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立秋有哪些民间习俗

立秋有哪些民间习俗

若水1167 分享 时间:

立秋有哪些民间习俗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立秋有哪些民间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立秋有哪些民间习俗

吃西瓜

江苏各地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立秋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吃清凉糕

在浙江,立秋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吃“福圆”

立秋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悬秤称人

清朝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叫“苦夏”。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

贴秋膘

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不过,许多网友表示,现在的生活不比从前,平日里已经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养,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别食补。

立鳅

无锡人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吃饺子

在东北有句俗语:坐着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沈阳立秋要“抢秋膘”,包饺子或者包子,有个习俗,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表示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称水

以前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样,然后称重。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

吃鸡蛋

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

祈福

由于古时候,常州经常发生蝗虫灾害,在立秋当天农民也会往稻田里插上三角旗,驱赶蝗虫。在盐城的民间也流传着“争秋夺福”的说法,这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入秋后宜做的三种运动

立秋时节,几场秋雨,气温大大下降,此时,这种凉爽舒怡的天气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俗话说:食补不如锻炼,运动永远是瘦身的不二选择。

1、羽毛球

相比室外运动,这种室内运动让人感觉舒适,它的运动效果也不错。

据有关数据显示,一场正规的羽毛球比赛,运动强度要比一场足球赛还要大。专家建议,运动前准备活动至关重要,以免受伤。

2、跑步

跑步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工作。

运动专家建议,每次不少于40分钟,速度以中速或慢跑为主,每周3-4次。

3、爬山

立秋后早晚温差大,空气温度随着山坡高度的上升而递减,这时爬山,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另外,爬山对心肺功能的锻炼效果更佳。建议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温度的目的。


立秋有哪些民间习俗相关文章:

立秋节气的由来及习俗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含义

立秋节气的由来

立夏的禁忌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大寒节气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2019立秋时节必须吃的食物 立秋要吃的蔬菜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立秋是几月几号2020

2020年立秋是几月几号

相关热搜

36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