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学反思 > 《乡下孩子》教后反思

《乡下孩子》教后反思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乡下孩子》教后反思

  《乡下孩子》是一首充满童真的小诗,它描绘了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的乡下孩子特有的快乐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下孩子教后反思,望大家喜欢。

  乡下孩子教后反思一

  《乡下孩子》全文用儿童诗的形式描写了农村孩子的快乐生活,读来清新舒畅,是一篇孩子乐学的诗文。教学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以吟读为主。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各自想象,定能激活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无疑也有极大帮助。例如:“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躺在妈妈怀里是怎样一种感觉?趴在爸爸背上去野外游玩又怎样一种感觉?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幸福、温馨、快乐等”,也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乡下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在这一节课我觉得课外拓展还不够显著,这一环节今后还得加强。

  朗读第二节时,抓住“捉蝴蝶”----“遍故事”,“含草叶”----“吹歌曲”等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稍稍长大一些的“乡下孩子”在乐趣无穷的自然中玩耍、嬉戏的情景,感受“乡下孩子”无忧无虑的愉快心情。然后抓住“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让学生了解又长大一些的“乡下孩子”会在闲暇时帮父母做一些事了。通过“撑圆了”、“乐坏了”等词感受劳动的滋味----乐在其中!这些令人充满遐想的语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走进教材,在层层深入地朗读过程中意会课文用词的贴切与精美,渐入佳境。于是我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节:“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通过朗读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诗句,学生们体会到了农村的广阔与前途的光明。此刻,我们老师也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由此而产生的艺术魅力,用三言两语又怎么表达得清楚呢?我想:“只要我们抓住它的主干,让学生多读就能感悟,还需多费口舌干什么!老师讲得再多,难道还比课文本身更生动更形象吗?不如老老实实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去学习,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回归到语文的本位上来。”

  乡下孩子教后反思二

  《乡下孩子》是一首充满童真的小诗,它描绘了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的乡下孩子特有的快乐生活。全诗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生活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的情境;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欢快游戏的情境;第三小节写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快乐;最后一小节是对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的赞美。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悟,以悟促情。诗歌文字简略,极具跳跃性,如果能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发挥各自想象,定能激活课堂氛围,发展创新思维,对于突破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也有极大帮助。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通过情景导入、自读体会、语言发展、诗歌创作这四部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情景导入,激趣学习

  课堂一开始,我就以自己的童年趣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几乎说了半节课,孩子们的兴致可高了,这样让学生联想到乡下孩子的生活是多么快乐,很自然地导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抓住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的设计活跃了课堂气氛,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自主选择,细读体会。

  诗歌的二、三小节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要反复朗读,达到背诵的要求。首先课文二、三小节的写 法基本相同,我就安排学生自主选择朗读的内容,这样尊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这几件有趣的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件?把它多读读,读有趣一点,如果你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这一环节的设计,又一次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不但唤起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且还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变传统的教师“讲”为学生自己“读”。

  3、语言发展,提高思维。

  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加强思维训练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思维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特点,我在学习第二、三小节后,设计了让学生“学做小诗人”仿照诗句改一改,编一编,续一续等,并且经诗歌创作写在黑板上,最后再读一读,这又是一个积累和巩固、内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诗歌创作“扶”的一个阶段,改变诗中的几个字,就变成了自己的小诗。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使学生在诗歌创作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4、诗歌创作,延伸教学。

  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课文只有四个小节,老师建议你们能将刚才说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趣的事创编成两句(也就是一小节),让这首诗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教师让学生在开启了思维之窗后,发挥各自想象,仿照例句,创作自己的小诗。

  整篇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情激情,以读促悟,以悟促情,以情促说。创设具体、生动情境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等手段,使学生在想象、创作等方面能得到有效地发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愉悦和谐,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作用,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乡下孩子教后反思三

  《乡下孩子》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全诗共有4小节,词句优美,写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等生活情景。我首先定了教学目标,重点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乡下孩子生活和活动的幸福,快乐、有趣,并进行适当的想象说话训练。

  首先以图导入,让孩子观察图上的女孩子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引出她是一位乡下孩子,揭示课题,引入课文,乡下孩子的生活怎么样呢?比如在教学第一小节中,我通过将“欢唱的黄鹂”和“盛开的野菊”两个重点词语出示,指导朗读,用一句“这只黄鹂正在唱着欢乐的歌,谁能来读好这个词语呢?”然后进行朗读。

  在理解第二节时,抓住“捉蝴蝶”----“遍故事”,“含草叶”----“吹歌曲”等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稍稍长大一些的“乡下孩子”在乐趣无穷的自然中玩耍、嬉戏的情景,感受“乡下孩子”无忧无虑的愉快心情。然后抓住“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让学生了解又长大一些的“乡下孩子”会在闲暇时帮父母做一些事了。通过“撑圆了”、“乐坏了”等词感受劳动的滋味----乐在其中!这些令人充满遐想的语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走进教材,在层层深入地朗读过程中意会课文用词的贴切与精美,渐入佳境。针对第一句,我激发学生想象:看看图,想想田野上都飞舞着什么样的蝴蝶?乡下孩子捧着这美丽的蝴蝶,编织了什么美丽的故事呢?学生思如泉涌。有的说,他也想变成那美丽的蝴蝶,为花儿传播花粉,让花儿开得更鲜艳;有的说,他希望蝴蝶能带上他飞到城市里去,看看和他一样大的小朋友是怎么玩的……课堂氛围异常活跃。通过第二小节的学习与归纳,第三小节采用“放”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来归纳,再以一组填空来激发学生的想下,如:

  割一篮青草,( ) 。

  采一束野花,( ) 。

  捉一条小虫,( ) 。

  第四小节主要理解了“旷野”,学生已经体会到乡下孩子的勤劳、能干、自由。朗读的感情比较到位。

  其次,让孩子进行语言模仿没在扎实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二三小节语言优美,很适合句子仿说训练。如:“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我启发学生在美丽的田野里,你还能做什么,仿照句式来说,孩子们由于还没有进入那个游戏劳动场里,说的不够生动,进行句子训练应该是自然而然的生成,而不是硬凭空想象。

17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