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师随笔 > 春节作文随笔

春节作文随笔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春节作文随笔

  又一年结束,一年将开始。纵然打拼辛苦,我们终究拥有一些可以一同吃年夜饭的人,拥有几个愿意给我们做年夜饭的人,给我们些许温暖。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好好珍惜周边的人,一起和亲人吃个年夜饭,或许某天就会想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作文随笔,欢迎阅读。

  春节作文随笔【第一篇】:在家过年的四重境界

  年前听人改了一首《常回家看看》,把我给逗笑了:“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准备了一些唠叨,奶奶准备了一些唠叨,姥爷准备了一些唠叨,二姑准备了一些唠叨,三舅准备了一些唠叨……”

  现在许多人回家过年,差不多就是这么个状况。应对这种事,我也算是过来人。这是一种入世的修行,也是一种出世的感悟,它可以磨砺你的意志,让你的精神层次变得更高。回首从前,我前后一共经历了四次境界上的提升。

  第一层境界:有问必答。那会儿我还年轻,各项人生大事都不着急提上日程。亲戚基本上就问问工作的事儿,除此以外最多问问有女朋友没有。而我每次都响亮而亲切地回答:“工作在北京,收入不高,也不算低。女朋友?有啊,下次带回来给您看看。”亲戚们纷纷点头表示这孩子不错,给我夹菜,一团和气,其乐融融。

  等到我年纪大了点,慢慢进入了第二层境界:一触即爆。在这个阶段,各项人生大事我开始考虑了,可亲戚们总比你关心得早。他们会不停问你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买房?买车了没有?工资涨了多少?还会有长辈语重心长地说结婚要趁早,生娃也要趁早,把你问得烦不胜烦———他们唯一不说的,是“买房要趁早”,这本该是最有价值的劝告。这个境界的我,对于一切试图干涉人生的举动,都非常反感,态度强硬地顶回去了几次,甚至翻脸发脾气。亲戚们变沉默了,不问我了,开始悄悄问我爹妈:小马是不是在北京工作不太顺利啊?

  第三层境界:忍气吞声。我年纪又大了一些,这时节诸项人生大事都有了进展,没进展的也有计划了,心态也平稳多了,慢慢有了新的感悟。亲戚们为什么问这些事呢?其实我买不买房,结不结婚,跟他们的生活没有关系,他们之所以为一件无关的事如此上心,单纯是因为爱护着我,为了我的幸福而幸福,为了我的高兴而高兴,希望我能过得好———尽管是按照他们的标准———这是他们表达关切的一种方式,用这种笨拙而热情的方式,向每年只能见到一次的我表露善意。

  想通了这一点,我的反感就没那么大了。算了,反正春节一共就7天而已,忍一忍就过去了。于是我在席间和颜悦色地应对着层出不穷的问题。他们就那么一问,我就那么一答。

  紧接着,我终于抵达了第四个境界:大而化之。到了这一层境界,我开始入道了,能从更高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了。这个社会现象啊,我跟你说,很不得了,它代表的是传统亲情理念和现代生活观念的冲突。传统亲情理念认为,关心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介入他的人生,越强势越热情,说明越关心,得去管他人瓦上霜。而现代生活观念注重个人隐私和距离,自扫门前雪就足够了,别的事不主动去打听。两种思潮的冲突,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没得解,只能拖,拖到世代交替才算完。

  问又如何,不问又如何?答如何,不答又如何?忍气吞声也罢,一触即爆也罢,都是过眼云烟。有此思考,我安坐席间,随他们怎么说,我只拈花微笑。

  这一层境界要达到大成,除了心态上的圆满,硬件条件也得跟上。从前你没对象,催着你找;有对象了,催着你结婚;结了婚了,催着你要娃,总有下一个目标等着你。今年回家过年之前我盘点了一下:房也有了,车也有了,媳妇也有了,娃也有了,工作也没丢,实在没什么可成为谈资的了。

  然后我回到老家,亲戚们笑脸相迎,亲情满溢地问道:“现在政策放开了,你啥时候要二胎啊?”

  春节作文随笔【第二篇】:拥有可以一同吃年夜饭的人

  说起春节,记忆里埋得最深的便是吃。儿时春节的吃食,或许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却绝对比现在更讲究,因有平日里的粗茶淡饭作比较,而滋生了一种宗教仪式似的隆重。

  而如今,平日里想要吃到的东西都能够轻易到口,对于年夜饭的向往,更多成了一种回忆的惦念。明知再也吃不出儿时的记忆,却忍不住还是想找寻在父母膝下撒娇的那个晚上。只是,霜花已经染白了他们的头顶,接到儿女告知“过年不回家”的电话时,他们甚至羞涩懦弱得无法说出一句,回来吧,我做了你小时候最爱吃的菜。落寞地放下电话后,他们默默地拿起那张写了年夜饭菜谱的格子信笺,用墨色的笔删减菜名。那一条又一条的笔迹,像冷酷的风,吹过往年的岁月,直杀到眼前。

  永远不要被父母“无所谓”的说辞迷惑,那是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已经不再属于他们,不再属于过去那些热闹的团圆夜的妥协。对于年夜饭的期盼,始终是父母一年中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

  时光一年一年,像风车上彩色的叶轮,流传的是相同的年华,却是不一样的生活。我们所不知道的事,不仅仅是白嫩嫩藕段的前世今生,更是排骨藕汤端上桌之前,煨汤人的喜怒哀乐。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越来越多的痕迹,花白的发,不灵便的腿,坚强而又敏感的心,回忆越来越远,便越嚼越苦。对于后辈,他们是不忍心提哪怕一丁点要求的,包括回家吃顿年夜饭,不仅仅因为他们明白年轻人生活不易,更因为害怕被拒绝后的雪落南山般的落寞。

  “如今的年夜饭不如过往了。”几乎每个人都这样感叹。我们的味蕾被太多味道浓厚的食物刺激得越来越懒惰,年夜饭的滋味,无论如何都无法如儿时那样惊艳。

  然而,年夜饭的意义不是美食而是记忆。一位选择春节独立上路的人,除夕夜里,忽然想念母亲做的一碗素什锦。每一个游子心里都有一盘什锦。那不是某一年的某一顿饭,而是亲情浓缩于岁月记忆中的盛宴,一点点一滴滴,由味蕾感受,却由大脑来记忆。在某个你以为已经忘记的时刻,它们却忽然一股脑儿地涌上舌尖,令人措手不及,令人泪如泉涌。

  纵然世界冰冷,我们终究拥有一些可以一同吃年夜饭的人,拥有几个愿意给我们做年夜饭的人。即使再不容易的人生中,也有一些唾手可得的幸福。只是,我们常常因为轻意易得到而态度轻慢;因为错觉再也回不到从前,忽略亲人始终如一的等待。

  舌尖上的爱,值得你跨越万水千山而来,值得你停下脚步而来,值得你留一段安静的时光,留一个空置的胃,留一张温暖的笑脸,留一句爱的表达——撒娇亦可,赞美也行。

  我们的一生,究竟能与亲人吃多少次年夜饭?那样残忍而冷酷的一个小小、小小的数字,伫立浩渺宇宙尽头,看一眼就会让人想落泪。

  春节作文随笔【第三篇】:过年

  千百年来,过年早已是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许多人为之等待,许多人为之盼望。说起过年,总是让我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直记着这首诗,只是没有体会其中之意罢了。

  从孩童到青年,后到成家立业,“过年”意味着长大了一岁。小时候,爸妈总是在除夕的餐桌上对我们说,“吃了这顿饭,你们就长一岁了”。在那个时候,爸妈的意思也没去细想,但可以肯定,爸妈是盼望着孩子们快快长大,可以成为家庭的劳动力。在那些远去的岁月里,只有实实在在的劳动,才是荣耀的,也只有那些用双手,用力气干活,争得生产队的几个工分,才是出路。对于过年,也许,每一个人都会有太多的感受,也许,每一个人总会有太多的感叹。

  自我懂事起,常常会听到父母对于过年的哀叹,这些,深深地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那时候的“过年”,好像有些艰难,有些不太好过的。“小的盼过年,老的怕过年”,这也许是比较真切的写照。小孩子总是盼望着过年,想着过年会有一套新衣服穿,想着过年会有一些好吃摆在桌上,想着过年可以走亲戚,说不定会拿到五角一元的压岁钱。而作为父母的大人们,总是念叨着,快要过年了,这“过年钱”还没着落,这年货一点也没有,内心的焦急让人心痛。年关越近,越是担心。这些往事,一直在心里,无法抹去。也许,这些是我的根。

  在我的记忆里,无论多穷,无论多难,过年总是少不了祭祖的。虽是一种形式,却是重于生命。在长辈人的眼里,忘记祖宗,无异于死亡。从小就懂得,做人是不能忘记祖宗的。父亲读过太多的书,对国人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多,所以父亲的家教也算是正统的。在过年祭祖这件事上,从来是不会马虎的。除夕,父亲就会早早的起来,准备酒菜。酒是不用准备的,现成的肯定是有的。在我家里,父亲在,酒一定在。父亲的一生,一直没离开过酒。祭祖,除了鱼、肉,几碗必要的菜以外,只能是想着法子,东拼西凑的,桌上摆九个碗头是必须的。每当过年,那些口味纯正的家乡菜,总是父亲准备的,母亲从不过问。母亲一直说,你爸做这个是不用我吩咐的,别的家务事,有这样子就好了。这是我们听得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母亲说,你爸喜欢喝酒,上灶台是为了给自己弄点小菜下酒呢。此话,有一些道理,但肯定不是全部。父亲是勤劳的,母亲是勤快的,否则,我们一家人的日子怎会有如此安好。在我们的记忆中,一餐年夜饭,一直是父亲的手艺。事实上,父亲一个早上,就准备安当了,下午的灶台就交给母亲。母亲上灶台,孩子们是最喜欢的,抢着去点火添柴。母亲总是一边做,一边会拿些好吃的,先行慰劳我们的嘴。母亲上灶台,一直是忙碌着。准备一些炒货,那是春节待客之物。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一样,都是自家准备的。与现在过年,进年货市场,进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要啥有啥,大包小包的,刷卡,用支付宝,很快搞定,却是大相经庭的。说起来,还是那个时候有趣,虽然吃的东西不像现在的丰富,只是那时候的人们,身心是极其富有的,也是极易满足的。母亲掌着灶台,炒得最多的是自家晒的番薯片,还有一些自家种的葵花子。除些以外,也就没多少能炒着吃的了。虽是如此,我们围在母亲身边,就像是吃奶的孩子一样,一刻也不会离开,因为那就是幸福。想着要过年了,孩子们的脸上都是挂着笑容。在我们开心地围在母亲身边的时候,父亲一个人,很是安静,摆两个小菜,一只小碗,一壶老酒。菜是凉的,酒是热的。一个人享受着一年只有一次的味道。这一天,母亲想着父亲一年来的辛苦,不仅不会去说父亲,还会主动添上一些小菜,让父亲享用。每当看到这样的场面,总是欣慰无数,这就是家,这就是温暖,这就是恩爱。

  在那些过年的场景中,许多事情不仅是记着的,也是深刻的。

  春节走亲访友,总会带上一点礼物,多多的是买不起。每当过年,爸妈早就考虑好,哪些亲戚是一定要去看望的,按辈份的大小,需要几份,就备几份,浪费是万万不可的。说是礼品,也是极其简朴的。想起那些岁月,“礼轻情义重”,才是实情。与之现在,逢年过节,也叫送礼,那味道可是不一样的。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候春节送礼,也就是一些红糖包,白糖包,一般是二斤一包的,用那种粗草纸包装的,现在见不到那种草纸了,如是有,能有几人包装得了那个样子呢。客气一点的,会用同样的草纸包,或是干的桂园,或是干的荔枝,或是莲子,算是很高档的礼物了。带上两瓶绍兴黄酒,光光的玻璃瓶,用麻绳扎紧,提在手里,那是很神气的。有些礼物,送来送去的,就在孩子们手里转着,你送过来,我送过去,来来往往,只是不会直接把东家送过来,又送到东家去的,最怎么样,也应该送到西家去才是。有些包装都破损了,就上供销社,拿出几分钱,重新包装一下即可。直至春节过了,才会让这些年货礼品,安静下来。

  春节走亲戚,父母带着一起,那要省事许多,如果只是我们孩子们外出,或是去外公外婆家,或是去姨娘家,或是去姑姑家,爸妈一定是千叮咛,万嘱咐的。除了身为客,须是讲究礼节礼貌外,说得最多的是上桌吃饭的事情,在父母看来,餐桌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家教如何。记忆最深的,也是父母说得最多的,做客人去,桌上的那碗鱼是万万不能去开筷的。除非主人家主动让客人吃。那时候过年,家家户户,少不了是那一碗鱼。鱼不会很大,称之为“碗头鱼”,也就说一只碗能放下的。不大也不小,大了,买的时候会多花钱,舍不得的。过于小,放在桌上又没样子。鱼是整条的,不能切开。年年有鱼,即“年年有余”。形势好一点的家庭,会买两三条,吃了还可以添上,有些家庭也就是唯一,吃了,桌上再也没有了。所以,这条鱼是不能随便吃的。放在那里是做样子的。只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年年有鱼”,许多年过去了,也没实现“年年有余”。看来,指望着这样,于事无补的。

  春节能穿上新衣,那是孩子们盼着过年的最大希望,只是,不一定能实现的。有一件面料比较好的衣服,或是裤子,也是能穿几年的,可以省得每年准备新衣。记得是我十三、四岁光景,春节要去外婆家,母亲拿出一条平时舍不得穿的裤子,穿上一看,我笑了,母亲也笑了。那裤子高高地被吊在小腿上,短了一大截,只好作罢。母亲去楼上樟木箱里拿来了另外一条裤子,面料更好些,穿在身上稍长了些。我对母亲说,新裤子藏着,怎么不让我穿呀。母亲说,这是你哥的裤子,他自己都没舍得穿,今天让你穿得光鲜些,你可千万要小心。我高兴着,嘴里应和着,心里甜甜的,身上暖暖的。在那个年代,过年买不起新衣是极为正常的,一家人换着穿也是不足为奇的,就是借邻居的衣服穿,也是有的。

  那些年头,父辈们总是说,“过年容易过日难”。那时候过年是穷的,确是没现在的富裕,却是有着浓浓的年味,走亲访友,也是有着浓浓的情味。想想现在,物产越来越丰富,年味仿佛是越来越淡;送礼越来越重,人情味像是越来越轻,有时甚至品不出什么味道了。先前的那种过年风景,已经很难找到了。失去的总是最宝贵的,让人怀念的总是那些渐渐远去的。所有的这些,因为人变了,还是世事变了,不得而知的。现在的过年,感受最深的,恐怕是那些漂泊在外,穿梭在人满为患的车站码头,为购得一张回家的车船票而发愁的人们。印象最深的,也许就是排着长龙似的队伍,在购物超市急切地等待付款的人们。

  在离开家乡的那些日子里,在军营里的那些岁月里,过年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想着过年时节与家人的团聚,想着在这个时节去看望双亲,或是去拜访长辈,却是很难实现的。为国家安宁守边关,乃军人之天职,记得军营的第一个春节,就是在哨所里度过的。离开父母,肩上那杆枪与自己身高差不多,本是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当自己站在哨所里,听着营区外传来的爆竹声,真是声声催人心,总是心酸不已。这个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忠孝不可两全。好在自己的父母也是明白之人,总是开导说,“对国家的忠,即是对父母的孝”。话是如此,现在想来,总是亏欠了父母太多的恩情,来不及报答,父母就离我而去。也许,人生总会有许多遗憾,总会有许多不舍,甚至成为生命的绝唱。

  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富足,已经很少会有人,盼着过年,等待买一套新衣,弄一桌丰盛的晚餐。现在的每一天,远比先前过年的生活要幸福许多。无须去等待那件新衣,无须去期盼那一顿晚餐,行进在生命的旅程中,只求心安理得,尽情地去欣赏沿途的风景,人生将是无限的美好。物产的富足,那只是物,与爱,与情无关,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过年那种情结一直在心里,成为解不开的结,过年即是回家,过年即是团聚,过年即是对亲人的那种思念,永远不会变。愿天下人,过年团圆,欢欢喜喜,迎接春的到来。

  春节作文随笔【第四篇】:流逝的是时间,但是心情却依旧存在。——春节快乐!

  春节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了,每到这个时候,我内心都是很浮躁的,半喜半忧,不知道如何是好。

  现在的我,已不是特别的期盼过年,觉得一切都太虚化,没有意义,小时候的春节,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那种欢欣若狂(红包,新衣服,新鞋子,鞭炮,糖果)是留在记忆中永远不可忘记的。

  今年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一个人在异乡过年,是有点小小的失落感,尤其是回到家中剩我一个人的时候,从未有过的一种感觉 包围着我,为了驱散这种使我怅然若失的感觉,只好将音乐的声音开到最大,陶醉着我的心。减少孤独。

  第一次,到工厂上班,从刚开始的新鲜新颖到现在的无趣和无聊。来回转变着,突然感觉到自己一身的毛病,是因为第一次?还是自己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车间的机器轰鸣声,盖住了人们欢声笑语,使他们变得机械,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头也不抬的做着自己的事,让我我意识到生活的不容易,也感觉到社会的愤时嫉俗,觉得悲哀,觉得可耻,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改变不了他们,就改变自己。 我不喜欢这种过于机械化的生活。

  工厂里边的人,话中暗藏杀机,真的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秒杀掉。人心好复杂,我却还一直单纯的觉得自己可以抵挡他们的风谲云诡,原来是我错了。

  我 们老大经常给我们几个说一句话,不该自己做的事就不要去做,真的是这样的,你帮助了他,他反而不感激你,还说你多管闲事,这点看来现在世界上像我这样的男人是很少的了,别人帮助你,就想还别人十分的帮助。

  再过两天就是2018年了,但末日前的这两天我遇到的却是各种不顺心,各种的悲催事,让我无心再去做其它事。

  我的春节愿望,来年有个好心情,自己能更加的成熟。安静一点。改掉马虎的坏毛病。

  春节作文随笔【第五篇】:倾听春节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节日,希望就在前方!

  ——题记

  在那遥远的东方,生活着一大群龙的传人。他们是炎黄子孙,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在那土地上繁衍后代,带给中国一个又一个希望。

  他们屹立于那片黄土,他们只是希望快乐地活着。守着那块黄土,把希望寄托在子孙后代身上……

  晶莹的水珠,打湿了秋日的凄凉,当午后的阳光照射在这水珠上时,秋天已逝去多时。当第一股寒风,吹过丫头的脸颊,第一片雪花装点丫头的睫毛,冬天已悄悄地来了。

  它借雪花告诉人们,希望之花永远不会凋落,第一场雪,应是第一份遗失的快乐,同时也是第一个实现的希望。

  冬天,白雪皑皑,你看见那低矮的房屋上,细小的树木上,像一个个小矮人,那么的可爱。空气似乎也变得格外清新,天空也亮了许多,仿佛把所有的阴暗都吞噬得干干净净,只留下少得可怜的纯洁。雪慢慢地被太阳带走了,在那房屋后面,隐约露出灰黄色的树枝,还透着生命的气息呢,周围的空气又活泼了起来!

  当第一片大红色的爆竹落地,孩子们已休假多时。他们打雪仗,堆雪人,用自己天真幼稚的想法,把天地打扮得幼稚又可爱。他们玩累了,就搬张凳子出来,晒晒太阳,晒晒身上的霉气,迎接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他们都容光焕发,穿着新衣服,发出新味道,把整个地球都感染了。地球爷爷长了一岁。又感觉年轻了许多……

  雪地上,门框上都是红色的,喜庆极了。大红春联,把整个家都显活了。小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给世界带来了欢笑。在世界的门缝中,留下的是一串串清清爽爽的笑声。就像在幽谷,传来一个个天使的笑容。那青山绿水便是他们的笑靥,给人以美的享受。

  路上,都踩着大大小小的脚印,我仿佛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敲锣打鼓的声音越来越近。你瞧,身着一身军装的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成了乐手。你听,身着一身彩色的中年妇女,成了歌手。绿间红,红间绿,其间又来了一条长龙,金光闪闪,活灵活现。那身上金色的鳞片,掉得满地都是。黄,那就是中华的本色吧!黄,那就是希望的寄托吧!农民们淳朴的语言,虽比不上华丽的词藻,却给人一种实在的真实感。空气中弥漫着新气象,新希望,新开始……春节,是中年妇女唱出来的,是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敲出来的,是天真烂漫的孩童笑出来的,是农民们希望之火烧出来的……

  烟火流连,响彻了整个夜空;雪后阳光,寄托了整个希望;三月春风,奏响了华美乐章……喜气是盖不住的,糖果,是新年的催化剂,和我们的新年融为了一体,却又不遗失自己的真面目。或许,糖放多了,新年也就很快反应掉了吧! “春”节,是希望的象征,它就像春天一样,告诉人们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春”带给我们一串串希望,等它串成了珍珠,我们所有的愿望,也就实现了。

  和煦的春风,吹动着我飘逸的长发,河水,泛着翠绿的涟漪。野草在嬉戏,野花在歌唱。在那高大苍翠的大树身后,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像抹了油似的发光,绿得逼人眼。菜花,像抹了粉似的,袭来阵阵芳香。风吹过,它闪着金光,在风中尽情释地放,河水、野草、野花、树木、春风汇成了一首田野的赞歌,藏在黄黄的泥土之下。您请俯下身,侧耳倾听,一定会听见春节的声音,春节是希望的赞歌,春节是孩子的歌谣,春节是农民的号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风下事,事事关心。横批:倾听春节。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