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酸碱教案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一起看看初中生的酸碱教案!欢迎查阅!

初中生的酸碱教案1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准备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褪色。

蒸发实验所得溶液结晶。

相关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问题结构

引导性材料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前准备的有关焦裕禄主要事迹的材料;介绍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纪录片)。

问题1: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问题2:能否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利用到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同学们在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做简要的评价,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3:课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4: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应用了中和反应的实例?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问题5:你能写出本课题中关于怎样处理工厂废水的反应原理吗?

问题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对谁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拟订一份调查报告给有关部门,其中包括你了解的情况和改进的方案。

点评: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问题结构在抓住知识属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和反应的应用,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不断深入,不断变换研究问题的角度实质,这一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目标,强化了过程方法目标,点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二板块: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 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厕洁精洗厕所里的污垢

引入课题 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

活动与探究 是酸中的什么离子,与碱中的什么离子相互作用。学生猜测、讨论、分组实验、总结

用课件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验证猜想与结论)

实践与应用 “酸雨”导致土壤酸化;用洗洁精清洗厨具

实践与应用 设计实验:皮蛋有涩味,如何验证它呈酸性还是碱性,在食用前可如何处理并完成该实验

第三板块:教学范例

我们已经知道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

②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③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④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的药水,可减轻痛痒。

我们还应知道

提出问题:

酸有哪些性质?碱有哪些性质?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猜想:

我猜想酸和碱之间会发生的反应有: 。

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结论

1.取10 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酚酞试液。

2.向1中再逐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为无色。

3.蒸发反应后的溶液。

小结:

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

2.盐的定义。

知识小结 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物是盐和水。

我发现的新问题:

猜想依据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现象结论

1

2

我们怎样应用

①解释“向土壤中洒熟石灰”的秘密。

②一些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加什么物质最合适?

③皮蛋味涩,如何做可除去涩味,亲自动手试试看。

④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可涂一些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⑤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说明去垢的原理是什么。

⑥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较好?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请想一想主要药物的化学性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治疗胃病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⑦上网收集有关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教学设计

我们的感受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是: 。

我的启示是: 。

我的发现是: 。

初中生的酸碱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自制酸碱指示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50-5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试液是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2.下面同学们能通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来验证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之间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方案。老师随时纠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学们说一下被检验的各种物质是酸还是碱。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碱”)性;碱溶于水叫碱溶液,所以碱一定呈碱(填“酸”或“碱”)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小组讨论】

1.试总结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关系?碱性溶液和碱溶液有什么关系?

3.用指示剂验证NaCl、Na2CO3、NH4Cl这三种盐的酸碱性,通过这几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点拨】

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跟踪练习】

1.把氢氧化钠、二氧化碳、食盐分别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依次是(C)

A.紫色 蓝色 红色 B.蓝色 红色 无色

C.蓝色 红色 紫色 D.红色 蓝色 紫色

2.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学习指导二: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体验一下并填写下表:

(1)取几种同学们准备的植物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试验指示剂1-2种在下述4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小组讨论】

1.在第一步中,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过程是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当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初中生的酸碱教案3

一、溶液的酸碱性

1.一种溶液显酸性、中性还是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在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积为常数。只要知道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就可以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或氢离子)的浓度,并据此判断酸碱性。例如室温下测得某溶液中的c(H+)为1.0×10-5mol•L-1,根据KW=c(H+)•c(OH-)=1.0×10-14mol2•L-2可求得该酸溶液中c(OH-)=1.0×10-9mol•L-1 。

2.酸性溶液:c(H+)>c(OH-),c(H+)越大,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c(H+)=c(OH-);

碱性溶液:c(H+)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1.溶液pH的定义

(1)由于用c(H+)及c(O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有时数值非常小,使用很不方便。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与氢离子浓度的关系式为pH=-lg_c(H+)。

(2)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在25 ℃时,纯水中c(H+)=c(OH-)=10-7mol•L-1,所以在25 ℃时,pH=7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溶液显中性。pH>7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显碱性,且pH越大,溶液中c(O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7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显酸性,且pH越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

2.强酸与强酸(或强碱与强碱)混合溶液pH的计算

(1)强酸与强酸混合液的pH

强酸 Ⅰ:c1(酸),V1(酸)――→电离n1(H+)=c1(H+)•V1,

强酸 Ⅱ:c2(酸),V2(酸)――→电离n2(H+)=c2(H+)•V2,

⇒V混=V1+V2 n混(H+)=c1(H+)•V1+c2(H+)•V2⇒c混(H+)=c1H+•V1+c2H+•V2V1+V2⇒pH。

(2)强碱与强碱混合液的pH

强碱Ⅰ:c1(碱),V1(碱)――→电离n1(OH-)=c1(OH-)•V1

强碱Ⅱ:c2(碱),V2(碱)――→电离n2(OH-)=c2(OH-)•V2

⇒V混=V1+V2 n混(OH-)=c1(OH-)•V1+c2(OH-)•V2

⇒c混(OH-)=c1OH-•V1+c2OH-•V2V1+V2,再求c(H+)=KWcOH-⇒pH。

三、溶液pH的测定方法

1.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它们的颜色变化是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生的,因此可以用这些指示剂粗略测出pH范围,但不能准确测定pH。

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颜色变化如下表:

指示剂 甲基橙 石蕊 酚酞

变色范围pH 3.1~4.4 5~8 8.2~10.0

溶液颜色 红、橙、黄 红、紫、蓝 无色、粉红、红

2.pH试纸

粗略地测定溶液的pH可用pH试纸。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变色稳定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pH。

3.pH计

通过仪器pH计来精确测定溶液的pH。

知识点一 溶液的酸碱性

1.下列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  )

A.含H+的溶液 B.能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pH<7的溶液 D.c(OH-)

答案 D

解析 任何水溶液中均含H+和OH-,故A错。酚酞显无色的溶液,其pH<8,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呈中性或碱性,B错。以纯水在100℃为例,KW=1.0×10-12mol2•L-2,c(H+)=1×10-6mol•L-1,pH=6,但溶液为中性,故pH<7的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呈中性或碱性。

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有多种方法。下列溶液中,一定呈碱性的是(  )

A.能够使甲基橙呈现黄色的溶液

B.溶液的pH>7

C.溶液中:c(H+)

D.溶液中:c(H+)>1×10-7 mol•L-1

答案 C

解析 溶液酸碱性最本质的判断标准是看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只有当c(H+)>c(OH-)时,溶液才呈酸性;当c(H+)=c(OH-)时,溶液呈中性;当c(H+)4.4时呈现黄色。所以,使甲基橙呈现黄色的溶液不一定显碱性。溶液的pH与温度有关,常温下pH>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在不是常温的情况下就不一定了。

3.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强酸、强碱以等物质的量反应所得到的溶液

D.非电解质溶于水所得到的溶液

答案 B

知识点二 pH值计算

4.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

A.4 B.7 C.8 D.11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知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 mol•L-1<1×10-7 mol•L-1,抑制了水的电离,可能是酸,也可能是碱,若是酸,c(H+)=1×10-3 mol•L-1,pH=3,若是碱,c(OH-)=1×10-3 mol•L-1,pH=11。

5.25℃时,若pH=a的10体积某强酸溶液与pH=b的1体积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pH与强碱的pH之间应满足的关系(  )

A.a+b=14 B.a+b=13 C.a+b=15 D.a+b=7

答案 C

解析 酸中n(H+)=10-a×10,碱中n(OH-)=10-1410-b×1=10-14+b,根据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故n(H+)=n(OH-),即10-a×10=10-14+b,所以a+b=15。

知识点三 pH的测定方法

6.下列试纸中,在测溶液的性质时,预先不能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

A.石蕊试纸 B.醋酸铅试纸 C.KI淀粉试纸 D.pH试纸

答案 D

解析 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时是定量测定,加水润湿后会导致溶液的浓度降低,使测得的pH产生偏差,所以不能润湿。

7.有一学生甲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学生乙对学生甲的操作的评价为:操作错误,测定结果一定有误差。学生丙对学生甲的操作的评价为:操作错误,但测定结果不一定有误差。

(1)你支持________(填“乙”或“丙”)同学的观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若用此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所需的物品,你________(填“能”或“不能”)区分0.1 mol•L-1的硫酸和0.01 mol•L-1的硫酸。若能,简述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酚酞试液 ③甲基橙试液

④蒸馏水 ⑤BaCl2溶液 ⑥pH试纸

答案 (1)丙 当溶液呈中性时,则不产生误差;否则将产生误差

(2)盐酸 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产生H+,使得溶液中c(H+)较盐酸溶液中c(H+)大,误差较小

(3)能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点在两张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其pH,pH较大的为0.01 mol•L-1的硫酸

解析 本题考查pH试纸的使用,pH试纸使用不能用蒸馏水润湿,若润湿相当于对待测液稀释。对于不同性质的溶液造成的影响不同:若溶液为中性,则测得结果无误差;若为酸性,测得结果偏大;若为碱性,测得结果偏小。

练基础落实

1.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时,规范的操作是(  )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答案 C

2.常温下,pH=11的X、Y两种碱溶液各1 mL,分别稀释至1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两种碱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X溶液的碱性比Y溶液的碱性强

C.分别完全中和X、Y这两种碱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V(X)>V(Y)

D.若9

答案 D

3.在常温下,将pH=8的NaOH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最接近于(  )

A.8.3 B.8.7 C.9 D.9.7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混合溶液pH的计算。有关稀溶液混合,总体积近似等于两种溶液体积之和。强碱溶液混合,应按c(OH-)计算:c混(OH-)=(1×10-6 mol•L-1+1×10-4 mol•L-1)/2=5.05×10-5 mol•L-1,c混(H+)=KW/c(OH-)≈2×10-10 mol•L-1,pH=9.7。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温下,其c(H+)×c(OH-)=1×10-14 mol2•L-2

B.c(H+)等于1×10-7 mol•L-1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

D.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性的强弱

答案 A

解析 KW=c(H+)•c(OH-) ,且KW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在常温下,纯水,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其KW=1×10-14mol2•L-2;在温度不确定时,中性溶液里的c(H+)不一定等于1×10-7 mol•L-1;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比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小,所以,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小于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当c(H+)或c(OH-)大于1 mol•L-1时,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就不简便了,所以,当c(H+)或c(OH-)大于1 mol•L-1时,一般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c(H+)或c(OH-)来表示。

练方法技巧

5.pH=3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溶液,分别取50 mL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H2的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V(HX)>V(H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X可能是强酸

B.HY一定是强酸

C.HX的酸性强于HY的酸性

D.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等

答案 D

解析 解答该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强酸完全电离,弱酸部分电离。(2)酸性相同的溶液,弱酸的浓度大,等体积时,其物质的量多。(3)产生H2的速率取决于c(H+)的大小。本题考查了强、弱酸的判断及溶液酸性大小的比较。据题意,Mg粉足量,酸不足,应根据酸的物质的量来计算H2的体积,由V(HX)>V(HY),知pH相等时,HX的物质的量浓度比HY的大,即HX是比HY弱的弱酸,而无法判断HY是强酸还是弱酸,故A、B、C错误;D项,反应开始时的速率取决于c(H+),因为开始时c(H+)相等,故D项正确。

6.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强酸和弱酸的稀释规律,解题时要注意弱酸在稀释时还会继续电离。pH相同的盐酸(强酸)和醋酸(弱酸),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因醋酸在稀释时仍不断地电离,故盐酸的pH增大的多,故曲线Ⅰ代表盐酸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A错误;不断加水稀释时,溶液中c(H+)不断减小,导电性减弱,B正确;因为KW仅仅是温度的函数,因为是在相同的温度下,故a点KW与c点KW的数值相同,C错误;因盐酸和醋酸的pH相同,则c(醋酸)>c(盐酸),稀释相同的倍数,由于醋酸存在电离平衡,故仍有c(醋酸)>c(盐酸),D错误。

练综合拓展

7.已知水在25 ℃和95 ℃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

(1)则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________(填“A”或“B”),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 ℃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

(3)95 ℃时,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 曲线B对应温度下,pH=2的某HA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5。请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低时,电离程度小,c(H+)、c(OH-)小

(2)10∶1 (3)a+b=14或pH1+pH2=14

(4)曲线B对应95 ℃,此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mol2•L-2,HA为弱酸,HA中和NaOH后,混合溶液中还剩余较多的HA分子,可继续电离出H+,使溶液pH=5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搞清楚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的影响。

(1)当温度升高时,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也增大,水中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增大,水的pH也增大,但溶液仍然呈中性。因此结合图象中A、B曲线变化情况及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可以判断,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A,理由为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2)25 ℃时所得混合溶液的pH=7,溶液呈中性即酸碱恰好中和,即n(OH-)=n(H+),则V(NaOH)•10-5 mol•L-1=V(H2SO4)•10-4 mol•L-1,得V(NaOH)∶V(H2SO4)=10∶1。

(3)要注意的是95 ℃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mol2•L-2,即c(H+)•c(OH-)=10-12mol2•L-2,即:等体积强酸、强碱反应至中性时pH(酸)+pH(碱)=12。根据95 ℃时混合后溶液呈中性,pH2=b的某强碱溶液中c(OH-)=10b-12;有100×10-a=1×10b-12,即:10-a+2=10b-12,所以,有以下关系:a+b=14或pH1+pH2=14。

(4)在曲线B对应温度下,因pH(酸)+pH(碱)=12,可得酸碱两溶液中c(H+)=c(OH-),若是强酸、强碱,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应呈中性;现混合溶液的pH=5,即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说明H+与OH-完全反应后又有新的H+产生,即酸过量,所以说酸HA是弱酸。

8.(1)pH=2的某酸稀释100倍,pH________4,pH=12的某碱稀释100倍,pH________10。

(2)室温时,将pH=5的H2SO4溶液稀释10倍,c(H+)∶c(SO2-4)=________,将稀释后的溶液再稀释100倍,c(H+)∶c(SO2-4)=________。

(3)

MOH和ROH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MOH是一种弱碱

B.在x点,MOH完全电离

C.在x点,c(M+)=c(R+)

D.稀释前ROH溶液中c(OH-)是MOH溶液中c(OH-)的10倍

答案 (1)≤ ≥ (2)2∶1 20∶1 (3)B

解析 (1)若某酸为强酸,则pH=4,若为弱酸,则pH<4;同理,对pH=12的某碱稀释100倍,pH≥10。

(2)pH=5的H2SO4稀释10倍,c(H+)和c(SO2-4)同等倍数减小,所以c(H+)∶c(SO2-4)=2∶1,若将稀释后的溶液再稀释100倍,其pH≈7,而c(SO2-4)=5×10-7102=5×10-9 mol•L-1,所以c(H+)∶c(SO2-4)=10-7∶5×10-9=20∶1。

(3)由图知,稀释100倍后ROH的pH变化为2,为强碱,MOH的pH变化为1,为弱碱;x点时ROH与MOH的c(OH-)相等,故c(M+)与c(R+)相等;稀释前ROH的c(OH-)=0.1 mol•L-1,MOH的c(OH-)=0.01 mol•L-1,故D项正确;MOH为弱碱,在任何点都不能完全电离,B项错误。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目标要求]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3.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

1.酸碱中和滴定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原理:n元酸与n′元碱恰好完全中和时:nc酸V酸=n′c碱V碱。如果用A代表一元酸,用B代表一元碱,可以利用下列关系式来计算未知碱(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B=cAVAVB。

2.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以及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3.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实验仪器:pH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滴定管夹、量筒、铁架台。

实验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实验步骤:

(1)查: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先用蒸馏水洗涤两滴定管,然后用所要盛装的酸碱润洗2~3遍;

(3)盛、调:分别将酸、碱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3厘米处,并将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然后赶走滴定管内部气泡,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处于某一刻度,并记下读数。

(4)取: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5.00 mL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5)滴定: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右手拿住锥形瓶瓶颈,边滴入盐酸,边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始终注意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6)记: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定,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准确记下盐酸读数,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7)算: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根据cB=cAVAVB计算。

二、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实验中,产生误差的途径主要有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等,分析误差要根据计算式分析,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当用标准酸溶液滴定待测碱溶液时,c标准、V待测均为定值,c待测的大小取决于V标准的大小。

下列为不正确操作导致的实验结果偏差:

(1)仪器洗涤

①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偏高);②酸式滴定管水洗后,误用待测液润洗(偏高);③碱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偏低);④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偏高)。

(2)量器读数

①滴定前俯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平视(偏高);

滴定前仰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俯视(偏低)如图所示;

③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后颜色又褪去(偏低)。

(3)操作不当

①酸式滴定管漏液(偏高);②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变小(偏高);③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溶液溅出(偏低);④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加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⑤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时,溶液由橙色变红色时停止滴定(偏高);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溶液由黄色变橙色,5 s后又褪去(偏低)。

知识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

1.一只规格为a mL的滴定管,其尖嘴部分充满溶液,管内液面在m mL处,当液面降到n mL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流出溶液的体积为(m-n) mL

B.流出溶液的体积为(n-m) mL

C.管内溶液体积等于(a-n) mL

D.管内溶液体积多于n mL

答案 B

解析 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越向下刻度越大,所以流出液体的体积为(n-m) mL;刻度线以下及尖嘴部分均充有溶液,所以管内溶液体积大于(a-n) mL。

2.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______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  )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起始读数为___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__mL,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

(4)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0.100 0 mol•L-1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积/mL

第一次 25.00 0.00 26.11 26.11

第二次 25.00 1.56 30.30 28.74

第三次 25.00 0.22 26.31 26.09

依据上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 (1)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2)D (3)0.00 26.10 26.10

(4)V=26.11 mL+26.09 mL2=26.10 mL,c(NaOH)=0.100 0 mol•L-1×26.10 mL25.00 mL=0.104 4 mol•L-1

解析 在求c(NaOH)和进行误差分析时应依据公式:c(NaOH)=cHCl•V[HClaq]V[NaOHaq]。欲求c(NaOH),须先求V[(HCl)aq]再代入公式;进行误差分析时,要考虑实际操作对每一个量即V[(HCl)aq]和V[(NaOH)aq]的影响,进而影响c(NaOH)。

(1)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规范操作。

(2)考查由于不正确操作引起的误差分析。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内壁附着一层水,可将加入的盐酸稀释,消耗相同量的碱,所需盐酸的体积偏大,结果偏高;用碱式滴定管取出的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一旦确定,倒入锥形瓶后,水的加入不影响OH-的物质的量,也就不影响结果;若排出气泡,液面会下降,故读取V酸偏大,结果偏高;正确读数(虚线部分)和错误读数(实线部分)如图所示。

(3)读数时,以凹液面的最低点为基准。

(4)先算出耗用标准酸液的平均值

V=26.11 mL+26.09 mL2=26.10 mL(第二次偏差太大,舍去)。c(NaOH)=0.1000 mol•L-1×26.10 mL25.00 mL=0.104 4 mol•L-1。

知识点二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3.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碱溶液时,下列操作中会引起碱溶液浓度的测定值偏大的是(  )

A.锥形瓶中的溶液在滴定过程中溅出

B.滴定管装液后尖嘴部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指示剂变色15 s后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便停止滴定

D.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答案 B

解析 根据c(B)=cA•VAVB判断,A项中,V(B)的实际量减少,导致V(A)减少,测定值偏小;B项使液体充满气泡,导致V(A)增大,测定值偏大;C项未到滴定终点,偏小;D项,不影响测定结果。

4.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NaOH放在锥形瓶内,盐酸放在滴定管中)。用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无法判断,填写下列各项操作会给实验造成的误差。

(1)称量固体NaOH时,未调节天平的零点(  )

(2)将NaOH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时,加入水的体积不准确(  )

(3)滴定管装入盐酸前未用盐酸洗(  )

(4)开始滴定时,滴定管尖端处有气泡,滴定完毕气泡排出(  )

(5)滴定前未将液面调至刻度线“0”或“0”以下,结束时初读数按0计算(  )

(6)在滴定过程中活塞处漏液(  )

(7)摇动锥形瓶时,因用力过猛,使少量溶液溅出(  )

(8)滴定前读数时仰视,滴定完毕读数时俯视(  )

答案 (1)D (2)C (3)B (4)B (5)A (6)B (7)A (8)A

解析 (1)称量固体NaOH时,未调节天平零点,不能确定称量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故选D。(2)锥形瓶内是否含水或加多少水并不影响NaOH与HCl的中和反应。(3)滴定管中装盐酸前未润洗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了,导致测定结果偏低。(4)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相当于待测液比实际用量多了,导致结果偏低。(5)读出的数据比实际值小,导致结果偏大。(6)滴定过程中漏液使读出的待测液的体积比实际消耗量多,导致结果偏低。(7)摇动锥形瓶时,用力过猛,使少量液体溅出,致使一部分NaOH未被中和,消耗待测液体积减小,使测定结果偏高。(8)读出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使结果偏高。

练基础落实

1.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  )

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溶液呈现中性

C.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 D

2.用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实验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由黄色变为红色 B.由黄色变为橙色

C.由橙色变为红色 D.由红色变为橙色

答案 B

3.用标准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导致结果偏低的是(  )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2~3次

②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③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平视读数

④摇动锥形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⑤滴定时,锥形瓶里加入少量蒸馏水稀释溶液

A.③ B.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中相当于向锥形瓶中事先加入了一部分NaOH,会多耗用盐酸,导致结果偏高;②中气泡体积充当了标准盐酸,导致V(HCl)偏大,结果偏高;③中滴定前仰视使V(HCl)初偏大,则ΔV(HCl)=V(HCl)末-V(HCl)初偏小,结果偏低;④中使NaOH溅出,则使V(HCl)偏小,结果偏低;⑤对结果无影响,综合分析,选D。

4.下列指示剂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已知:I2+2Na2S2O3) 2NaI+Na2S4O6

标准溶液 待测溶液 指示剂

A HCl NaOH 甲基橙

B NaOH HCl 酚酞

C I2 Na2S2O3 淀粉

D KMnO4 Na2SO3 酚酞

答案 D

解析 强酸与强碱滴定时,甲基橙或酚酞均可以,但一般强酸滴定强碱时用甲基橙,反之用酚酞,A、B均正确;据I2遇淀粉变蓝可检验I2,C正确;D项中KMnO4本身有颜色,无需再用其他指示剂,D不正确。

5.下列仪器中使用前不需要检验是否漏水的是(  )

A.滴定管 B.分液漏斗 C.过滤漏斗 D.容量瓶

答案 C

6.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 mol•L-1的盐酸,如果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体积约为0.05 mL)继续加水至50 mL,所得溶液pH是(  )

A.4 B.7.2 C.10 D.11.3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以酸碱中和滴定为素材设计的题目,涉及到溶液中OH-、H+、pH的计算,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用0.1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0.1 mol•L-1的盐酸,滴定到终点时溶液呈中性。多加1滴NaOH溶液(1滴溶液体积为0.05 mL),加水至50 mL,此时溶液中

c(OH-)=0.1 mol•L-1×0.05 mL50 mL=1×10-4 mol•L-1

c(H+)=1.0×10-14cOH-=1.0×10-141×10-4=1×10-10 mol•L-1

pH=10即选项C正确。

练方法技巧

7.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引起误差的是(  )

A.酸碱中和滴定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酸碱中和滴定时,用冲洗干净的滴定管盛装标准溶液

C.用NaOH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时不小心多加了几滴

D.用标准盐酸测定未知浓度NaOH结束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开始实验时无气泡

答案 C

解析 A:锥形瓶一定不要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使待测液的量偏大,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从而使所测浓度偏大。

B:冲洗干净的滴定管无论是盛装标准溶液,还是量取待测溶液,都必须用待装溶液润洗2~3次,否则会使标准溶液或待测溶液比原来溶液的浓度偏小,影响结果。

C: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略多加了几滴,一般不影响实验结果,因为指示剂不会改变反应过程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

D: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中无气泡,结束实验时有气泡,会导致所读取的V(HCl)偏小,依据V(HCl)•c(HCl)=V(NaOH)•c(NaOH),使所测的c(NaOH)偏小。

8.用1.0 mol•L-1的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的H2SO4溶液,其水溶液的pH和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变化如图所示,则原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完全反应后溶液的大致体积是(  )

A.1.0 mol•L-1,20 mL B.0.5 mol•L-1,40 mL

C.0.5 mol•L-1,80 mL D.1.0 mol•L-1,80 mL

答案 C

解析 滴定前稀H2SO4的pH=0,c(H+)=1.0 mol•L-1,则c(H2SO4)=0.5 mol•L-1,当pH=7时V(NaOH)=40 mL,通过计算原硫酸溶液的体积为40 mL。本题考查中和滴定曲线,关键是把握滴定终点,pH=7恰好完全反应,即n(H+)=n(OH-)。

练综合拓展

9.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与中和滴定类似(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

现有0.001 mol•L-1KMnO4酸性溶液和未知浓度的无色NaHSO3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MnO-4+5HSO-3+H+===2Mn2++5SO2-4+3H2O

填空完成问题:

(1)该滴定实验所需仪器有下列中的________。

A.酸式滴定管(50 mL) B.碱式滴定管(50 mL) C.量筒(10 mL) D.锥形瓶 E.铁架台 F.滴定管夹 G.烧杯 H.白纸 I.胶头滴管 J.漏斗

(2)不用________(酸、碱)式滴定管盛放高锰酸钾溶液。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何种指示剂,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前平视KMnO4液面,刻度为a mL,滴定后俯视液面刻度为b mL,则(b-a) mL比实际消耗KMnO4溶液体积______(多、少)。根据(b-a)mL计算得到的待测浓度,比实际浓度______(大、小)。

答案 (1)A、B、D、E、F、G、H

(2)碱 KMnO4溶液能把橡胶管氧化

(3)不用指示剂,因为KMnO4被还原剂还原成Mn2+,紫红色褪去,所以不需要指示剂

(4)少 小

解析 (1)(2)酸性KMnO4具有强氧化剂,要放在酸式滴定管中,取用待测NaHSO3溶液要用碱式滴定管,再根据滴定所需的仪器可选出正确答案。

(3)酸性KMnO4被还原为Mn2+后由紫色变为无色。

(4)俯视读得的数值偏小。


初中生的酸碱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育活动优秀训练教案

2020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教案模板

初中生的酸碱教案

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一起看看初中生的酸碱教案!欢迎查阅!初中生的酸碱教案1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目标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