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结婚的风俗礼仪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山区少数民族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较为散也比较弱势的民系之一。客家人的结婚习俗可以说是颇具特色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传统婚嫁习俗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迎亲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结婚习俗

一:议婚,所谓的议婚从字面也不难理解就是商议婚事,客家人都是有媒妁之言的说法,客家人家中的女儿成年就要做些东西送给亲朋好友示意自己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这样有想要结婚的男人就会托媒人到家中来提亲。双方都会给媒人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测算如果说是相合的话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商议聘礼和订婚。

二:订婚,客家人的订婚是男方择良辰吉日请媒人带上鸡鸭鱼肉以及喜炮花烛,首饰、衣服以及礼金等等送到女方的家中,这就是下聘礼。双方的父母可以商定好娶亲的日子,男方要提前几个月用红贴写婚书送到女方家中。从这个时候开始,男方就要进入紧张的婚礼前的准备,女方的话则是要忙着准备嫁妆。

三:迎亲,迎娶新娘子当天都是要有新郎官亲自去迎接的,女方出嫁的前一天要将嫁妆送到男方的家中,包括衣服、箱子、日常用品等等。迎亲实际上与其他民族都是一样的,要单数去双数回来。新娘子接回就要拜天地、拜高堂、夫妻交拜,新娘要为公公婆婆奉茶,接受公公婆婆的红包。

结婚有什么讲究

1、说亲

说亲其实就是说,不论双方是自己认识恋爱的,还是通过家人介绍的,都要请当地的媒婆来当说客。这个习俗现在被作为一种仪式。

2、送定

送定就是当媒婆上门说完亲之后,女方家里就会提出条件,要让男方准备鸡鱼酒等送给女方。如果是在农村的话,那流程更繁琐,还有米豆面粉等。最后由双方家长写完婚约,各拿一份。

3、报日子送聘金

男方选择接亲的大日子之后告诉女方,称之为是报日子。在两个人结婚前一个月里,男方就要把相应的聘金给女方送过去。称之为送聘金。客家人对于聘金尾数喜欢用9,希望新人们长长久久。

4、斗床

女方在男方这里斗床的时候要把柚子跟木炭送到男方家里去,也是为了表示平生贵子,再一个意思就是有暖新房的意思。

5、拜堂吃面

这个其实是结婚最后的一项仪式了。两个人结婚拜完堂之后,还要去祭拜一下族里的先人,之后才能夫妻相拜,最后把两个新人送到洞房里面。但桌子上也会有一些已经煮熟的鸡蛋,还有一些面条,这是为了让两个新人一起用餐,之后再喝交杯酒。这些也是拜堂时必须要做的环节了。


客家人结婚的风俗礼仪相关文章:

广州的春节风俗礼仪知识

传统节日班会活动方案五篇

有关中秋节习俗的作文600字5篇

客家人结婚的风俗礼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54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