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走心的励志文章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灭。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走心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你应该努力坚定地走完这一生

  麦兜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有时候硬邦邦的,有时候软塌塌的。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庆幸心里总唱着一首歌,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于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于倒塌不起。"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一种魔法,用它来抵抗坏情绪、获得好心情。而这种魔法有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叫信念。

  梅尔·吉布森执导的《血战钢锯岭》是一部热血电影,道斯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士兵,他因为信奉基督而拒绝拿枪。

  战友们对他十分鄙夷:你不拿枪,大家能在战场上指望你什么?可是道斯坚持自己的信仰,后来当了一名不拿枪的医疗兵。然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他们大多数人不能理解你的信仰,但他们都知道你的信仰有多坚定。

  电影里,美军爬上百米高的钢锯岭以后,银幕上血肉横飞。因为日军火力凶猛,美军只撤下来32名士兵,还有100多个身负重伤的战友被困在上面。战场就是坟墓,没人能去救他们,只有道斯在撤离时决定留下来。他只身返回两军阵前寻找战友,唯一的信念就是:让我再多救一个人。

  这个看起来懦弱的男人,居然仅凭一己之力,一口气救下来75名战友。最后,影片里出现一个长镜头:那是战友们一张张曾经对他不屑的脸,可现在却变成了无比崇敬的神情。

  事实上,道斯的故事曾经真实存在过,他没有杀死一个敌人,却获得了美国最高荣誉。当我坐在电影院里的时候仔细想了想,他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他在相信这个世界以前,首先做到了一点:相信自己。正是因为对自己无比笃定,他才能用自己的方式,在战场上创造奇迹,然后赢得尊敬。

  电影《摔跤吧!爸爸》里有一句经典台词: " 如果你拿了银牌,人们迟早都会忘了你,但如果你拿了金牌,你就是榜样,而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榜样的。 "

  这位电影里的摔跤手爸爸,在面对邻居的嘲笑、生活的窘迫、裁判的不屑、官员的腐败、学校的阻止,甚至是自己两个女儿的误解和反抗时,一直坚信自己可以亲手把她们送上世界摔跤比赛的领奖台。正是这个坚定的信念,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敬的父亲。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主演兼制片人阿米尔·汗,为了饰演这个霸道可爱的爸爸,其实同样坚持着坚定不移的信念。

  因为影片中的父亲角色年龄跨度长达30年,分别是19岁、29岁和55岁。阿米尔·汗需要先去表演19岁的戏,然后迅速增肥28公斤,达到55岁的身体状态,再花5个月减掉25公斤,练出8块腹肌,符合29岁摔跤手的身材。

  在这一点上,阿米尔·汗没有给自己任何退路。他为了让电影达到完美标准,他选择和自己的身体死磕到底。

  所以,真正的信念并不是来自外界强加的力量,而是出于自己那颗赤诚坚定的心。

  周国平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这辈子怎么过都无所谓,那这个人还会对什么事情认真呢?

  面对挫折,面对失败,面对烦恼,我们只能一次次爬起来,重新站在起点上,然后默默告诉自己:我还没被生活打趴下。你只有选择充分相信自己,才能充分相信未来。

  励志文章2:越是聪明人,越懂得下笨功夫

  严歌苓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被问到,从一个英语小白考入美国知名大学接受写作训练,还能拿到满A,是怎么做到的。

  严歌苓回答:聪明人,用的都是笨办法。

  考托福的时候,抱着书本死磕,把字典背下来;在异域谋生洗盘子,手臂上记满了单词,这样的人,能学不好英语吗?

  每天坚持写作6-7个小时,每天6000字,坚持了30年,这样的作家,能不高产吗?

  写农村题材就下乡和老太太们同吃同住,写学校题材就跑去和学生们一起上课,这样的创作,能不优质吗?

  如今严歌苓仍能保证每年都有高质量的作品上市,似乎永远灵感不断。

  她接受采访时说:写作最大的敌人就是懒惰。即使是遇到写作思路受阻的时候,她也会坐到写字桌前,直到打开卡住的地方。

  唯有日积月累的沉淀,才能带来蓄势待发的灵感。

  聪明人都知道,没有捷径可走,他们把寻找捷径的精力用来默默前进。

  钱钟书也说过一句: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他说的“笨功夫”,就是争分夺秒地读书。

  钱钟书读清华时曾“横扫清华图书馆”。

  有同学回忆说:钱钟书一个礼拜读中文书,一个礼拜读英文书。每个礼拜六,他把读过的书整理好,抱去图书馆还,再抱一堆回来。

  钱钟书在清华呆了四年,连玉泉山、八大处都没有去过,所有的假期都用来读书了。

  传言钱钟书记忆力超凡。他“过目不忘”的笨功夫,就是反复推敲和记忆。

  钱钟书曾透露自己读书“不遗忘”秘诀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

  杨绛也说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杨绛曾回忆,他们初到法国的时候,钱钟书在法语方面还略比自己生涩。

  然而短短的一年时间,钱钟书的法语水平就远远地超过了自己,因为钱钟书的学习一刻也不曾懈怠。

  著名学者邹文海是钱钟书的小学同窗,他回忆钱钟书出行的时候随身带着字典:一本索然寡味的字典,竟可捧在手中一月。

  钱钟书却说:字典是旅途中的良伴。

  一个把勤奋当习惯的人,是不会觉得用功辛苦的。

  正因钱钟书下足了经年累月的"笨功夫",才有了后来博大精深的《管锥编》。

  聪明的人,都把刻苦当才能。

  曾有位作家说:真正的聪明是愚公移山。

  可如今很多人似乎早已对此不以为然。

  急功近利是很多年轻人的通病。一份职位做个一年半载没有变化,就急匆匆地跳槽,换了几份工作没出头,就觉得这辈子不会再出头了。

  其实,不是你怀才不遇,而是你沉不住气。

  大部分行业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效率来。

  很多成功,都是慢慢熬出来的。不做好厚积薄发的准备,再好的机遇放到手上都是百搭。

  之前看李尚龙的书,对他当英语老师的一段经历印象非常深刻。

  他每堂课都要花几十个小时去备课,每一课都会事先对着墙讲十遍,用录音笔录下来反复听。

  私下跟自己死磕多遍,才有了学生们见到的行云流水。

  他说: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不过都是精心准备的必然结果。

  我们以为聪明人成功靠的都是天赋,但真正的聪明人却从不指望天赋。

  他们明白:天赋是努力到达一定程度后的锦上添花,并不能成为努力的替代品。

  为什么愚公移山是一件聪明的事情?

  因为愚公是一个真正有远见的人。他知道想要得到最好的结果,就得承受最艰难的过程;他知道再大的困难也抵不过滴水穿石的认真。

  遇山敢开路,遇河敢搭桥,这世上能难住他的事情还有多少呢?

  人要有所执,方能有所成。

  在我看来,敢脚踏实地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励志文章3:持之以恒的人,终将闪闪发光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最近明月在同学圈里,成了明星人物,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她。原因是她的一张画作在省内的大赛里,夺得了一等奖,鲜花和掌声一下子扑面而来。

  同学们为她举行了一场庆功宴,“你真了不起!”,“你真给同学撑脸!”,大家七嘴八舌,喝彩声一片。庆功宴结束后,我们几个喜欢画画的同学把明月单独留了下来。

  当初因为共同的爱好,大家曾在一起学过绘画,但一直坚持学下去的只有明月一个人。在我们的恭贺声中,明月平静地说:“大家应该知道,我在你们中间可能是最笨的一个,当初学画时,画的没有你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好,我有今天的成绩,完全是因为我坚持了下来,假如你们也坚持了下来,今天一定比我更成功。”

  明月的话让我很汗颜,当初一起学画的同学,明月的确不是天赋最好的,但二十年来,我们忙着各自的生活,早忘了当初的梦想,只有明月一个人初心不改,坚持画了下来。二十年专注一件事,哪有不出成绩的道理。

  明月的成功告诉我,成功需要一种韧度。千里马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但一定是最有耐力的那个。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一位“外卖小哥”雷海为刷屏,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雷海为一路过关斩将,击败北大硕士彭敏夺得冠军。

  雷海为的起点并不高,中专毕业后,早早踏入社会参加了工作,雷海为自小热爱古诗词,在工作之余,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读古诗词上面。每次到书店,看到自己喜欢的诗词就当场背下来,回到家里再把它默写出来。这样不仅省下了买书的钱,也加深了对诗词的印象,天长日久,雷海为会背的诗词越积越多。

  在送外卖的日子,雷海为每天将《唐诗三百首》带在身上。在等餐或者休息的时候,他会把随身携带的《唐诗三百首》拿出来看。这样一单外卖送到了,一首诗也背会了。

  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后,雷海为说:“我当时读诗,纯粹是出于对诗词的热爱,去读、去背、去感受古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境。我真的没有想到,十三年的读诗背诗,能够让我站在央视的舞台上。”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这样的准备往往是漫长的,很多人就是没熬过时间。谁都希望梦想能开花,但大多数人又不愿等待一株幼苗生根、抽枝、发芽的漫长过程,到最后只剩下一声嗟叹。

  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次苏格拉底在给弟子们上课时,布置了一道作业,每个人每天把手甩一百下。

  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坚持做了,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回答说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有多少人每天坚持甩一百下手,结果只有一半的人回答做了。一年后,他再问这个问题,发现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那个人就是柏拉图,柏拉图后来成为鼎鼎大名的哲学家。可见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很多时候我们离成功的距离,不是天赋和能力,而是持之以恒的决心。在还没有看到希望之前,早早地放弃了。因为没有一个人喜欢十年如一日地去重复同一件事,这种枯燥乏味让人很难忍耐,大多数人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于是换来换去,最后发现离成功越来越远。

  一个人的成长如同一根竹子的生长,竹子前四年的时间,仅仅长了三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 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疯长。如果没有那三厘米的坚持,就长不成一棵成材的毛竹。

  约翰生有句名言: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成功看似来自机遇,其实是源自机遇之前的坚持。

  每一个持之以恒的人,终将闪闪发光。就如同一粒沙子经过长时间的磨砺,终将成为一颗闪着光芒的珍珠。

  励志文章4:请把所有力气都留着变美好

  1

  微博上收到这样一条私信,“我长得不漂亮,工作能力一般,每天在单位就像颗螺丝钉一样没人关注。领导不重视,男朋友也不是很喜欢我,我很自卑,该怎么办?”

  隔着屏幕,我能感觉到电脑那端可能正坐着一个不怎么苗条、戴着框架眼镜、眼神怯懦,正急火火地等我支招的小姑娘。

  我不禁想,这么年轻,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自卑,奇怪吗?

  不仅不奇怪,简直太正常了。

  我最自卑的时候,是刚从国外回来那一年。我揣着自以为闪闪发光的履历回国求职,本想着很快就能遇到心仪的单位,却没想到,跟我预期的差了十万八千里。我屡屡碰壁,快半年都没遇到自己向往的公司。

  也是在那一年,我在这个城市像隐形了一样,拒绝了所有社交,每天窝在出租屋里,一边刷着招聘信息,一边抑制着自己心中不断上浮的自卑感。

  那时候我才知道,自卑不仅仅会因为家境、经济等条件悬殊而产生,也可能因为在某个阶段,你落后同龄人不止一个节奏,看着别人都向前方拼命奔跑,只有你还留在原地,心中也会涌起这种自卑感。

  2

  面对巨大的落差感,人很难能做到镇定自若。我一边挣扎着给自己鼓劲,一边拿出这些年都没有过的拼命,开始写文章、听课程,不为别的,只是不想落后。

  因为太明白跟不上节奏带来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所以硬是憋着一口气把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即使后来上班了,也依旧和待业时候一样,每晚都会坚持学习一会儿、写写东西。

  再后来,我出了书。慢慢地,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留言给我,向我诉说他们的经历。那些时刻,我竟有些热泪盈眶。

  我相信,人最难的其实不是妥协,而是在逆境中的不妥协。你看不到前路究竟如何走向,却还要凭着一股子韧劲逼着自己坚持下去,哪怕希望微渺,也值得全力以赴。

  3

  我这几年没有走上父母期望的那条路,不能朝九晚五、轻松悠闲,经常忙起来下班到家都深夜十一二点了。也辛苦,累的时候辞职的想法一天出现无数次;也疲惫,经常对着电脑想,如果现在放弃一切,是不是能活得更好一点。

  但我自知,人在这世上,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须先付出什么。

  后来日子顺了,我有很多次机会开始新的选择。比如,选择一份轻松的工作,降低写作的频率,不把自己安排得太满,多留点休闲时间,等等。

  但事实上,我并没有。我丝毫不敢松懈,大概是有太多理想的模样摆在前方,把时间倒退后,我发现当下的自己做得远远不够。

  正如写作认识的一个朋友,大家只看到她粉丝几十万,从默默无闻到现在有许多喜爱她文字的读者。但我看到的是她常常很晚才睡觉,是即便陪父母国外度假也要算好时差不耽误国内更文时间,是随时随地路边商场拿出电脑就能进入工作状态。

  知道她这种工作强度后,我再不敢说自己工作辛苦。你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的时候,别人的拼命程度可能你想都不敢想。

  4

  很多读者留言问我,该拿什么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不了解别人的生活,但我很清楚,每个人想走上自己希冀的那条路,都要为之付出不可想象的努力。

  无论生活给了你多少难题,只要你有方向,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努力改变的空间。你未来要过什么样的日子,取决于当下的你究竟如何去做。

  如今,我已经很少去烦扰过去种.种,因为见的多了,就发现自己曾经纠结的人、事物有多么渺小。我们所有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为理想、生活、感情奔波,每个人都不容易。

  而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你看到的付出只是冰山一角。那些最终能过上自己想要生活的人,无一不是拼命努力向上生长,不断扩大生命的半径。

  当我想明白了这些,我便不再抱着恶狠狠的心态去对抗生活,而是打心底里要求自己变得更好。

  迷茫的时候看看当下,挫败的时候想想远方。

  正如有位读者给我写的一句留言:我不再频繁去脑海里描绘未来美好的蓝图,不再给自己多宏大美好的想象空间,而是脚踏实地把每一天都榨得干干净净,每天晚上都能问心无愧地踏实睡去,就是当下我该过的最好的生活了。

  与你共勉。

  励志文章5:为什么你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1

  记得小时候在县城上学,学校每次放月假,爷爷就去车站接我回家。

  那时家里离车站远,需要骑着车子来回,一路上我们相对无语。等到爷爷骑不动了,我们就一前一后推着车子走,记得爷爷常和我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要好生读书。”

  那时的我未解其意,只是默默记在心里。望着不远处稻田里的乡亲们弯腰割麦、俯首插秧,我只是想着将来的自己或许可以和他们过不一样的生活。

  后来,我从农村考入省城上大学,学了工程造价,感觉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专业。然而,当我走进实习单位,工地的环境有多糟糕自不必说,晴天尘土飞扬骄阳似火,雨天泥泞不堪污水四溢。精神世界的荒芜也在慢慢消磨我的梦想和纯真。在工地上,想找一个人聊聊文学、谈谈经济都是个笑话。

  再后来,我选择去到深圳。在那里,我终于找到自己热爱的新媒体行业,眼前陌生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兴奋和欢愉。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虚拟现实、风投、天使轮,这些名词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越是不断拓宽知识的边界面,越是觉得自己知识储备量的贫瘠与荒凉。也正是在这样日积月累中,我发现人与人的差距被迅速拉开。

  2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点赞最高的答主是这样回答的:

  “生活的苦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学习的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和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复的,而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持续经历同样的苦时间久了,痛苦的体验和效应会逐渐减弱,让人进入习惯性无助的状态。这种状态虽然不是特别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会特别难以忍受。

  但是,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学习本就是认知边界不断扩宽的过程,需要你主动思考和汲取。而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循序渐进,不如生活的苦那样重复,所以你无法进入麻木的状态,而是需要不断面对新的知识和学习目标。

  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延迟满足感的精进过程。

  毫无疑问,很多人会选择前者,毕竟这个世界上愿意主动给自己找罪受的人总是少数。

  3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即将大学毕业的老岳,自高中起就是一个十分标准的网瘾少年。高考之前,爸妈为了防止他分心,手机、电脑甚至电视都不给他碰。

  上了大学觉得放松了,想把以前没有玩够的游戏都玩回来。大一时逃了一节课之后,发现大学管得并不严,胆子大了,从此接二连三一发不可收拾。天天在寝室里蓬头垢面,外卖盒堆了一地,期末挂科也成了常态。

  当室友拿到了名企的offer,除了游戏没有任何爱好的他,连毕业都成了问题。

  虚拟世界里的游戏虽然精彩,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却真实得可怕。不想读书,觉得读书辛苦?现实的生活会诚实地告诉你,不读书的人生会更苦。

  有时候,学习的那种苦和沉重粗砺的生活比起来,真的可能连个喷嚏都算不上。

  没有谁愿意吃真正的生活里的苦,对于那些想让生活变得更轻松的人来说,学习才是最容易走又最有用的那条路。

  4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这些年来,看过很多同龄人在走他们父母长辈的老路,年轻时总觉得学不学习无关紧要,反正自己体力好得很,混口饭吃没问题。长此以往,终究是依靠出卖劳力度日,却从不思考更好的出路在何方。

  茨威格曾在一本书中写到: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所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如果对人生能有所思考,他们终将明白,那些为了讨生活不得已而吃的苦,往往是当年不吃学习苦的代价。

  我们都不喜欢自讨苦吃,如果能通过学习和自我提升避免遇见生活中这些痛苦的经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

  学习其实并不苦,苦的是早已被生活消磨掉了好奇心和敢于对未来抱有期望的勇气。

  生活其实并不苦,苦的是那个不知苦也不知如何避免吃苦的人生。


相关文章:

1.经典走心的励志说说

2.走心经典励志格言(素材)

3.青春励志语录走心正能量

4.青春励志软文

5.关于女性励志的文章精选3篇

6.青春励志美文:总有些青春要辜负

7.关于励志走心名言名句(素材)

2019精选走心的励志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