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生励志文章5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青年大学生励志文章5篇,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真正努力的人,其实都很低调。

  1

  前几天去参加同学的婚礼,突然发现,半年不见的新娘芳芳居然变成了一个瘦美人。

  要知道,她曾经体重严重超标,每次都发誓减肥,可是每次无论她的声势多么浩大,依旧坚持不了几天。所以后来,只要我们从她嘴里听到“减肥”两个字,就知道又没戏了。

  可是从今年夏天开始,她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开始默默减肥了,每天早起跑步,三餐定量,睡前1小时做运动。在这期间,她从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减肥经历,也没有晒过练出的小蛮腰,更没有吐露一丝一毫的不容易。她咬牙坚持了大半年,如今终于瘦下来,这让许多同学刮目相看。

  我问她,为什么这一次突然就这么低调了?芳芳说,因为这一次,我坚信自己真的能瘦下来啊。

  当时我还在想,这是什么逻辑,让别人知道你的减肥计划,不是更能证明自己的信心很足吗?

  芳芳说,以前我喜欢秀努力、秀决心、秀美好的小计划,因为我需要靠宣扬得到别人的肯定,当然也是为了给自己壮胆。但是到后来,我发现,当我真正发自内心想要做成某件事,就不会太在乎要不要晒给别人看,我自己的内在驱动力足够支撑我,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坚持到底。

  真正努力的人,都很低调,因为他们的努力,不是靠外界给予勇气和信心,而是能自己给自己打气加油。

  2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越是爱秀努力的人,他们最后得到的成绩往往越不尽如人意。

  我认识一个看起来很勤奋敬业、励志上进的青年小郭。他总是喜欢在周末早晨晒出差照,在下班后晒加班图,在凌晨两点发读书感言。

  刚开始,我觉得他真有那么努力,后来才听一个熟人提起,他呀,其实就是一个眼高手低又特别喜欢炫的人。

  比如,他的工作做得一塌糊涂,平时偷奸耍滑,迟到早退就有他,可是只要偶尔有加班,就要抓住机会,制造出我很忙的假象。

  比如,他在生活中,每天晚睡晚起,平时除了爱打游戏,就是吃喝玩乐,每当自己偶尔觉悟要改变生活方式时,就喜欢拍照装装样子,让别人误以为他其实很不错。

  我常在想,他如果能把努力修图、发照、回评论的时间,用来多做几页ppt、多看几页书、多背几个单词,收获可能会更大,而不是每天浪费这么多时间,沉浸在别人的点赞和好评中。

  真正努力的人,都很低调,因为他们真的没时间感动自己。

  3

  我曾经也是一个爱秀努力的人。每当到图书馆、书店,或者任何有书的地方,我总是喜欢装模作样,拍些专门为发朋友圈的读书照;或者偶尔写一首小诗、一篇书评,就迫不及待把它转到朋友圈,让大家都知道我有个多么棒的写作爱好。

  现在的我,已经很少晒读书照了,因为读书已经成为了我每天都必须要做的事。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周读完两本书,每个月去一次图书馆,自然就不觉得读书这件事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了。至于写作,这两年来,写下近160万字的文章后,我反而不爱秀了,只是偶尔把写得相对较好的几篇分享给大家看看。

  曾经的我,把爱读书写作当成一件值得被别人称赞的事,可是后来当它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就跟人每天都需要吃饭睡觉一样简单的日常事务后,我反而觉得它就是一个稀疏平常的爱好。

  真正努力的人,都很低调,因为他们把努力当成了一种习惯,而不是选择。

  4

  其实,努力是一件特别需要沉下心来,长久坚持去做的事。而且,它成长的土壤特别需要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忍受无数个孤独和寂寞的日子。

  当你正在努力时,不妨低调一点。

  首先,当你决定去努力时,要明白,说过不等于做过,要把语言上的豪情转化为行动上的积累。

  其次,努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应当成为你的常态,而不是包装自己的标签。如果你能把秀努力的时间拿来做真正有意义的事,那么你一定会成长得更快。

  第三,努力是我们一生都应该坚持的事,日复一日,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只有当你把努力当作一种习惯,你才能真正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我特别喜欢大作家歌德的一句话: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舒服生活,就好像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真正努力的人,其实都很低调。

  励志文章2:我就不合群了,你们去堕落吧!

  -01-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刚来到大学时,总是有点自卑。所以我和寝室另外五个来自城市里的姑娘相处,总是充当老好人的角色。

  我妈妈是传统的农村妇女,她从小告诉我,做人要善良,要帮助困难的人。

  因此,寝室里每天总是有一两个人,总是以各种理由让我帮她们打水,但我都任劳任怨的替她们打好。

  她们说,每节课六个人要一起坐在后面,后面老师管不着,必须要一起,这样体现寝室的团结。

  后来,有一个女孩子就似乎养成了习惯,水壶里没水了,就问我“今天怎么没有打水呢”,当时我觉得特别委屈,想哭,觉得妈妈骗了我。

  她们经常到了周末,就发动全寝室去KTV。有时候甚至逃课去新开的饭店吃夜宵,晚上还要去看电影,经常折腾整晚,所以第二天基本都是睡到中午才起床。

  我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大学不学习,每天吃喝玩乐,可他们连新衣服都舍不得买,我感到特别内疚。

  可是只要我说一句不行,她们便会群起而攻之,说我不合群,不团结,大家都去,就我一个人搞特殊。

  我为了所谓的合群,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和她们继续挥霍大学时光以及父母的血汗钱。

  -02-

  有一次暑假返校,我带了妈妈亲手做的特产,在火车上我也小心翼翼地背着,想带给寝室同学吃。

  到校后分给她们,她们也把自己的东西分给我吃,我吃得特别开心。可是当我转身走到寝室门口,听到她们在里面嘀咕,说我带的特产难吃死了,一看就是便宜货,有一个同学甚至偷偷丢掉了。

  这时我才知道,妈妈说错了,原来不是每个人都会感激你对她的好,有些人,会当成理所当然,会不知足。

  我开始自嘲自己以前为了合群,为她们付出了这么多,现如今却换来的是她们对我的冷嘲热讽,根本不值得自己堕落去将就她们。

  -03-

  后来,我就不和她们五个人呆在一起了。

  我每天去图书馆自习,看了老师推荐的很多优秀的书籍。上课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找老师问问题,一起讨论很多文学的东西。我每天在食堂吃,荤素搭配,一点也不贵,吃完晚饭就去操场跑步。

  每天早上都是六点起来,去读书室朗读英文,背专业书。每次12点自习,吃完饭回来,寝室同学才起床。

  晚上我10.40准时睡觉,寝室同学有时候还在外面玩,有时候拿着手机,准备通宵看剧。

  每次当我努力学习时,她们总会说,考试之前熬夜复习就好了,你真蠢。

  有时会遇到冷嘲热讽:为什么不和我们一样呢,每天让自己这么累,寝室就你最特殊,看看你以后比我们好的到哪里去,我妈给我安排了……一毕业就去。

  我只想说,学习非一日之工,我相信需要慢慢沉淀,看书,思考,会让我的眼界和思维会变得开阔。

  我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但我从未看不起自己的父母。我只是普通人,我的父母也只是普通人,他们对我特别好,支持我对未来的所有选择。

  -04-

  如今我读研了,已经签约了很不错的公司,薪水很高,能够给父母安稳不错的生活。

  昔日的寝室同学有的在公务员岗位上,两点一线,整天抱怨上司。有的已经成了孩子妈,正打算要二胎。

  其实大学里有很多人选择了堕落,看剧、打游戏、整天谈情说爱、聚会而毫不自知。她们喜欢拉上所有人都这样,和她们一起堕落才是最好的合群人。

  到了毕业时,她们找不到工作,就使劲宣传如今就业难,完全不反思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胜任一份工作。

  其实完全没必要合群,你要学会拒绝,学会为自己考虑。

  我就不合群了,你们去堕落吧!

  励志文章3:大学生应该怎样度过

  大学是无比自由与开放的,是洋溢着青春与理想芬芳的,是与科学、文学、真理同生共在的;大学时光,是大学生品格、价值观形成与培养以及能力锻炼提高的关键时期。

  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呢?

  十分关键的一点,大学生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这在一方面造就了一些勤勉自立的同学,然而另一方面,却会使很多人感到迷失。因而大学里,很重要的一点,应该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找到自己的目标抑或说方向。这个目标可以是学习成绩的提高,交际能力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体育技能的获得等等。大学的学习不再单纯地为了考高分,而是培养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这就是大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生活有了方向,就像黑夜中驶于海上的航船望见了灯塔,于是就会充满了希望,力量油然而生。

  找到自己的方向后,首先会想到的是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我想说的是,All road leads to Rome.学习是自己的选择,何时何地去学习,学习什么内容,如何学习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对于具体的学习环节,在我看来,是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这种.种不确定的选择,也许没有优劣之别,只要适合自己,学的投入开心就好。也许你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那不断摸索与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大学学习和生活大有裨益。乐于接受,勇于改变,微笑面对,一切都没想象中的难。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调整心态去接受。如果没有好的成绩,努力学习、坚持不懈去提升。好的心态,是顺利完成一件事情的基石。大学,就是培养锻炼自己,使好的心态常伴左右,成为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我们要多读书,抛开专业之间的界限,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譬如文学书籍、历史书籍、科普书籍等等。读书能使人心态平静,能带来很多启发。广泛涉猎,博览群书,无疑是大学生的明智之选。

  多参加社团活动,进行体育锻炼,也是很好地选择。一方面能够提升能力与体格;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品格的形成也有裨益。总而言之,大学里,要敢于去实践,敢于去体验,敢于去承担,不负四年的时光。

  大学应该这样度过——追随理想,享受青春!

  励志文章4:超越境界,超越自己

  作为考研的成功者,总觉得在考过之后应该写点什么,以求与曾经经历过考研以及准备考研的研友们一起共勉。

  我是应届跨专业考研而且是第一次考,所幸复习比较得当,看书时心里没有什么杂念,而且坚持到了最后,所以考出来后成绩很理想。我考完后对自己的成绩估计的也比较准,估分和实际成绩的误差在5分之内。我总结了一下自己之所以对考研整个过程把握的比较好,主要是心态上对此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考研的境界如同佛家修炼首先要心静。面对出国、求职、赚钱、爱情的种.种诱惑不管内心有多矛盾,一定要分得清轻重缓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所谓“若水三千,只取(考研)一瓢饮”如果能达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境界,那么从心态上就已经进入角色,考上只是个时间问题。

  第一个境界:自知之明

  常听人说考研有多么痛苦,诚然考研的过程是很艰辛,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继续深造,而且很多人考研是真的没有办法比如找不到好工作,或者为了解决两地分居,再有就是喜欢读书,喜欢钻研,但我想现在第三种人可能比较少,因为考研要读的书不是“读者”和“武林外传”,考研的书以及上研后要读的书都是看似很枯燥无味的专业书籍,所以考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经济能力,不要看着别人考自己也考。在学习能力和经济条件都不允许的情况下与其放着很好的工作不去而非要考研是很不明智的,这是考研的第一个境界“知道我是谁?

  第二个境界:去留无意,宠辱不惊

  根据自己的弱项,有针对性的报补习班,像我就是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报了海文政治串讲班,效果很好。另外不必强调晚睡早起,每天能保证有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这就可以了。考研的时候心态一定要恬静,不要老是和别人比,比看谁起的早,看谁坐的时间久,看谁报的辅导班多,看谁的复习资料多。完成自己每天的计划就可以了,不要怕别人比自己好。

  第三个境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每次做模拟题的时候都要严格按考试时间来做,然后对照答案把错的地方都用红笔划出,旁边注上正确的答案。这里提醒大家给自己打分的时候一定要客观,不要怕错得多,只要不是真正的考试你错多少都没关系。另外千万不要简单的标注正确的选项符号如A、B、C,D之类的,一定要把错的地方标出并写出正确的答案,以便每次复习时翻阅、识记这些知识点,所以千万不要怕麻烦,对出错的地方一定要严肃对待,不要一笔带过。我曾做过一个试验:做同一套试卷的时候,同样的题目错了两次,这就说明了思维定势此时的干扰,一定要及时总结及时纠正。

  第四个境界:心诚所至,金石为开。

  至于专业课,我考前也是门外汉,但我看书时真的是用心在看,不是拿着书就从头到尾的划呀,看呀,我一般先看目录包括前言和序言知道书里大概说些什么,写书的人希望看过此书后读者能对某方面的知识有什么样的了解。接下来是翻看每章内容,很快的用平均1-2天/本的时间翻阅完所有专业课指定书籍,然后找来往年试题,注意这个时候找来试题不是做也不是测试的,还没有系统的复习做了也是瞎做。根据前3-5年出题的范围自己给自己在书上划个大致的范围,然后现在一边看的时候一边划出每章的概念、原理、等等。第三遍的时候再结合以前的考题把重点地概念、原理摘抄在笔记本上,这里注意千万只写个名称或专有名词就行,不要像抄书一样把书上内容都搬上去弄几大厚本子,那样的话你肯定没兴趣看也记不住。写个名头就是让你把这些东西记脑子里,笔记只是供你回忆东西的工具而不是书,想不起来的马上去书中查找,这样循环个2-3次就算是打基础了。

  第五个境界: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有了牢靠的基础之后,其次就是做题了。对于往年的试题主要是琢磨,想出题的意图,再找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往年试题进行参考,相当于补充题,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可自己出题测试自己,这大概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阶段吧。

  第六个境界: “恬淡虚无” 。

  放松心态,看清目标,坦然处之。最好把自己的心态调节的松而不懈、紧而有序。就是开始复习之前,要有目标、进程、参考书;进入复习过程之中,目标则要实存似无。佛曰:“你的十分天赋是你前世修来的,若此生不努力挖掘你的天分,也不能得到十分的才能”。只要努力了,结果总是好的。所以,以这种从容的心态去考研:生活的舒服,学的快乐,结局带来的也一定是喜悦!

  各位朋友们,考研只是人生旅途中一次小小的考验,人生旅途还很漫长,我们所要接受的还远远不止这些,保持一颗恬淡宁静的心,以明志以致远,自会少去很多烦恼,轻松应对。

  励志文章5:41岁大学生曾参加过13次高考

  再过几天,41岁的大学生曹湘凡就要进入自己的“毕业年”了。日前,他给记者发来短信,声称“前景迷茫”。

  他曾对大学无限向往,为此,他参加过13次高考,被戏称为“高考王”、“当代范进”,最终在两年前考上了湖南长沙的一所专科学校,读的是法律。中午,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他总结自己的感受,语气轻蔑而又失望,“大学就是那么回事儿。”“不过尔尔。”他又加重语气,强调自己“对大学的梦想已经破灭”。

  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不负责任”的丈夫和小有名气的高考家教老师。多年来,在长沙这座举目无亲的城市里,他以辅导高三毕业生为业。他略带悲壮地宣称:“高考是我最后的情人和救命稻草。”

  但他不想再专职辅导高考学生,尽管这项工作的收入远高于许多大学毕业生。曹湘凡固执地认为,“如果那样的话,那我读大学还有什么意义?”如今,他强烈地渴望一份安稳的工作,有各种保险和养老金,比如教师和公务员。他担心:“如果没有保障,万一我出了车祸怎么办?”

  这位曾被媒体争相报道的名人,蜗居在远离学校的一处很不起眼的平房里。他告别了几年前和一些卖菜、打工的邻居共用一间厕所的生活,但现在的情况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厕所和厨房连在一起,中间无遮无拦。

  因为每晚都有家教,他没有住校,想象中的寝室卧谈会一次也没有参加过。他每天早晨6点钟左右起床坐公共汽车去上课,下午又早早离去,直到深夜11点后才能回家。而到了高考前的一个月,他便请假,一心辅导众多考生。

  “没办法,我要生存,要赚学费,要抚养孩子。”曹湘凡苦笑,他说,“生存是第一要素,没有生存,就无法谈理想。”这位看起来还算乐观的男子自嘲“别人是享受大学,而我选择了奔跑的方式”。

  老曹在进大学前,还对那里充满幻想,以为大学是一个高谈理想、洋溢激情的地方。不久,他发现自己错了:那两种东西对大学而言,“很奢侈”,“不现实”。

  他自称读过尼采、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作品,但如果和同学去谈这些,“别人会认为你是疯子”。不过,他还心存一丝希望:也许在北京的主流大学里,有人会谈吧。

  其实,曹湘凡是抱着“试一试、读一读、看一看”的心态走进这所专科学校的,因为妻子对他下了“不能再考”的“最后通牒”。

  他曾经豪情满怀,对记者宣称,只有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学专业、中山大学的哲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律系、湖南师大的中文系,这些理想的本科院校和专业,我才去读,不然只会浪费时间,失去自己的个性”。

  而在几位任课老师眼里,他学习勤奋,“整体表现非常不错”。这位被同学们称为“曹叔叔”的学生据说从未迟到过,且上课精神抖擞,喜欢提问,“只是在后来,他认为大学不如想象中的理想,请假就多了”。去年的某个晚上,在一辆飞驰的列车上,记者还收到他的短信,称要退学再考。

  大学课堂里热烈的争论,是曹湘凡一直期待的场景,但很少出现。“我感觉和高中课程差不多,也是满堂灌。”他沮丧地说,尤其是上大课,“连提问的机会都没有”。

  “真理越辩越明。”他拖着浓重的常德口音说,“没有探究性的学习,大学生的素质怎么能提高?”

  曹湘凡同学相信“一个好老师就是一所好大学”,因此,他自称“暗淡无光”的大学生活,并非一无是处。这位学生对几位老师心存敬意,称“这样的老师如果多一些,大学才有意思”。

  他最初听“犯罪心理学”课,“没有感觉,像听天书”,便给老师提意见:你一个人从头讲到尾,没有情景对话。还当面批评那位心理学博士“博士不博,硕士不硕”。老师态度谦虚,也不生气,还说“我会努力改进”。以后每上完一堂课,又主动询问曹湘凡:“我讲得怎么样?”

  在这位老师的推荐下,他从图书馆借出了第一本书《梦的解析》。也是这位老师,顾不上吃中饭,陪着情绪低落的曹湘凡聊了两个多小时。

  “商法”课的老师还是一名律师,他的课让曹湘凡“有一种愉悦的感受,也能发现自己知识的千疮百孔”。他用“大家风采”、“广征博引”、“信手拈来”等词评价自己的老师。“有的老师讲民法,绝对不会讲刑法。”曹湘凡说,他是“心血来潮似的讲法”,不以教材为中心,放得开收得拢。这位大龄学生诚恳地表示,“他是大海,我是小水滴。”

  不过,他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活注定会留下许多遗憾:没有上过选修课,没有见过法槌,没有打过球,甚至,没有时间在校园内闲庭信步。他唯一参加的一次集体活动是去“农家乐”野炊。“这是一次快乐的休闲,也是浪漫的回忆。”他笑着说,“好像那天晚上的月光很好。”

  他的大学生活似乎单调得只有上课和家教。不过,他写过的几封信倒值得一提。

  一封写给中国人民大学的纪宝成校长,信中表达了想去人大读研,要求破格录取的愿望。他列举的理由如下:在高考的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外语考试过不了关;“对你这个权威校长的权威语言非常崇拜”;“希望和高素质的人才一起学习,提升自己”。

  纪校长没有回信,他对此揣测说:“这证明我没有达到他破格录取的资格。”

  一封信写给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批评他的两句话不合逻辑”。去年,张厅长在一次在线访谈时评价“高等教育质量从总体上来讲,通过扩招以后,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并举例说,现在大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比过去强多了。曹湘凡不认可这种说法。

  在信中,他称对方“张老师”而非“张厅长”。“我是以大学生的身份与他交流,叫他张厅长就是官话了。”他解释说。他还给教育部前部长周济写信,提出“高考命题要有学生参与”的建议,指出“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脱轨现象”,批评现在的大学生只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他寄出去的信,大都石沉大海,只有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予以了回应,书记委托秘书给曹湘凡打来电话,转达了六个字:小伙子,好好干。他为此深受鼓舞。

  但身为一名高龄的专科生,41岁的“小伙子”很难摆脱被歧视的命运。他为写作论文《论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的监督》,去一家检察院调研,并向办公室主任咨询:像我们这样的人要到这里来工作,需要什么条件,要找什么关系?

  他愤愤不平地转述对方的回答:“你要是教我们的孩子,我放心,但你要到我们这里来工作,连扫地的资格都不够。”

  他不满中国普遍存在的年龄、身份和学历歧视,羡慕美国70岁的老人还能做消防队员,还援引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话说,干部年轻化不是低龄化。但老曹不得不感叹:“40岁是人生的黄金年龄,却是找工作的黑色岁月。”

  他的中学母校把他作为勤奋执著的典型写进了校史,曹湘凡投去简历,没有回应。他想报考公务员,但超过了年龄。他打算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学了3年法律,不考,会很遗憾”。他也希望有人请他做培训师,在全国巡讲,培养高考的偏科人才。

  在长沙寒意肆虐的冬日,曹湘凡独自一人住在那间逼仄杂乱的屋子里,凌乱的床边是一堆凌乱的报纸,那是他了解外部世界的主渠道。这位大学生没有电脑,还不会上网。他在大学取得的“巨大的进步”,是在入学的第一天,学会了发手机短信。

  他曾被村民讥笑为“农民不像农民,知识分子不像知识分子”,现在,他的自我定位变成了“教师不像教师,学生不像学生”。他房间的书桌摆满了各种高考资料,《中国行政诉讼法》、《简明证据法学》等几本专业书被裹在其中。

  妻子在他入学的那一天就生气地离开了他,去了深圳,她预言丈夫“一毕业就会失业”。但老曹总觉得,“多读点书是有用的”,虽然,他连妻子基本的梦想都没法满足:不如把家教做好,在长沙买个二手房。

  至于待在农村的年迈父母,对这个执拗的儿子已没有任何要求,“基本不谈我的前途,只希望我不违法”。

  刘鹏,曹湘凡入学以来的辅导员,却呼吁企事业单位能给他就业的机会,“他心态正常,毅力坚定,相信以后的工作也会很扎实”。对这位与他年龄相仿的学生,刘老师赞不绝口,称他的精神可嘉,“对社会也是一种激励”。“我愿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他。”刘鹏说,正是在他的支持下,曹湘凡连续两年获得了5000元的助学金。

  曹湘凡读了有关杨元元的报道,他给我发来一条短信:“知识改变命运在我身上是一个伪命题,我只是像杨元元一样的千百万弱势群体中有抗争精神但无力回天的一个缩影。”

  杨元元,上海海事大学一名贫困的研究生,不久前,用两条毛巾结束了自己苦难的生活。曹湘凡看着报道,悲从中来,他在电话中对我说:“我只是比她坚强一点,没有自杀。”

  也许是受杨元元经历的触动,曹湘凡第一次在我面前呈现出他悲观的一面。几天前,他还认为自己不是悲剧人物,也非高考失败的个案。

  这是我第二次采写曹湘凡,上一次是在2006年,他的第12次高考后。以后,我们偶有联系。这个农民的儿子,多少年来,最期待的就是成为真正的城里人,用他的话说,就是要一个“名分”:有身份和地位,而不是四处打工,夹着尾巴做人。

  这个梦想促使他为进大学历尽艰辛苦斗了漫长的岁月,也导致家庭四分五裂:曹湘凡独居长沙,妻子远在深圳,三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在老曹为自己的梦想拼搏的时候,孩子们悄无声息地渐渐长大,没有父母之爱的陪伴。

  我几次善意地提醒过他,把家教做好做大,也同样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但我发现,这种现实的观点在他的理想面前显得很无力,也很难被曹湘凡接受。因为他的内心认定了:如果不能成为国家单位的人,就没有地位就“人微言轻”,那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结局。

  他一直生活在自己强大的精神世界里,并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去努力。如今,马上要大专毕业,他希望“多年的媳妇能熬成婆”。但我不能不问他:“如果你实在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他的退路是:做一辈子的家教。

  他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很清楚自己找工作要面临的尴尬处境:学历不够,年龄过大,因此,才把就业的希望寄托在本报的报道之上。在一个为选材设定了学历层次和年龄限制的社会,这是一个略显天真而又无奈的举措。

  但就业观念是一个社会文化、制度、规则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和反应,朝夕之间无法改变。这也注定了曹湘凡要“圆梦”的难度很大。尽管,他比许多大学生更有见识和意志。

  我当然不会去指责曹湘凡有点“偏执”、太不理性,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和家庭观。对这样一位坚定的追梦者,我更愿意抱以敬意,并祝愿他找到合适的归属,感受到社会的理解、包容和接纳。


相关文章:

1.关于大学生校园励志文章5篇

2.大学生励志青春演讲稿五篇

3.关于经典青春励志文章5篇

4.青春积极向上的励志文章5篇

5.有关青春励志的文章5篇

6.关于大学生校园励志文章日志5篇

7.大学生励志短文

青年大学生励志文章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7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