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 > 其他经济相关 > 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效率的主体因素研究(2)

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效率的主体因素研究(2)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效率的主体因素研究


  3 结论与可行性建议
  
  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中,共享主体进行知识共享的内在动机和行为意愿决定了它是否参与共享活动并诚信协作,主体的异质性体现了联盟成员进行知识共享的成本高低,而共享能力则直接影响其知识共享的绩效。这三方面的因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共享主体的异质程度过大、共享能力过低会影响主体对共享收益与成功可能性的预期,进而削弱其共享意愿和参与的积极性。反过来,在一定条件下,共享主体的内在意愿可以成为主导因素。在一个设计科学的、公平的制度环境与良好的信任环境中,主体的共享意愿能够起到能动作用。促使其努力提高自身共享能力,与伙伴积极沟通与交流,降低主体异质性的阻力,最终促成知识共享。事实上,共享主体对知识共享的认知是内嵌于制度结构中的,个体理性是既定制度结构下的认知理性。一个良好的制度结构与信任结构是促进联盟组织知识共享的关键。要使联盟成员积极参与知识共享并取得良好成效,一方面需要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制度架构,激励成员知识共享的内在动机,同时监控和约束成员机会主义行为;另一方面,需要依赖于价值、文化和目标的内化去鼓励成员合作,促进成员提高自身的组织学习能力,降低成员异质性的不利影响。
  3.1 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制度架构
  知识共享的制度架构是联盟成员的知识资源状况和控制权在各成员间的配置以及有关共享程序与组织行为规范的制度安排。它将各成员连结在一起,决定着联盟成员的生命力及其知识共享的成效。在建立联盟组织知识共享的制度架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科学设计联盟的组织形式与治理结构。一般来说,当联盟的伙伴关系风险高于内部绩效风险时,应采用股权型联盟,反之,可采用契约型联盟。②一个完备的契约能够在组织间知识共享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保障作用。在联盟建立之初应明确联盟知识共享的宗旨和目的,对知识交换和利用制定明确的条款,规范伙伴的行为。划定各成员的权利、义务和各自承担的责任、风险,对合作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成果的权利归属明确界定,有效地降低成员关系风险。③做好联盟的组织协调与利益分配工作,提高退出联盟的成本,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具体可采取单向或双向质押的方法,抑制联盟伙伴的机会主义倾向,实现伙伴之间的优势互补、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目的。

  3.2 构建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信任环境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联盟伙伴的信任水平,是消除歧见、促进知识共享效率的有效途径。建立良好的信任环境有助于组织间知识资源的充分分享,强化联盟体的竞争优势。从实践来看,联盟协议的明确化是增强彼此信任关系的有效方式。除此之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有助于提高联盟成员间的信任水平:
  ·建立信誉机制。信誉机制是联盟成员间知识共享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联盟组织间的知识共享是一个长期交流、多次合作的过程,信誉档案与信用评级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各方参与人员的合作积极性,建立成员自身的合作信用,促进联盟成员之间产生信任机制,自觉参与知识共享活动。
  ·塑造联盟文化,促进融合。建立一个重视知识、强调创新的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的联盟文化,可以降低共享主体异质性的不利影响,缩小成员认知差异,减少关系风险的同时降低共享成本。具体实践上,可以进行跨文化培训,鼓励非正式接触,促使各联盟成员提高行为和决策的透明度,使各种文化在联盟中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最终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融合一体的联盟文化。
  ·加强沟通,增进信任。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增强组织间的信任,不但可以降低知识转移的成本,而且可以增加知识流动的速度,促进知识共享。联盟应建立多样化的知识共享流程和次级合作网络平台,通过建立多向的沟通渠道,拓展联盟成员的思想交流领域及沟通机会。同时,建立一系列跨越组织多功能团队,协调联盟成员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帮助提高各成员的组织学习能力与协作能力,培育联盟知识共享与创新的共同愿景。
  
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