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手抄报 > 节日手抄报 > 清明节手抄报漂亮好画

清明节手抄报漂亮好画

梓炫0 分享 时间:

清明节手抄报漂亮好画8张

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手抄报漂亮好画,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清明节手抄报漂亮好画

清明节手抄报漂亮好画

清明节手抄报漂亮好画

清明节手抄报漂亮好画

清明节手抄报漂亮好画

清明节手抄报漂亮好画

清明节手抄报漂亮好画

清明节手抄报漂亮好画

清明节手抄报漂亮好画

古代诗人为何对清明节情有独钟?

我国古代有许多以清明为题材的诗篇,为人们所传诵。

为何清明节能引得诗人兴致勃发?为何清明诗歌能在二十四节气诗歌中独占鳌头?学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清明是传统的祭祖扫墓、追思故人的日子,许多诗人因此吟咏,留下了千古佳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明代诗人高启写过一首诗,则反映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悲痛:“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二是清明节气,北方乍暖还寒,南方春意盎然,诗人当然也要引吭高歌。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有一首《南歌子》写得有滋有味:“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另一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一首《临江仙》中也把清明景色写得惟妙惟肖:“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三是清明又是一个郊游踏青、健身娱乐的狂欢节,这也亢奋了诗人的情绪。五代花蕊夫人有一首诗,专咏斗鸡乐趣:“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宋代吴惟信的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则表现了万人郊游、尽兴方归的宏大场景。

清明节扫墓的意义

落在春分后第十五天的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也称踏青节、扫墓节、三月节等。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中上坟扫墓是清明节的例行活动。扫墓祭祖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体现孝道的一种具体表现,基于以上的各种意义,清明节也因此成了华裔的重要节日之一。

清明节祭扫的意义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家庭祭扫,一个是国家祭扫。家庭祭扫主要是祭拜自己的祖宗,通过祭拜自己祖宗表达感恩之情,体现血脉相连的亲情之爱。国家祭扫主要是共同的祖先,通过祭扫带来整个民族和睦的关系,意义重大。

虽然至圣先师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是,他却提倡“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同样的,当我们上坟祭祖时,也应该把祖先当作在生那样敬奉。身为儿孙者,应该以感恩心为先人除去坟地的野草,恭敬献上鲜花供品,并慎重地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称之为“挂纸”)。这些动作虽然普通不过,但这是感恩,也是后裔可以为祖先做的事。“祭如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是仅随众草草而祭,然后匆匆而散。

若是我们能够把这份感恩之情用于日常生活中,好好感谢生养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的师长、真心对我们的朋友以及帮助过我们的人,那么,这个人间将变成和乐无嗔怨的净土。

今日,现代化和现实主义正向我们逼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代了旧有的思想;新的道德观、人生观也逐渐淘汰旧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可是,这并不等于华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就可作废,更不能说上坟祭祖等礼节是可有可无的。我们依然需要感谢为我们受尽苦难的先辈,并慎重表达对他们的敬意。每逢清明节(当然其它日子亦可),我们应前往先人的长眠处祭奠,献上一束鲜花,献上庄严的礼仪,也一并献上我们的真诚和感恩心。

清明节各地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中国的汉民族,祖先观念非常浓厚。这恐怕与起源于农业文明,农耕技术、家庭事业、宗亲宗族等都讲究世代传承有关,也与儒家思想观念有关。因此,两千多年来,清明节追思先人成为汉民族传承不息的特有文明。

乌丙安教授指出,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侗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有一些少数民族清明节过得比汉族更隆重、更有味道。

乌丙安举例说,壮族对祭扫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届时要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等到祖坟去上供,行拜礼。土家族在清明节这一天要上坟挂青,家里要吃猪头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一些民族在清明踏青郊游时,还逐渐加入了荡秋千、放风筝、踢球等丰富多彩的健身娱乐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去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茶

茶中宠儿,就是“清明茶”,特指头茬新茶。清代《陇蜀余闻》中有这样的文字:“蒙顶贡茶从唐至清,同千多年里岁岁入官,年年进贡,以供皇室‘清明会’祭天祀祖之用。”

不过,现在已不大听到 “清明茶”的提法了。不知何时,它已变身成为人人追捧的“明前茶”。其实,“明前茶”仍指新春的第一出茶,只不过将采摘时间提到了清明之前。

入春后气温适中,此时新采之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又经过冬季休眠,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略丰富,口感鲜爽;且春茶一般无病虫危害,不必施用农药,茶叶未受污染。

除此,“明前茶”之所以最金贵,还有另一重原因。

要知道,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物以稀为贵”确为真实写照。

是否清明节前采摘加工的茶叶都叫“明前茶”呢?

原来,我国产茶区域广,可分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地处中国南部,春天来得更早。每年春节,这些地区业已开始采茶,待到清明,距离头茶采摘已逾两月余。而江北茶区却不然。虽时令已到清明,却还未真正开采。

因此,能真正称的上“明前茶”的,只有江南茶区的第一茬绿茶。因为青茶(乌龙茶)要等到鲜叶半成熟才开采,基本上无所谓“清明茶”了。

122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