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励志文章 > 相信“能”的人就会赢

相信“能”的人就会赢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相信“能”的人就会赢

  “日复一日,我会在各方面干得越来越好。”这是法国心理疗法专家埃米尔·库埃的名言。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和美国,这句话被成千上万的英国人反复叨念。

  “日复一日,我会在各方面干得越来越好。”当时,这是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人们在每天规定的时间内重复这句话,每当头脑中闪现这一想法时也重复这句话。他们相信这样做能够增强头脑意识、调动身体活力、为事业和生活的成功作准备。

  这就是今天积极思维的早期雏型,曾经风行一时。

  埃米尔·库埃并非是第一个提出此观点的人。在这一方面,他的前辈芸芸,多不胜数,其中一人名叫塞缪尔·斯迈尔斯,他的著作《自助:对性格和行为的描述》在1895年发表后,一时在英国成了人们喜读的畅销书。

  1908年,英国小说家兼戏剧家阿诺德·贝内特发表了《怎样度过一天二十四小时》一书,接着,十几本类似的书接二连三地出版,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应用心理学向人们提供了幸福和成功。当传教士诺曼·温森特·皮尔发表了以宗教为基础的说教自助书籍时,这一趋势达到了高潮。

  皮尔是纽约市马布尔联合教会的名誉牧师,在本世纪40年代,他用《积极思维的力量》一书传播这一概念。不久,他的追随者和仿效者陡然激增起来。

  这位牧师的灵丹妙药是精练的基督教义与大众心理学的混合物,是《圣经》中的警世良言与简单的自助精神结合的产物。可是,它被当作获得成功的有效方法,它的有效绝对不是因为上帝的保证。热心的人们每天都要把使徒保罗的话认真重复十遍:“耶稣基督使我坚强,通过他我能做成任何事情。”他们还被告诫:“遵循上帝成功的法则,你就永远不会失败。”

  一、相信自己

  人们一次次地满怀热情,梦想打破身处其中的陈规,但是他们迟迟没有行动,不久,梦想消逝殆尽,计划彻底失败,他们再次陷入摸索之中,没有取得明显存在于潜能中的一切。

  他们不停地下决心:“总有一天,我会做这做那..。”但遗憾的是,那一天总是不到来。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有道理,你说得对,但我怎样才能相信自己呢?我要怎样才能变得更好呢?”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开始就不要去想3.5英里的长跑,不要想着当总裁,也不要想着去垄断大市场。去解决近在眼前的挑战,不要把眼光抛向最高的工作,而是抛向下一件事,要到一个遥远的城市旅行,你得开始第一步。

  所有巨大的成就都是很简单的,观看海鸥飞翔你会驾驶飞机;开一家自行车店,你会逐渐发展大规模汽车生产线;学习乘法表,你会开始发现相对论。

  当然,“希望不等于结果”,这就是关键。你必须行动,你必须走出第一步。你必须静坐下来与自己谈一谈。

  “我想有多大的成功?”“我有决心让自己去努力获得这些成功吗?“对我来说,那有可能吗?”沉思一会,你便会意识到,一生中曾有很多次,在对某事感到没有多大作为时你决定改变它们:成千上万的人采取良好的生活方式来促进他们的健康,并一直坚持不断。

  成千上万的人吃高胆固醇的食物,结果他们永远减轻不了体重。

  有人在吃中餐时不再要双份马丁尼酒,或者在周五晚上不再把整箱的啤酒扛回家。

  还有人发誓对配偶更体贴或对家里人考虑更周到,或者花更多时间同孩子呆在一块,而且,他们都这样做了。

  其结果是:他们的生活有了改善。

  这些将决心变为现实的例子证明了下决心改变自己并非少见,把决心实现出来也并非罕见。以前,也许我们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这没关系。但问题的关键是:只要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我们就会采取行动而且会达到目的。

  对此,安东尼·罗宾又提起的就是海伦·凯勒的故事,她从小双目失明,又聋又哑,她靠用手触摸、用嘴尝味、用鼻嗅闻,来熟悉周围黑暗沉寂的世界。看起来那局限之大她简直无可奈何。你怎么去教一个听不见的人?她不会说话,你怎么知道她需要什么?她既看不见又听不见,可是她到底是怎样知道你在哪儿的?海伦·凯勒在精神上不屈服于这种清冷生活。由于连诅咒和抱怨都不可能,她只好用身体的剧烈晃动对父母和周围的人发脾气,来说明她心灰意冷的心境。看来她命中注定要在与世隔绝的无声世界里绝望地度过一生。

  可是,一个卓越非凡的年轻女子闯进了她的生活,此人可以看作生活中的强人,她就是安妮·沙利文。

  海伦·凯勒的父母雇用了她,让她来排除女儿的孤独、抚平她的怒气,因为这一切已让他们心灰意冷、垂头丧气。安妮·沙利文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困难,也意识到自己的任务几乎毫无希望可言,可是她仍暗下决心去教这个孩子,让她同自己无法到达的世界进行交流。这是同明显不可能的事情进行的一场厮杀,其挫折和失望能让最坚强的人气馁、却步,可是她却默默忍受下来,而且数月一直如此。

  她只是拒绝失败。

  突然有一天,当太多的失望令人灰心丧气,而希望好象永远不会降临时,海伦发出了一声表示理解的声音,这一切都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她在作出第一个反应后,就像蓓蕾一样开放了。

  海伦·凯勒的潜能被心中的另一个信仰所挖掘而开始开发,她进展缓慢、饱受痛苦,有时停止不前,但她继续努力,终于成为世界各国尊敬的作家、演说家和坚毅勇敢的光辉榜样。她本可以轻易地成为被安慰者,去“诅咒上帝然后死去”,可是她却有不同的选择,她要战胜自己的缺陷而不向它让步屈服。

  那么,面对我们的相对微小的不利条件,我们也都能办到。
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