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轮教案复习资料范文总汇

若水1152 分享 时间:

  高三语文第一轮教案复习资料大全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一些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三语文第一轮教案复习资料范文总汇一

  语言表达•仿用

  仿用,在修辞学上称为仿拟。这是传统的表达手段。高中语文读本选用的清人全祖望所写的《梅花岭记》中就有很典型的例子: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洪承略为什么大为恼怒,急忙呼喊部下将孙兆奎推出却斩杀呢?洪承畴原来是明代大官(经略),督师松山抗拒清兵,后来投降了清人。明朝还以为他已殉难并大肆祭奠。洪承畴内心畏惧在扬州抗清的史可法(人称史阁部)。虽然史可法已经殉难,但洪承畴心有余悸,于是乘机向孙兆奎打听:“您在军队中,确实知道在扬州,抗清的阁部史可法是真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孙兆奎仿用他的句式,针锋相对地反问道:“您从北方来,确实知道在松山殖难的督师洪承畴是真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这句话触动了洪承畴的痛处,气急败坏的洪承畴,“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在鲁迅和毛泽东的文章中,这类仿用经常可见。从仿用到创新,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

  一、仿用的基本形式

  高考仿用类试题,大致有下列三种:

  1.续写

  这种仿用的基本做法是:按照既定的内容,仿照上文规定的句式,接着往下写。这种仿写的形式,与“扩展语句”相似。

  例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要求: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标有 号相同。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纳目》的问世!

  这是较早的一道高考仿用题。提供的是一段议论的文字。第一句是论点,第二句以李时珍为例作论证。画线句总体上是一个假设复句。“如果没有……没有……哪里会有……”。要求续写的一个句子,在内容上应举“彪炳史册”、“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的“杰出人物”,句式上应是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假设关系的复句。

  2.嵌写

  这种形式是提供一段文字,让学生“填空”。这种形式与扩展语句也有相似之处。

  例2:(1999年27题)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 ,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时代!

  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它融仿写、比喻、排比于一题。所给出的文字,实际上是填句的语境。因此,解答本题,首先要正确理解所给的文字的基调,是赞扬人民共和国在起伏、曲折的道路上向前发展的历史趋势。其次要分析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认定句子所用的修辞技巧,同时还要凭借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填出符合要求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参考答案举例:五十年像一首乐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高潮)

  3.所谓另写,就是按照试题所给的语句的形式,另选内容,组织答案

  例3:(2000年26题)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

  这题所给的材料,其话题是“虚伪”,仿写的句子以“友谊”或“勇敢”、“信任”为话题。这种仿用,实际上只是仿其“形”而换其“神”。在“形”似上,既要符合“直接表述,言简意赅”、“连续类比,形象生动”的要求,又要注意句式、句子结构方面的要求。否则,不算是很好的仿写。

  二、仿用题的发展变化

  由于“仿用”已经考了好几次,其间有一些变化。这变化主要表现为两点:

  1.仿句与仿段

  高考仿用题,以“仿句”为多见。前面的三例已可以看出这一点,请再看看一例:

  例4: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为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的心灵的智慧之窗。

  这显然也是“仿句”。2002年出现了“仿段”题。

  例5: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和海鸥是海的文字。

  这四句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段。这道仿写题,不仅有仿写形式的要求,而且要求“意思完整”,体现了“仿段”的基本要求,即几句话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仿形与仿神

  在语言表达中,“形”与“神”本来是密不可分的。这里将它分开,是从试题考查重点这一角度说的。前面所举五个例子,都是侧重于仿所给材料之“形”的,即句式和修辞手法。但是,2003年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仿写题。

  例6: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写改为:

  这道题对“仿照”的形式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只是在表达效果上提出“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这显然是要求仿其“神”——保持原意,但是语言要亲切、友善、生动,这其实是把仿用和语言“得体”的要求结合起来了。

  从“仿句”到“仿段”,从仿“形”到仿“神”,标志着仿用要求的逐步提高。

  三、仿用的主要技巧

  1.准确把握题面提出的仿写要求

  仿写题的题面要求总是相当明确的,应细心地一一把握住。就本文所举例说,它包含这几条要求:①表述形式:一是“直接表述”,一是“连续类比”;②表达效果:一是“言简意赅”,一是“生动形象”;③话题: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④数量:仿写两句话。答案只有满足这四项要求,才能是正确答案。有一项不能满足,答案都有问题。

  (2)弄清材料中隐含的仿写条件

  仿写题所给的材料,一般是仿写的样式,其中包含着仿写的条件,也应一一弄清楚。前文所举例4便隐含着这样三个仿写条件:①同一话题,这话题是“时间”,而不能用具体的时间来取代;②两个比喻句之间是并列关系;③每一个比喻的内部前后的语意必须相衔接,“梯子”→“引导”→“登”,“钥匙”→“开启”;即前面是比喻,后面说作用。例5“海是水的一部字典”等四句话中,隐含着这样几个仿写条件:①第一句是一个层次较高的比喻,它领属三个低一层次的比喻;②左边“海”与“浪花”、“涛声”、“鱼虾和海鸥”是领属关系;③各句为合理贴切的比喻句。仿写的答只有满足材料中隐含的这些条件,才能成为正确答案。

  四、典型题分析

  1.仿写。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原作: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就小了。

  这是2002年春季考试第23题。题面规定了三项要求:①另选一事物;②写出一种情境;③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材料中隐含的仿写条件:①应选一具体事物作描写对象;②前一句点明描写对象;③前两句表现一种情境;④第三句点明思想感受。据此,你可以这样写:井底的蛙,你坐井观天时,眼界就窄了。又如:荒地的种子,你怨天尤人时,生命的希望就小了。

  2.见例6

  本题总体上是仿写,但重点是修辞。它涉及修辞的诸多方面,包括修辞行为的动机的确定,话语信息的选择、修辞方式的取舍,以及话语的语气、态度等。同样是表达揭示公园的游人不要攀折花木、乱扔垃圾的意思,但原提示语中,是一种冷冰冰、硬棒棒的警告,让人看后很不舒服甚至产生反感,因为它反映了说话人的权势,暗示了双方不平等的角色关系。修改后的提示语,是一种文明的劝导,使交际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游客通过富有诗意的话语,既可领悟到管理者的劝告,又可以体会到对他人的尊重,符合游人的心理需求。其效果肯定大大好于原提示语

  根据这样的分析,提示语(1)可以修改为:小声说话,静静行走——做现成文明人;也可以修改为:让静谧围绕在身边,让文明驻扎在心间。提示语(2)可以修改为:把自己的钱带走,读过的报刊还是留在这里;也可以修改为:请不要让报刊离井背乡,否则你将付出一笔搬迁费,等等。

  五、练习及答案

  1.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谐调完整的话。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邃,山峰 。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友情: 。所以,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

  2.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没有蓝天的深邃但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但可以有小溪的优雅; ;

  !命运可以剥夺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不能够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3.仿照下面的句式,选择新的话题,另写一组句。

  海洋,诠释着全部的水性;滴水,也透视着浩瀚的海洋。

  4.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以“燃烧”为话题,再补写一个句子。

  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我们拒绝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灭亡,且在灭亡之后,会让自己遗臭万年。

  仿句:

  5.依例仿写,要求字数、内部结构一样。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那么便有寒来暑往,草荣草枯,花开花谢。

  仿句:如果把人生比作 ,那么 ,

  , 。

  6.以我国闻名的自然景观为对象,仿写两个句子:(4分)

  万里长城,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于峻岭之间,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东方明珠,好象一枚待发的火箭,矗立于黄浦江畔,她是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见证。

  7.仿照例句,从下面给出的事物中任选一个(也可以自己另选一个),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有寓意的句子。(6分)

  例:月亮

  正面:在清凉的夜里,总是你和最孤独的旅人作伴。

  反面:因为靠别人而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脸。

  选择参考:白雪 天平 火柴 彩虹

  答: (填要描述的对象)

  正面:

  反面:

  8.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连贯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我是一朵白云

  亲情是包容我的蓝天;

  我是一棵绿树,

  亲情是滋养我的土地。

  9.请另选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字数可略有增减)

  小草

  没有花朵的艳丽,

  没有身躯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顽强。

  仿写:

  10.另选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手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树

  自从呱呱坠地

  就学会

  如何站成顶天立地的汉子

  任凭雀鸟聒噪去罢

  看我独臂擎起

  一座天空

  11.依照下面第1节诗的形式,在后两节空缺处补上合适的诗句

  感谢

  让我怎么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整个春天

  让我怎么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

  12.仿照例句的格式,另选事物,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老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而是老师撒出智慧的花朵。

  仿写:

  13.仿照下列文字第二句的句式,接写两句话,使之成为一个统一体。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14.下面的句子都写到“浪花”,前一句简单描述,朴素自然;后一句运用比喻的排比,形象生动。请在“彩云、雨点、清风”中任选一个,仿写两句话。

  例句:①江面上浪花飞舞,水光粼粼。②一朵浪花,一个跳动的音符;一簇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迎的生命。

  仿句①

  ②

  15.根据文意,仿造画线句的句式扩展语句,形成排比,使上下文连贯。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打造各种“幻象”。给少男少女打造潇洒自由众星捧月的明星“幻象”,给莘莘学子打造大学出国美梦的求学“幻象”,

  。文化与商业联姻,传统与时尚共塑,

  。人间万千“幻象”,都被有声有色地打造出来。

  附:答案及简析

  1.放远了眺望才会觉得秀美(友情)放远了回忆才会觉得珍贵。(意思对即可)

  2.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没有高山的巍峨,但可以有岩石的坚定。

  (意思正确、符合转折句的要求即可)

  3.略(句式符合要求,内容前后两个分句相关联即可)

  4.答案举例:我们选择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生命熠熠生辉。(答案不仅要句式符合要求,而且意义与“腐烂”相对)

  5.答案举例:如果把人生比作登山,那么难免峰回路转,柳岸花明,升降浮沉。(要注意字数及内部结构的要求)

  6.答案举例:九曲黄河,犹如一条长长的彩练,横亘于中华大地,她是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象征;巍巍泰山,就像一位历史巨人,矗立于齐鲁大地,她是祖国沧桑历史的见证。(描写对象应是“自然景观”,仿写两个句子,每个句子中都要运用比喻)

  7.略(要从正反两面立意,有“寓意”)

  8.略(要分析题目的要求和材料中隐含的条件)

  9.答案举例:水滴,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江河的奔腾,却以穿石的不懈告白——什么是执着。又:垂柳,没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柔枝的依依告白——什么是多情。

  10.略(要兼顾物象、修辞、句式、寓意诸方面)

  11.答案举例: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撷起一片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答案要解回答“感谢”的原因;分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2.教室的前面有一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播种知识的沃土。(注意原句的格式是:具体事物+否定+想像)

  13.答案举例:当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懂得了谦虚的必要;当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既要注意句式,又要注意“重塑了我的灵魂”,“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的内容)

  14.答案举例:①池塘边清风徐徐,水波不兴;②一丝清风,一个浅浅的微笑;一绺清风,一声轻轻的问候;一阵清风,一次真诚的会悟。

  15.答案举例:(1)给青年男女打造缠绵悱恻死去活来的爱情“幻象”;又:给青年男女打造风流调傥香车宝马的成功“幻象”。

  (2)旧俗与新潮合流;又:高雅与通俗交融。

  高三语文第一轮教案复习资料范文总汇二

  文学作品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此前,我只知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茹科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斯基等人的手笔!但这些画在普希金之家并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作品,而作为作家的遗物,和大师们的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摆在一起。它们被当作作家生命气息的载体——而不是心灵欲望的载体,只是从属于文学,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与价值。

  只承认你一种最突出的才能,其它才能只作为附属品。作家的绘画,只被当作研究作家心里与性格的一种素材,而不作为艺术品对待。这实在有些不公平!文学大师的这些丹青妙笔,能否从专业角度来欣赏呢?

  就说普希金的自画像吧,这是他最热衷的题材。他几乎随手一个线条,就能把自己突起的额骨与眉骨、坡度很大而前伸尖鼻子以及略略发紧的嘴巴画出来。他画自己的鬈发和络肋胡须更是得心应手,只用鹅毛笔的鹅毛一端蘸上墨汁轻快地抹几下,便神采飞扬。普希金的自画像大都出自诗人的自我意识,正如诗人写诗大都以“第一人称”为出发点一样。仔细去看,普希金这些自画像的神态并不相同,有的凝重,有的轻盈,有的阴郁,有的活泼,它们是诗人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和不同心态中的自己。

  绘画是普希金的一种表达方式。他大量的画,是绘在他诗作的手稿上。每当他诗情洋溢时,形象便在脑海里缤纷涌现。这是他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所以普希金的画大多画的很快,是他瞬间形象想象的灵性记录。他最爱画人物——各种面孔和各种表情。这些人物有的是虚构的,有的是现实中的人;他对这些人有爱有恨有讽刺有愤怒,这些人物在诗人在诗之外的一种表达。而且他从来不用画笔作画,只有写作工具——鹅毛笔和墨水来画。这表时他作画的欲望是被诗唤起的。列夫•托尔斯泰说他“用诗歌思想”;同样,他也“用画思想”。

  普希金为他的《别多金小说集》中一个短篇《棺材商人》画有两幅插图。虽然也还算不上专业插图,但那种轻松的幽默中搅拌着辛辣的讽刺的味道,也许任何画家都难以表现出来。

  没有统计过普希金总共在诗稿上画了多少图画,我想数量一定相当可观。这种文字与图画自由融混的现象,只有那有有着大段大题跋的中国文人画才能相比。我想,这种“诗画相生”的画,中国之外惟普希金一个!

  文人画在中国文坛很普遍。但在西方就不同了,写字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全然两样,绘画的基础又是素描与速写,讲究解剖学与透视学,若要从事绘画必需先经过一整套专业训练。很难!中国人讲究触类旁通,崇尚琴棋书画兼能的通才,即使纯画家也要“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但西方强调的是解析与分类,不推崇全能,因而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就很难逾越。

  我忽然想起俄罗斯作家协会主席尼古拉耶维奇说过一句话:“上帝给你一种才能,一定还会给你所有的才能。”这是俄罗斯谚语,很耐人寻味。我想,才能应包括人的灵性与悟性。人对各种艺术是有通感的,从通感到“通才”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

  1.下列对原文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 )

  A.文学大师擅长绘画,应视为一种很值很深入研究的艺术现象。

  B.俄罗斯古典文学大师们的绘画作品受到歧视,反映了一种文化偏见。

  C.普希金作画从来不用画笔,说明普希金的绘画出自自我意识。

  D.普希金和托尔斯泰一样,都是既“用诗歌思想”也“用画思想”。

  E.普希金妙笔作画,虽不够专业,却逾越了不同艺术之间的壁垒。

  2.第1段末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解释它们在文的含义。

  ①生命气息的载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灵欲望的载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

  ①普希金“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是怎样的状态?(不超过10个字)

  答:

  ②作者为什么强调“文字与图画自由融混的现象”“中国这外惟普希金一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

  答: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山峦(筱敏)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被历史称之为贵族革命。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靴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然而,恰恰是窒息生命的统治,使自由成为一种焦灼的渴望;恰恰是腐质土的堆积,迫使一种名叫崇高的生物直立起来,以流血的方式,不顾一切地生长。

  一群心怀使命感的贵族青年站到了起义队伍的前列,并且沿着这条因自由的火把而延伸的道路,走到了绞刑架下或者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要理解这种崇高的生命必须有同样崇高的心灵。一位政客说:欧洲有个鞋匠想当贵族,他起来造反这理所当然,而我们的贵族闹革命,难道是想当鞋匠?这样一种无耻的“幽默”,除了表明其躯壳能增长腐质土的堆积,其灵魂卑贱地受着王权专制的役使之外,难道可以给予崇高的生命些许蚀损么?

  百余名十二月党人带着镣铐到西伯利亚去了,并将在苦役和囚禁之下终其一生。他们的罪证是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对奴隶的关注与同情。在那条被他们的歌声和镣铐敲击过的驿道上,那条漫长的,永无终了的,直插入蛮荒和苦难的驿道上,远远地追踪而来的,是他们年轻的妻子。

  这些年轻的女性,这些在乳母的童谣里和庄园的玫瑰花丛中长大的女性,这些曾在宫廷的盛大舞会上流光溢彩的女性,这些从降生之日起,就被血缘免除了饥馑、忧患和苦难的女性。歌剧院中不曾演过,恶梦中也不曾见过,那些属于旷古和别一世界的悲剧,突然集中在一个流血的日子里,利刃一样直刺人体内。生活因此断裂。狂泻的泪水,突然就把她们冲到春季的彼岸了。

  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如果没有用自己的肌肤,触摸过岩壁的锋利和土地的粗砾,我们凭什幺确知自己的存在呢?如果没有一座灵魂可以攀登的峰峦,如果没有挣扎和重负,只听凭一生混同于众多的轻尘,随水而逝,随风而舞,我们凭什么识别.自己的名字呢?面对昏蒙了数百年的天空那一线皎白的边幕,那一线由她们的丈夫们的英勇而划开的皎白的边幕,选择难道是必要的吗?

  像踏过彼得堡街角的积雪,她们踏过沙皇那纸特许改嫁的谕令,在“弃权书”上,签署她们从此成为高贵的标志的姓名:放弃贵族称号,放弃财产,放弃农奴管理权,甚至放弃重新返回故乡的权利;——难道那一切是人的真正的权利吗?那些虚荣的玩具曾经掏空了多少生命?在目睹了男人们英勇的佩剑刺穿天幕,流泻出一线自由的颜色之后,她们就从庸常走向一种崇高的义务。怎么可以忍辱屈膝,把青春重新搅拌入豪奢的腐朽和华贵的空洞呢?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惨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从此,她们站到悲惨和苦难之中了。——到囚徒那里去!女性的爱,其最本质的激情是母性。于是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就让病弱者和受难者靠在她们肩头吧,她们的臂弯里,不是有一种浴雪的乔木在生长么?

  当她们以永诀的伤恸吻别熟睡的幼子,以微笑排开威吓和阻挠,任由恐怖和厄运箭矢一样穿过她们身心,孑然跋涉数千俄里,采到她们的丈夫身边的时候,——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吗?

  5.十二月党人要“起义”,要“闹革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

  6.根据本文第四段的内容,概括“这些年轻的女性”的身世。

  答: 。

  7.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 。

  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前面三段,叙述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原因和过程,后面五段描写十二月党人的妻子的英勇和无畏,相互衬托、首尾照应。

  B.文中两处写到“腐质土的堆积”,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

  C.“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惨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第七段的这一描写,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D.文章以“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吗”结尾,意在揭示文章的主旨,引起读者深深的思考。

  E.本文视角独特,构思新颖,感情浓烈,文笔凝重,意旨深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白鹤翔集的记忆 刘长春

  一条弯弯扭扭很窄的路,牵引着我们走进山中。抬头望山,四围皆松,它们都很寂寞,远离了村庄、市井,一株一株独自站在那里,一副沉思默想的样子。也许因为我的走近,有了一些感触吧,发出松涛的响声。声因风而鸣,其来也忽,其去也飘,有如天籁,我也听见了。久听不厌者,应该是山里人。古人却说:“然非清心人不能听,非会心人不能解。”又有谁能听、能解的?

  意外地看见了委羽洞。心头一惊,听老者说过,这是仙人修炼的地方,称为道教天下第二洞天。“委羽”典出后周刘奉林,他于山中学道,能闭气,三日不息。据说,他吞吐一口气,风走云卷,能控飞鹤上升,群鹤拍打着翅膀,却不再飞翔,停在空中不动了,又掉下一片片羽毛于山后,洞因而有委羽之名。时光流逝,道教逐渐走向了衰落,能够控制白鹤不再飞走的仙人,大概不会再有了。也许,旧说也成了一种传奇。

  因为好奇,走向山洞,洞口挂满藤萝,千年以上;一地绿苔,野性十足。它们是装饰洞口,还是装饰神秘?我不知道。好奇是少年的天性,无畏先作了他们的向导。借着洞口微弱的亮光勇往直前地向前走去。然后,黑咕隆咚地在洞中摸索着,穿越时间的黑夜,黑夜没有尽头,路也没有尽头。冷不防头上滴下几滴冷冰的水珠,一阵慌乱。然后又听得“丁冬——丁冬"的滴水声,荡漾于无限无尽的寂静之中;再往前走,有浅水,越走越深,心却越来越虚,拔脚出洞,不知洞深几许。

  出得洞口,再看周围的山,虽不高,却伏龟蹲虎,气概不凡。山凹一侧,有一个水池,不大,形同弯月,如我后来在敦煌呜沙山看见的月牙泉。那水极蓝,不能见底,像一位从天上下凡的仙女的梦,幽深幽深。水中有草、有鱼,草在飘飘忽忽,鱼在浮浮沉沉。扔一块小石子,只看见水花听不见声。忽地,惊起一池白鹤。聚集在池边的,休憩于树间的,站立于岩上的,成千上万的白鹤飞舞而起,遮掩了一角蓝天。白鹤或舞或翔或独立或展翅,人是只能在远处观赏的。若要“零距离"人鹤相处,人先得学会尊重,就像林和靖那样,爱鹤如子。分明是我们惊吓了它们,我抬起头来,用目光向它们致歉,却看见它们悠闲地拍打着翅膀,恍若千万双生命之手,饱蘸着浓墨,以行云流水般的笔画在天空的大纸上书写着逆入、平出、左倾右斜、重迭、穿插与回峰……鹤鸣于天,几声呖呖——滴下来的几点墨汁,洒落在我的心头,又在另一张宣纸上渗透开去。

  这是四十年前留在我脑海中的画面与记忆。

  “谁筑孤亭望瑶鹤,至今不见一归来。”这诗写给过去还是现在?不禁要问:为什么不见白鹤飞来呢?四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改变。只是改变了不应该改变的东西,这才匪夷所思。

  我听说,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那阵子,村里村外的劳力都上山了,把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松树都砍光了,开山种粮。旧日的方志上说“长林郁郁,幽涧泠泠”。如今,没有了长林,哪还有泠泠之水?没树、没水,那白鹤不肯合作,也就选择了远离。尽管,山岙还有鹤池,池上再也没有群集的白鹤;天上也没有飞翔的影子,“白云千载空悠悠”。看来,我应友人之嘱,题写的“鹤池”二字,也只成了一种虚假的点缀。

  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我也会像普里什文笔下的别连杰耶娃那样:“就会跪下来……

  9.二、三两段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4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10.从文中看,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的鹤池环境有哪些变化?(各不超过15个字)

  答:(1)四十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十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一段段末“又有谁能听、能解的?”暗示大自然是神秘莫测的,至今没有人能够听懂它,理

  解它。

  B.第二段写到委羽洞命名的缘由,增加了文章的神奇色彩和可读性,与下文描写白鹤翔集的情景

  相映衬。

  C.第四段段末,运用比喻手法,虚实相间,既刻画白鹤翔舞的生命活力,又凸现书法的行云流水。

  D.本文引用“梅妻鹤子"的典故,强调了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构成亲密的伙伴关系。

  E.本文以白鹤为线索,由回忆写到现实,抒发了作者对道教衰落、白鹤远离的遗憾和对美好未来

  的憧憬。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认识自我” 纪伯伦

  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 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3.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

  14.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

  答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15.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16.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五)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7—20题。

  书

  朱湘

  拿起—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待;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公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

  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无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与凌辱,然而他们天生得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17.“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请阐释画线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答:

  18.请概括指出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

  答:?

  19.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

  答:

  20.本文切入点与其它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

  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大地山河

  茅 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郡就是水闽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欺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南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昔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江”呀,要大得多罢?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年汤汤,可以行舟的罢?有一个朋友曾到开封,那时正值冬季,他站在堤上,却还不知道他脚下所站的,就是有名的黄河堤岸;他向下视,只见有几股细水,在淤黄泥沙中流着,他还问“黄河在哪里?”却不知这几股细水,扰是黄河!原来黄河在水浅季节,就是几股细水!

  大凡在地图上有名有目的西北的河,到了冬季水浅,就是和江南的沟渠一样的东西,摆几块石头在浅处,是可以徒涉的。

  乌鲁木齐河,那也是鼎鼎大名的;然而当我看见马车涉河而过的时候,我惊讶这扰走乌鲁木齐河!学生们卷起裤管,就徒涉了延水的事,如果不是亲见,也觉得可惊,因为延水在地图上也是有名有目的呀!

  但是当夏季涨水的当儿,这些河却也实在威风。延水一次上流涨水,把“女大”“用以系住浮桥的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远。

  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但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

  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干地上。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也是和你脚下的平地”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斩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末若柳絮因风起”。(2)自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仪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爆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象滤过。

  我曾在戈壁中远远看见一片白,颇惊讶于五月有雪,后来才知道这是盐池!

  [注]①女大:即延安中国女子大学。②《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尔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即东晋政治家谢安,“谢家的哥哥”指其侄谢胡儿,“他的妹妹”指谢安的侄女、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21.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答:

  2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

  答:

  23.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

  答: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与<白杨礼赞》在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上一脉相承,都是借景抒情,讴歌陕北解放区的新气象,讴歌北方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B.作者对江南水乡风貌和西北地区河流在浅水季节的形态的渲染铺陈,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夏季涨水时的气势,以秀美泪细来反衬壮阔雄浑。

  C.作者对延水夏季涨水将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十多丈远的描写,虽只有短短两行,却有撮人心魄的力量,真实地写出了西北河流的威风。

  D.作者巧用古代名句,善造意境。意境的营造和名句的妙用自然和谐、相得益彰,使人读后能获得“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美感,韵味无穷。

  E.本文叙述明晰而善于变化,文字凝练而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一反委婉含蓄的手法,以浓郁的情思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来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8题。

  春从心出 刘心武

  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

  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当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幺?

  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中的青春也只有一回。我们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会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经落红满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哀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你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25.作者在开篇强调“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文中二、三、四段的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浏览”?(天津)

  答:

  26.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答:

  27. 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答:

  28.下面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开篇以“愿乘火车”、“愿乘轮船”、“愿乘飞机”的排比句式实写了旅行之乐,句式整齐,领起全篇。

  B.文章以追寻和思考人生的真谛为主线,脉络清晰,篇末以点睛之笔,揭示了“春从心出”的深刻含义。

  C.第三段中“琴弦般颤动的情愫”是指对人生的热爱和珍惜之情,语言新颖、贴切、形象。

  D.第四段中作者对“以往”和“如今”“害怕走进书店”的原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突出如今生命水平的提高。

  E.作者巧妙地以“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比喻往昔岁月的痕迹,以“沙石硌牙”比喻阅读时遇到别字时的感受。

  第九单元

  1.A E

  2.生命气息的载体——能反映作家心量与性格的那些日常生活用品

  心灵欲望的载体——能反映作家内心理想、信念、追求的艺术作品

  3.①本题要求根据本段有关内容对普希金绘画时特有的思想状态加以概括说明。例如可以答“涌动着强烈的诗情画欲”,可以答“用诗、同时也用画思想”,可以答“由诗激发出绘画灵感”等,意思对即可。②总起说来,作者要强调东西文化的差异——古代东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材料差异不大,而西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材料完成两样;西方绘画另有一套训练方法与绘画理论;西方强调解析与分类,不推崇全能,不大讲究触类旁通——导致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不容易逾越。而作者认为提倡逾越这种壁垒,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

  4.本题考查阅读中联系实际、联系背景知识的“发散”能力。学生肯定了解的事实,如苏轼文章、

  诗词、书法均造诣极高,鲁迅是小说家、散文家,也是大学问家,书法家,而且精于篆刻艺术等等。

  5.①渴望自由②反对专制③热爱祖国④同情奴隶(或①对自由的渴望②对王权专制的痛恨③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④对奴隶的关注和同情。)

  6.①出身高贵;②童年幸福;③生活优裕;④突然间遭受厄运和苦难。

  7.①照应题目。②赞叹这些年轻的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

  ③歌颂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它们的赞扬和仰慕之情。

  8.C E 9.野性、神秘、幽黑、深邃、寂静。

  10.(1)四围皆松,池水幽深,白鹤翔集。(2)四周没树,鹤池没水,白鹤远离。

  11.含义:表明对大自然的敬意;祈盼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表达对现实的忧虑;渴盼恢复大自然的原貌。

  表达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12.B D 13.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的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

  14.(1)外貌特征:身材矮小;前额不宽,天庭欠圆,秃顶,鹰鼻弯长,双眼凹陷,嘴唇肥厚,脖子粗胖。(2)作者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

  15.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

  16.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本质)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人物形象的意义)

  17.书犹如遗民,经历了岁月的淘洗,经历了种.种变故或磨难,才得以幸存。这样的书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大意答到即可)

  18.(1)书主人的命运(2)作书人的命运(3)含意未伸的文人(或“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的命运。

  19.(1)鉴赏书的外观,思索书的历史。(2)欣赏文字的美丽、文字的历史、文字的文化内涵。(3)表达对文人命运的悲悯和思考。(4)发出学会读人生这本“书”的感喟。

  20.第一问,一般谈读书的文章,大多从书的内容切入,谈读书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书的外形为切入点,谈有关书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第二问,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像;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大意答到即可)

  21.通过作者的观感和想像把三幅画面有机地连接起来,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构成行文的线索。

  22.既要有宏观的把握,也要有身临其境的体察。

  既要从空中飞过,也要从地上走过,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

  在空中你可以得到一个概括的印象,在地上走过你才能切实地明白高原之所以为高原。对西北高原的了解不是凭空可以想像的。

  23.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24.A E

  25.①在没有演出的剧场,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②对旧照片的窥视久盛不衰③以往和如今买书的不同经历

  26.①人生如书,书如人生。②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③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犹如要从书林中淘出善本精品。

  27.①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的看待生活。②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

  28. A、 D

  高三语文第一轮教案复习资料范文总汇三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学好语文离不开生活,用心感受,语文无处不在。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将我们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语文让我们将物品分门别类。

  语文沟通人类的爱情、友情、亲情,让人类的各种感情得以维系。

  语言让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情绪,让人与人之间能和谐相处。

  另外语言让我们欣赏到优美的文章、精彩的剧情,使我们得到丰富的精神食粮。

  语文让我回忆过去,语文让我们认识了解现在,语文让我们展望未来。

  语文将纪录人生的点滴,语文让我们明白一些大道理,语文让我们了解人生活着的意义。

  语文激励我,让我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真的离不开语文。

  “当你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时,沉浸于歌词所描绘的幽然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文;

  当你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后,立即被其所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想尽华美饲藻来赞美它,这就是语文;

  当你发表演讲、主持会议,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口吐连珠妙语,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如何才能学好语文?

  结合自己切身的体会,谈谈学语文的方法,尤其是平时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把你成功的秘诀说一说,让同学们借鉴

  一位老者在海边垂钓,已经钓了满满一篓的鱼。一个孩子在旁边看了很久。老者准备离开的时候,温和的冲孩子笑笑,送给孩子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可孩子却一口拒绝了。老者很奇怪,问孩子:“那你想要什么呢?”孩子指了指他的鱼竿,说:“我想要你的鱼竿。” 你觉得孩子的这个决定聪明吗?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选择什么呢?

  其实,选择鱼竿或鱼都不能算是聪明的选择。最聪明的方法,是学会老者钓鱼的方法。

  所以,我们说,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不是单单看懂、解题,而是从根本上掌握它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高中语文学习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呢?

  加以归纳,可从“听” “读” “说” “写”“思”“行”六个方面入手。下面我们就一一来介绍。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认真听课

  (1)要动笔。听课时,随时在课本上记下重点、难点、疑点,这对以后的复习是个极好的提示。

  (2)记笔记。记下老师的板书、老师反复强调之处。这些往往是重点、难点,也是必考之处;记下老师启发下偶然闪现的一些想法,这些是你知识迁移的表现。

  2、善听别人的发言,捕捉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3、拓宽听的渠道让更多的信息从“耳”而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读出声。可以更好的体会文章情感;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帮助你“出口成章”。

  2、背书。培养扎实的文学功底;使作文更加“出彩”。

  3、读报、读杂志。

  4、使用工具书。中学生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词词典》。这几种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

  ——言为心声,不耻下问

  1、上课时多参与讨论,主动与人交流心得。

  2、对请教老师和同学,不懂就问。

  3、看电视时积极评论

  (1)对剧情或演员评头论足,锻炼你的欣赏能力。

  (2)体会剧中人物心情,使你的思维更加敏感。

  (3)积累词汇

  4、朗诵、演讲。

  ——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写好每个字,注意卷面整洁。

  2、认真写作业,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做错或自己不懂的题目记下。

  3、整理笔记,将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日后好复习。

  4、准备摘抄本,记下精彩的文章段落字词句。

  5、写日记。

  6、写随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独立思考,切不可人云亦云。

  2、反思。将一天所学的知识大致思量一下,对掌握和为掌握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

  3、好奇多问。

  4、将自己思考的结论记下,与人交流。

  ——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

  1、运用多种手法查找资料。

  2、自编作品集。

  3、自编小报。

  4、自改作文。

  5、每日一译。

  准备工作及常规作业

  一、语文笔记本和错题本(可以二合一)

  二、语文周记本和摘抄本(可以二合一)

  三、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词词典》(下周检查)

  一、每周一篇周记,400字以上。(每周的周一早上交)

  二、自备文稿纸,每天练习一页纸字,可以描红也可以临摹,每天早上交,不合格重练。

  语文很重要

  它不仅是我们每个同学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耶不仅仅是一个高考学科,更重要的是它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它还是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的奠基石。

  作业:

  你在新学期有什么新设想?语文的弱项在哪里?什么原因?想怎么解决?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结合你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写在周记本上)。


高三语文第一轮教案复习资料范文总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经典教案范文大全总汇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方法分享

高中精选语文氓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语文军训教案范文总汇

关于高三班会总结模板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一政治优势教案范文总汇

高三主题班会资料教案范文大全

高三班会注意事项教案范文合集

最新年级语文教案范文大全

高三班级纪律班会教案范文总汇

高三语文第一轮教案复习资料范文总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29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