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励志文章 > 适合分享朋友圈的励志散文

适合分享朋友圈的励志散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适合分享朋友圈的励志散文

  简单的生活,不是强调人生无为,不思进取。生活中,要争取你该争取的,追求你应追求的,做到取舍有度。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适合分享朋友圈的励志散文,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人生如戏,请给我好一点儿的演技

  在日本坐电车,时间久了发现一个与国内不太相同的风俗,就是不能让座。

  大约是低调习惯了,日本的老年人和孕妇都不大希望自己成为受人瞩目的弱势群体,被照顾和谦让总会感到尴尬。

  有次与朋友一同乘车,过了两站,上来了一位老人。

  这位老人的年纪实在是太大了,拄着拐杖,须发皆白,身体几乎驼成了90度。周围的人都无动于衷,我浑身难受,如坐针毡,只好使劲拉了拉朋友的衣袖,问他怎么办。

  他想了想,说:“我们干脆装要下车,给他让座吧。”

  我觉得这个主意好,于是老人走过来的时候,我们站起身,向他点头致意后走开。

  眼看老人坐在了位置上,我舒了一口气。刚在车门旁站定,朋友便使劲拉我一把,我不明就里,懵懂地被他拽着下了车,“你干吗?怎么真的下车了?”我不解。

  他小声说:“站在车上,老人和其他人总会看到我们的,不如干脆下来。”

  我笑他:“你还真夸张!不过是心知肚明的事情,演戏而已嘛。”

  他认真地摇头:“既然选择不让老人尴尬,就不要留下任何尴尬的可能性。演戏也要好一点儿的演技,才算是真正的成全啊。”

  深冬,去黑龙江朋友的家中过春节。给老人拜年时,朋友“扑通”一声跪倒,把我吓了一跳。然后眼见他虔诚地全身伏倒,向笑得合不拢嘴的老人咣咣磕了几个头,一点儿都不放水,额头都明显红了一块。

  拜完年后我偷偷问他:“干吗那么卖力?”

  他说:“我们这里都要这么磕头拜年,磕得轻了老人会不高兴,别人也会说你没家教。”

  我说:“孝顺不一定要体现在磕头上啊。工作顺利,往家里拿点儿钱,平时多陪陪老人……都能体现心意不是吗,何必非要形式主义?”

  他笑笑,说:“人老了,钱反而没那么重要了,有时候在乎的就是那一点儿仪式感。你表现得重视,他就高兴。”

  他又说:“就算哄,也要哄得像那么回事。老人虽然老了,是不是敷衍还是看得出来的。”

  去听一位演讲大师的授课,他说,讨人喜欢大都体现在说话的细节上。

  比如,不要说“谢谢”,要说“谢谢你”,不要说“抱歉”,要说“真的对不起”。

  想想还真是这样,加了几个字,听起来就更具诚意。

  大学时看《美丽人生》哭得一塌糊涂。那是个幸福又不幸的故事:集中营里,为了保护儿子,父亲导演了一场浪漫而残酷的游戏美梦。他告诉儿子只要遵守规则,攒够1000分就能赢得坦克并回家。最后儿子躲在柜子里,父亲从他的面前带着笑容大步走过。儿子始终记得父亲告诉他的话,不能出去,出去就得不到坦克。

  父亲的表情和语气那么认真,他相信了。电影里的儿子即使长大以后,也会拥有更加健全、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为了你在乎的人,彩衣娱亲也是雅事一桩。为了在乎你的人,又何妨当一次高规格的影帝。

  不会有谁关心戏份真假,只关心演得投不投入。

  想要你仔仔细细画一个饼给我,哪怕虚幻如泡沫,也能感到四周洋溢的香甜与充斥的饱腹感。因为你认真了,因为我投入了。因为那是你给我的,而我爱着你。

  人生如戏,请给我好一点儿的演技。

  励志文章2:别相信任何人对你的评价

  那一年你4岁,非常喜欢唱歌。你有着动听的嗓音,并且唱歌让你快乐。有一天你妈妈加班到了晚上8点才回家,你不知道她今天跟同事吵了架并且被一位客户投诉,不知道她今天头疼了一整天晚上几乎都没有吃饭,不知道她此刻还是头疼欲裂并且非常想静一静。这些你都不知道。你只是很开心,看到她回家你就更开心了,你开始放声地歌唱,欢快地围着她唱歌。你妈妈终于按捺不住了,没忍住就对你有些凶地说:“别唱了!你不知道你的嗓音很难听吗?”

  那一刻你住嘴了。从此你变得不太愿意唱歌了,因为你怕别人讨厌你。你觉得自己的嗓音很难听,所以索性就不要唱了。你甚至开始变得很害羞,不敢跟其他的小朋友讲话。而所有的这些变化,仅仅是因为你妈妈在心情糟糕的时候那么无心的一句斥责。她并不知道这句话在你身上的影响,她像全世界的其他妈妈一样对你怀揣着最美好的期望,可是她永远都不知道一句话可以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变成了一个你束缚自己的,和自己签下的魔鬼契约。

  你上初中的那一年爱上了数学。你发现数字是如此奇妙,你并没有想争什么,但是在全班的第一次数学考试中,你拿了第一名。在你看着成绩单惊喜不已时,老师在讲台上说了这么一句话:“数学的思维一般还是男生比较擅长,女孩子可能开始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慢慢学到比较复杂的知识,就要落后于男生了。”你很难过,为什么就因为自己是女孩子,所以数学就会慢慢落后呢?

  你也不懂是为什么,但你好像真的像中了魔咒般,数学成绩在初二时开始下滑。每一次你没有学好,你脑中便会响起老师的那一句话,然后你发现自己开始慢慢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甚至开始讨厌数学。这位老师的一句偏见,再一次的,被你相信并且内化成自己的声音。从此,你和自己又签下了一个魔鬼契约。

  当然我可以给你讲无数个这样你和自己签下的魔鬼契约。这些很多的契约都是你如真理般信奉的:“我不擅长游泳。”“做我喜欢的事情是赚不到钱并且没法养活自己的”“我如果按照最本真的自己活着,就没有办法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我如果现在不结婚就肯定嫁不出去了”“那么美丽性格好又高智商的女孩子是不会喜欢我的”或者是简简单单的一句“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值得爱的人”……

  这些魔鬼契约都是以别人的无心、善意或者恶意的评价开始,以你最终把它变成自己内心的声音结束,然后你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丧失着自己的自由。

  永远不要相信任何人对你的任何评价,这个人包括你自己!因为不管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那都是他们对你言行的理解。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和女朋友还有另一位你的朋友走在路上,突然间你看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卖花的小姑娘,你掏出钱包,买下了全部的花然后送给你的女朋友。你的朋友在心里想:他这么做就是想在女朋友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大方。你的女朋友在想:我知道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全都买下来就是想让小姑娘今天可以早点回家。而卖花的小姑娘在想:他一定是很爱自己的女朋友,才买了这么多花给她。

  他们谁是对的呢?也许都对,但也可能都不对,因为你买花的真正原因,只有你一个人知道。

  永远不要相信任何人对我们的任何评价,这样的你,不会在不知不觉中跟魔鬼们签下限制自己的契约。

  因为你知道,你生命的流动性,复杂性和丰盛性,都由你自己来决定。这,我亲爱的朋友,才是真正的自由!

  励志文章3:有些所谓的苦难,其实是化了妆的祝福

  有一次,一家与我合作的出版社,新来了一位助理编辑,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位助理编辑做事能干又细心,我要出差,他早早替我订好车票、旅馆,同时把一切烦琐的联系工作,处理得妥妥当当;我采访需要的数据,他提前一个星期就寄来给我,还附上我可以参考的网址……更让人佩服的是,他居然连我喝什么咖啡这类小事都记得一清二楚,实在让我感谢又感动。

  我一直以为,这么杰出的人才,一定经历过多年的职场历练。直到有一次闲聊,才赫然发现他其实才从学校毕业,这是他第一份工作!无论是他优异的工作表现,或是他合宜的应对进退,还是稳重的言行举止……现在都看不出来,他竟然这么年轻!

  我好奇地问他,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出色。他先是不好意思地笑笑,想了一想,告诉我:“也许是家庭的关系,促使我早熟吧。”

  他说,父亲是个爱赌博的酒鬼,他16岁以前,根本没见过爸爸,由母亲一手拉扯长大。16岁那年,父亲突然回家了。他以为爸爸已经痛改前非,终于可以一家团圆;可是,父亲不但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不断地跟母子俩伸手要钱,甚至会对他和母亲家暴。

  爸爸的出现,让“家”不再是可以遮风避雨的安乐窝,而成为可怕的炼狱。他和妈妈趁父亲外出赌博时,仓皇地收拾行李,逃离自己的家,另外租屋居住。为了躲避爸爸,母亲辞掉工作,他也只能转学。所以,他从高中时代起,就拼命地打工……

  回忆悲惨的过往,让这个大男孩一度眼中泛泪。可是,后来他话锋一转:“以前我恨我的父亲,但现在我感谢他。因为,正是因为这么糟糕的父亲,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我。”

  说得真是太好了。我想他充分地体会了那句话:“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因为曾经贫寒,我们才能体会打拼的重要;因为曾经跌倒,我们才能学会再站起;因为曾经心碎,我们才能知道幸福是什么……

  人生道路漫长,当我们熬过了挫折和低谷,蓦然回首,我们往往会恍然大悟——正是那些曾经的伤害与眼泪,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励志文章4:把山当做一块石头

  国庆假期,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在一个农家乐,我们先是喝茶,然后就是打牌,再然后,有人提议去爬山。不远处,就有一座山,看上去挺高,上山的路是一级一级的石阶,山上还有一座小小的寺院,逢年过节,山上会有很多人。

  几个朋友都大腹便便,平常连路都很少走,确实应该锻炼一下身体,于是一呼百应,放下手中的牌,一起去爬山。

  才来到山脚,大家就面面相觑,一级一级的石阶,挺陡,看上去,这山可不比40层楼矮,真要爬,能爬上去吗?就是爬上去了,可下来怎么办?于是大都摇头,纷纷表示不爬了。毕竟山上没有什么好玩的,况且以前大家也上去过。可是刘胖子却笑笑,他说,你们不爬,我一个人爬。刘胖子是我们当中事业最成功的一个,他也是我们当中长得最胖的一个,他怎么可能爬得上去?见他一个人想爬山,大家都笑了,说你爬啊,你爬得上去吗?刘胖子说你们等着瞧吧!刘胖子说着就抬脚上山。

  我们几个看看刘胖子一扭一歪的身子,摇摇头,然后坐在一边,斗上了地主。我不时往山路上看看,看刘胖子是不是半途而废。我想,他肯定会半途而废,毕竟,他的体质太差,刚才,他可能只是一时冲动。可是,却一直不见他回来。我还真有点担心他出什么事了。

  一个小时后,刘胖子才气喘吁吁地出现。他一出现,我们都起了身,笑着问他,这么快就回来了,你真上山了?不会是在上面哪个地方坐了半小时吧?刘胖子笑笑,他说,我就知道你们不相信我上了山,你们看看这个。刘胖子说着掏出一炷香给我们看,说这是寺里的。我们吃了一惊,说刘胖子你可真厉害,这山还真让你给爬上去了啊!

  刘胖子笑笑,他说,就是这山再有这么高,我也一样能爬上去,你们信吗?我们看看刘胖子,都摇头,都认为刘胖子爬上了这山,就开始吹牛了。刘胖子说,我真的能爬上去。其实,我把山当做是一块石头。你们想啊,把这山当做了石头,困难不就变小了吗?困难小了,那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勇气,一步一步去走,就走到了山顶!

  大家恍然大悟。我忽然明白刘胖子为什么会是我们当中事业最成功的一个了。

  把山当做一块石头,山就不可怕了,就能轻松地爬上去。生活中,一个目标就是一座山,不管这山有多高,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把它缩小,就不会望而生畏,不会望而却步。相反,我们会信心百倍,会全力以赴,我们就能战胜困难,登上高山,实现目标。

  励志文章5:人生的四个不等式

  听到≠看到

  记得读小学时,老师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是先有打雷还是先有闪电?”

  “先有闪电。”学生们说,“因为每当打雷闪电时,总是先看到耀眼的闪电,后听到隆隆的雷声。”

  “其实,打雷和闪电,是同时的。为什么呢?因为光传播的速度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慢,所以我们也就先看到了闪电,然后才听到了雷声。”老师说,“同学们,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看到的比听到的快。”学生们说。

  “看到的比听到的快,这只是一种现象,透过这种现象,我们从中可以受到一点什么启发呢?”老师问,“这种现象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听到不等于看到,也就是说,我们亲耳所听到的东西,与我们亲眼所看到的东西,不是等同的,是有差别的,如果光顾去听,而不亲眼去看,亲身去实践,那么我们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说出失实的言词。”

  无论什么时候,亲耳听到的东西,不等于你亲眼看到。很多年过去后,我还不忘时时用这个道理来告诫自己。

  看到≠走到

  我站在山脚下,看着山顶,问当地的一位村民:“从山脚到山顶,需要多长时间?”

  “少说也得两个小时吧。”村民说。

  “两个小时?怎么可能呢?山不高,距离山顶也不远。”我说。

  “那是你看到的,而不是你走到的。”村民说。

  果不其然,从山底登上山顶,我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当我在山顶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那位村民话中的含义:看“到”与走“到”,永远不是一回事,看“到”了,不等于走“到”了。

  对于人生的目标,也是如此,我们用眼看“到”的,只是我们树立的目标,只有用脚走“到”的,才能成为我们实现的目标。眼里看到的目标是“直”的,而脚下走到的目标往往是“弯”的,因为上帝不会让谁幸运到让他一直走直路,其间的坎坷、挫折和障碍,不是我们能用眼所能看到的。

  用眼看“到”,永远不等于走“到”,看“到”,只是你视线到达的地方,只有走“到”,才能让你真正实现目标、抵达目标。

  跟所有的目标一样,人生的目标不是看“到”的,不是用眼测量出来的,而是走“到”的,是用脚一步步丈量出来的。

  知道≠做到

  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我国讲课,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听完课后,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都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有那么大呢?”杰克?韦尔奇听后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是知道,而我是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是的,很多道理很简单,很多道理我们都知道,但这些简单易知的道理我们却没有去做到。比如,我们都知道“聚沙成塔”的道理,但我们却常常忽视了那些成功的细沙,不愿做细小的事情,自然也就无法构筑起事业成功的高塔。再比如我们都清楚“水滴石穿”的道理,但我们却缺少水滴那样心系一处的定力,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结果总是在半途而废中与成功失之交臂。

  知道得再多,想得再好,如果不去做,不去行动,那永远都不会有超越,永远都只能在原地踏步。

  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拉开了距离;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分出了高低;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差别。

  心动≠行动

  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岸上有五只青蛙,它们眼前的池塘很美--绿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飘香的莲子。这时,有四只青蛙准备跳进池塘美美地畅游一番。请问,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一只。”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的是一只吗?”老师问。“一只!”学生们再次肯定地回答。

  “可大家的答案是错的,”老师说,“岸上仍有五只青蛙。”还有五只青蛙?学生们想不通了。

  老师说,那四只青蛙只是准备跳进池塘,只是它们的一个美好的想法,仅是心动而已,并没有付诸行动。没有行动,再心动、再美的想法也等于零。

84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