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政治教案 > 关于把握规律——把握规律高中政治教案范文

关于把握规律——把握规律高中政治教案范文

若水1152 分享 时间:

关于把握规律——把握规律高中政治教案范文

  ◇运用:列举实例,说明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 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利用预习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通过分析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在对生活现象的解析中,加深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情感态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优秀教案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 力;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 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2)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其确立依据

  (1)重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

  确立依据:唯物辨证的运动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确立依据:由于生活中的感性体验,学生容易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割离,不能看到它们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合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授课、案例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课!上课前老师想问同学们喜不喜欢看《西游记》呀?那么《西游记》里谁最厉害?

  学生有的说唐僧、沙僧、还有说猪八戒、但大多数说孙悟空。

  教师:老师也认为孙悟空最厉害,因为他会72变。这时老师想起了一个歇后语想让同学们猜猜:孙猴子的脸,下一句是什么?

  学生:略

  教师:正确答案是说变就变。那么老师感觉哈尔滨最近的天气也像孙猴子的脸,是说变就变。前一阵连着几天高温,让大家非常难耐,大家都想如果下场雨多好;可是没过几天,又开始连下几天的暴雨,天一直不晴,这时大家又想如果天晴有太阳多好,可是我们能决定天气的变化吗?天气会因为我们的需要而变化吗?天气的这种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略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而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此我们是不能决定天气的变化的,天气也不会因为我们的需要而变化。天气的变化属于自然现象,体现了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我们改变不了自然界,因为自然界是有规律的,那么世界是怎么变化的以及我们应该怎么把握规律呢?下面我们一同学习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讲授新课】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以及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图片一:宇宙天体的运动;四季的更替;

  问题一:斗转星移,四季更替说明了自然界处于什么样状态?

  图片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问题二:人类社会的发展说明了人类社会处于什么样状态?

  图片三:人类思维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问题三:人类思维的发展说明了人类思维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教师: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思维都处于运动的状态,因此我们说世界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多媒体展示图片】水向地处流、百花盛开、人们的健身运动、动物的生命过程

  问题:分别属于什么形式的运动?

  教师:从物体位置的转移到物理、化学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都证明了世界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2、什么是运动?

  教师:那么什么是运动呢?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运动,如:球在滚动、心在跳动、体育运动、_等等。这些和哲学上所讲的运动一样吗?

  学生:略

  教师:前者只要指空间位置的变化,如果某一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此物体在运动,反之,我们就说这一物体没有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的运动更具有广泛的含义。它们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教师:从运动的几种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运动的载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物质

  教师:那么物质与运动有关系吗?

  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教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听下面的小故事,家喻户晓的刻舟求剑的故事: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一不小心把剑掉到江里去了,那人忙划出个记号啊,同船的人觉得诧异就问他:“刻这记号有什么用处呀?”他回答说:“啊,用处很大哩,我的剑就是从船边这个地方滑下去的。”等一会,船靠岸了,他便从哪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去,到处捞剑。

  问题: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楚国人虽然承认船、水、剑的客观存在,但却否认了运动,这是离开运动谈物质,最终他的求剑之举只能落空。

  因此我们说物质与运动有关系。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如果地球真的不动,四季就不会形成;如果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没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这就是说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在运动中存在的,离开了运动,物质就不可能存在。

  总之,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离不开运动,那么同学们说世界上会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坛经》中,禅宗慧能是怎么说的。

  【多媒体展示】禅宗慧能的“仁者心动”

  问题:慧能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慧能和尚承认运动,但否认是物质的运动,而说是心感觉动就动,这是离开物质谈运动。试问:心动的“心”是不是物质载体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物质是这些运动的载体?(连线)

  宏观物体 生物运动

  原子、离子 化学运动

  生命有机体 思维或精神运动

  生产方式 机械运动

  人脑 社会运动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有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啊?

  学生:略

  教师:世界上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因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可见物质和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前面老师讲的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反对两种倾向即反对刻舟求剑的形而上学思想,离开运动谈物质;也要反对慧能大师“心动”的唯心主义思想,离开物质谈运动。凡是割裂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教师: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事物,因此,我们说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但是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哈师大的大钟楼从建起的那天起就没有动过,也有人说我们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雕像自从安家到哈师大就没用动过,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他们的观点对吗?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学生思考并回答。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教师:他们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只看到了相对的静止,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大钟楼和陶行知先生的雕像因为空间位置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不变,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

  教师:因此,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那么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人的一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多媒体展示】《童梦奇缘》电影中由刘德华饰演的光仔不同年龄段照片

  教师:《童梦奇缘》电影中由刘德华饰演的光仔是个10岁的孩子,他想长大,于是他用了一种能快速成长的药水,自己就变成了不同年龄的自己。同学们觉得无论是10岁的光仔还是50岁、80岁的光仔,他还是一个人吗?还是光仔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光仔还是光仔,不会因为年龄的变化而变了别人。

  因此说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基本不变(相对稳定)

  教师:我们坐在教室里,我们身体的位置相对于教室而言处于静止状态;我们坐在火车里,相对于车厢而言是静止的,但其实火车是在运动的,它带动车上的人也在运动,否则我们怎么会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到达目的地呢?

  由此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位置的相对稳定/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

  教师总结: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教师: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可以看出运功和静止有一定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 联系 角度 含义 特点或性质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运动 整个物质世界 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

  变化和过程 无条件的、

  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 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 是事物的空间位置、某一方面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相对的、

  有条件的 ①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教师: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而不能被哲学史上一些哲学家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所迷惑。

  【课堂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第二个材料并分析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

  学生思考并回答:略

  教师:欧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因此被人“以治其人之生还治其人之道”。它在这里夸大了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

  【多媒体展示】材料:芝诺的“飞矢不动”说

  教师:芝诺的论证的症结在于,否认这一矛盾,把飞矢在某一点上的相对静止绝对化,从而陷入了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我们要反对以上错误的倾向,同时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能像他们一样犯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错误。

  教师总结:我们要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运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解决问题。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金星凌日图

  2012年6月6日发生一场天文盛宴---金星凌日

  探究:人类为什么能够算出金星凌日的准确时间?

  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优秀教案范文二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定义

  2、理解目标

  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运用目标

  (1)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目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二、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2. 教学重点/难点

  1、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重点)

  2、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

  3、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运动绝对性的前提下又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难点)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课堂探究】第31页

  A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

  B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A大自然是生生不息、变化无穷、永恒运动的。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 从机械运动到物理运动、化学运动,从生命运动到社会运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举例】四季更替,昼夜交替;

  月球的月相变化:新月、满月、上弦月、下弦月

  【举例】斗转星移:

  北斧星(5万年前) 北斗星(如今) 北匙星(5万年后)

  【举例】海陆变迁,沧海变桑田(花果山);

  ? 西藏的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古生代时该山在当今南极,约650万年前,印度大陆向北漂移,与欧、亚大陆相撞后,喜马拉雅山才横空出世,迅速上升。近50万年以内,珠穆朗玛峰上升了1600米,目前仍在上升,并以每年约6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

  【举例】地球起源与演变的过程

  每过一年,大家都要长大一岁。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这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据科学方法的测定,地球

  已经存在46亿年了。地球自形成以来可以划分为五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这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有不同的特征。

  太古代(距今24亿年以前):地球表面已经形成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秃山。这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元古代(距今24亿年-6亿年):地球上大部分仍被海洋掩盖。到了晚期,地球出现了大片陆地,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古生代(距今6亿年-2.5亿年):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并登陆,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油田。

  中生代(距今2.5亿年-0.7亿年):历时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裸子植物取代蕨类植物。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地球的面貌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的出现,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2)运动的概念

  ?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全部科学证明: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生命有机界直到人类社会,都没有绝对不动、不变的东西。

  A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

  在无限的宇宙中,总星系、星系、各个天体都不停地在天空遨游。太阳绕银河系中心旋转,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八大行星:冥王星因离太阳系太远且体积太小,国际上已不把它作为太阳系的行星),同时又围绕自己的轴心自转。而且,宇宙天体、星系、太阳系和地球都不是永恒的,都有一个生成、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举例】行星的灭亡(陨石)

  【举例】太阳的内部正进行着由四个氢核聚变为一个氦核的热合发应,由此产生的能量从中心辗转经过很厚的气体层传到表面,稳定地向外散发出光和热。这种情形已可以持续100亿年,目前太阳已度过了它生命历程的一半,大约再过50亿年,太阳将变成红巨星、脉动星、白矮星、黑矮星而结束其全部演化过程。

  【举例】地震海啸、火山喷发

  微观粒子也处于永恒变化之中(化学),组成万物的化学元素也有一个由轻元素向重元素演化的过程。

  【举例】光以30万公里/秒的速度在真空中传播;电子不停地围绕原子核运动;

  B生命有机界、人类社会

  大量科学事实证明,生物有机界也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任何生物有机体,如果没有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运动,就会丧失生命。

  人由类人猿演化而来,人和人类社会处在永恒的运动中,没有永远不变的形态。

  【举例】一个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知识能力经验的不断增加

  (人老珠黄:女人30一块疤,男人40一枝花)

  【举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名言】恩格斯――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旨在说明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举例】没有了太阳、地球的运动就没有四季更替,日夜交替,没有阳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就会死亡,人类社会就会灭亡。

  人停止了呼吸,停止了血液循环,心脏停止跳动,新陈代谢停止,生命就终结。

  【举例】任何社会形态离开了生产运动都无法存在。(经济、政治、文化)

  (马克思:一个民族如果一个星期不生产就会毁灭)

  【举例】刻舟求剑

  【名人名言】赫拉克利特

  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处于永无止息的运动变化之中。他留下了许多至今为人们所传诵的至理名言,如“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万物皆变,无物常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命题是他对事物永恒变化的形象描述。“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流向你的水永远是不同的水,而第二次踏进河流的你也不是过去的你。”

  【课堂探究】P3l(风幡之争)

  A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B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探究提示】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栽体,人脑才是“心”、概念或精神运动的载体。运动一定是物质的运动,而不是心动、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B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是一切变化的承担者,是世界上一切发展过程的基础。

  【举例】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主体;分子是热运动的主体;电子和光子是热运动和光运动的主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主体;人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主体。

  【举例】离开了心脏何来跳动?离开了肺何来呼吸?离开了大脑何来思维?

  【课堂探究】P32页

  A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B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探究提示】A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B“不运动的物质”实质上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的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但在物质的绝对运动过程中,又存在相对静止的状态。

  A静止的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a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何灭亡的过程。但在产生之后、灭亡之前其基本性质保持不变,这种性质的稳定性就是静止。

  【举例】人从呱呱落地到死亡之前性别的确定。

  ? 水在0度-100度之间液态性质不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至今,人民当家作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性质一直未变。

  ? 食品在保质期内未腐烂变质。

  b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优秀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难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问题:世界是物质的,那么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着呢?

  总结: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板书: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出示问题:1、什么是运动

  2、运动和物质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深化: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和展示春夏秋冬的变化。

  问题:这是不是运动?

  总结: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就是运动。

  展示《刻舟求剑》的故事

  问题:故事中的人物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从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出示问题:慧能的论述

  问题: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者精神的运动?

  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展示各种运动的图片

  问题:请同学们找出各种运动的主体,

  总结:各种运动的主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阶段总结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教师过度:

  整个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那么在我们这个世界中有没有静止不动的物体呢?

  展示:王夫之的名言: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问题: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2、运动和静止是什么关系

  教师问题:

  问题:名言对比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问题:他们所说的是否正确,为什么

  教师总结: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果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那么就会导致相对主义或者诡辩论。

  教师过度:

  世界是运动的,那么运动是否有规律可循?

  问题:1、什么是规律

  2、为什么说整个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问题:判断下列现象是否是规律

  地球绕着太阳走 水往低处流

  西瓜是甜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生老病死 乌鸦叫丧 喜鹊报喜

  教师总结:

  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性的概括、抽象和总结。 他们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问题:既然世界是有规律的,那么规律能否被认识,规律能否被主观创造?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同时规律可以被认识的

  问题:1、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对人类的巨大危害,说明了什么?

  2、大家都知道,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但现代科学却证明: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法国科学家曾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小时音乐。结果番茄长到达公斤重。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量放出,易被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这则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教师总结: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要受规律的惩罚。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


关于把握规律——把握规律高中政治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读后感8篇

2.2020党员思想汇报模板

29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