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1

一、知识与能力

1、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

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历史价值。

3、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培养从历史文物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概括“丝绸之路”和“南方丝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丝绸之路”导入新课。

2、通过“丝绸之路”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

3、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相关史料图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两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1、丝绸之路

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

【教学难点】

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

【授课类型】新课

【课 时】1课时

【教 具】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导入)两汉时期,中国以高度文明和繁荣富强闻名于世,中华文明向外传播。同时,中国也要吸取外来文化充实自己。那么,中国与世界是通过哪条商业通道来实现的呢?(学生回答“丝绸之路”),(老师肯定)对,在两汉时期,中外交流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来实现的,那么“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两汉时期中国与世界有哪些交流?“丝绸之路”又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板书课题)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老师导课)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

(板书第一标题)

一、丝绸之路

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老师讲解)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和今天的新疆,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由于在这条商路上,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

2、那么,“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呢?(老师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其实“丝绸之路”就是张骞开辟的。(请同学齐读“后人对张骞的评价”)“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3、(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丝绸之路”路线图和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比较它们的起点和走向。巩固记忆。

4、“丝绸之路”开通后,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加强了,那么“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何作用?(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了东方和西方,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5、指导学生看“丝绸之路”有关图片(教材72-73页:烽火台遗址、出土的绣花粉袋、马帮在青石上踏出的蹄印),显示汉代对外交流繁荣,政策开放。

6、(老师指出)在汉朝时,“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已初步形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3页小字部分内容,找出“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走向。) (老师点拨:中国与朝鲜交往既可通过陆路,又可通过海路实现。中日交往只能通过海路,但中国和欧洲的首次交往是通过海上实现的。)汉朝以开放的态度与外界交流,特别是与周边邻近国家有着密切交往,其中朝鲜和日本深受中国影响。

(板书第二标题)

二、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1、(指导读书),找出中国与朝鲜交流的方式,并勾画出来。中国的经济文化对朝鲜的影响并归纳:(1)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2)中国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传入朝鲜。(3)中国的物品传入朝鲜,如蜀郡制造的漆器。

2、(指导看图片)教材74页“东汉陶船”、“秦汉造船工场遗址图”,从这两幅图反映出汉代造船业发达,也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老师指导)朝鲜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与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日本也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指导读书,出示东汉疆域图)(1)找出西汉时就与日本有交往的历史,(2)找出东汉都城洛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在地图上的位置。提问: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那东汉的“丝绸之路”起点在哪里?为什么?(3)找出东汉时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历史。(然后讲解,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说明了中日交流源远流长,中日人民有友好交往的历史。

4、(拓展提问)中日关系应向什么方向发展才有利于两国的发展?(对中日两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两国只有和平相处,互利合作,才能促进两国经济文化发展。)

(老师引导)汉朝时,除了与邻近国家交往外,中国还与欧洲有着友好交流的史实。

(出示第三标题)

三、汉与欧洲的往来

(老师讲述)公元97年,东汉官员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虽然没有到达大秦(古罗马),但他了解了大秦和欧洲更多的情况,为以后双方的交往准备了条件。

(老师提问)欧洲与中国第一次交往是什么时间?处于哪一世纪?交往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课堂小结:

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增多了,丝绸之路开始形成。丝绸之路上,留下了东西方交流的足迹,它是古代文明传播的道路,它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彼此的发展,它的存在反映了两汉时的对外交流十分繁荣。两汉与近邻、朝鲜和日本有着密切的`交流,与欧洲同样友好交往。正是由于实行了这种开放的政策,两汉时的经济文化也十分繁荣。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的起点是( )

A长安 B成都 C洛阳 D西域都护府

2.标志着欧洲国家与我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是( )

A第赛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班超经营西域 D大秦遣使来汉

3.中国和日本交往的历史悠久。赠给日本倭奴国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的中国皇帝是( )

A汉武帝 B汉元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

4.欧洲国家同中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开始于哪一世纪?

A公元前1世纪 B公元1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15世纪

5.近年来,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这说明( )

A朝鲜在汉朝时和中国有往来

B秦汉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着重要影响

C在汉朝时,朝鲜和中国往来比日本要早

D在汉朝时,朝鲜和蜀郡有直接贸易往来

6.西汉时通向今印度、缅甸的“南方丝绸之路”实际已经形成,其起点是( )

A重庆 B成都 C洛阳 D长安

7.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之所以得此各字,主要是国为( )

A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影响深远广泛,名称准确行动

B是历史上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C丝绸的名字优美动听,人们好记

D第骞通西域后命此名字

8.公元97年,东汉官员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了条支海后没有继续前行,扩大了国中人的视野。“条支海”是现在的( )

A红海 B波斯湾 C里海 D黑海

拓展训练:

1.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

A张骞 B卫青 C班超 D甘英

2.汉朝时,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3.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由此可推断当时已开辟了( )

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南方丝绸之路 D西方丝绸之路

培优训练:

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有什么现实的价值和作用?

2.你认为当代的中国应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中日关系应向什么方向发展?

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造纸术的发现改进。《九章算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

二、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对比和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秦汉时期许多重大的科技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 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特别是造纸术的发现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现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创制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伦的 医学成就。

教学难点:地动仪的构造原理。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前提示,教师作简要说明: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比较安定,封建经济有了发展,这为秦汉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秦汉时期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就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

二、导学新课

(一)纸的发现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纸的发明(板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从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讲起,以便学生了解发明纸的历史背景。

师问:甲骨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

生答:龟甲、兽骨。

师问:“金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

生答:青铜器。

师问: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什么样的书写材料?

生答:竹简、丝帛。

(教师用课件演示,兽骨、龟甲→青铜器→竹、帛→纸)

师讲:纸普遍使用之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就把竹木简当作书写材料。现在我们还把书按“册”计算,这个“册”字就是个象形字,很多竹木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册”了。但竹木简太重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天要看一百二十斤重的文书。而帛又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从事造纸术的研究。

2、蔡伦改进造纸术(板书)

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虽己发明了造纸的方法,但纸的质量还比较差,产量也不高。

东汉时,宦官蔡伦负责管理为朝廷造纸的作坊,(用课件演示蔡伦的图象),它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蔡伦用于造纸的原料。

师问:当时蔡伦都用哪些原料来造纸?

生答: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

(用课件演示造纸原料)。

师讲:这些原料很容易搞到又很便宜,既扩大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成本,造出的纸的质量比以前要好得多。不仅提高了纸的质量还提高了纸的产量,纸的使用也逐渐普遍起来了。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及其意义。

(略讲)纸的传播,(利用课件进行演示)纸最初传入朝鲜、日本,后来又向西传入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

师问: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

生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造价低廉而又携带方便。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二)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全书共分九章,书中有很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此处师讲)

(三)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利用课件演示张衡与地动仪的图像)

师讲:张衡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既是文学家,又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他于132年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西方制作的类似仪器要早1700多年,(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课件:向学生介绍地动仪的结构和原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叙述地动仪结构的小字部分,然后说明其测报地震的科学原理。

(四)医学的成就

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良医辈出,。

1、华伦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板书)

(利用课件演示华伦人物图像)

华伦是东汉著名的医生。他擅长针炙、麻醉术和外科手术。华伦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首创,他还创制了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这套体操模仿鹿、虎、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这部分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

2、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也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后世尊称他为“医圣”,(课件演示张仲景图像)。《伤寒杂病论》一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三、课堂小结:

在秦汉时期,中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领先于世界的?(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许多领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很多成就是世界之最,处于领先地位。西汉初期,我国劳动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九章算术>>的许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华伦的麻沸散,并用它来实施外科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最早的,这么多伟大成就,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骄傲。

四、巩固练习

利用课件演示课堂练习题。

(一)、选择题:

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D)

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

C、能够测定地震方向D、是世界上最早测出地震方向的仪器。

(二)填空题:

l、东汉时候,____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

2、《》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

3 、东汉著名医学家____创制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4、____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____”。

(三)讨论题:

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本讨论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五、板书设计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二、《九章算术》、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

三、医学方面: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华伦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

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3

1.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2.识记《权利法案》的内容,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理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运作。

环节一:导入阅读一则新闻,思考:

首相在英国政治中扮演什么角色?与议会的关系?在英国掌握大权的还是女王吗?

环节二:探究问题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确立起来的?(板书)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问:为什么叫光荣革命,其实质是什么?)

历史传统:英国早期的议会传统。

思想基础: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探究问题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如何确立的?(板书)

1.《权利法案》的颁布:阅读材料,思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哪个权利没有受到限制?保证了议会的哪些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

小组讨论:对比前后两个国王的权力不同。

2.1832年议会改革:上下议院的早期组成? 议会改革的原因?议会改革的结果?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政党制的发展:内阁的由来:

责任内阁的形成:(举手回答;小组讨论:梅姨上台的步骤)

内阁与首相议会的关系:(小组讨论,逐条回答)责任内阁关系图

(补充总结):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资产阶级政党展开激烈竞争,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

阅读历史纵横,总结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板书)(举手回答)

思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及影响(举手回答)

环节三:本课小结(提纲和关系图)

环节四:课堂练习 环节五:布置作业

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4

师:不仅牧区的自然环境牧业生产生活的关系是这样的,其他的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也是如此。

师:自然环境决定生产活动,生产活动决定生活方式,自然环境也决定了生活方式。生活方式适应生产活动,生产活动适应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也适应了生产活动。

师: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完成课堂检测,活学活用。

师:课堂反馈。

板书:

启示:因此发展生产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后感:

磨砺与提炼

依据课标2—5,我选择了《一方牧区养一方人》的课堂教学。本课以“天山牧场”和“内蒙古牧区”为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整堂课下来,收获很多,既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又找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找到提升的新空间。

优势:

1、在教材处理上,选取内容突出典型性、差异性、可比性,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师傅们给予了多次的指导,再一次感受到集体智慧力量的强大,也体现到了虚心好学的好处。

2、在教学素材中,运用图片、视频及文字等信息,通过反复强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巧妙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素材选材的重要性及运用教学素材方法的重要性。

3、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处理较为严密,能够较好地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立足于学情,以探究式教学为主,通过创设情境等形式,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比较法的意识与能力,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归纳,梳理知识的内在逻辑,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

5、在板书设计上,板书呈现突出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较好地紧扣本课的教学中心。板书呈现突出“从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能够初步运用类似的推理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语调较为单一,不够抑扬顿挫。

2、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方面有待提高,不够自然巧妙。

3、学生关注面有待提高,应当进一步扩大学生关注面。

4、激发学生“发问”的能力有待提升,自身的问题设计需要进一步“精细化”,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典型性。

总体而言,非常感谢一直帮助我的老师们,尤其是王老师对我的“指导”及师傅们对我的细心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亦有助于改进自身的做人处事方法。

今后,一定会再接再厉,虚心学习,刻苦钻研,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养。

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5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年级4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教学,乃教与学,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师与生的交流,这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专业。我认为艺术创造过程更多的是个人的才与情的显现和表达,是人与物或与自己的交流,而教与学是双向的、互动的,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交流,蕴涵太多的变数。所以教学更需要专业的驾驭能力,这里的专业可是有两层意思,一是知识的专业,二是交流的专业。知识的专业,教师需要有一个自成体系的学识,有了这个体系方有可能让自己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最好能通某个领域的历史,像政治史、经济史、文学史、民族史、国别史、国际关系史等等。有了这个体系,你的知识智慧将源源不断。交流的专业,就是要知道和娴熟运用与活人进行沟通或引导活人成长的规律和技能,如果不懂得这个的话,教与学都不能真正实现,我们知道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满腹经纶者因为不懂与别人交流的规律和技能导致误人子弟的事,那可是遗憾的事、可悲的事。这是我本学期来对教与学的又一次思考和心得,是我进一步前行的理论支持。

在教学技能成长方面,我常常与同一个教研组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和请教,走进这些老师的课堂,认真听每一堂课,欣赏这些老师的教学亮点。积极并且认真参与各种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和学科竞赛,在活动中思考自己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以别人为镜为师。在这个过程里我不断感到教学工作给我的推动力,只有自己不停地探求才能保证教学的新鲜活力。

在我的课堂上,我坚持我的课堂我引导。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班级特点,首先我引导学生养成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方法。其次,指导学生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历史的能力。第三,保证课堂有序、宽松、和谐。第四,注意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反应。第五,多与学生谈论历史与现实,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并不是闲谈无用的知识。课堂是师生交流和教学的主要时段,一定要做到有效。

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单元检测方面,我力求做到这几点:一、课后作业能巩固课堂所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适当延伸,例如:课后作业:如果你是唐朝的商人,请介绍你一天的经商故事。要求把唐朝的商业元素都用在故事里。二、单元检测能测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水平。三、设计题目时注意语句通顺,意图表述明白,没有理解歧意,不重复同一个知识点。只要用心和努力,真正能感受到设计题目带来的乐趣。

一学期以来的工作心得零零碎碎,但无论多么的细微,都是自己努力工作的一枚枚印记,这些印记有的赏心悦目,给我鼓励;有的黯然无光,令我反思。

希望自己下学期里能工作得更好,工作得愉快!


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中学历史老师个人教学反思范文5篇

初中历史材料教学设计5篇

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5篇

初中历史最新优秀教学教案

初中历史科教学随笔5篇

初中八年级历史《最可爱的人》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感悟随笔5篇

初中历史八年级微课教学设计5篇

初中历史教案人教版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四篇

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1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