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励志文章 > 最新正能量的励志文章分享

最新正能量的励志文章分享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最新正能量的励志文章分享

  路程中会遇到很多很多麻烦困难,我们需要承受,更要去解决,俞敏洪说过一句话坚持下去,不是我们有足够的坚强,而是我们已经无法选择。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最新正能量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空想家

  人们总是期盼机遇。有的人陷入辛德瑞拉般地幻想中期待机遇砸中自己,有的人做好一切准备,认为机遇一定会到来。不过我的想法稍有不同,尽管许多人将机遇视为积极正面的一种,而我认为机遇既非消极,也非积极,它只是一个开始。

  每个瞬间都有不同的状况发生,面对这些状况,我们都要做出选择,这就是生活。不论这些瞬间幸福与否,它本身就是一种契机,如何诠释这种契机,将决定它会成为机遇,还是不愉快的回忆。而诠释契机,主要由我们自身的状态来决定。

  即所有契机能否成为机遇,取决于准备好的我们如何去诠释它。

  如果当时没有认同接受自我,我身上发生的两件事一定会成为不愉快的回忆。这两件事都与听课有关,虽然事件的开始不太愉快,但最后都变成了我的机遇。

  第一件事与在线学习课程有关。当时还没找到人生方向的我逞强好胜,制定了每周三天的课程表。我们专业的课程一般为每周四天,周五、六、日或者周六、日、周一休息。不过好胜的我试图把课程压缩到两天。

  当然考虑到学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制定了包括两节在线学习课程在内的三天课程表。选择这两节在线学习课程,只是为了符合我的课程表,实际上我对这门课程完全不感兴趣。这门在线学习课程的名字是欧洲人的生活与文化。大约有四百多名学生选择了这门课,因为是在线课程,所以老师与学生互相看不到对方。

  事情就发生在这门课上。有一次我提交网上作业时,将教授写成了教授者。教授看到后,认为这是朝鲜话,不能这样写,批示让我下次别这么用,并给我的作业打了最低分。

  因为用了教授者一词就得了最低分,这让我难以接受。《斗山百科辞典》中就有教授者一词,那么《斗山百科辞典》是朝鲜出版的吗?而且在称呼职业时,我们一般不会在医生、律师后面加敬语,而是直接称呼医生、律师。教授也是一种职业的代称,因此可以直接说教授或者教授者,不必在其后加敬语。在韩国,一定要在后面加敬语的只有师父一词而已。我将这些内容发到了学校论坛,由此引发了我和授课教授的一场网络大战。

  他回复道:像你这样目中无人的学生我从未见过。

  怒火中烧的我在网上公开反击了他。说实话,这是我年轻时发生的事情,我承认当时的我很不成熟。但至今我不认为我的想法有错误。

  那是因为您之前没看到什么像样的呢!就让我展示给您看吧,希望您的评分能够客观。

  回复后我一直在后悔,毕竟这门课有2分的学分,和教授的关系变僵势必会影响学分。不过,前不久我已经意识并承认真正的自我就是即使树敌无数也要畅所欲言,所以我认为这样的举动更像自己。

  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之后的行动。我认为维持自我所需要的基本是能力。没有能力,只会是以卵击石,被人嘲笑。我决心在这门课上一定要实践我所说的话。能力将决定我所说的话到底是自信还是自负。之后的我也一直用能力来定义自信与自负。

  区分自信与自负的不是态度,而是能力。

  我一改对这门课漫不经心的态度,开始认真地听讲,对每周布置的作业慎重对待。后来发生的事情我至今记忆犹新,教授让提交最后一次作业,要求我们在所学内容中选择一个进行深度剖析,以报告的形式交给他,字数为A4纸5页以上。别的学生都大概写了5~10页左右的作业,而我写了85页的word文档,以及147页的PPT演讲文。而且,我没有通过电脑搜集相关资料,而是通过查阅论文、专业书籍,以及直接找到教授询问后搜集到的资料。

  在马不停蹄忙了一周后,我终于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了作业。在网上看到我提交的作业,许多人回复道:这是赌上了人生啊。谢谢你这么晚交作业,如果事先看到这个,估计我们都交不了作业了。

  这门课结束后,教授在留言板上写了这样一行字:啧啧啧,诸葛铉烈学生,你在410名学生中得了第一名。祝贺你,希望日后你也能保持这份热情。

  这件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变成了一种机遇。因为它是我承认自我后发生的第一件事。

  这件事以后,我变得更加自信,要铭记现在的态度,以后像我,像诸葛铉烈一样生活。

  正如前文所说,机遇并不是天降之喜,而是把做好准备的人遇到的无数契机进行精雕细琢后的作品。

  如果说第一件事情让我意识到信任的可能性,那么第二件事则是我改变人生的分水岭。经常有人说我是问题青年,确实我像问题青年一样经常有许多问题。但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我才能一步一步爬到现在的位置。

  第二件事情同样发生在课堂上。二十五岁那年,我第一次听专业课。当我的同龄人为毕业就业做准备时,我才开始走进课堂。专业课的名字是广告策划论,我们学校广告传播系的教育理念是培养策划人。这门课是培养广告策划人最基础的阶段,能帮助学生了解广告策划。

  基于这样的目的,这门课的教学计划就是自主进行品牌广告策划。这时的我虽然已经认识并接受了自我,但还没确定广告是否是我将来想走的路。

  正好我看到某个航空公司的相关资料,于是我决定针对这家航空公司进行广告策划。当时的我对于广告策划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不过我认为策划是说服他人的工具,而说服这件事任何人都能够做到。我只要找到能让大家产生共鸣的故事,就能策划好一个广告。

  经过调查,我发现这家航空公司是韩国首屈一指的航空公司,在世界也颇具竞争力。我认为,这种大公司与品质相比,应该更想宣传其品牌的价值。于是我制作并递交了一份关于航空公司品格魅力的广告策划书。

  事情发生在我提交策划书之后。上课时,教授将我的策划书放在大屏幕上进行说明。这是一门有一百四十名学生听讲的课程。在一百四十名学生中唯独将我的拿出来公开讲解,看着仔细对我的策划书进行讲解的教授,我不由生出一种想法:难道我是广告天才吗?等说明完毕,教授问大家这份策划书该打几分。

  上课时间学生们最为安静的时候,大概就是听到问题的时候吧。当时可容纳一百四十名学生的大教室一片沉默,过了一会儿有声音打破了沉默。

  这份策划书应该是零分。

  那一瞬间我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也许我把一百分听成了零分?

  这份策划书完全没有涉及STP要素(Segmentation市场细分,Targeting目标市场,Positioning市场定位)。也就是没有目标。而且还能看出,这份策划书对企业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的分析不太充分。用波士顿矩阵分析该品牌,可以得知它的业务为奶牛型业务。然而该策划书中完全没有提到要改变业务框架的理论依据。这种称不上是一份策划书。

  这个学生的话给了我三重打击。最先打击到的是我的无知。与策划书打零分相比更可怕的是,无知的我根本无法反击这个学生的观点。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少得可怕。

  第二个打击的是我的羞耻心。当时我交往的女朋友比我小五岁。正好她那天有时间陪我一起听课。女朋友听到应该打零分的话后,变得惊慌不知所措。身为男人,我觉得非常羞耻。

  第三个打击的是我的反抗心理。认为想要保持本心,就要认同真正的自我,为此决心提高能力的我,自尊心被击打得粉碎。就像花儿在绽放前被山风摇曳,被游客践踏般,我还未证明自己,就遭到了否定。当时我对广告的兴趣并不大,但也许是因为女朋友在旁边,也许是打击到了我想炫耀的心理,也许是对曾经不学无术的我感到羞愧,在那一刻我感到无地自容。

  如果没有第三个打击,也许这件事以后会成为我酒桌上不愉快的谈资。也许在课后我会找到那名女生,要求她对胡说八道的话道歉,可能我会听到她充满内疚的道歉,也有可能她会理直气壮地反驳我,与我大吵一架。不过我认为能在一百四十名学生面前这么评论另一名学生的人,是不会轻易道歉的。她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如果我要求她道歉,会让我变得更加尴尬。

  幸好这事发生在我认识并接受自我之后,因此这件事并没有以不愉快的回忆收场,反而成为促使新的变化的导火索。下课后,我对不知所措看向我的女朋友说:等着吧,这学期我一定会超过她。

  以这个狂妄的决心为起点,我开始了新的征程。

  这件事情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而是我对这件事的态度和观点决定了它的价值。相同的一件事,我的态度与观点不同,带来的结果也不同。庆幸于我认同并接受了自我,这件事才得以成为我人生最大的一次机遇。

  励志文章2:努力是种强大的不可自控力

  上学时候常听老师讲:“xxx,脑袋很聪明,就是不用在学习上,把一半聪明用在学习上也不会学得这么差。”记得上高中时期坐最后一排的差生经常会说某某不过努力学习罢了,我要是认真努力没准比他学得还好。我就是懒得学,对学习没兴趣。纵观他们平时凡事爱耍小聪明,用捣乱搞怪博得关注。他们认为智商很重要,努力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有两种人会强调勤奋的重要性、低估天赋的重要性:一、长期在一个天赋差不多的圈子里混,发现勤奋与否确实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成就拉开差距。譬如说,一些个211、985重点大学毕业的人长期只跟校友在一起混,亲眼所见很勤奋的校友获得成就,很懒惰的校友荒废自己。于是,这些人就感概勤奋比天赋很重要。类似的例子还有,一群已经进入乒乓球国家队的人,有人天赋稍逊但是靠勤奋弥补了天赋稍逊的不足(注意:他只是天赋稍逊,其乒乓球天赋碾压大部分国人毫无问题)。该乒乓球运动员总结自己运动成就的原因就会大谈特谈自己不靠天赋靠勤奋。这种天赋稍逊但是已经是很高的人低估天赋的言论,广大一般群众不要太当真了。(可悲的是,这一类成功者说天赋不重要,网友会疯狂点赞。为何点赞,因为成功者自己都说天赋不重要,当然比我这个非成功者说得对)

  二、心理防御机制。大家认为“努力程度”是自己可控的,天赋是自己不可控的。如果天赋不重要、努力很重要,那么就意味着自己的学习生涯尽在自己掌握中,自己想让自己变牛,那是分分钟的事情。强调天赋不重要而努力重要,会让学业上的失败者减少焦虑感,失败者会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暂时性的贪玩,这就意味着只要自己收心上进,就有机会赶上成功者。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把失败归结为可控的因素,确实是一种维护自尊的有效方法。最后再放一碗毒鸡汤:努力这件事,其实也不是你想努力就能努力的。一个人能够有多努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控力,而遗传学研究表明,自控力的遗传度大概是40-50%。换话说,你到底能多努力,可能有一半是先天决定的。听到专家都这样说,我等资质平平的人可以放心的睡觉去了。

  事实并非此,所谓努力二字,绝不仅仅是一天十多小时的伏案工作。真正的努力其实很难,日复一日的劳作,至少需要三点保证:1、集中力。全身心的看书做题两个小时,会有疲乏的感觉,相当于跑了一万米那么累。试想一下8小时的情景。2、精力。精力能反应出一个人的精气神,还有自己能感知的体力状态,处于一种饱满的状态。工作起来效率才高。3、耐力。这个不用多说,在一个领域做十年是师傅,三十年那就是大师了。这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国人的天赋多半指的是智商,更简单来说就是学习东西上手的快慢说实话,学东西上手的快慢,其实大部

  分人都差不多,但是想要精通某事,那么比拼的真心就是集中力,精力还有耐力了。而这三者很多时候其实

  跟智商差不多,基本都是天生的,就是属于天赋。

  所以努力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很多人号称努力,却基本连努力的资格都没有。所做的努力,其实不过是假装努力,集中力和效率完全没有,纯粹是在徒劳耗损精力和耐力罢了。仔细观察身边努力学习但是成绩不好的同学,跟努力工作但是没有业绩的同事就知道了。努力工作学习给自己定个模式,废寝忘食,头悬梁锥刺股,好像只有这样才称得上努力。前提必须你得有较强的集中力和耐力,不幸的是大部分人没有,有的只是憧憬和假装努力。

  因为,努力代表着一种意愿,背后是由性格、动机、价值观等等来决定的,而这些都是天生的特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努力也是一种天赋”这句话就有其合理性了。

  天资高的人强调勤奋,那是高智商小圈子对比后的结论,一般群众不要信。天资一般的人强调勤奋且自己践行,我们尊敬他们。天资一般的人强调天赋不重要但是自己坚决不努力,那是在搞自我心理安慰呢!

  说来说去,努力也不可自控,那还努力个什么劲儿,破罐破摔吧。真这么想了,上帝也救不了你。

  当今社会多数人都把房子车子当做成功的标志,努力的方向被固定了。忘了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的人怎么能都活成一模一样?一般人都觉得天赋离自己很远: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天赋。我们更应正确地将天赋应用到适合的领域,才有做成事情的可能性。

  我们或许没有像莫扎特一样出众的音乐天赋,没有莫言震撼人心的写作能力,也没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高智商。然而,我们忽略了相对天赋的概念。

  也就是说,跟你自己相比,你在A方面是比B方面更有潜力的,那么你花同样的时间,在A方面是比B方面成长快很多的,如果选择一个能利用A方面天赋的领域人生感悟,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天赋,也都需要利用天赋。

  当你发现你某方面的天赋,那你就需要后天习得并不断练习的心态与技能。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我们往往过于关注“一万小时”,常常忽略了这一万小时的具体内容,那就是“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所以,掌握不了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天赋是很难变成能力的。

  好比一说到中国男足,球迷常常感叹的一句话:中国14亿人,居然找不到11个足球天才。然而经过前文的描述,大家都知道:不是找不到天才,而是天才需要刻意练习。为什么乒乓球总是中国人打得好,跳水也总是中国队员的优势项目?难道中国人在乒乓球和跳水方面有天赋?当然不是。实际上,这正是正确训练方法的体现。这些优势项目,从国家队到基层,教练水平都是很高的。在这些项目中,都是中国向国外输出教练的。

  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所以自我定位也必然不同。忽略自己的天赋,而去模仿他人,是性价比最低的努力方式。

  不光在如何定位自己这方面,我们会盲目模仿、与他人比较,浪费自己的天赋。在职业选择中,也是如此。比如,我们认为金融行业更加高大上,所以就去做金融,我们认为创业很有逼格,就又去创业。但是,从未认真考虑过,这些世俗眼中的光鲜职业道路,是否适合我们。

  倘若这与我们的能力天赋以及意愿天赋都有很大的违背,即便进入世俗眼中的成功轨道,我们也会感到非常艰难,进而又会在与他人的比较中,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的循环,也会在此过程中,任由自己的天赋被浪费。

  所以,如果不能够坚定地拒绝那些世俗光鲜的追求,你在天赋开发的道路上,会离正确轨道越来越远。别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天赋。

  励志文章3:不必羡慕别人的天赋

  当你的才华不足以满足你的野心时,你该学习了;当你的聪明不足以弥补你的粗心时,你该认真了。当你羡慕别人的天赋异禀,别忘了自己努力。

  村上春树在谈跑步时曾这样说到,天生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哪怕什么都不做,或者不管做什么,都能自由自在地写出小说来,思如泉涌、作品瞬即完成,大可不用付出什么努力。可惜,遗憾的是他自己不属于那种类型,要想写出小说,非得奴役肉体、耗费时间和体力不可。然而长年累月地这样坚持,久而久之,就技术或体力而言,他能很快地进入状态、找到切入点;当感觉照这样写不下去的时候,很快便能换到另一个方向,这完全归功于平时无数次的训练才换得的。

  有的人天生就是吃不胖的体质,不用特意锻炼来保持体形,而我则是那种易胖体质,俗话说喝口水都长肉,我了减肥,控制饮食,每天需要大量的运动。唯一激励我的就是别人的夸赞,能穿上好看衣服。精神麻痹终有不管事的时候,美食的诱惑常常占上风,工作一天偷懒的念头总冒出来,一但停下运动,体重就上来。我开始怀疑,这么累算了吧,真羡慕人家吃不胖的人啊,这么累就是为了给别人养眼,何苦来着!树兄说:“运动除了减肥还有更大的作用,倘若不偷懒、坚持努力,代谢也可维持在高水平,身体愈来愈健康强壮,老化恐怕也会减缓。与那些人相比,或许,身体在上了年纪之后也能保持很好的状态,说不定相对来说减少了很多病痛也未可知。我们要用积极的思想来考虑这些问题。”看到他这样说,我的心里平衡了。运动是为了身体健康,为别人养眼只是顺带的事儿,自己的事才最重要。

  天赋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结果不一定全是好的,孰好孰坏,各执一词。有人讲江郎才尽,因为那类人不需经过太多努力便唾手可得,但过早透支,结果一事无成。也有人讲英雄出少年,出名要趁早,韩寒,林志颖都是成功的代表。但吹捧者多少忽视了他们天赋后面的努力,不怕人优秀,就怕人优秀还越努力。让我等汗颜!

  我们大可不为不是天才而感到卑微,我们的智商多能达到平均线,用平常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为了达到心目中的“公平”就只得付出多于别人的努力,告诉自己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肯定成功不了。此时的你要是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比不过别人,那你就花上比他多花两倍的努力、甚至是三倍的努力。就算有一天我们仍赶超不上,但是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差距却在越变越小,就像有一句话说到,你现在能做的只有感悟拼命的努力,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它会在哪里回报给你。

  俞敏洪也这样说过,当你不够聪明,你要做的就是如何用时间换取你的智慧和才能。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别人在一个星期内能把一本书背完,你可能需要两到三个星期。这里有记忆能力上的差别,也有智商的差别。但是他所看到的成功人士,往往不是聪明到极点的人,他们其实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取得了成功。绝顶聪明的人,他们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比如他们在期末考试前几天临时抱佛脚看看书就能考第一名。但是毕业后步入社会,成功靠的绝对不仅仅是你的智商,而是你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困难的坚韧不拔的态度。而这一切对那些绝顶聪明的、习惯了凡事都轻而易举完成的人来说,反而很难了。这种轻而易举得到的心态会造成他在进入社会面对挫折的时候,产生畏难情绪,不敢闯荡了。

  并且,他们分析了一下,发现北大的很多相对比较笨的人,后来做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反而更大,这些笨人只能拼命地学,学到最后他们的韧劲就出来了,吃苦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因此,聪明的人大多缺少一股韧劲,在生活中缺少一种低姿态。相反,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尽管对知识的悟性和技巧上无法与他们比肩,但是有更多的坚韧、执着和不服输的精神。最终也能达成目标。当普通的人用努力来弥补与天赋者之间的差距,天赋者如想让自己的天赋最大化,也需放平心态才能走得更远。

  天赋是无法自己掌控,但努力则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不必艳羡别人,只需改变自己。

8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