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若水1152 分享 时间: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一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作品;

2、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预习,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诗歌背景;

2、品味文中的妙语佳句,从而体会作者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作者提出的“咬文嚼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的主张;

2、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学习过程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高中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学生储备了议论文学习的相关要素,也具备了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但是存在“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的问题;并且通过一年级的学习,高二学生没有了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容易出现倦怠心理,能够积极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少。?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针对学习者特征分析中提到的相关情况,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艺评论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加入了很多趣味性强且能够体现主旨的句子和故事,以“初读——精读——探讨——总结”的方式,通过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和把握。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请你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并分析其妙处。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东坡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黄庭坚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小妹

认真思考

交流不同意见 通过诗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知识积累

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结合课本上的相关介绍,了解作者,并做好补充。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信息筛选

1、什么是“咬文嚼字”?

解题: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的意思是:指过分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通常是贬义的。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 第三自然段“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就是调整思想情感,因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梳理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5段):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6—7段):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三部分(第8段)结语: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思考,翻阅词典

查阅资料

回答问题

在原文相关文段寻找答案,并作出圈点勾画

思考作者赋予这个词新的意思的用途

梳理全文

做好相关记录

通过查阅资料,理解词义,同时明确作者赋予这个词的新意。

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理清文章思路

四、合作探究

(一)阅读1—3段,找出本文的基本观点。

明确: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1、活动:请用“酒、好、喝”三个字,看看最多能组成几组话,各自的意味是什么?

酒好喝——酒的味道不错

喝好酒——要喝质量好的酒

酒喝好——劝客人开怀畅饮

喝酒好——适量饮酒对身体有好处

好喝酒——酒的质量不错,可以放心喝

好酒喝——批评一个人是酒鬼

通过以上练习总结出语言表达的一个基本规律是什么?

明确:句式不同,句子包含的感情不同。

分析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

(1)婵娟骂宋玉说: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2)石秀骂梁中书: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

(3)《红楼梦》中茗烟骂金荣: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4)郭沫若: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思考:比较这组句子,说说在用字上有什么变化?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通过“你这” “你是” “你有”的比较,说明不同句式的句子包含的情感不同。关键看哪一个更能表达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因为文学就是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的。

(二)阅读第4段,读王若虚改《史记》中“李广射虎”的选段,

1、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史记》原句)

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王若虚改句)

3、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思考:这三则材料讲的都是李广射虎的故事。第一则里有多个“石”字,你认为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明确: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三) 阅读第5段,分析“推”和“敲”的故事。

思考:结合《题李凝幽居》全诗意境,分析用“推”和“敲”各自有什么效果?再读朱光潜先生的分析,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

明确: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小结:朱光潜先生举上面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心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深入体会“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诗歌《泊船瓜洲》导入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词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绿”曾经换过“过”、“到 ”

“入”“满”等字,最后才确定用“绿”,为什么“绿”字在这里用得好?

二、检查预习

1、咬文嚼字在成语词典中的本意: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朱光潜在这里说的“咬文嚼字”和刚才字典上的“咬文嚼字”有何不同?能不能找出本文作者观点?

明确:这里“咬文嚼字”指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为文应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达到艺术之美。不能懒惰,不能粗心,不能受迷惑,不能轻易满足。

作者观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三、内容梳理

1、为了说明咬文嚼字的意义和作用,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请同学们归纳总结。

明确: 1、郭沫若改字。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韩愈改诗“推” 与“敲”。

4、直指义和联想义,苏轼与《惠山烹小龙团》。

5、关于联想义的弊端,“柳腰桃面”等套板反应。

2、具体分析文中作者举的前三个例子。

(1)找出“ 你这”和“你是”句式的句子,并思考这两种句式在语气上和思想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你是什么”或是单纯的叙述语,或表假定语气,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感情强烈,增强了语气。可见,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

(2)对比“李广射虎”和改动后的例子,思考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洁,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叙述,缺乏生动的感觉。由此可见,文字的增减,意味也就不同。古人有“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两种用笔方法,所以什么时候惜,什么时候泼,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3)“推敲”也值得推敲

“ 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好?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是什么?韩愈的观点是什么?你支持哪一个?

明确: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说: 推 步月归寺 冷寂场合

敲 月夜访友 热闹场合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不同字眼,意境也就不同了,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因此写作过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就可,这种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现在回到我们讲的《泊船瓜洲》化静为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3、试分析前三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看看他们在阐明作者什么观点?

明确:(1)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的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文字是好是坏,关键是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繁简;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

(3)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

小结:以上作者从句式、繁简、字眼三个角度阐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总的来说他是想告诉我们语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4、在(4)(5)两个例子中作者讲到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是从哪入手的?

明确:从直指义和联想义入手,重点阐明联想义。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 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A、导入

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

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

B、介绍作者

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研习课文

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总结: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二、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总结:(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三、朱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1—5段中,作者都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郭老改字院(1)、郭沫若改字——文字与感情有关

若虚改“李广射虎”(2)、王若虚改《史记》——文字与情感有关

韩愈“推敲”(3)、韩愈改诗——文字与意境有关

四、找朗读好的同学读第一段。

找出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1、“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好在何处?(让同学们在下面大声的读这两句,体会不同)

总结:

“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所以是什么发生了改变?情感才随之而变。引导:句式。

2、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评价?

总结:

(1)“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不适宜。

(2)“是”在逻辑上是联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

3、朱先生想告诉我怎样的道理?

明确: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

五、找同学读第3段。

1、翻译《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和改动以后的两段。

明确:原文——见到草中有大石,误以为是虎就射它,射中了石头,箭头进入石中,走近一看,原来是石头。就又再射大石,最终也未能再射入石中了。

2、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洁,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叙述,缺乏生动的感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其中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更是开“史家之绝唱”,比如学过的《鸿门宴》对樊哙的描写,怒发冲冠,非常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的面前。古人有“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两种用笔方法,所以什么时候惜,什么时候泼,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六、找同学读第5段。(重点分析)

1、朱先生是怎样“推敲”的?

僧推月下门

自掩自推真自在,人言冷寂我独闲

僧敲月下门

随缘剥啄惊宿鸟,月下来僧扰梦清

如果这首诗的作者不是贾岛而是你,你觉得哪个字更好?

明确:学生可以说推,敲,也可以说其他的字,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写作过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就可,这种选择没有只有更适合。

小结:以上作者从句式、字数、字眼三个角度阐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总的来说他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总结:语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思考题:下面两种意境,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轻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轼

第二课时:

导语:上次课我们已经详细的分析了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往下学。

我们知道文学是感性的,它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更需要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敏感可以让我们发掘文学的契机,而想象却可以让我们飞翔。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个字,看看通过“水”这个字你都想到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交流。

总结:在写作中,联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联想的事物一定要有新意,不能落入俗套,如果和大家想的一样了,那就没有意思了,(联系高考)。联想走入习惯的渠道以后就会产生“套板反应”,就如第七段所写的,找同学读课文(从第七段开头到“就是套板反应”)。

八、那么大家在平时有没有被套板反应套住的经历呢?大家不妨交流交流。

学以致用:

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___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总结:骄傲,自豪,令人叹服。

大家填写词是什么?

明确:“眩晕”

总结:眩晕,简单的两个字,你们想到了么?想到的东西要向有创意,前提是要脑子里要有东西,有东西可想,如果脑子里空空如也,连陈词滥调都想不起来,还提什么创新呢?所以大家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读书的时候遇到好的句子,又价值的东西,都记在本子里,有空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背下来,要用的时候也可以信手拈来啊。

回顾课文内容。

郭老改字

↓引

李广射虎咬联想

要文要

韩愈推敲字套板反应

-------------------------------------------------

↓结

达到艺术的完美

二、古人咬字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的句子、的动词、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四、朱先生主张咬文嚼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有人并不赞同他的观点,马南村在不求甚解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读,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全班分组讨论:对朱光潜和马南村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

总结:

1、这只是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而已,没有对和错之分。有的书有的知识必须要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而有的书则可以不求甚解,只需要大概了解即可。在读书的时候要有所选择,有所筛选和区分。

2、不求甚解是在咬文嚼字的基础上开始的,陶渊明,诸葛亮之所以可以不求甚解,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决定的,有些知识他们可以作到一目了然,不必细细咀嚼就可以知道真谛,而我们的还没有到达那样的水平,所以,还要以咬文嚼字为主。

五、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文艺随笔,以漫谈的方式,与读者促膝而谈。运用了举例子,做比较等论证方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六、质疑:

学完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明白不确定的地方?

老师质疑:

1、朱先生对一个词非常的钟爱,让大家找一下,并查查是什么意思。

明确:玩索。

2、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等等。

七、总结重点字词:

援例斟酌词藻锱铢必较蕴藉付梓尺牍陈言务去

八、随笔练习:

1、任选一个你非常熟悉的事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要求:标新立异,避免套板反应。

题目自拟,300—500字。

2、考点分析:扩展语句

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①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②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3、课堂作业,课堂小结

假如你的同学现在在日本留学。你打算给他(她)写一封信,以寄思念之情。你会选择用怎样的文字来表达你的情感。请写在作业本上。

分析:作业的开放性很大,这是对《咬文嚼字》一课的总结。通过这种写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领略“咬文嚼字”的深刻含义。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语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2.高中语文《说木叶》教学设计

3.语文文学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优秀范文式设计

4.人教版初中语文文文学秋天的怀念教案优秀范文

5.2019初三语文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精选范文4篇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6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