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若水0 分享 时间:

这篇回忆录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各感激之情。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能力目标

1.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德育目标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一体两面,既表现了富有爱心和高超教育艺术的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同时也展示了海伦人生起步的足迹和精神追求,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引导学生先通读,再有表情地朗读,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行文思路。深入研读文中细节,如与老师见面的独特心理感受,老师教授她认识事物时的喜悦心情,从认识具体事物到认识抽象事物的思维跨越等,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文中表现的生活世界。

2.质疑研讨法。本文是一篇略读篇目。要求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练习自己读文,力求能读懂、领会。诵读中主动质疑问难,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文意,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扩大学生视野,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研读探究,领会作品的人文内涵。拓展延伸,激励发愤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海伦画像)

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海伦·凯勒简介.(投影)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人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1936年莎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亲密朋友。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选自《世界文学家大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三、朗读,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词语:(投影)

企盼:盼望。 迁徙(xǐ):迁移。 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ài):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2.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2)莎莉文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抽象事物的?试以“爱”为例具体说明。

(3)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可根据下列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中引向光明。

(4)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示:

(1)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doll”。最后,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水(water)”这个字,使海伦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教师提供旁证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如莎莉文在和人通信中提到她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当某一行动需要用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像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显然地,当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间走动时学习语言成效特别快。他们学会了词语,同时也学到了知识。一进教室,他们就不再是戏剧主角,他们呆坐着看老师动嘴讲这讲那。这不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消极被动不能刺激起兴趣和精力。孩子们都热心学习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而对你要他们知道的东西则不感兴趣。”莎莉文正是用这种方法教给了海伦与世界沟通的技巧。

(2)莎莉文老师主要用情感体验法引导海伦感受领悟“爱”的情感的。文中莎莉文不仅极其艺术地解释了爱,而且让海伦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唤醒了爱。当“我”摘了紫罗兰送给她时,莎莉文立即予以感情的回报;当“我”不愿意接受别人亲吻的表达时,她用胳膊轻轻搂着“我”,并在“我”手上拼写出“我爱海伦”几个字。当“我”问“爱是什么”时,莎莉文“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莎莉文通过对“爱”的探讨,进一步开发海伦的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莎莉文对“爱”的解释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3)莎莉文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美妙的感受。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她还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4)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系文题,这句话的含意也就是说,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甚至,作者把莎莉文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其中假定自己获得视力后第一天凝视莎莉文的情节就充分表现了她的感念和尊敬。文中说:

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3.海伦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者,但同时也是海伦自己努力的结果。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文中的“我”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海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极高的悟性和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事的,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文中在春光中,她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运用于生活,寻求进一步的理解,如对“爱”的执著探求。联系全文内容看,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

四、深层研读,体察文意

1.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学生品评、积累的语句可能有: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3)“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作者在执著痴想后体悟到的“爱”的情感。

2.合作研讨

(1)指名学生感情诵读课文10~12语段。作者为什么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快乐和自由”。

(2)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1)海伦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用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从此,她坠人了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着。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井房的经历,不仅让海伦懂得“水”这个字表达的具体内容——作者写出了她当时的恍然大悟——“水”这个字,就是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这是海伦首次获得了事物的概念,这是思维的一次飞跃。所以,作者充满深情地说:“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2)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3.拓展延伸

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培根论说人生时曾意味深长地称颂残疾人“总是和上帝扯平了的”。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教师提示: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是莎莉文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爱,确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它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可以发挥非凡的潜力,可以能人所不能。唱响爱的颂歌,会使人情思无限,胸怀宽阔。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再塑后海伦的生命如歌,所延续传承的也是一个涵义丰富的爱的故事。

六、课堂练习(分发讲义资料)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阳光,是一种语言

雷抒雁

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燥热的嘈杂。

③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前的黄昏。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象所消解。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⑤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⑥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pí)鼓,即使是喁喁(yóng)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者的哀伤。

⑦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

⑧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1.请从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找出3个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说明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2.从①~④段看,作者赞美了阳光“语言”的哪些特点?

3.第⑤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

4.文末,作者说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⑦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

5.作者说:阳光是一种语言,它和树叶攀谈,和鲜花对语,动情地向人们倾诉,给世界带来温暖和力量。还有人说:阳光是跳动的旋律,将七色幻化为七个美丽的音符,在大地上谱写着动人的乐章。你想·把阳光比喻成什么呢?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

参考答案:

1.词语:攀谈、颤抖、炫耀;

作用:赋予阳光照射绿叶的现象以生命的活力,使之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形象性。

2.①明亮、透彻(清纯亲切、令人振奋);②动情(动听、温馨);③充满智慧(丰富、有才华、有启发性)。

3.阳光产生的美丽情景是短暂的(虚幻、不真实)的,但对人的影响是有力的、“切切实实”的。

4.做阳光的朋友,对阳光语言用心把握,真切感知。

5.示例:①阳光是美丽的油画,将变幻不定的七色定格在记忆的画框中,成为永久的回忆。②阳光是灿烂的微笑,它用温情融化坚冰,以坦然直面人生,让人平添信心和勇气。

七、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短文。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根据材料的一句或几句话,确定中心,写一篇短文。

要求:

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等。

②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再塑生命的人》重点解读

[重点解读]

忽然间风云突变,太阳的温暖完全消失了,天空乌云密布,泥土里散发出一股怪味。我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常有的预兆。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我一动不动地坐着,紧紧地抱着树干,一阵阵发抖,心中企盼着莎莉文小姐快快回来。

一阵沉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拔起。我吓得抱住树枝,惟恐被风吹走。树摇动得越来越厉害,落叶和折断的小树枝雨点般向我打来。虽然我急得想从树上跳下来,却又不敢动弹。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震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掉到了地上,这震动由上而下地传到了我坐着的枝干上。我惊恐到了极点,正要放声大叫时,莎莉文小姐赶到了,她抓着了我的手,扶我下来。我紧紧抱着她,为又一次地接触到坚实的大地而高兴得发狂。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女儿开战,在她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课文指要]

对于海伦的成长莎莉文小姐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称她为“再塑生命的人”丝毫不过分。盛载着对老师的感激写的文章却能避开华丽的词汇,用朴实的语言包含深情地抒写了自己的的心灵感受,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写作方法。

大自然并不像“doll”、“water”一样可以感觉得到,为了让我认识大自然,莎莉文小姐用了独特的方式——把“我”置身暴风骤雨之中。本段侧重环境描写,但这个环境描写又不同于平时接触的环境描写,而是把环境描写与海伦的心理描写紧密地结合起来。因为海伦是一个又聋又盲的孩子,她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只能通过感觉:“太阳的温暖完全消失了,天空乌云密布,泥土里散发出一股怪味”“ 一阵沉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拔起”“ 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震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掉到了地上,这震动由上而下地传到了我坐着的枝干上”……风云雷电的情景虽然看不到,但她却感觉到“惊恐到了极点”。这些生动的心理描写突出了小海伦内心的无助、害怕,非常孤独。恰恰是这样生动的一课让海伦终生难忘,真正认识了大自然。

[阅读训练]

1.作为盲人的海伦是怎么知道“天空乌云密布”?试着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4.小海伦在暴风雨前夕独自一个坐在树上心情如何?莎莉文小姐在什么地方?请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本题。

5.从认识大自然这堂课上可以看到莎莉文小姐有什么教学艺术?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6.有的译文将这段文字命名为《我的老师》,请你分析一下《我的老师》和《再塑生命的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一个更好一些?

[解题思路]

写人物的文章出的题目很多,但不外乎对人物的评价、分析、对人物现实意义的辐射,所有这些题目都要把握好一个思路:人物言行举止——作者观点态度——联系实际体验——归纳总结评价。其中把握好人物言行举止和作者观点是答题关键。

参考答案:

1.“太阳的温暖完全消失了”“泥土里散发出一股怪味”

2.侧面烘托 通过写自己来突出表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3.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写心理是为了表现环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海伦是一个聋盲儿童。

4.她很害怕、很孤单,因为“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尤其是暴风雨将至之时,更深深地感到了一种恐怖,“虽然我急得想从树上跳下来,却又不敢动弹”“我惊恐到了极点”

莎莉文小姐一直在我旁边观察我,因为当我感到“惊恐到了极点,正要放声大叫时”时,她能“正巧”赶到,把我扶下来。

5.莎莉文小姐非常重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艺术。 莎莉文小姐是一个讲究教育技巧,充满爱心、不厌其烦为“我”讲解,引领我走出黑暗、了解自然的老师。

6.《我的老师》强调对老师个人的的描写、《再塑生命的人》更侧重于教学过程的叙述;《我的老师》只是对于一个老师事迹的陈述、《再塑生命的人》却表现了老师的教学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巨大影响。题目选择言之成理即可。

《再塑生命的人》知识点总结

一、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1964年,她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二、故事背景

海伦·凯勒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一场高烧,失去了视力,后又失去了听力。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并逐渐接受教育。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能够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三、理解词义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拼凑: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

疲惫不堪:疲倦得难以支持。

小心翼翼:形容非常小心。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纯模仿,不加改变。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忽然醒悟的样子。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悔恨莫及:悔恨也来不及了。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企盼:盼望。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⑤段):写“我”初识莎莉文老师。

第二部分(第⑥一⑬段):莎莉文老师用她特有的教育方式开启了“我”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五、问题归纳

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

因为“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莎莉文老师来了,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通过强调“这一天”,从侧面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2.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海伦期待新生的心情。

3.第4段中“在未受教育之前…… “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修辞作用两步分析法。作者先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我”坠入寂静而黑暗的世界的心理状态,表现“我”在黑暗、沉寂的世界中的焦躁、恐惧。然后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受教育前对光明的渴望。

4.第9段里写“我”发脾气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运用了侧面描写,写“我”发脾气,真实地写出了“我”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说明“我”的学习过程是如此艰难,每一点进步都需付出很多的努力,从侧面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工作细致、耐心。

5.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水”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我”不再是仅仅限于模仿学习,而是能够敞开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人间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也因为有了求知欲,“我”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6.“啊!世界是还有比我理幸福的孩子吗?”品析这句话的含义。

直抒胸臆,写出了“我”内心浓烈的幸福感,说明莎莉文老师为“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学会很多文字后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感到了世界的美好。

7.“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再塑生命”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文老师是“我”的“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8.“水”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答:“水”本身并没有这么大的魔力。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有名称,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

9.为什么“我”此时会“悔恨莫及”?

答:因为此时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的学习终于迎来了质变,“我”终于在文字和事物名称之间建立了联系。回想起“我”因为自己的脾气而摔坏了莎莉文老师给“我”的洋娃娃,并且怎么也拼不好它,“我”十分伤心与后悔,“悔恨莫及”。

10.将题目“再塑生命的人”换成“我的老师”可以吗?联系文章内容谈你的看法。

答:不可以。“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灵魂被唤醒,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生命获得了新生,原有的生命被重新塑造,“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很好地揭示了这个中心。而“我的老师虽然也能表达出文章的内容,但相比而言,却不能表现文章的主旨,所以,“我的老师”不如原来的标题好。

六、课文主题

这篇回忆录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各感激之情。

七、课外知识(残疾人的事迹)

1.阿炳: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2.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张海迪: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高位截瘫,自学掌握英语 、日语 、德语等。当代知名作家、翻译家。

4.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政治家,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优秀教案模板

202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合

高中语文《窦娥冤》优秀备课教案

主题阅读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案例

二年级语文《梦》教案优秀范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被子的大地》优选教材教案

秋天的雨优秀教案设计五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老王》板书设计教案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汇总202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1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