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学实录 > 《我与地坛》获奖教学实录

《我与地坛》获奖教学实录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我与地坛》获奖教学实录

  人生之路多坎坷,但是真正的强者会战胜苦难,直面人生,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用双手触摸世界,司马迁伸手复兴而屹立千古,钢琴达人刘伟失去双臂,却用双脚弹奏了生命的交响……下面是《我与地坛》获奖教学实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我与地坛》获奖教学实录

  师:“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同时投影这段文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用残缺的身体,带给我们深沉的生命思考和人生感悟的伟大的作家,看一看他在自己生命最为辉煌的年龄上身体突然残疾的时候走过了一段怎样艰辛而复杂的心路历程。(板书课题)

  下面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多媒体显示图片及文字),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生:朗读作者简介。

  师:我们看到了照片上那个很憨厚的中年人,他坐在轮椅上,但他的脸上的笑容是那的安详和平和,阳光打在他宽广的额头上,散发着一片温暖的光芒,可是我们是否知道他在突然残废了双腿之后,他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请大家从书中找到相关语句回答。

  生:作者是失魂落魄的,文章的第三段中有“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吧一切都准备好了”。

  生:作者在残废后非常痛苦。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笑)没找到,是猜想的,残废了,人肯定非常痛苦。

  师:(笑)推己及人啊,有一定的道理,不过立足文本我们也还是能找到相关信息的。哪位同学帮他补充。

  生:文章第五段说“忽然间什么都找不到了,……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读到这里感觉很痛苦的,作者到地坛里去逃避这一切,说明他没接受腿残废的事实。

  师:“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这说明了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会什么都找不到了?(生七嘴八舌)对,他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然残废之后,被突如其来的灾祸与不幸打懵了,找不到生存的理由,也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他感到------

  生:很痛苦但更多的是迷茫,不知道该走向何方,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想要逃避现实,不敢去面对命运的打击和生活的不幸。

  师:是的,他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也是痛苦的迷茫的,找不到人生的出口,他徘徊,他叹息,他无奈啊。

  好,这个问题咱们暂时讨论到这里,那么痛苦的史铁生无意中到了这个古园,为什么觉得是古园在这里等着自己,认为地坛给自己准备好了一切呢?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它等待我出生,…… ……

  师:此时此刻,作者眼中的地坛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

  生:我觉得地坛是破旧的。然后是寂静的

  生:我觉得地坛是荒芜冷落的。历经沧桑的。

  生:荒凉破败。

  师:大家都感受到了其中的荒凉破败,那么我们是从哪里看出来它的?

  生:四百年里,它一面剥蚀...... ……,

  师:恩,很好,这里的一组结构很相似的句子,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一组动词-----

  生:剥蚀、淡褪、坍圮、散落

  师:这些动词吧古园的荒凉破败的样子做了描绘,大家在注意到动词的宾语实际都有个修饰词,我们找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浮夸、炫耀、高墙的高、玉砌雕栏的玉、雕,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加了这些词来修饰这些破败的景物。(投影地坛图片及历史资料)

  生:议论纷纷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眼中的地坛有着怎样的特点:曾经辉煌,而今破败了,被人们遗忘了,有几许凄凉几分落寞,由此,我们发现作者眼中的景物与他的处境有着一种特别的契合,那就是

  生:地坛曾经辉煌,而今破败了,被人们遗忘了,而作者正值狂妄的年龄,有很多梦想,可是却残疾了,感觉也被世界给抛弃了,被生命之神冷落了。

  师:所以同是天涯沦落人…

  生: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是的,相同的命运,让史铁生觉得古园与他之间有着某种宿命的关系,其实这是因为情因景生,景以情合,即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所以我们在赏析景物描写的时候要看作者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对它们做了怎样的修饰,这特点正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情感或心境。作者在写了古园的荒芜冷落之后,还写到了老柏树的“苍幽”,野草荒藤“茂盛得自在坦荡”,这矛盾吗?文章中有一句话很准确的概括了地坛的这个特点,试着把它找出来。

  生:有一个宁静的去处。

  生: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师:对,荒芜但并不衰败,荒芜的是曾经的金碧辉煌的建筑,是那段鼎盛的岁月,但是里边的这些生命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败,反而更显其生命的活力了,在时光的流逝中总有一些东西是永恒的,历史的沧桑中,生命依然可以以一种内在的力量与之对抗。当然作者此时的眼中可能更多的看到的是断壁残垣,是破败荒芜。

  那么在这样的时候作者到地坛来常常思考的是什么问题呢?

  生: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像个关于死的事,也已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师:为什么想关于死的事情?又为什么想我为什么要出生?作者此时的心境是怎样的?

  生:作者痛苦

  师:仅仅是痛苦?我们同学考试差了也痛苦,我们会想什么啊?总不至于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问题吧

  生(笑):作者感到绝望,不想活了。

  师:还有呢?想想我们是不是也有时候会怪妈妈说那你那时候就 别生我啊,或者说老天爷啊,你既然生了我周瑜,为什么又生了诸葛亮啊?作者这其实是在?

  生(大笑):作者在埋怨,不,应该说是抱怨,抱怨命运不公平,既然生了我为什么又让我在这时候残废了双腿。

  师:很好,太棒了,确实这样,史铁生也是个平常的人,也会有我们平凡人、正常人的思想和情感,在命运突然把他抛到谷底的时候,也是接受不了的,所以他绝望,想到了死,他抱怨,抱怨上苍不公,命运不平,他迷惘,他颓废,这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知道这只是作者此时的心情,他终于站起来了,当然是他的精神站起来了,他不再去思考死的问题了,他彻悟了生与死。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段心理独白,齐读课文第六段的“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师:他说出生是个事实,什么意思,表明了他怎样看待出生这个事情的,还是在怪上天不该把他降生下来吗?

  生:不是,他已经不抱怨了,说是事实,就是说改变不了了

  师:改变不了那就—

  生:接受,承认它

  师:对作者其实现在已经很坦然的面对现实了,已经接受了命运强加给他的不幸了,更重要的是,他不经承认了现实,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且还把死看成是必然降临的节日,把死当成考试以后的一个长长的假期,大家喜欢长长的暑假吧,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史铁生不仅能直面生命的不幸,还能

  生:已经不怕死了。(师生笑)

  生:看透了生与死。

  生:豁达的看待死亡

  师:从一心想去死,满腹的不平和抱怨到不仅不抱怨反而如此乐观地看待生命,豁达地面对死亡,谁是史铁生的精神导师和心理医生呢?

  生:他自己。

  生:他妈妈,我看过后面的内容,他妈妈一直包容他,默默地支持她。作者也说写小说是为了让妈妈高兴。

  师:很不错,能主动找到相关的文章来看,很好的,不过妈妈包容他就一定能启发他吗?就让他明白了生死的道理吗?

  生:我觉得就是地坛,因为文章题目就是我与地坛,那么就是说我跟地坛之间的一些事情,别的我也说不清楚。

  生:我也觉得就是地坛,因为作者在地坛中想,也没有人跟他谈关于生死的道理,没人安慰他,劝解他,他从地坛看到的东西明白这些道理的。

  师:答得很好,自然是沉默的,但在无言中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和勇气。地坛不仅以其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受伤的灵魂,而且更以无声的方式向史铁生昭示了生命的哲理,在这满园弥漫的沉静的光芒中,作者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参悟了人生,读懂了苦难。齐读课文第五段中“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 ……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师:好了,在分析上一处景物描写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了分析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那么这个部分我请同学来分析一下。写到的对象有?

  生:写作的景物有蜂儿、蚂蚁 、瓢虫、蝉蜕、露水、草木。

  师:露水、草木,它们都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呢?

  生:他们都显得很自由,充满生机。

  师:具体来说,蜂儿?

  生:蜂儿停在半空,如一朵小雾。我觉得这个停用的特别好,显得很悠闲。

  生:蚂蚁,蚂蚁猛然间想通了什么,显得很放松,心情很愉悦。

  师:还有呢

  生:瓢虫爬得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

  师:蝉蜕呢?

  生: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生:老师,我觉得这里的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和前面的其他动物的行动不一致,不好理解。

  师:那你觉得怎样呢?

  生:我觉得前面的写都都很悠闲,自在,让人感觉到有点活力,但是这里却说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感觉不太相同。

  师:很动脑筋,不错,那你想想蝉蜕留下来了,那么蝉怎么样了?我们通常说蜕什么啊?

  生:哦,我明白了,蝉蜕变了。

  师:是的,经历了痛苦的蜕变蝉升华了自己啊,和前面的情景符合不符合啊?

  生:符合。

  师:满园的草木竞相生长弄出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是它们的具体表现。那么这些写景的句子给你怎样的具体印象?写出了它们怎样的特征?

  生:写出了地坛那种充满生机,里面有很多,很多一些动物和植物都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显得非常欢快。

  师:这里所写的对象蜂儿、蚂蚁,到露水,甚至到草木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怎么样?

  生:很平常。

  师:很平凡是吗?是不是在平常的生活当中,这些事物都是被忽略的。对吗?在这样一个荒芜的地坛里面,它们依然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快乐、诗意地生活着。我们看到这些事物渺小,小到蚂蚁蜂儿瓢虫。它们虽然渺小、卑微,但是它们并没有放弃展示自己的机会。它们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与缤纷。那么史铁生在这个写景的片段里面,又有种怎么样的感悟呢?地坛虽然是荒芜的,但是地坛里面依然怎么样?一种生命的坚韧与活力。用文中的话来说——

  师生齐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师:好,我们把这些特点做一下这样的概括(大屏幕展示特征栏)。那我们讲,“一且景语皆情语”,史铁生看到荒芜的园子,但是并不衰败,它内在充满一种生机和力量。从而它在这里获得了一种人生的启悟。既然园子是荒芜的,但并不衰败的,那么我的人生虽然残疾,但我不应该自暴自弃,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不应该颓败下去。好,这就是它的启示(大屏幕演示启悟)。所以呢,在这样的一个地坛,在这样一个生生不息的地坛,促使史铁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考,那就是我虽然残废但不应该颓废。也就是说,我不应该去死,我应该活着。他选择活着。在地坛里面,史铁生完成了自己的一次华美的再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史铁生。对生与死有了自己的认识。 他变得坦然、乐观、豁达。不再急于求死,那又该怎样活着呢?请问,在第一节中作者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了吗?

  生:没有直接回答的文字。

  师:那么作者有没有回答?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大家自读课文最后一段写景文字,然后运用我们刚才分析景物的方法分析这段景物描写,看看它们与作者的情感心理有怎样的联系。

  生读书,分组讨论;师巡查指导。

  师:我们通过作者选择的景物以及景物呈现的特征,可以发现作者选择了这些意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都在时间的沧桑中诠释着生命的短暂与永恒,渺小与博大的辩证,地坛就是这样,它的形体可以别雕琢,但它那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感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它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智慧的老人,默默地启示这作者从颓废中振作起来,从一个残疾的试图放弃生命的人,成长为北京作协副主席,完成了生命的泅渡和自我的救赎。(投影三处景物描写特征与作者情感联系)

  师:我们从本文学习了透过景物来窥探作者内心情感的一些方法,这将在以后的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中得到更多的应用,请大家以后举一反三。

  人生就注定免不了要遭受挫折与苦难,学了本文后,你对人生的挫折以及灾难又有了怎样的思考?你从史铁生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

  生:我觉得人生受到挫折或灾难,是正常的。我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和灾难。

  师:面对挫折选择迎难而上,而不是选择逃避,是吗?好的,还有谁有看法

  生:我觉得生命就像一场旅途,出生是开始,死亡是结束。苦难就像我们生命中总会遇到的风景。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它,用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一切。

  生:我们应该积极对待挫折和灾难,不应该退缩。

  师:是的,人生之路多坎坷,但是真正的强者会战胜苦难,直面人生,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用双手触摸世界,司马迁伸手复兴而屹立千古,钢琴达人刘伟失去双臂,却用双脚弹奏了生命的交响……所以苦难绝不是我们放逐生命的理由,也不是我们庸庸碌碌的借口,它应该是一种灵魂的磨练,我们应该有一颗乐观而积极的心,历经劫难而不屈者才是真正的强者。如一位农民是人所说---(投影诗歌,生齐读)

  生:我健康的赤足是一面清脆的小鼓,在这个雨季敲打着春天的胸脯,没有华丽的鞋子又有什么关系,谁说此刻的我不够幸福?

18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