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语文教案 > 关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若水1152 分享 时间:

关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交流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活得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能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关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2.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感悟生命之坚韧。

  3.教学难点

  体会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掌握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的手法。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给学生作一次爱的洗礼。同时初一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如何学会细节描写中表情达意的写法。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大意;能通过反复朗读及圈画、质疑等方式品味关键词句,结合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词语,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母亲的形象特点,感受母亲对儿子悄无声息的伟大而无私的爱。

  2、在理解文中细节描写和学习并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发表即席讲话及练笔上存在问题,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瘫痪、暴怒、沉寂、捶打、憔悴、央求、神色、敏感、诀别、淡雅、深沉、烂漫、喜出望外、絮絮叨叨)的音、形、义。

  2.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3.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组内交流发表即席讲话,说出对细节描写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4. 通过朗读训练,引导学生体会情境交融的写作手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4. 感受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感悟生命之坚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中活动的设计】

  一、构建动场

  播放《秋日私语》,PPT展示轮椅上的史铁生灿烂的微笑。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位伟大的作家吗?

  生回答,师总结、补充。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PPT展示)

  有人说,读史铁生的作品,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感受:机智者 读到了从容,富贵者读到了博爱,贫贱者读到了高贵,浮躁者读到了安宁,平庸者读到了智慧。今天,同学们又能从中读到什么?

  【活动一】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请同学们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手中的字典,解决课后生字的音、形、义,并积累在随堂笔记本上,小组之内互相提问。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读到了什么?文章最打动你的地方是哪里?

  师:有同学读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有同学读出了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有同学读出了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还有同学读出了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非常好!

  同学们,我们把思念、忏悔、懊悔、自责、内疚、理解等等感情,加起来,就融汇成了题目中的一个字眼——怀念。

  这是谁在怀念谁?——儿子怀念母亲母亲。那就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了一位怎样的儿子,又描写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和2中的“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自主学习

  【活动二】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1.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脾气的人?

  ——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

  ——(第一段)

  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为什么,他的脾气会这么暴躁

  ——双腿瘫痪。

  是啊,原来生龙活虎,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自然会脾气暴躁。

  2.面对这样的儿子,他的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悄悄地躲”——动作描写--对儿子的理解、体贴?

  “偷偷地听”—— 动作描写--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 动作描写--坚强、坚韧?

  “好好儿活” ——动作描写--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抓住我的手”——执着

  【设计意图】活动二为达成教学目标3中的“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组内交流发表即席讲话,说出对细节描写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三、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活动三】小组合作,寻找对比,品读课文。

  建议同学们从这些角度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一组重叠词;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对文本细节的剖析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情味。这些细节应该是渗透着愧疚、追悔、怀念的。品析与朗读相结合。)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

  “我”:突然砸碎  猛地摔向  狠命捶打  喊着

  母亲:躲出去  听我的动静  进来 扑过来  抓住  忍住哭

  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2.一组重叠词: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

  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关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二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必要的生字词,并且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会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阅读方法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本课时,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音乐文件

  六、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境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和我一起背。(师生齐背《游子吟》)知道这首诗写什么的吗?是啊,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

  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 生答: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 引入新课

  感受母爱 自主学习 教师要求:

  1、通过预习,标注生字词并记忆掌握。

  2、搜集史铁生资料,小组内交流补充。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学生查阅字典和注释,排除字词障碍。

  小组内交流史铁生资料,互相补充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掌握必要字词,文学常识,并熟悉课文。 朗读感知 教师要求:

  品味词句,体会母爱的内涵。

  教师提问:从这些内容中,你读懂了什么?

  哪些词句给你感受深刻?母亲看到儿子在摔东西,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躲出去呢?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怎样?这种母爱中包含着什么?

  教师要求:详读第二自然段。

  教师提问:母亲疼得无法入睡,她说了吗?为什么?这种母爱,其中包含了什么?这是一位何等伟大的母亲!谁能通过朗读来把母亲在身体上、心理上承受的痛苦表现出来?还可以从母亲关心我的小事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吗?

  教师要求:读“听说北海的花开了,……他总是这么说。”“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教师提问:这是母亲关心我的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从哪看出是央求?为什么央求?儿子同意了吗?母亲怎样?母亲央求儿子看花,已经不止一次了,而且还和儿子商量,这种母爱里包含着什么?

  教师要求: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儿子的不耐烦。

  教师提问:母亲关心“我”还体现在哪件小事上?母亲临终前,心中仍然放不下,她心中挂念着她的儿女。其实这种挂念也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板书:挂念) 学生完成:

  1、找出相关的语句。

  2、概括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3、从细小的事情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

  关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三

  一、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

  同时目标:

  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

  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如本文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师生共同完成如下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母亲的话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我”的情况 暴怒无常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的表现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我”的表现 “不,我不去!” “什么时候?”

  母亲的表现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喜出望外

  (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

  2.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1.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引发学生对“好好儿活”的思考。

  2.“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3. 引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深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四个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并试着说一说省略的内容。

  2.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朗读课文。

  (二)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结合课后问题: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什么?引导学生同人物对话,并写下来。

  (三)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1.按照课后要求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可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引进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有关文摘。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摘自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摘自史铁生《合欢树》

  2.推荐阅读史铁生相关作品。

  (1)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2)阅读《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

2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