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励志故事 > 关于励志故事五篇

关于励志故事五篇

若水1860 分享 时间:

关于励志故事五篇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励志故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励志故事<一>

  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信徒们的陪同下,参加一次祈祷会。当他步入会场时,早已隐藏在人群中的纳图拉姆走到甘地面前,一面弯腰向甘地问好,一面迅速地掏出手枪,抵住甘地枯瘦赤裸的胸膛连放三枪,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他洁白的缠身土布。甘地捂着伤口,发出最后的声音:“请宽恕这个可怜的人。”

  居里夫人半生清贫,命运坎坷,幼年丧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终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谓一生都在与命运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她却懂得用恬淡的心态去面对清贫,用卓越的努力去赢得光荣。她认为:“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在这样一位庄严、勇敢、高雅、和平的伟大女性面前,时间的游走显示了它的无力,岁月的长河始终无法将这个名字从人类的纪念册中抹去。她如一朵铿锵玫瑰,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枯萎凋谢,而始终在天地间某个角落里散发着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尼克松引用过莎士比亚的话:“有人生来伟大,有人变得伟大,有人的伟大是强加的。”他认为,丘吉尔的一生给人们提供了上述三种类型。丘吉尔不像那些为权力而谋求权力,或是为了拥有权力以便自行其是的领袖人物,他谋求权力是因为他真正意识到自己能够比别人更好地运用它,他相信自己是他那个时代唯一有能力、有资格和有勇气去处理某些重大危机的人。尼克松说:“他是对的。”

  巴顿将军平日里治军严明,有人说他粗俗得像个密苏里州“赶骡汉”,巴顿的回答是:“不粗俗不野蛮就没法指挥军队!”“战争就是杀人的活儿,斯斯文文的人玩不起!”“美国兵缺乏狂热,只有一遍又一遍地骂他们是狗娘养的才能激发他们的斗志。”巴顿的凶悍勇猛使他得到了一个享誉世界的绰号——血胆将军,就连他5岁的小孙子在晚祷时也说:“愿上帝保佑这个血胆老头。”

  1922年8月2日,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口述他研究的成果,让妻子记录下来。由于他的语速很快,他的妻子无法跟上,便请求他说慢一点,不要着急,但他马上反驳说:“必须要快,我们已经完成的工作实在太少,而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布列塔尼角岛的一座山的山顶上,他的墓穴直接凿造在山顶的岩石里。在他下葬的那一天,全北美大陆的电话都停止使用一分钟以示哀悼。

  励志故事<二>

  世间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亲人的离去,生意的失败,失恋,失业……打破了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以后的路究竟应该怎么走?我们应当从哪里起步?这些灰暗的影子一直笼罩在我们的头上,让我们裹足不前。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9岁起就去大阪做一个小伙计,父亲的过早去世使得15岁的他不得不担负起生活的重担,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过早地体验出了做人的艰辛。

  22岁那年,松下幸之助晋升为一家电灯公司的质检员。就在这时,他发现自己得了家族病,已经有9位家人在30岁前因为此病离开了人世。他没了退路,反而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了充分的精神准备,这也使他形成了一套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之心面对疾病,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与病魔作斗争,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这样的过程持续了一年,他的身体也变得结实起来,内心也越来越坚强,这种心态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患病一年来的苦苦思索,他决心辞去公司的工作,开始独立经营插座生意。创业之初,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物价飞涨,而松下幸之助手里的所有资金还不到100元。公司成立后,最初的产品是插座和灯头,却因销量不佳,工厂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员工相继离去,松下幸之助的境况变得很糟糕。

  但他把这一切都看成是创业的必然经历,他对自己说:“再下点儿工夫,总会成功的!已有更接近成功的把握了。”他相信:坚持下去取得成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报答。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生意逐渐有了转机,直到6年后拿出第一个像样的产品,也就是自行车前灯时,公司才慢慢走出困境。

  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日本也未能幸免于难,松下幸之助的产品销量锐减,库存激增。日本的战败使得松下幸之助几乎变得一无所有,1949年时,他欠下了达10亿元的巨额债务。为抗议把公司定为财阀,松下幸之助去美军司令部进行交涉的次数不下50次。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并没有击垮松下幸之助,如今松下已经成为享誉全世界的知名品牌,而这个品牌也是在不断的磨砺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如果当初在得知自己患上家族病的那一刻,松下幸之助就将自己埋没在悲伤之中,那么,或许我们就不会看到今天松下这个品牌了。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我们想不到的事情,其实这些事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无法从这些事情所造成的影响中抽身出来,尽早地以最新、最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件事情中。哪怕我们现在身无分文,但我们可以以此作为起点,一点一滴地打拼。磨砺到了,腾飞的翅膀就会变得坚硬,也就能够翱翔于天地之间了。

  哪怕我们现在身无分文,但我们可以以此作为起点,一点一滴地打拼。磨砺到了,腾飞的翅膀就会变得坚硬,也就能够翱翔于天地之间了。

  励志故事<三>

  有个农场主得到了一匹千里马,一时没有发挥它特长的机会,便把它当普通马一样使用、饲养。长期下去,千里马的特质在逐渐丧失。终于有一天,农场主发生意外,需要千里马送他到医院的时候,千里马却只会像拉磨的驴一样原地打转了。为此,农场主因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只好截掉了一条腿,千里马也被他下了汤锅。

  对于这件事,农场主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本身对千里马的冷落与关心不够是造成千里马沦落的主要原因,千里马是高贵的,不能像对待普通马那样对待它,于是农场主决定再养一匹千里马以弥补本身的遗憾。

  经过长时间的打探、寻找,农场主终于又买到了一匹千里马。看着千里马高贵、洒脱的样子,农场主开心极了,他下决心要细心饲养、照料它。首先,农场主请了最好的工匠制作了一副精美的马鞍,上面还镶嵌了宝石,马蹬、马嚼都是最好的黄铜打造的,笼头、缰绳也是最好的牛皮制作的。看着武装起来的千里马愈发威猛的形象,农场主感到非常满足、自豪。同时,农场主为千里马修建了豪华的马厩,从远方买来最好的草料。

  在农场主的细心照料下,千里马看上去果然更加雄健、威猛了。农场主舍不得让千里马奔跑,更舍不得骑在它的身上,他要保存千里马的体力,以便关键时刻更好地发挥千里马的优势。于是,千里马每天呆在豪华的马厩内享受着美味、悠闲的生活。

  终于,四年一度的赛马大会要在本地召开,农场主认为这是它的千里马最好的表现机会。他把马牵出来,细心地为它洗了一个澡,把每一根毛都梳理得顺顺当当,备上精致的马鞍,套上漂亮的笼头。本身也打扮得干净、利落,装上那个高科技的假肢,牵着千里马向赛场走去。干净、利落的主人,威猛、洒脱的千里马!他们走到哪里,哪里便发出一阵阵赞叹声,农场主非常得意!

  比赛就要开始了,农场主爬上马背,驱马走到起跑点,马与他都高傲地昂着头,似乎冠军已经非他莫属了!

  发令枪响,大家都开始驱马狂奔,可农场主的千里马却怎么也奔跑不起来。农场主极了,用手里的鞭子使劲地抽打着马屁股。不打还好,一打,千里马干脆站在那里不动了。看着农场主气急败坏的样子,人群里传来阵阵哄笑!

  结果可想而知,我们的农场主再次把一匹曾经的千里马下了汤锅。

  农场主只知道千里马要精心饲养、精心照顾,却没想到它还需要驰骋的机会及有力的鞭策。失去了驰骋的机会及有力的鞭策,再好的饲料与饲养条件也只能使千里马成为养尊处优的废物。由此联想到企业用人,好多企业千方百计高薪聘入能人、专家,却不给他们提供发挥的机会,也不给他们相应的鞭策,最终成为没有什么大用的摆设。

  励志故事<四>

  今天要讲述的这位职场成功人士,是一位人称“铁娘子”的女性经济风云人物。她是现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女企业家”、“全球商界女强人50强、全球100位最佳ceo”——董明珠。在XX年12月12日央视举行的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董明珠荣获XX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

  提起董明珠,竞争对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可见这位铁娘子的厉害之处。而格力内部的员工这样评价自己的女上司“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即便不化妆,她也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许多。”媒体们则说“这个女子,虽然36岁前的人生平淡无奇,但36岁后的她,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小编带你一起了解这位女强人的女性职场励志故事。

  为什么说董明珠的创业故事很励志,因为很少有人像她这样,36岁再从基层业务员做起,而XX年时间,她用自己超乎普通女性的能力,升任格力集团ceo。

  一、大器晚成不失天分

  董明珠跟那个年代很多人一样,出身也平平,1954年,她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1975年参加工作,当时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36岁以前,她的生活也是平淡无奇,没有人会想到,36岁以后的董明珠,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创造了让人无不佩服的职场传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辞去工作,南下打工。当时已经36岁的她,到了格力公司,要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却凭借坚毅和死缠烂打,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这位女强人的创业传奇就是从这里开始。靠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

  二、雷厉风行的女上司

  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下属们是这样看当时的这位女上司:一个从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个:自己的原则,自己认为对的。

  董明珠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在隆冬时分积压了19000套空调。对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台降价300元卖出了事。董明珠说:“不行,正常产品降价有损形象。”她出人意料的做法是把积压空调分摊给每个经销商。销售员没想到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会烧到自己身上,而且烧个没完。

  生活细节上,这位铁娘子还做了这样一个规定“上班时间不许吃东西,一经发现,第一次罚五十,第二次罚一百,第三次走人”。当所有人以为这也就说说而已的时候,一天,董明珠走进办公室,发现8名员工正在吃东西,仅过了10秒钟,下班铃就响了。董明珠毫不客气,每人收了50元。大家目瞪口呆。董明珠说,只要违犯原则,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

  一天,有一个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大经销商,来格力厂要求特殊待遇,语气中透着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非但没有理他,反而狠狠反击:把他开除出格力经销网。所有人都在为这位女上司捏一把汗,一个位子还没有坐稳的销售经理,一天之内,竟毫不犹豫地扔掉1.5亿元的年销售额。董明珠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违犯原则,天王老子也给我下马。

  女强人的铁腕让经销商们不得不服软。许多空调厂往往纵容大销售商,允许他们跨地区经营,这样本地小经销商根本竞争不过,也把市场搞乱了。董明珠这样一做,小经销商可以把规模搞大,也就有了奔头。

  三、铁腕解决欠款问题

  拖欠货款是中国零售批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让很多经销商头疼,不信邪的董明珠一年里就把全部问题解决了。她的做法很简单,也很霸道:凡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律停止发货,补足款后,先交钱再提货。

  不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她这下捅了马蜂窝,大大小小的经销商纷纷向格力老总朱江洪告状,有的甚至宣称:“有她没我。”董明珠没有服软,针锋相对的说:“那就有我没他。”朱江洪劝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补完款,先发货再收钱?”董明珠微微一笑说:“好啊。”结果款一到账,货却把住不发。董明珠说:“要货?先拿钱来。”董明珠振振有词:“就算别人全这样,我格力也偏偏不。”即使100次撞墙头破血流,董明珠也要撞10l次。欠款这堵破墙一定要倒。

  董明珠的强硬带来的效果是:1997年、1998年格力没有l分钱的应收账款,也没有l分钱三角债。此后,大家都相信董姐,不划款,你拿不到一个货;只要划款过去,从不拖欠货的。董姐办事,服气,放心!

  四、职场女人的励志奋斗精神

  年轻的时候董明珠每天只睡5个钟头,据说现在董明珠也往往是在睡眠或打盹时想问题,一有什么想法,半夜一两点,董明珠会跳起来,拿起本子就记下来,甚至半夜打电话给老总。正是她的这种奋斗精神,许多营销绝招就是这样诞生的。

  1995年,董明珠发明了“淡季返利”,即依据经销商淡季投入资金数量,给予相应利益返还。这样把“钱—货”关系,变成“钱—利”关系,既解决了制造商淡季生产资金短缺,又缓解了旺季供货压力。1995年格力淡季回款比上年增加3.4倍,达11亿元,为1996年与春兰总决战做好了市场准备。

  1995年,格力叉发明“年终返利”,将7000万元利润还给经销商。

  1996年,空调淡季,格力靠淡季返利拿回了15亿元回款。在淡季价格战中,各个品牌只得纷纷降价,甚至零售价低于批发价,批发价低于出厂价,大伤元气。董明珠规定格力l分钱也不能降。到了8月31号,格力却宣布拿出l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每个经销商。这样在空调业最困难的1996年,格力销售增长17%,第一次超过春兰。

  格力不仅把缩小营销队伍省下的钱补给了经销商,1997年还拿出2.5亿元返还经销商。

  董明珠认为:只有经销格力赚钱,才能长治久安。她不仅将紧俏空调品种平均分配,避免大经销商垄断货源,扰乱市场,还推出了空调机身份证,使每台空调在营销部备案。

  励志故事<五>

  他出身农家,生下来双手只有3个完整的手指头。7月16日,作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定向生,他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要成为一名著名的物理学家。”昨日上午,鄢陵县彭店乡刘拐村,在自家简陋的小院里,刘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他成了小村里的第一个清华大学生

  7月16日上午,邮递员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刘羽家。接到通知书后,17岁的刘羽显得十分平静,但他80岁的爷爷及多病的父母却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小羽考上清华大学了!”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整个村庄沸腾了。“这孩子真争气,这可是俺村破天荒第一个清华大学生啊!”

  他发誓要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1995年1月29日,刘广亭、田参夫妇有了一个男孩儿。然而孩子出生后,左手只有大拇指和食指两个正常的指头,右手只有大拇指正常,其他7个手指都只有短短的一截儿,并且所有的手指头还全部粘连在一起。回想当初,妈妈田参不堪回首:“在月子里,我天天以泪洗面。”爸爸刘广亭也愁得整夜睡不着。

  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岁多时,刘广亭、田参求亲告友,凑了XX多元钱,到郑州给孩子做了手指分离手术。刘广亭说,为给孩子看病,家里现在还欠着几千元钱的账。

  “我的手有毛病,从小我就知道。但上小学时不懂事,并不知道爸爸、妈妈的担心。”刘羽说,直到他考进了县城的中学才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不但身体上有不足,家庭条件也差十万八千里。

  “在一瞬间,我懂事了。”刘羽暗暗发誓,先天的不足要靠后天的勤奋来补,一定要牢牢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的成功秘笈是不懂先不问

  今年高考,刘羽考出了667分的优异成绩,位居许昌市理科第二名。其中,语文125分,数学136分,英语137分,理综269分。

  “不懂先不问,因为别人讲的知识,永远没有自己钻研出来的记得牢。”谈到刘羽的成功,鄢陵县一高班主任老师邹登科说,“按照传统的教育理论,学生应该不懂就问。可刘羽却不是这样。”他是不懂先不问,自己反复思考、反复钻研,有时候一个难题他能憋一星期,实在想不出来了才去问老师。

  刘羽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成了4点:聚精会神听好课,刻苦,大量做习题,高度重视查漏。

  他特别懂事,种地、做饭,啥活儿都干

  “整整17年了。”母亲田参说,“7月16号,俺孩儿拿到了通知书,我的这块心病才终于解决了!”

  田参说,刘羽一出生双手就要做手术。没多久,他爸因劳累过度得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躺在床上一连几个月下不了床。他奶奶得老年痴呆症已经好多年,一出门就找不到家。他爷爷今年已经80岁了,经常有病。幸运的是,孩子一直很争气。上高中后,他一月才回家一次,一到家就种地、做饭,帮他爸喂鸡、打扫院子,啥活儿都干。

  “这孩子特别懂事,现在物价高,我们学校的很多学生,每月光伙食费都得三四百元,他家里每月只给他300块钱,他一直都花不完。”副校长张兰峰说。

  “孩子很争气,他给俺全乡争了光!”昨日上午,彭店乡党委书记夏红涛专门赶到刘羽家,将1000元补助金送到了刘羽爸爸的手中。

  考虑到自己家经济上很困难,刘羽专门报考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定向生。鄢陵县一高副校长张兰峰介绍,被录取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不但包了他的全部学费,还可提供一部分生活费。

45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