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命运》电影观后感心得5篇_看《共同命运》有感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共同命运》以一辆长途卡车为主线,沿着“古丝绸之路”,在不同的风景和故事节点切换到“新丝绸”沿线国家为背景,讲述了“一带一路”如何改变了世界各地普通人生活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19《共同命运》观后感

  电影《共同命运》在8月30日全国公映,不仅表达出了在制作上的匠心,更有对中国正处在伟大的时代的坚定自信!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通过古丝绸之路开始将丝绸、茶叶、瓷器和美好的祝福,送往世界各地。今天,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传承了“丝路精神”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众多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影片用镜头真实的展现了不同国家、不同身份跟职业的人们的故事,展现了普通人与大时代同频共振的命运关联。从非洲小姑娘Grace,坐着中国制造的火车去大城市请美术老师学习画画;到西班牙手工造纸匠人桑托斯,到中国安徽重新认识手工造纸;再到约旦女孩,在第19次面试后,得到了中国出海的互联网企业的录取通知… …每一位主人公的故事,都联系着中国力量。影片用镜头真实的展示“他的故事”,联系到身边“我们的故事”, 用最朴素的情感折射在这个时代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电影《共同命运》由曲江涛、邓斐、田野、刘畅、王强、孟纪原六位导演组成,“学院派”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制片人雷建军。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邹磊的参与,保障影片的内容和表达主旨的正确性.影片的编剧是由美国圣丹尼斯电影节最佳编剧盖·希必特。

  2019《共同命运》观看影评

  由丝路文化传播、新鼎明影视投资出品,来自中国、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资深电影创作者共同打造的全球首部“一带一路”电影《共同命运》于8月30日起登陆全国院线。

  影片制作历时两年,跨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行程约30万公里,拍摄了中国、西班牙、智利、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等地不同人物的不同故事,以聚焦“小人物、大梦想”为线索,用镜头让全球观众了解“中国方案”带给世界的影响。

  此前曝光的《共同命运》国际版预告片也颇具寓意,在一个只能发出52赫兹叫声的鲸鱼的故事中拉开序幕。它的声音不能被同类接收,但却可以被人类听到。这隐喻打破文化隔阂的必要性,也暗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

  说到“共同命运”的确立,该片导演邓斐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以前走访“一带一路”很多沿线国家,因纪录片题材受限,更多的是讲政策反映成果。但这一次走访沿线,却意识到虽然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有差异,但人的境遇,生活上的起伏,个人怀揣的小梦想,“那种励志向上的感觉真的和我们没有任何的不同。”

  邓斐进一步解释说,“不再宏观的去讲中国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就讲‘一带一路’上普普通通的人如何实现自己小梦想,每个人的梦想都是每个人自己命运的走向,当然就是人类共同的命运共同体,于是便有了《共同命运》。”

  片中,西班牙小镇上一位手工造纸的传承人,面对画家客户的流失,他能否继续自己的手工造纸?远在中国泾县的造纸老人与后辈也因为手艺的传承发生冲突。约旦的女大学生,受到传统世俗对女性的束缚,在家人反对下将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肯尼亚爱画画的女孩渴望去内罗毕找美术老师,遥远的路途只有火车才能到达,没有父母的同意,她将如何争取?货车司机与爱好创作的女孩在重走丝绸之路的途中因为观念不同爆发争吵,这条路还能继续下去吗?喀什的小男孩因身体条件所限无法在自己最爱的篮球上走得太远,是放弃还是继续坚持?希望在电商领域有所作为的非洲小伙陷入对未来的迷茫中,方向到底在哪里?……每个人都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和梦想带来的难题,迷茫、挣扎、孤独,矛盾,各种情绪一触即发。

  《共同命运》的主创团队也称得上实力阵容。本片策划雷建军是电影《无问西东》总策划、《我在故宫修文物》《喜马拉雅天梯》制片人;编剧邹磊曾担任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总撰稿,中国首部“一带一路”专著作者;本片导演曲江涛和邓斐也是屡获大奖,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实力纪录片导演。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剪辑指导朱琳,曾获金马奖最佳剪辑,代表作品有《我不是药神》《无问西东》《推拿》《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等。

  《共同命运》外方编剧代表,英国著名编剧、多次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编剧,获得过美国圣丹尼斯电影节最佳编剧的Guy Hibbert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振奋人心,具有变革的力量,同时促进了新的产业发展和全世界的广泛合作。电影《共同命运》着重讲述了“一带一路”如何改变了世界各地普通人的生活,合作完成这部作品本身就是“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

  喀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连接我国与亚欧各国贸易通道的结合点。喀什葛尔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从16世纪中叶开始,这里就有了繁华的城镇。古城迷宫一般的胡同是这里的孩子生活玩耍的天堂。在这里,古城中学篮球队、新城中学篮球队、与其他几所学校的街头篮球赛正在激烈地角逐。

  13岁的男孩非常喜欢篮球,但是个子特别矮,他爸爸不让他打篮球,怕影响功课,而且他的个子也没有必要去打篮球。他的教练专门去医院为他做了一个骨质测试,结果证明小孩虽然有天赋,但是身体素质不大适合做篮球职业,教练这时候也想放弃,所以小男孩不打算打篮球了。这时,CBA在乌鲁木齐举行,偏远地区孩子们有一个免费观看CBA的名额,名额前提是从孩子里选最喜欢篮球并且打篮球比较厉害的小孩。这孩子听同学说姚明也会来,他非常激动和开心,因为他非常喜欢姚明,姚明就是他心目中的偶像和精神支柱,所以他很珍惜和争取这一次机会。

  教练最终没有放弃他,对他进行一系列各种各样训练,根据他的身高制定了一系列战术。男孩终于得到去CBA现场的机会。训练场的大门缓缓打开,山一般的人影出现在球场边缘,他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姚明对孩子们说:命运就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输赢不重要,合作更重要,对未知的世界,应该充满期待。

  在拍摄这个故事,导演邓斐其实压力很大,在不断寻找尝试和不断推翻自我中,最终才寻找到满意的拍摄效果。

  邓斐此前一直做纪录片导演,十年间拍摄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孔子》《佛国记》《问道楼观》《东方帝王谷》等大量颇具口碑的历史人文类的纪录片。他告诉记者,《共同命运》是真实电影,是会有一些剧情片的创作手法。和以前做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的再现镜头不同,真实人物不是演员,并不会表演,那么既想要营造出符合电影剧情的一种真实,但又不是“等待一两年跟拍”那样一个纯粹纪录片拍摄的方式,这让邓斐和摄影师都直挠头。

  究竟怎么才能找到“润物细无声”的调度?邓斐内心倍感煎熬。当时邓斐和团队在喀什老城拍摄,老城是一个文化保护的地方,不允许航拍,于是他们就找了个高点。那天刚好凌晨五点多,勤劳的维吾尔族大妈们开始打扫自己的庭院,陆陆续续开始有人出来工作了,邓斐突然发现这个视角对他来说是最舒服的,既真实又有氛围。那一瞬间他才对摄影师讲“我找到感觉了!”

  邓斐感叹说,“这种方式一定是镜头内部的调度和设计,镜头更多的就是旁观,冷冷地看着,这样的感觉就是纪录片的质感,但是又不失剧情表达的一种魅力。以前我看侯孝贤的电影的时候,只觉得他是个特别省事儿的导演,镜头都不动,全让演员自己在内部表演,这次之后我才意识到侯孝贤真是大师,那种在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细微的拿捏,多一分有点假,少一分又感觉特别散,从创作上讲,拍这部影片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找到了那种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的平衡。”

  在,邓斐拍摄团队里有五个民族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他刚开始最大的担心就是大家会不团结,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当自己面对困难时,有的摄制组成员会用维吾尔族谚语来为自己开解,“用汉语来说就是‘人除了生和死之外,其它的都不是事儿!’其实他们也很累,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他们没有任何抱怨,所以我特别感动。”邓斐说。

  在邓斐拍摄的两个故事中,“非洲大学生想见马云”的故事因为偏“喜感”,和成片的整个基调不符,很遗憾被拿掉了。

  “这个非洲大学生在中国生活过,他希望支付宝能到非洲来,他有一句很逗的台词,他说马云是我见过这世界上最大的土豪。”在前期拍摄的十几个故事中,其实人物各有特色,但因为篇幅和整体基调,大部分人物被拿掉了,只留下了五个故事。其中有一个中国贵州天眼发射台和智利天文台科学家们的故事也在最后成片中被拿掉了,邓斐也觉得颇为可惜。

  说到拍摄中的意外,邓斐感触良多。在的小男孩见到姚明之前,邓斐做了很久的功课,他把自己当做姚明,准备了六个问题,让小孩子去问自己,“预设”练了整整一个下午,邓斐觉得自己对拍摄的内容已经很有把握了,姚明来的时候,只给了10分钟,10分钟里小男孩却一直不说话,完全呆掉。

  邓斐提起这段拍摄还很激动,“当时我特别着急,因为和我预想的全变了,可是怎么着急也没用,他还是没有说话,最后我把这一段全部剪到片子里头去了,小男孩一直瞪着眼张着嘴,然后情不自禁笑一笑。后来大家觉得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因为毕竟是真实的,所以我索性不藏着掖着,直接放进成片。所以大纪录电影的魅力就在这儿,那种真实力量编剧是如何也替代不了的。”

  在北京的推介会上,很多出席嘉宾都对这个小男孩的故事印象颇深,谈到小男孩为什么打动了邓斐,邓斐回答说:“之前在做调研的时候就非常打动我,因为他的身体条件特别不适合打篮球,但他非常热爱篮球,而且他有篮球的天赋。这个片子更多的是想表达梦想,小男孩的梦想,也是他教练的梦想,也是大家共同的梦想。”

  2019《共同命运》观看有感

  电影《共同命运》今天发布了一组新剧照,影片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不同背景、身份、年龄的人物发生的故事为线索,展现不同国家不同人物的共同命运的影片,于今日(8月30日)全国公映。

  《共同命运》用五个追逐梦想的故事,串起了一个大爱的世界,更让人深刻体会到“一带一路”的伟大。影片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呈现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普通人,追逐梦想、坚持梦想的过程。

  影片里面的主人公都是现实中的真实人物,他们的故事也是真实的,没有什么比真实更能打动人心。拍摄团队历经数载,行程30万公里。他们所记录的画面,让人不仅看到了世界的壮美和辽阔,也让大家发自心底感叹世界之大,包罗万象。

  片中五个故事共同的主题是“梦想”。梦想之下,又有着各自的“命运”。肯尼亚女孩独自去陌生城市寻找美术老师,坚持-是她的命运;中国货车司机历尽艰辛把货物安全送达,责任-是他的命运;西班牙造纸老人来中国溯源,传承-是他的命运;男孩为了篮球梦想刻苦练习,不服输-是他的命运;而约旦女孩想挣脱世俗的成见,改变-是她的命运……就像片尾彩蛋大家看到的那样,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命运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每个普通人身上,却悄然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被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019《共同命运》观看心得

  电影《共同命运》以一辆长途卡车为主线,沿着“古丝绸之路”,在不同的风景和故事节点切换到“新丝绸”沿线国家为背景,讲述了“一带一路”如何改变了世界各地普通人生活的故事 。

  《共同命运》名字很主旋律,电影讲的却不是硬生生的大道理,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却有暖心的梦想,执着的信念,不懈的追求,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是什么肤色,无论是什么年龄。

  这片的名字就像命题作文,主线又是一带一路,开篇第一段讲了人和其他物种的区别是拥有梦想,就很扣题。然后举出几个故事插叙讲起,每个故事都很完整,很正能量,甚至感人。

  无论是宁可放弃结婚坚持工作的女孩;还是克服自身劣势拥有足球梦想的男孩;还是为了上美术课独自乘上列车去请美术老师女孩;又或者是一个平凡的卡车司机;一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造纸的老人家……他们都很平凡,却因为一直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变得不凡!

  有时想什么是感人?其实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那份真挚,那份纯真,那份执着……发自灵魂的动力都可以触及心的颤动吧……

  电影中每个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觉得他们的梦想有些艰难,不可想象,可是因为一次次的坚持与不放弃,他们都得到了理解和支持,最终实现了梦想。

  影片剪辑方式是在不同的主人公间来回切换,节奏很好,既不无聊也不影响理解剧情。

  主人公虽然来自不同国家,因为电影讲的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主题:梦想,依然可以触动我。

  虽然电影的介绍主旋律,但是电影通过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来展现不同的主人公对梦想的渴望和向往,拼搏与努力,坚持与不懈。更因为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天然的带有真实的标签,更贴近我们,也很好看,完全超出我观影前的预期。

  我就不对《共同命运》纪录片电影的高度,以及其构图、取材,表现手法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可能我自己就是一位普通到尘埃里的小人物吧,所以感觉这部纪录片有共鸣吧。

  以前觉得,纪录片也好,电影也罢,这些都跟我们的生活相差甚远。其实它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有时候可能就是我们生活的影子。

  2019《共同命运》观看体会

  8月30日,电影《共同命运》在全国院线上映,满帮平台货车司机吴英华出演该片,通过从中国广东广州—霍尔果斯—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运送宝贵树苗的经历,向社会展现了货车司机群体面对困境勇于担当的责任心以及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

  “从2008年跑拉设备到现在,我们见证了西部大开发的巨变。这次出演既圆了我的演员梦,也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行业。”51岁的货车司机吴英华来自满帮平台,驾龄已达26年。

  据了解,电影《共同命运》由中、美、英等多国300多名资深电影人共同创作,通过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背景、身份、年龄的人物的悲喜故事和梦想情怀,用镜头记录了普通人的追梦故事,反映出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沿途各国人文风貌的巨大变化。

  满帮集团副总裁徐强介绍,电影《共同命运》的发布正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到货车司机群体。为了让货车司机更有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满帮集团每年还举办走进卡嫂的真实生活、卡车司机节等活动,以公益活动向司机传递温暖。

《共同命运》电影观后感心得5篇_看《共同命运》有感

《共同命运》以一辆长途卡车为主线,沿着古丝绸之路,在不同的风景和故事节点切换到新丝绸沿线国家为背景,讲述了一带一路如何改变了世界各地普通人生活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19《共同命运》观后感 电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