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职场励志 > 精选8分钟职场励志文章

精选8分钟职场励志文章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精选8分钟职场励志文章

  很多事情,往往不是因为难,让我们不敢去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才显得很难。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8分钟职场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那些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的最终未来

  此前我写过一篇文章,给了一些漂泊在北上广深苦苦追寻或苟延残喘的年轻人们一点小小的建议。但说来惭愧,我自己就是一个离开小县城在大城市里蜗居着忐忐忑忑勉强维持生计的年轻人——我看着自己佯装过来人一样的分析真是感到自己咋那么不要脸——但欣喜的是,很多读者看了以后都留言说帮助他们解开了心中的焦虑,真是感谢。

  但事实上,在那一篇文章里,我只是讲到了来到城市不久的年轻人的焦虑与选择,但这却远远不是全部。当我们还年轻,当我们的父母还身体健康,当我们还没有养育孩子的压力,当我们看到我们的收入依然在不断增长——我们所将要面对的真正的问题还没有到来——那个不可知的未来依旧不可知。

  最近,我去上海参加一个行业论坛,和几位圈子里的前辈聊天。他们大多数是外地人,来到上海十多年了,他们有车有家庭,在上海有着按揭付款的房子,但他们之中大多数没有没有上海户口,他们年薪多数在50万元左右。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收入也算是奋斗的一个顶峰了。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和财富拥有的程度,也算是中产阶层吧——照理说,中产的生活应该是最为幸福的,但事实上,这些在大城市的新住者们却都异常焦虑,而且这种焦虑比年轻奋斗的时候更甚——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

  留在在大城市?没有户口,孩子的教育是最主要的问题,迟早要回去高考。家里的父母双亲逐渐年迈需要照顾,而他们却在千里之外。哪怕你有了足够牛逼的经济能力你要把父母全都接到大城市,可是你的父母真的愿意吗?他们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再被逼无奈断绝自己所有的熟人联系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而且连医保社保都不一定搞的定。再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落叶归根”是一个人一生的最大理想,可是呢?

  那难道在事业成功之后,赚了钱之后就回老家去?回去干什么呢?当习惯了大城市里的公平竞争和日新月异,回到那个闭塞又处处开后门的小县城,我们真的能适应吗?我们明明可以再努力一下就获得更大的成功,为什么就放弃了呢?

  我们赚了钱回到小县城做什么呢?如果你是做互联网、做营销公关、做新闻媒体等等的工作,你回到小县城面对的是一片无助与迷茫。你把赚来的钱投资搞个小饭馆?开个小超市?或者托后门去去当地的事业单位挂个职位?呵呵,你一个离开家乡十几年人,根本无法再重新回来融入当地的圈子。

  那么,未来究竟在哪里?

  答案就是,根本没有未来。

  未来和你的奋斗、你的收入无关,和你能不能买得起大城市的房子无关,和你有多少的积蓄无关(那1%的超级富豪暂且不论),你所面临的是一个矛盾,一个来自于你的家庭的压力,来自于这个国家这种制度的限制的矛盾:就如同我之前所说的一样,你以为你足够努力就能获得自由,但其实,有一个巨大的透明的网在限制着你——这就是你所背负的家庭——你的父母、你的爱人的父母、你的孩子——虽说父母是无私的,但你的父母绝不应当为了你的梦想和选择而失去自己的生活——还有你所面临的制度:户口的难题、看病的难题、买房的难题——一切的难题你无法解决。

  但你如果回到家乡呢?就如同三十多年以前那样,你在计划中长大,然后接收了国家分配给你的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那时候你生活在一个极其稳定的,几乎一成不变的年代。人们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没有变革,没有挑战,当然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个人服从国家安排,服从组织分配,那个年代差不多就是这样,可以一眼望穿自己的人生去向。组织会帮你安排好一切:吃食堂,住宿舍。而你也不用为孩子的事情操心,反正孩子的成长路径也和我一样而已——那个时候,你也不会羡慕所谓的大城市,一来你根本没有资格去大城市工作;二来所谓的大城市,也并没有多少更繁华的地方——也许这种生活也是不错的,这可能是就是如今很多人想要的稳定、文艺而小资的生活——然而,这种病态的稳定带来的却是普遍的贫穷与人性的压抑——于是这种制度这种生活,轰然倒塌。

  在那个时代,以为自己可以稳定一辈子的年轻人们,在这一套生活规则倒塌的时候迷茫无措,他们觉得自己被骗了——但其实,只是自己的内心骗了自己。

  三十多年前,那些拿着铁饭碗的年轻人,永远都不会想到下岗和破产,永远不会想到股市和理财,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房子是商品,永远不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北漂一族。这就是变化啊,永恒的变化。

  理解我所说的了么?我不知道漂泊在大城市的最终未来在哪里,因为我所有的分析、研究、展望都只能是基于现有的生活模式和制度去分析:但是变化实在太快了,这个国家正在艰难地转身,我永远都不知道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世界的样子——哪怕我翻开历史,哪怕我分析从经济角度去分析,我也不知道——历史哪怕再相似,也不会永远都一模一样。

  所有怎么办呢?我取了一个这样的标题,然后自言自语说了一堆没用的废话?

  但这些,真的不仅仅是废话。

  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想要生活得更自由,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不安。你想要稳定与安全,就必须按耐自己躁动的心。这是常识而已,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自己的选择,只能自己来做,并且对你所做的选择负责——这就是生活。

  未来不可知,未来不可期,哪怕是邓公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说要“摸着石头过河”,无论用什么方式过河,我们只要到对岸去就好了,而对岸是什么?对岸就是快乐与幸福。

  战乱中长大的40后当时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经历了饥饿和贫穷的50后当时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以为把握了未来的60后却不小心失去了未来,再大变革中成长的70后当时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但现在回首过去,这一切都太清晰了——在大城市中用青春交换梦想的80后、90后的未来到底在哪里?也许,二十年后,就清晰了。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有最好的自由和财富;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有最多的迷茫和焦虑。但无论如何,我们无法选择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只是努力做好当下,保持自己当下的快乐与激情,仅此而已。至于,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向前,其实鲁迅早就说过了:这个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励志文章2:为什么升职永远轮不到你?

  01

  亲戚家的一个孩子,最近又嚷嚷着要辞职,原因就是她感觉“学不到东西”。

  这已经是她因为“学不到东西”而要辞掉的第四份工作了。

  她妈毛了,但却找不出毛病来,虽然女儿频频辞职让她操碎心,但毕竟女儿的出发点是有上进心的,渴望学到东西,只是平台“太烂”,带她的师父“太挫”。

  为什么升职永远轮不到你?

  小丫头这份工作做得是一个行业媒体的编辑,说是编辑,其实就是复制粘贴,公司给开的工资就2000,所以也不敢多要求,她也觉得这个钱只够雇她复制粘贴的,所以她没干几天就觉得没挑战性,又要换。

  但去应聘了几个“有挑战性”的工作,人家用人单位却都看不上她。

  来问我怎么办。

  我问她,你行业内应该有其他同类媒体吧?

  她点点头,两眼放光:“那当然,人家有些公司的编辑工资是我的10倍呢。”

  “那你看一下人家头条标题编辑的时候是不是每条都重新起过?”我提醒。

  “不知道,但我们公司就要求直接复制粘贴。”她悻悻道。

  恩,问题大概就是出在这儿了。

  同样是平台编辑,有人收入两千,有人收入两万,你公司对你的预期是两千水平的编辑,所以你就放弃了对标两万编辑工作水准的观察。

  一个一流的编辑,会研究标题,会观察点击,会优化排版,会提高配图视觉,增加评论反馈,每个环节都在考验出类拔萃的技巧。

  任何一个岗位,你没有观察,只是抱怨,就算换一万个工作,到头来肯定是狗屁没学到。

  机械工作中,如果你只看到重复与枯燥,却观察不到重复过程的细微差异,那你的输出就永远无法超出预期。

  这种状态无论持续多久,你都会深感徒劳无获,学不到东西。

  02

  跟我合租过的一个姑娘,是个部门经理,有段时间天天加班,到家后每次都耷拉着个脸,骂公司老板没人性,不下班不开会,变态!

  我就问她,那大家都被留下来了啊?

  她哼了一声:“没有,我老板都是分别给部门经理打电话单聊,问问部门经理这一天工作问题。想聊可以,你提前一个小时找我不行?非得踩着下班点找,太贼了。

  我哈哈大笑,你明天去别的部门转转,既然是一个一个聊,总有个先后,不可能每次就故意把你一个人放在下班后开会。

  这姑娘第二天按点回来的,没加班。

  异常兴奋地跟我说,厉害啊,轨,你猜怎么着,其他部门的人更鸡贼啊,一大早就主动给老板打电话谈工作,就我傻呵呵地等老板打电话找,所以他们下班都踩点发射,就我被老板拖堂,还被各种不满。

  我们身边的人,总会以各种细微而平淡的方式传递给我们一些值得学习的处事方式。

  经常有人埋怨公司老板瞎了眼,自己干得昏天暗地,却不被看好,反而有些人看上去不怎么勤恳,凭啥却风生水起?

  事实是,往往不是因为老板瞎,而是因为你从来没有摆正心态去观察,去学习。

  相较于等问题来找你才被动应付,主动沟通去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当然更受欢迎。

  03

  前不久跟一个作家聊起来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

  他说他发现,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特别渴望读书,这些人都在意念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爱读书的人,所以鼎盛了很多读书为名的大号,集结了一个又一个起初热闹随后落寞的读书群。

  一年下来,他们又会惊讶地发现,卧槽今年其实又没长进啊。

  人没有长进,就会慌。

  因为时间在不停地玩着一种大浪淘沙的游戏,随着我们老去,我们会越来越需要沉淀在自身的见识与知识储备来确保我们不被抛弃。

  而这恰恰,这是那些抱着读书的美好心愿却永远翻不过目录页的人无法拥有的。

  那些流于表面的读书,往往带给人“读书没卵用”与“什么都学不到”的幻觉。

  你读一本书,不是为了背诵全文,而是观察一种人生,品味一种视角;你老板谈项目把你带出去,不是为了看上去人多势众,而是给你提供一个机会让你观察谈判的技巧,品味其中的得失;你出去旅游散心,不是为了换一个地方拍照,而是观察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获得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贫穷的本质》。

  里边有一个观点: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

  而自我挖掘的第一步,就是要走心,要观察。

  只有察觉到,才会有被启发的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东西,才会变成你知行合一的知识储备。

  04

  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板,是我们小区的业主。

  前几天一块聚在一起吃火锅,饭桌上他突然要去拿电脑写邮件,他媳妇在一边白了他一眼,说,用微信回一下不就得了嘛,不就几个产品名意见嘛,用那么正式嘛。

  他一脸严肃地说,当然不行。我要求每个员工每个修改版本都要邮件过一下,以防出了问题互相扯皮,我当然不能自己带头做反面教材。

  啪啪啪,鼓掌,太对了。

  一群人待在一起共事的氛围形成机制很简单,四个字:上行下效。

  老板的一言一行,员工都看在眼里,越是偷懒的坏习惯,底下的人越是学得麻利。

  就算是贴个发票,也大有门道,有人贴完一次过,有人贴完返八次工,不是因为谁真有多天生智慧。能不能学到东西,全看你平时的观察与用心。

  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说,一个人得多么鞠躬尽瘁地浪费时间,才能在如此漫长的人生中做到一事无成啊!

  无论是多机械多简单的工作,都能在细节上分得出三六九等。大多一事无成,都是因为自己从未沉下去。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是久病成医,是大器晚成。

  颜料持久的秘密,十四行诗的爱情,是巧夺天工,是莎士比亚的经典韵律。

  就如梁实秋所说:你给生活意境,生活才能给你风景。

  你的处境从未封杀过你感知世界的触角,只是因为你两眼一闭,愣是以为自己不住豪宅就喘不动气。

  励志文章3:年轻人如何选择职业

  你是否处于这样的状态?上班的时候没精打采,并且心中的闹钟已经开始倒计时,上班就是靠时间,下班时间一到,整个人立刻生龙活虎起来,再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如果是的话,那就说明,你在从事着一份自己一点都不喜欢的工作。

  据了解,很多人都对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感到不满意。并且还有人认为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没有什么关系,工作是工作,兴趣是兴趣,工作只是为了解决生存需要,兴趣完全可以在闲暇时间业余去弄。这些人把工作和私事分得一清二楚,这样做其实是很痛苦的。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一天24小时,7-8小时要休息,2-3小时对付一日三餐(这还不包括要聊天的饭局),1-2个小时用于穿梭于公司与住宅之间(对于很多人可能要更久),这样一多半的时间就折进去了,你总还得留一些时间处理一些杂事儿,购置一些生活必需品,跟朋友和恋人聊天或进行一些联络感情的活动等等,如果再减去这些时间之后,工作的8小时时间是不是看起来尤为珍贵了呢?实际上,工作在我们的人生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如果你的工作还不是你所喜欢的,那你的人生相当大一部分时间就是在做着自己一点都不喜欢的事情,这将是多么大的悲哀呀?如果能把工作当成私事去做,努力工作甚至忘记时间的流逝,那你该是多么幸福啊!

  对于每年大量的求职者,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呢?国际著名招聘专家安田佳生提出一个观点。他说他会问即将就业的人们一个问题:“假如一年之后你的人生就会结束,你也要选择这家公司么?”假如只有一年的生命你不会选择,而如果能活到60年后你就去选择的话,那我希望你对自己的选择提出疑问。

  现在普遍存在一个求职误区,就是很多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职业本身,而是其他很多外在的因素,比如是否稳定、有保障,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削尖脑袋都要想尽办法进入国企的原因。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人缺乏自信和责任感的表现,求稳定是因为怕承担风险。但你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有风险,都要负责任,进入社会工作就是这样的。

  安田佳生提出:“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因此,确定人生目标是选择工作的先决条件。先问问自己,自己究竟想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想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去生活。比如,你充满热情和抱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和充满挑战的人生,却选择去了一家像养老院一样清闲的事业单位工作。那你每天的工作都成为你理想与现实的痛苦拉锯战,其结果也只能是两种:一是你妥协了,热情渐渐被消磨,志气一点点被减弱,慢慢的,你也变得死气沉沉了。二是你最终还是无法习惯于这样的生活,经过复杂且长期的心理斗争,最终还是选择出来继续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或是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残酷的是,到时候你是否还能适应一直快节奏且充满竞争的社会,就是未知数了。当然,并不是说事业单位不好,关键是是否适合你,那种生活到底是不是你想要的。所以,永远不要为了安逸稳定以及别人眼中的好工作,去选择一份工作。你选择一份工作,首先一定要是因为这份工作本身吸引你,你热爱这份工作所带给你的生活模式和人生状态。

  其次,选择一份工作,要看这份工作可以带给你的附加价值,而不仅是薪酬待遇。当然,薪酬待遇是保障我们生活水平的物质条件,但这只是针对目前的状况。对于今后的生活,比较高的薪酬就可以带来保障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毕竟相对高出的薪酬数额终归是有限的,它无法为你今后的生活提供保障。所以,可以给你今后生活水平带来保障的是能力,而不是金钱。要得到真正的保障,不能靠存钱,而是要靠增加能力的储备。如果你能力储备提高了,即使你由于各种变故要离开你所在的岗位和公司的时候,你也能马上找到新的工作,继续在一个新的环境里保障自己的生活。比如有一个月薪5000元的工作和一个月薪8000元的工作,乍一看,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但是如果月薪5000元的工作有较高的附加价值,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这两个工作的实际价值就发生了180度的变化了。所以,一定要关注你的工作能够带给你的成长空间,也就是要看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最后,你要好好选择“跟谁一起做”。人们都会慎重选择结婚对象,但是面对工作对象的选择,好像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工作对象的选择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与工作对象相处的时间绝对不比结婚对象少多少,对于这样一个需要长久相处的伙伴,如果不是志同道合的人,可能也很难走的长远。与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一起工作,更容易达成默契和共识,会使工作变得愉快轻松,减少很多沟通障碍。这样一来,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都会大大提高。如果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即使事情发生了改变,一起工作的人也不会变化。

  其实,以上三点既是求职者在选择工作时候应该秉承的原则,同时也恰恰是我们的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求职者的性格是否适合于企业所给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其次,要想吸引人才,除了要在薪酬上做到有竞争力之外,还要注意开发职位的附加价值,建立通畅的晋升通道。最后,企业要去寻找那些与自己有着相同价值观的员工,也就是符合企业文化的员工。

  希望这三点,无论是对于求职者,还是用人单位,都能成为具有指导性的原则。

  励志文章4:激励员工的关键——尊重

  谈到激励,利用物质和金钱作为奖励是企业常用的激励手段之一,这是毫无疑问地是必须的,但却不是长期有效的,原因是企业不可能无限制地加大物质奖励成本;再者是人的需求欲望是无止境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当旧的需求被满足或不完全被满足的时候,新的需求就会出现了。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论》所论述的那样,当人对生理、安全和归属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尊重的需要就会产生并支配着人的生活。显然,如果企业能基本提供相当甚至高于社会平均报酬水平的同时,也能不断满足员工的对尊重的需要,这种精神上的激励甚至比物质上的激励更来得持久,有效。

  “尊重”这个词多数是在论述道德范畴的问题是被提及,在讨论企业管理问题的时候,就比较鲜见了,更不要说上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所谓尊重,是包括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或者称为自尊和尊人把。什么是自尊呢?自尊就是自我尊重,表现为人对自我行为的价值和能力被他人及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主观要求,是个人对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自尊既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等的愿望,也包括来自他人的敬重,例如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名誉地位和赏识等等。尊人,是指尊重他人、社会和自然。这里体现出尊重的二重性,即人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因而确定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也就是体现了自尊和尊人的互动性。人要想得到尊重、得到发展,就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例如社会认识关系、社会实践关系,而其本质就是价值关系。一言蔽之,如果你不尊重他人,你也不可能获得他人的尊重的。

  人本化管理中,要满足员工的对尊重的需要,就是使员工所从事的工作能反映其个人价值,满足其“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 念,从而得到同事和上司的赞赏,甚至于社会的认同,那就是令其享受这种精神上的满足而达到激励的目的。这可是善用资源,提高收益,减低成本的激励法宝。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如何运用“满足员工对尊重的需要”的激励手段,去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呢?首先,企业必须要有“尊重”的氛围,也就是要建立一种尊重每一个员工(包括你的接线生和总工程师)的存在价值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的个人特质的一种反映,即需要企业所有者或其所托者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使然。使这种文化糅合到管理实践的行为中去。

  企业发展,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资源。东汉时期,刘邦被困巴蜀之时,筑台拜将,极大地满足了韩信的自尊心,终于在韩信的辅助下,杀出蜀中,取得天下。企业招贤纳士好比刘邦拜将,尊重才是取得圣贤归的良方,在企业的招聘行为中,一个好的招聘环境,认真而专业的考核程序,平等而友善的交流,没有歧视,没有质问,给慕名而来的求职者充分的礼遇和尊重,这一切会影响着人才对企业的认识,左右着他们的选择。或者企业不可能录用所有的应聘者,但企业礼贤下士的美名却会随求职者流传业界,这不失为企业形象建立的重要举措。人本管理,就是要从招聘开始的了。

  如果老板了解员工的才能,人尽其才地进行任命,那才是对员工能力和价值的承认,也是对员工的莫大的尊重。而员工的涌泉以报,不就是老板所期待的吗?三国时期,诸葛孔明能为刘备和阿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报刘备屈尊枉驾,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吧。这正说明了尊重的二重性和互动性。老板对员工价值体现需求的尊重,同时员工也尊重企业使命,为公司贡献自己的价值。

  老板或企业主管已经拥有了企业事实的权利和地位,也将会获得企业的实际利益。因此,在人本管理思维中,很有必要视员工为合作伙伴而不是下属,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直面挑战,实现员工自我的价值。尤其是对于知识员工,要相信他们不光是被雇佣来从早上九点干到下午五点的,而是要干出成效。明白这个道理的老板,就能吸引、留住人才,并且激励他们成为最佳员工。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企业应该扫清员工在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相反,如果管理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和道德修养,则难以获得员工的尊重,甚至会遭遇人心背向。最近,曾经在IT业界闹得沸沸扬扬的“邮件门”事件,正是由于某外企的中国裔总经理因一些琐碎事情在电子邮件上严厉斥责了他的秘书,导致秘书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作出了过激的反应,致使企业的形象大受损害,而总经理本人也因此而丢掉了工作。可见,尊重是激励员工的法宝,而不尊重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多数的美国公司,崇尚着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文化,尊重企业中每一个人的贡献,视其为企业的“英雄”,而数字则平衡着人与人之间的,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关系。他们比较容易地发挥团队协作的效用,取得企业的绩效最大化。与美国公司不同,中国公司生长在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或多或少也会获益于“君臣之礼”、“中庸之道”的文化,因此,企业老板如能“君使臣以礼”,则员工就“臣事君以忠”。在此,奉劝老板们不妨也修身养性,励精图治,塑造一个以尊重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指导和贯穿于诸如企业招聘、薪酬评估、工作任命、授权监管和绩效考核等等企业行为中去。以此构建企业关键的竞争优势。以尊重作为一个激励手段,其成本之低,成效之卓,乃是人本管理之根本。

  励志文章5:路可以很远,梦想却很近

  本人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方向人力资源,性别女。把近2个月找工作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互相学习,也希望能留下一些足迹,为以后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帮助吧。

  2011-09初至2011-10月底找工作总结

  第一家公司:太平人寿保险。9月2日在学校宣讲,第二天一面-自我介绍+即兴演讲,HR那儿已经准备好很多题目,都是很奇怪的,抽到了想到什么说什么就是,2分钟,2对6的形式。

  总结:时间安排的很不好,通知早晨9点面试,结果中饭自己解决后让下午1点再来,而且一面基本大家都通过了,太平保险就让去实习1个月-二面-实习3个月-签协议,纯属欺诈类企业啊。

  第二家公司: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网上投了简历之后,一个星期后通知面试,去了之后一面是2对7,自我介绍+两个问题(一个是未来的规划,一个是以后想从事人力资源的哪个部分),30-40分钟结束,回学校等二面通知。第二天通知二面,去了之后就直接问愿不愿意去兰州?海南?中午就让签约。太让我汗了,再三考虑下还是没有签。

  总结:中建三局是国企,总承包和钢构是中建三局待遇比较好的分公司,但是一面就解决问题而且这么仓促感觉就是支援西北城市的,实在不是我的意向城市就没有考虑了,待遇当时和我们说的是3000多,包吃包住,3年后与同届学生比肯定要好(不知道是不是吹的)。还有就是有时面试不是说的越多越好,在中建的这次面试中,我和另外一名本科男生说话最少,言简意赅,问什么答什么,最后通过一面的只有我和他,所以还是要对公司的胃口。

  第三家公司:百威英博。百威英博是10月14日下午4点在假日酒店无领导讨论,我们组我记得是12个人,题目是用A4纸盖一个城堡,要求是底不得小于**cm***cm(具体数字忘记了。),高度不低于35cm,越高越好,分数越高。我们组的人思维定势,感觉要盖城堡就要把地基打好,30分钟讨论时间20分钟都在讨论地基的问题,最后用18张纸折成支架类似的东西,上面的城堡盖的很抽象,结果很不理想,可以这么说:如果地下可以住人的话可以住1000人,上面的城堡只能住一人。后面问答环节,经面试官提醒才想到:下面地基完全可以平铺6张纸就达到要求,为什么那么复杂且浪费时间呢?

  总结:不愧是世界500强的企业,时间安排的很好,群面过程也很专业,有很多个面试官在观察,感觉是真正在选拔人才,不像有些公司有点走形式的感觉。

  第四家公司:徐工集团。我投递的是重型机械,也是搜集资料查到重型待遇是最好的。10月15日下午3点一面,10人一组,2个面试官,30分钟,进去后自我介绍+5分钟问题讨论,一面结束后直接给结果,我们组进了4人参加二面。二面排到第二天早晨10点半,提前到了45分钟,正好有些同学没有来,10点开始面试,40分钟,5人一组,自我介绍+三个问题(对徐工的了解,学校期间最遗憾的事情以及经验或教训,对加班的看法)。第三天面谈,管理类待遇4500-5000,周六基本要加班,工作地点徐州,没签。

  总结:效率还算不错,但是徐工貌似加班很严重,即使是国企,也被人们说成“披着国企的私企”,周六已经是约定俗成的工作日,待遇只能说一般,城市也一般,所以没有考虑。

  第五家公司:金科地产。10月18日下午2点半,无领导讨论,题目是拍卖地产,自圆其说就好,无所谓拍下多少块地。第二天上午9点二面,因参加其他公司面试没参加。

  总结:公司安排时间很差,约的同学们连10点的都来了还没开始面试9点的,等了很多人,也等了很长时间,据说我的名字到下午1点还没叫到,庆幸自己明智地选择了另外一个公司。

  第六家公司:远东租赁。10月20日上午9点半面试,即兴演讲,题目都是一些热词或者最近的新闻时事,在公司准备的电脑上随机抽取题目,准备30s,演讲3分钟,题目我记录的有:航母,低碳运营,裸婚,康菲漏油,文化营销,微博打拐,月饼缴纳个税,保障房,三公消费,药家鑫事件,中西方文化差异,勾兑食品,债务危机,达芬奇家居,美国信用降级,塑化剂,福岛核泄露,“被”时代,利比亚局势,哈7。

  总结:这种形式的即兴演讲很特别,大家都是公平的,只是要看抽到的题目是否熟悉了,之后面试官点评时说即使不熟悉的也可以尽量靠到自己较熟悉的领域,最好的方法是阐述+分析+评价。

  第七家公司:富士康。去富士康的宣讲会完全是想去听听而已,现场如果投简历就投一个,谁知去了投完简历就要当场筛选进入笔试的同学,我们寝室的三个女生都去了,很幸运的都进了笔试环节,笔试就是行测题,难度接近国考(还是有点小难的),笔试结束后30分钟后告知进入面试名单,晚上7点开始面试。我应聘的职位是人力资源类,有2轮面试,第一轮是无领导讨论,面试官只有一位,感觉她更注重后面与她互动的环节,讨论过程只是一部分考核而已。参加面试的人力的总共有17名同学,第一组8名,第二组9名,每组的时间60分钟,结束后直接告知进入下轮面试的同学,最后只有4人顺利晋级。第二轮面试是情景题,给定一个题目让其中一名同学扮演一个角色(相恋8年女友,因没车没房离他而去并与富二代结婚,他有抑郁以及自杀倾向,公司让你去开导他,如何做),现场发挥。就这样二面结束了,回来等通知。

  总结:效率超高,一天就搞定所有的环节,但是把同学整的很辛苦,时间很紧,只有面试HR的同学是两面还接不到offer,其他职类的同学一面就解决了,当晚拿到offer的有10个人左右吧。待遇听说本科是4500/月,加上加班工资和奖金等一年有9万,研究生是5500/月,加上其他的一年有11万,都是税前哦。

  暂时就到这几个公司,最近几天参加的都还没有后续通知。


相关文章:

1.职场励志文章精选短文

2.励志本职工作的经典文章

3.公司员工励志文章精选两篇

4.3篇职场励志文章:敢于优秀

5.给职场迷茫的你的5篇职场励志文章

6.3篇职场励志文章:如果没有一颗上进的心

6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