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大学生励志 >  2019关于大学励志文章精选篇1200字

 2019关于大学励志文章精选篇1200字

若水1860 分享 时间:

 2019关于大学励志文章精选篇1200字

  寒冷到了极致时,太阳就要光临。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9关于大学励志文章精选篇12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2019关于大学励志文章精选篇1200字<一>

  以下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沈奇岚女士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看过之后,觉得她写得真的很好。所以引至此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爱的:

  大学生活还是让你不满意么?课程枯燥,老师敷衍,有人创业,有人恋爱。你心志不低,想要一份光辉的未来。可是,你说大一过得浑浑噩噩,大二也在稀里糊涂中即将过去。每天醒来你都告诉自己要努力奋斗,可是每一天过去的时候都好像一事无成。你看励志书,里面说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就可以达到目标。你总是做不到。

  我告诉你一个真相:如果你真的想在经济方面有所作为,那么你就看错书了。想在经济方面有所建树,你首先应该看得是专业书。我今天想和你聊的是了解世界的方法论。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又是一个信息极度不对称的世界。网络上总有无穷的链接吸引着自己:这个明星有新的男朋友了,那个政客说了些什么了,新的恶搞视频让你哈哈大笑,新的电子产品让你忍不住一遍一遍搜索……你了解那么多新鲜有趣的事物,可是亲爱的你,这些并不能帮助你更了解这个世界。因为你始终没有用自己的标准来筛选信息。你会说,你只看对你而言有趣的信息。亲爱的,你想过吗,你的需求是被制造的,你的趣味也是被引导的,你的追求是被煽动的。如果没有那么多广告说睫毛越长越好看,你可会追求那些睫毛膏?

  我绝对赞成女孩子要打扮得漂漂亮亮,让自己赏心悦目。但是更重要的是,善待自己的心灵,懂得喂养自己的大脑。你的时间精力都分散在了这些被煽动的追求上,自然没法去实现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

  有个理论叫做“you are what you need.”如果整天徘徊在明星的博客上,那么更适合你的职业娱乐记者,你说对经济有兴趣,你要看的是学者们的著作,财富人物的访谈或许可以让你心潮澎湃,却不能让你的思想更锐利。

  关于文化,你要明白自己是想玩票还是真心热爱文化。如果只是觉得文化是个很好的消遣,那么看看欧洲文艺电影,听听摇滚,翻几本装帧设计精良的小说大概就够了。如果是真心想投身于文化,要做的功课就多了。无论是维基百科还是谷歌还是百度,都远远不够。你要去的地方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你要看的是最新的世界性艺术杂志,你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圈子与你一起交流和创作……

  如果你每天起来,心不在焉地上几节课,拿起单词书又放下,你就知道你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你根本不喂养你的大脑,那么它自然也不能实现你的愿望。雄心壮志需要一个实际的计划,单靠每天的锵锵誓言是于事无补的。

  我不知道和网络时代一起成长的你是否比我更了解世界。我始终觉得世界和以前一样,信息严重不对称。你是否知道你将来要进入的那个世界,你将来所期待的生活里面,有什么等待着你?

  对自己的塑造,就在于你如何使用每一分钟。你和时间的关系,就形成了你自己。

  和朋友欢聚怡养心灵,参加派对也让人放松神经,在八卦论坛上拍拍板砖也很释放情绪。但那不能成为你生活的全部。

  试试看,跟踪自己一个星期,列个“我在看什么”的表格。一周下来,你自然清楚,为什么你现在是这样的一个你。还在大学里的你,实在是得天独厚。有那么好的机会和条件,帮你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你。

  曾经看到杨绛说她的读书经历。有人问他,如果三天没有读书,感觉怎样?她说,感觉不好受。如果一周不读书呢?她说:“那么我一周都白活。”

  我白活过很多时间,如今有些后悔了。希望你不要重蹈我的覆辙。每天看一点书,你会发现有收获的。

  愿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行星轨迹。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天外陨石来撞击你的轨道的,坚持自己的定力!

  2019关于大学励志文章精选篇1200字<二>

  前不久,两张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

  哈佛的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的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100个正宗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美国总统有7位。

  央视《世界着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记者——

  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哈佛,随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太累了。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得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

  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跟我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昏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得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

  北大女孩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她说,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

  在采访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时,他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着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重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谢娟说,我有同感,我们也对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进行了采访,却很难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而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说到中美大学生的比较,谢娟说,我们的学生缺少吃苦的精神。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前是最苦的,我们讲的寒窗苦读,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苦,带着功利的苦,而不是在其中有浓厚的兴趣。而在美国大学,尤其是精英云集的大学所要付出的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在哈佛,征服学习是每个人的口号。要想变得强大就需要学习得更多,为此哈佛的课程安排得多而且紧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另外,练就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着渴望。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2019关于大学励志文章精选篇1200字<三>

  自入学以来,我一直努力着。大一军训结束,我竞选班长,没成功。大二学生会招新,我去竞选宣传部干事,没成功。大三,我申请了国家奖学金,依然没成功。

  两年了,从西昌学院破旧不堪的东校区搬到软硬件设施基本不错的北校区,我的大学时光过半了。如我首段所写,太多的失利,可是你知道我的收获有多少吗?没选上班长我当了心理委员,没去到宣传部,我留在了科技部,没获得国家奖学金,我取得了优秀学生特等奖。

  心理委员,我觉得不比班长来得渺小,大学,半个社会,因为评优评奖、推优入党、奖助学金,同学的心理,多少都会出现对各种事情的不确定。三年了,做这个班委,我很开心。科技部,大多人觉得遥远不切合实际吧,我在学院团委两年,充分人认识到大学科研的重要性。董书记说:张婷,认准一条道就好好走下去,走到顶点。就这样,我和科技结缘了,加了科技协会、新生态环境科学协会。大二,我在这三个地方任职,分别担任科技部副部长、办公室副主任、宣传部副部长。我们协会做出了成绩,获得了中华环保基金会的第七批小额资助,与凉山州科协取得了进一步联系,学院科研立项、大学生创业计划有6份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研基金项目四川省二三等奖,更有一份取得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全国三等奖。学院书记老师常常夸奖我们工作出色,学期末,我拿到了三份聘书。这些就是肯定,就是收获。

  如今,我是学院宣传部部长,相比以前的8人小组,如今我们有副部长4名、干事27名。学院院报、新闻、简报、海报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为着学院各项获得打头阵。我很开心,我现在拥有的一切。

  我角逐国家奖学金了。当然不是每个同学都可以申请的,每个班只有第一名有资格。我大二一年成绩不是最高的,操行分也不是,班上有的同学拿过三好学生,有的还参加了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相比起来,我是很不优秀的,不过综合下来呢?那就是我!国家奖学金,我以前想都没想过,可是现在我可以申请了,8000元,可以为家里减轻很多很多。

  和学院其他专业同学进行评比,最后我没拿到这个奖励。可是我有三档的助学金,我是学院特等奖学金的获得者。值得高兴的是,刚刚收到学院党支部叫我做资料的通知,不出意外,就应该是预备党员了。

  我很喜欢这句话:今天不走,明天要跑。凡是不能杀死我的,最终都会使我坚强!

  2019关于大学励志文章精选篇1200字 <四>

  此时应是一年中复旦最美丽的季节,金黄色的树叶纷纷优雅地飘落,清爽的秋风轻轻拂过草坪,曦园和燕园里的池水也微微泛出了清亮的光泽。时光荏苒,转眼这已是我在复旦度过的第六个秋天了。六年前我满怀憧憬地走进复旦园,欣喜而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学校的每个角落;也是在六年前,我荣幸地成为华英大家庭中的一员,收获了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也背负了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属望吾乡子弟,德智兼修,奋发精进,期成未来,建国人才”,这是华英文教基金创始人余纪中先生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也是华英精神的精妙概括。在我看来,华英奖学金对于每位获奖学子的激励与影响早已远远超出了奖学金这一物质层面,其特有的追踪年审制度与定期交流活动不经意间打造出了一个常武学子的峰会论坛。每年寒假重回华英欢聚,总有一些华英学子代表将他们的学习工作经验介绍出来与大家分享,而每次参加完聚会,我总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也收获了许多前进的动力和方法。事实上,正是华英,以及华英这一品牌所凝聚的众多优秀学子,激励着我走过了四年本科以及即将结束的三年研究生生活。而在大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之际,华英基金会的老师们希望我把大学生活作一整理,有机会与师弟师妹们交流一下。其实,我也是聆听着别人的成功经验一路走来,以下文字,绝没有激动到要去总结什么学习规律与方法,更没有狂妄到要去提供什么建议,只是觉得好歹是自己的经历与心得,和大家聊聊。

  相信自己能行,也相信自己不努力肯定不行。

  2000年,我来到复旦,梦寐以求的“江南第一学府”。彼时,高考常州市文科状元的光环已渐渐褪去,我告诉自己,一切从头开始。而且,身边的同窗学友都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精英,我也必须保持低起首的心态,从头开始。然而,遇到的困难还是有些出乎预料,英语就是第一个障碍。虽然通过英语入学考试被编到了快班,但一开口立马就发觉到与上海同学之间的差距,由于自己以前长期偏重于书面英语,口语表达成为了软肋。英语课上看着上海同学与老师侃侃而谈、对答如流,心里又是羡慕又是着急。“相信自己能行,也相信自己不努力肯定不行”,每每心情低落踯躅徬徨时,一中陈玉萍老师的这句座右铭总能让我看到希望重拾信心。是啊,虽然暂时落后,但是我却拥有赶超的时间和机会:别人走一步,我走一步半,总有一天,差距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这一关都闯过来了,还有什么小石头搬不走呢?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开始忙活起来:抓住点滴时间扩充词汇量,坚持收听英语广播和英语电视节目,模仿播音员的发音,平时大声朗读背诵课文……除此之外,我还和班上几个英语爱好者组织起了英语角,找些大家都关心的话题,或辩或议,轻松愉快,在交流过程中,其他同学一些简洁精彩的表达方式就可以被我吸收过来为我所用。一个学期下来,自己的表达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许多,口语表达也流畅了许多,在英语课上,也逐渐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自此以后,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一直是我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上海市紧缺人才工程之一的“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证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拿下,其实最终领到手的一纸证书本身也许并没有太多涵义,自己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确确实实提高了英语水平,才是这张证书真正的含金量所在。2005年,我和我的队友代表复旦大学赴香港参加了第三届红十字会国际人道主义法模拟法庭比赛,书状与法庭口头辩论均以英语完成,面对许多来自英语母语国家的参赛队,我们的表现得到了大赛组委会的一致好评。现在,我在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实习,平时的工作语言都是英文,但是由于自己在大学阶段对于英语的一贯重视,工作起来感到得心应手,工作成绩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与赞同。回想起当年的彷徨与迷茫,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到,转折,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46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