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励志文章 > 关于激励人生奋发向上的励志文章

关于激励人生奋发向上的励志文章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关于激励人生奋发向上的励志文章

  目标和梦想是成长的核心成分。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征服的勇气和愉悦的心情是成长的营养剂。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关于激励人生奋发向上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你不安于现状,却又没有勇气重新开始

  一个好久不联系的姑娘,突然联系我。她说,想来北京,但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让我给她一些建议。这个姑娘是我老家的,比我大一点,29岁了,至今单身未婚。之前在老家的某杂志社工作,后来觉得没什么前途就辞职了。她说很喜欢北京,想来看一看,只是现在已经那么大年纪了,只身一人来北京需要付出很大的决心。家里人都在催她结婚,不同意她来北京当个北漂。

  我给她的建议,当然是遵从她自己的内心。如果她很想来北京闯一闯,没有什么不可以。大不了失败了再回去,总比抱着缺憾过一辈子强。

  事实证明在北京找一份工作也并不难,只要你付出努力,找一份工作在北京存活下来,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我明白她自身的顾虑,如果我说太多就是对她过分强求了。谁也没有办法主宰别人的人生,她的人生我也左右不了,只有她自己能负责。

  说一个正能量的例子,去年比较火的王德顺,一个79岁的老头,赤膊上阵走北京T台秀。之前看《重返二十岁》的时候,我搜过他的简历,但是我对他的详细了解,还是在我见到他之后。我读了他送给我的那本《活雕塑》,并且看了他在优酷上的讲演视频,才知道,他49岁时才选择来北京,当时,他抛弃了稳定的工作以及甚至可以解决后半生温饱问题的待遇,跟爱人只身来到北京。刚到北京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差点流落街头,十年坚持下来,他开始全国巡演话剧,去德国表演哑剧。现在他的境遇可想而知,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当我看见一个快80岁的老人,活得容光焕发的时候,我想现在二十几岁的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

  在他做出人生艰难的、重大的那个选择的时候,他也犹疑过、踟蹰过,但最终他说服了自己,做出了选择。我们也一样,有时候面对生活,我们也可以选择,只是我们缺乏选择去做自己的那份魄力。我们害怕的与其说是太晚的开始,不如说是害怕面对未知的失败。所以,有些事情,我们只是想了想,还没有付出行动,就认输了。

  一个前同事三十五岁,因为女朋友在广州,他离开了待了八年的北京,只身去了广州。走的时候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现在的工作那么好,在北京也很稳定,去了广州,不仅一切要重新开始,而且什么人际关系都没有。

  但是实际上呢,他在走之前就找到了去广州之后的工作,而且是一家国企。他向来是一个做事都很有准备的人,在没走之前就开始投简历、找工作。接到过几家不错的公司的offer,最终他选择了那家国企。很多人都怕重新再来,对一个城市依赖,对一份工作依赖,以至于永远停留在原地,不敢踏出那一步。

  据说这个同事不久就在广州买房了,他现在的生活也不比在北京的时候差。他浑身散发的气息告诉我,自信的人从来不害怕重新开始。人生有时候需要面对各种重新来过,如果你没有勇气开始,你就只能永远原地踏步。

  另一个前同事,也在公司待了八年,一直都是一个普通岗位的员工,没有加过薪,也没有升过职。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不跳槽,不出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因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一个岗位,没有变化的工作,看起来的确没有什么意义。八年前他才二十多岁,现在一转眼他就三十多了,以前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他将要面对的是结婚、买房等一些实际的问题。

  他说,已经习惯了待在这里,并且也很久没有了解这个行业的变化,早就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了,很难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与其毫无目的地出去找工作,还不如在这个公司继续待下去。

  那家公司,听起来的确很好,名气很大,一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在那里上班,说出去脸上有面儿。但这对他来说,其实是在自欺欺人,因为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他不敢重新开始,重新迈出那一步,他只能一直停留在那里,拿着一成不变的工资,过一成不变的生活。三十多岁害怕一无所有,没有勇气重新来过。事实上这不过是你整个人生的一个小小的开始,因为三十岁,只是人生的三分之一,你后面还有五六十年要过。

  同属一家公司的两个人,会有这么大区别的选择,不禁让我诧异。前面去广州的同事比后面这个同事还要大几岁,这种对比真的很讽刺。

  我的爸爸如今也五十多岁了,写了一辈子的诗,一辈子想出一本诗集,至今都没出成过。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过,一直在坚持写诗,甚至在我的建议下,他开始玩豆瓣,在上面发一些短的故事和诗歌。我觉得人只要对一件事情充满热情,就没有什么太晚的开始。因为他对诗的热爱,对他本身的自信,他愿意从头开始。他刚学会用电脑,还不熟练,打字也很吃力,但是他一直在坚持更新豆瓣。这件事最终意义有多大,能给他带来什么,我不知道。但是起码他不觉得自己年纪一大把了还要去学习和改变,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如果你想去做什么,就赶紧去做,不要觉得为时已晚。如果你想学一门语言,哪怕你不再是学生也没什么关系;如果你想学音乐,哪怕你不再年轻也没什么关系。是的,也许你现在不年轻了,但是你以后会更老,而且有那么多人在前面前赴后继,你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人生无时无刻不在重新开始,就像明天醒来又是新的一天一样,请你做好准备,迎接每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励志文章2:只有真正自律的人生,才会让人望尘莫及

  前几天特意抽时间陪我妈参加了她的同学聚会。

  一方面是出于好奇,同一个学校里毕业的人,20几年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差别?

  前几天一见,发现每个人的生活状态确实各不相同。

  小陈阿姨是我妈以前的同桌,美女学霸,严于律己,即使现在半百的年纪,也一直坚持运动,面容看上去比同龄人都显年轻。

  大成叔叔以前就很喜欢外语, 每天下了课都跟着磁带朗读英文,毕业后正好赶上外贸行业的红利期,当了几年翻译后,现在自己做团队老板。

  玲子阿姨年轻时不爱动脑,结婚后喜欢打麻将,一直守着“铁饭碗”的工作,结果在90年代下岗了,在家当主妇。

  阿明叔叔工作后喝酒不节制,现在得了酒精肝,面容憔悴。

  ......

  回家的路上,我妈笑着说:你看每个人现在的生活状态,都从他们的脸上显现出来了。

  这也不经让我产生了疑问:毕业后的20几年,到底是什么让人决胜千里?又是什么让人输掉了这场人生的长跑?

  交谈中得知,现在生活得滋润的叔叔阿姨,人生前期一直是hard模式的自律者。

  正是因为他们严于律己的自我约束意识,才能开拓一条新的路,并且躲过“下岗潮”,在后期迎来令人羡慕的人生。

  曾经读过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说道: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条自我修行之路,而那些真正让人羡慕的人,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自律。

  书中提到的三个为人自律的原则,也一直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原则一:推迟满足感

  前段时间在工作上,我碰到了一个瓶颈。

  我总是习惯性地拖延工作,一直拖到实在没办法了,才勉强在deadline之前把工作任务提交上去。

  我回想了我平常工作习惯,总是在上班的第一个钟头,把容易和喜欢的工作先完成,而在剩下的时间里,总是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

  后来我变换了策略,在上班的头一个小时,优先解决那些麻烦的差事。

  所以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的工作就会变得相对轻松。

  事实证明这种策略是有效果的。

  一个钟头的痛苦加上七个钟头的幸福,当然要比七个钟头的痛苦加一个钟头的幸福强。

  这就叫做推迟满足感,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秩序。

  面对问题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感受最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比如先做难做的题,先吃难吃的东西等一种先啃硬骨头的生活习惯,被西方广泛认为是日后成功的先兆。

  世界上最好走的路,永远是下坡路。

  而那些主动开启hard模式的人,注定能在不久的将来享受到最大的快乐。

  原则二:承担责任

  周末在咖啡厅的时候,意外地听到了两个女生在吐槽。

  一个女生抱怨自己部门的上司,早上客户投诉,大领导要追责,明明是自己上司的工作失误,她莫名奇妙成了替罪羊。

  另一个女孩一直在劝她不要为不值得的人生气,不断安抚她,最后劝她回去之后不要再追究,做好分内事。

  一遇到事情,就把责任推给其他人,自己高高挂起,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朋友或同事吧。

  美国黑人作家有一句话:你不能解决问题,那么你就会成为问题。

  面对问题,要挺身而出,不然他们会永远存在。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又想极力规避这种痛苦。

  在推卸责任的当下,可能会觉得舒服和痛快,但心智却无法成熟,常常成为集体和社会的负担。

  这些推卸责任的人大多数都是想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政府,上司。

  为了远离负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干脆放弃权利,实际上是在逃避自由。

  我们总觉得我们不能够改变现状,因此产生自我怀疑。(www.52shuquwu.com)

  其实我们的能力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强大,我们绝对有能力可以为自己的所有选择和生活承担起责任。

  原则三:保持平衡

  自律是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你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9岁那年,我刚学会骑自行车,整天乐呵呵地骑车出去玩耍。

  我家附近有个斜坡,下坡处也有个急转弯。

  有天早晨我骑车向下坡冲去,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能带给我极大的快乐。

  但是如果那时按住刹车,减缓速度,那种快乐感肯定会大打折扣。

  所以,我骑着车到了下面的拐弯处,也不减速。

  结果几秒钟后,我被抛到了几米外,我四仰八叉地躺在草丛里,身上出现了很多伤口,自行车也撞到了树上。

  放弃一些东西,肯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

  9岁的我贪恋风驰电掣的感觉,不肯放弃一时的快乐感,来换取拐弯时的平衡,最终让我体会到: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

  不管是谁,在经过人生的弯道时,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人生的一部分。

  爱,是自律的源动力

  认识一对夫妇,他们年轻、聪明,颇具艺术气息。

  结婚前女方家境优渥,不愁吃穿,本人也非常努力,名校毕业。

  而男方原本不学无术,得过且过,在遇到了女方之后,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他开始努力提升自己,严于律己,只是为了能够配得上女方。

  男方在自己的努力之下,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最终也感动了女方,喜得连理。

  自律的力量来源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

  男方将他的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自我约束,达到了心智的成熟。

  真正的爱,会助你自我完善,爱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越高。

  结语

  知乎上曾经有个话题叫做:一段时间内,是什么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其中一个高票回答,给了我非常深的印象:

  表面上风光无限的人,其实背后比你更努力。

  深以为然。

  我们都知道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在制造的过程中是枯燥的、重复的,需要耐心的。

  所有表面上风光的人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以自律为武器铸就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

  同样的,一个学校毕业,同一起点,为什么毕业20几年后的同学会上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

  因为有些人对待生活一直处于主动状态,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通过自律去努力达到目标。

  而另一些人被生活推着走,最终输掉了人生的长跑。

  所以别让生活掌控你,要学会主动去把控生活。

  自律的路,注定是少有人走的路,但也只有真正自律的人生,才会最终让人望尘莫及。

  励志文章3:你有没有尽力,自己心里最清楚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是我做事的标准。

  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很重要,不至于膨胀上了上天,也不至于自卑得钻进土里,不会因为不知天高地厚惹人耻笑。

  对自己的能力有相对清醒的认识,人生也就有了大致的方向。接下来就是,尽力而为。

  我认为它们俩是密不可分的一对好朋友。

  如果不能量力而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话,哪怕再费尽心机也会两手空空,更会因此而丧失斗志,失去信心,失魂落魄地认为是世界亏待了你;

  总有人用“我尽力了”来糊弄自己,目标没有达成,愿望没有实现,业绩没有完成,奋斗没有结果时,就用这个来提前宣布战斗结束,并用“我真的尽力了”来自欺欺人——对自己的能力太低估,或者是对自己太心软。

  我尽力了——这句话经常说,但我们真的很笃定自己尽了几分力吗?

  上学时考试成绩不好,老师家长轮番批评,眼泪汪汪地辩解:我真的尽力了!

  真的吗?你有认真去钻研一道总是会做错的题,把时间利用起来好好复习,像学霸一样认真严肃地对待学习了吗?

  你总是以为考试成绩差是运气不好,实则是你根本没有尽力。为什么有些人在发愤图强之后,突然成绩提高很多?

  大多情况下,是因为之前他只用了一部分能力,而剩下的那部分混混沌沌地躺着睡大觉,直到被激励或者刺激,才会惊恐地醒来,然后奋力往前跑。

  人生有太多需要我们尽力而为的时刻。而我们却总以“我尽力了”为借口,交出一个不是很满意的答卷。

  不过是该好好工作的时候,想要偷懒应付一下;该对一份感情投入更多时,不小心走了神;该对自己负责的时候,却疏于打理而陷入了不知该何去何从的境地……于是就说,“我尽力了”,仿佛这样就可以把愧疚一下抹去,让自责像风筝一样放飞。

  习惯性说“我尽力了”的人,往往会越过越糊涂,对自己的评价也越来越低,他不知道真正的尽力是什么状态,是拼尽力气用尽气力去达成愿望实现理想,而不是挂在嘴边嘻嘻哈哈地说说而已。

  做杂志的时候,写很多字看很多版,有了个小技能,一篇报道只要拿到手里,扫几眼就能看出好不好,写得是否扎实,资料搜集得是否全面,作者是否用心,有没有尽力。

  所以我会说,你的努力,总会有人看在眼里;而所谓的“尽力”是真是假,最后也会水落石出,在人生的某个拐角处,等着给你一个奖赏或者是白眼。

  那时候,喜欢看大牌杂志的人物专访,有些真的极好,遣词用句讲究细腻,不落俗套;而糖水话的稿件,一眼就能看穿,真的是高下立现。

  而喜欢的几个作者,这几年持续关注,会发现他们越走越好,始终是进步而上扬的,天地越走越宽阔,文字越写越劲道。

  这其中有天赋的原因,但尽力的程度不同,也决定了他们人生质量。

  尽力,是把双刃剑。

  它让有些人绞尽脑汁去努力,想方设法去实现目标;也让有些人用来应付老板,应付朋友,最后都是在应付自己。

  读大学时,忘了谁曾说,学新闻的人应该有一种素质:如果门被堵上了,那你应该爬窗进去把新闻采到手。

  后来有一次采访,演出结束后约好歌手采访的,但被保安拦住,不让进。同去的人说,算了,不采了,反正通稿都拿到了;我心里念念着“爬窗进去”的故事,打电话辗转联系主办方、负责人,最终还是顺利进去做了采访,这不是什么大事儿,但心里对自己这种尽力的态度很赞许。

  人很容易放任自己怠惰,拖沓,偷懒,但当我们能够更积极、勤奋和上进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比下坠要好太多。

  什么是真正的尽力?

  是你把能想的办法、能做的努力、能尽的心力,全都使尽了,用光了,耗尽了,这才是真正的尽力。

  若还是于事无补,那么,接受结果,心有不甘也要放手,因为真的是尽力了。

  而很多时候,你尽力而为时会发现,天地突然宽了,世界突然大了,你能想到很多很多你从未想过的办法,很多人都来帮你,当你心心念念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这是吸引力法则里重要的一条。

  周围真的蛮多聪明、有能力的人,可是过得并不开心。做一份不喜欢的平庸的工作,一份不满意的普通的生活,总是不开心,却似乎也没什么好改变的。

  他们做人做事“及格就好”,明明不是很难的事,也顺理成章这样自我要求了。若是有人提出异议,就用“我尽力了”作为挡箭牌。

  打两次电话联系不到的客户,钻研半天没有解决的难题,写了两个小时马马虎虎的稿子……我尽力了,就这样吧。而往前走一小步就能达成目标,明明他们是可以的,却停步不前。

  当生活中布满这种遗憾的场景,人生听到的自然也就是此起彼伏的叹息声。

  而这样的人,往往连七分的人生都无法拥有。因为大多数时候,他们对自己尽力的标准会越来越低,对人生的期待也越来越低,也就是这样而已。

  是不是尽力了,自己心里都很清楚。

  当然,若是你了无遗憾,别人又能说什么呢?

8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