。这行数据表明,“富强道路”的因素最为强烈(0.48),其次是“强调特色”。此数据表明,当大学生把充分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富强之路”时,有助于他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中国发展的“最佳选择”。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最佳选择”的影响较小。关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有助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最佳选择”看法。
  表1第三行数据揭示了看待社会主义的四个观点对“坚信正确”产生的影响。这行数据表明,“强调特色”的观点最为强烈(0.40)。其它三个观点的影响甚弱。尽管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则与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的观点方向相反。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时,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
  表1第四行数据揭示了看待社会主义的四个观点对“符合国情”产生的影响。这行数据表明,“强调特色”的因素最为强烈(0.60),依次是“富强道路”(0.21)。此数据表明,当大学生把充分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富强之路”时,有助于加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的认识。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则妨碍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的认识。
  表1第五行数据揭示了看待社会主义的四个观点和对待社会主义的两个观点对“坚信正确”产生的影响。在这里我们是把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作为最终结果观点。这行数据表明,“符合国情”、“最佳选择”、“富强道路”对“坚信正确”的影响为正。而“传统认识”、“模糊认识”、“强调特色”的影响为负。
  

相关热搜

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