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毕业论文 > 教育 > 英语教学 > 为高三英语复习课穿上新衣

为高三英语复习课穿上新衣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为高三英语复习课穿上新衣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英语新教材的使用,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变,逐步从应试教育的外语教学观转变到了素质教育的外语教学观,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变到重视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教学实践。本文笔者对高三英语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高投入低效率”这一问题引发思考,探索原因,提出可行性方案,并总结了一些值得参考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三英语总复习 提高课堂效益 实施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理论封闭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高三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讲解、轻学习,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死记硬背、轻创新实践”的这种倾向,致使英语教学长期陷入“高投入低效率”的怪圈。中学英语教学效率很低,问题很多,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那么该如何应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呢?
  一、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发展能力。在复习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发展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基础题不丢分,就保证了考试不会失败。
  第二阶段:强化专题,精讲精练。做到精讲精炼是搞好复习的关键,讲不在多,点明就行,练不需繁,精选就灵。专项强化训练的目的就是巧学、巧练、巧解,形成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
  第三阶段:模拟测试、查漏补缺。要在高考前夕找到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能力感觉就必须回归基础,整理巩固基础知识。这时,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
  二、狠抓教学环节,强化课堂效益促进备考
  教学效益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信息量、教学活动的广度和密度以及媒体的使用上。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其次,课堂效益意识还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复习课堂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正确处理好高三教学与高考复习之间关系,在教学环节恰当地渗透高考的信息,拓宽教学内容。在教师精讲精练的基础上,将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及时有效获取学情反馈,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学习的主动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等现象。 那么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从而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通过语境激活背景知识,促使学生用已学知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过程既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也可以将新知识直接置于情景中进行学习,使学生更直接、主动进行语言学习活动。[论文网]
  四、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环节,巩固教学效果
  每个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会在作业中直接反映出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作业,教师批语应多加鼓励并且在讲解时要具体详细,对课堂教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难度较小,作业一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批语应该严肃恳切,并指导学生及时纠正。课内教学的双边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学生多时间少,而学生主动活动机会则不多。所以,课外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五、结束语
  在高三英语复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复习的指导非常重要,只有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才能使学生具有完整清晰的英语知识体系,形成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掌握驾驭考题的技巧,从而对他们在高考中发挥最佳水平,考出最理想的成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课堂效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外语教学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 刘文琪. 自主习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江苏教育研究, 2010(7).
  [2] 袁琳. 高三英语复习要抓好三个关键[J]. 新课程, 2008(06)
  [3] 顾永彬. 有效的英语复习——教学的推力[J]. 小学时代, 2011(03).
  [4] 张云. 新高考下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5).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