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瓦尔登湖》的观后感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外国名著《瓦尔登湖》的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外国名著《瓦尔登湖》的观后感1

在《瓦尔登湖》的序言中,译者徐迟先生这样写道:“《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诚哉斯言,《瓦尔登湖》确是属于心灵的。寂寞的书自然有寂寞的读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手捧《瓦尔登湖》,借着昏黄的灯光,心灵却早已飞到那森林之中,瓦尔登湖畔,小木屋旁,与那位孤独而又伟大的灵魂,且行且歌,纵情延展生命的诗意与浪漫。

每每读完《瓦尔登湖》,合上蔚蓝的封面,一股澄澈的湖水汇入心房,心境被荡涤得如秋水一泓,纤尘不染。梭罗的纯粹与真实让我感动:他倚坐在布满青苔树干上,沐浴在晨光中,聆听着自然的声音;他钟情于木屋外青葱的豆圃,与蝴蝶、画眉为伴,浇水、松土、施肥;他光着脚丫,对着太阳细数着瓦尔登湖畔每一片枫叶的脉络;他生起一堆篝火,独自拿着鱼杆在如水的月光下垂钓属于他的孤独;他端坐木桌前,记录着每一时、每一刻,并随手在日记本里画上各种树叶的形状和纹理;他顶着灿烂的星光,用自己最纯净的灵魂静静观察,沉沉思考,深深呼吸……

梭罗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是著名思想家爱默生的得意弟子,本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和他的老师一样功成名就。经他改良的铅笔完全有希望申请专利,给他带来大量的财富。然而这一切,都被他拒绝了。他宁愿做森林里的伐木者、做采浆果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恩师爱默生曾这样评价他:“他不肯为了任何狭窄的手艺或者职业放弃他在学问和行动上的抱负,他寻求一种更广阔的行业,生活的艺术。”确实,梭罗一直在追寻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他远离喧嚣,傍水而居。他漫步于湖畔,醉落叶之声,品晨曦之味。他放舟于湖心,看澄湖拥月,赏树影婆娑。他没有豪宅,没有锦衣,没有琼浆玉液,但正如他自己所言:“与其给我爱,给我金钱,给我名誉,不如给我真理。”他一直在探寻的真理,是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一种简朴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

梭罗的生活方式让我想到了东方的那些隐士们。尽管这样的生活离我们很遥远,但如果有机会,我会毫不犹豫去过这样的一种山林生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群山苍苍,曲径通幽,山湖静寂,紫雾腾腾,孤舟寒江,冰雪淅淅,想想就让人心醉!然而梭罗不是陶渊明,将自己完全封闭在一方净土之上。对生活,他也有期待,有向往。只是,他在无尽的欲望中学会冷静和处之泰然。他的“隐居”只是心灵的栖居。

我想,于人生的迷途之中,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梭罗给我们的启示。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独居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胸怀大志,为理想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海明威历经艰险却自强不息,毕生彰显“硬汉”精神,他也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生活方式千差万别,自己想要的就是最好的。

放眼当下,社会上充斥着躁动与不安,对金钱名利趋之若鹜者有之,对伦理道德扭曲异化者有之。我们站在时代的险滩,面对奔涌而来骚动的洪流,该如何找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像梭罗那样寻一方净土傍湖而居?大可不必。我们拜读《瓦尔登湖》,并不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重返大自然,过一种幽居的生活,更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复归到原始状态中,过刀耕火种的生活。事实上,我们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毕竟生活在现代化的社会里。但我想,我们需要的是像梭罗那样,在自然环境中修炼出来的一种心境,只有具备这样一种心境,我们才能在喧哗与烦躁的世界当中寻找到那份淡泊与宁静,找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其实,“瓦尔登湖”不仅仅是一泓湖泊,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更是梭罗心灵与魂魄的寄托。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最柔软,最静谧的角落,在这里,我们享受着生活的美好,探寻着诗意的芳踪,膜拜着真善美的荣光。这就是心灵的瓦尔登湖,从这里,放眼远眺,你会发现,这个社会原来是那么美好。只有心灵纷杂的人,才会抱怨现实的不公。而内心澄澈者的天空没有暴风骤雨,只有一方人生的净土,以及在上面演绎着的生活。

在《瓦尔登湖》最后一章的结尾,梭罗写道:“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明天才会破晓。来日方长,我们的太阳,不过是一颗晓星。”世人面对时代的骚动与昏暗,为何不放下浮华与庸俗,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像梭罗那样于高山之颠行走,于瓦尔登湖畔负手而立,静默地迎接每一个破晓的明天。

外国名著《瓦尔登湖》的观后感2

梭罗的《瓦尔登湖》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线,串联起他在瓦尔登湖畔进行经济实验的始末,留给我无尽的想象与羡慕。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可以活得很简单,很从容,不必为了那物质财富而丧失了人是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尔登湖》中以瓦尔登湖为中心,辐射到周围众多地方,描写了他“以禽兽为邻”,在“豆田”耕作,与“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诸多生活细节。最后作者又以“春天”结尾,给我们奏响了新的生活乐章,并且他在“结束语”一篇中,这样说:“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看!这是一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自然主义者,多么令人羡慕。

梭罗生活的地方是瓦尔登湖及其周围地区,但他细腻精致的笔调,却把我们带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谈“瓦尔登湖周围的鸟、树、草、虫子”,更谈“更高的规律”。他认为,从一种特殊的意义上说,渔夫、猎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从个人的劳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类法则,令我们视野开阔、高屋建瓴。在《瓦尔登湖》中,许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让人陶醉。他在描写“倍克田庄”时,这样写到:便是德罗依德也要放弃他的橡树林而跑到它们下面来顶礼膜拜了。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多么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尔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为席,以苍穹为盖。梭罗在广阔的天地中像农夫一样耕种、收获,他很高兴,他说:古老的诗歌和神话至少表明,农事是一门神圣的艺术。在从事农耕的过程中,他也不忘“阅读”。即使在19世纪梭罗也感慨道:他们深信一本《圣经》的智慧就足够了,余生便在简易读物里荒废天赋单调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汹涌翻滚下,现代人的心灵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质的丰裕,精神的贫穷。我们的身体一再扩充,而精神的领地却时时荒芜着。听听梭罗的忠告:多余的财富只能买到多余的东西。灵魂的必需品,金钱一样也买不到。这样的忠告如梵音,对于我们无异于醍醐灌顶。

徐迟说:“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让我们追随着梭罗的足迹,抛弃那物质所带来的烦闷苦恼,感受那恬静美,聆听大师的哲音。

外国名著《瓦尔登湖》的观后感3

“一个人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能带来心灵的纯洁和净化,只有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才能丰富人的内心。”“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读罢美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梭罗伟大的著作《瓦尔登湖》,作者这两句精辟的言辞一直在我脑海中停留。

1845年春天,心傲孤远、风华正茂的梭罗,借来一柄斧头独自一人走进瓦尔登湖畔的森林深处,几乎不借助任何现代文明的帮助,完全依靠着自力更生和原始交换生活了2年9个月。他虽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但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始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如饥似渴的阅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努力的写作,终于完成了《瓦尔登湖》。梭罗的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英国工党、印度的甘地与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响。阅读《瓦尔登湖》,我们时刻感受到作者对湖光山色景物的细致描写;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和小动物的怜爱。由于他对东方哲学思想的深刻研究,作品中还不时闪烁着东方哲学的智慧,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和“德不孤,必有邻”等。

当然,他给予我们最大的震撼是书中对生命、对理想、对自由的向往和推崇,启发我们找回生命最本真的意义。“当你最富有之时,却是你最贫穷之日。喜欢吹毛求疵的人,哪怕是在天堂也能找到错误。你纵然是贫穷,也要喜欢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济贫院里,你依然拥有喜悦、开心、荣幸的时光。黄昏的霞光照耀在济贫院的窗台上,如同照在富人家窗户一样耀眼夺目。”这样的语句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让你对财富观有更深的理解。曾经有一个私企的老板问我,“曾经我以为拥有了足够的金钱就能够幸福了,可如今我已经拥有很大一笔财富,可为什么我一点都没感觉出来幸福呢?”其实,金钱和幸福不是相等的,因为幸福是一种从心底发出的满足感,金钱虽然能满足你的需要但它不是支撑我们幸福的原因。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一项研究发现,快乐不是银行中的巨额存款、高速跑车和品牌服装,而是家庭、朋友和大自然的美丽。当被问及最重要的快乐是什么时,2000名受访者中有22%的人选择了欢笑,紧随其后的是与知心朋友共进美食(占总人数的21%),拥抱以19%的比例名列第三。其他名列前10位的快乐还有:太阳照在脸上的感觉、读一本好书、沿海难漫步和盖干净的床单入睡,以及看日落、翻阅老照片追忆往昔和闻到刚修剪过的青草的气息。是的,温暖的阳光与自由的时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共有的、平等的,也许是最大的财富。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描述的那样:“门前那早春的积雪同在消融。我亲眼目睹,一个心静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若在皇宫里一样,生活得如此开心又如此心满意足。”

“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译者徐迟先生这样评价《瓦尔登湖》。朋友,如果你还在为找不到生活的真谛还在追求幸福,不妨在夜深人静时捧着它,像梭罗那样寻找简单的快乐,你的人生会因为简单而快乐!

外国名著《瓦尔登湖》的观后感4

近日以来,反反复复地读着徐迟译本——梭罗的《瓦尔登湖》,真的很感动。

早在一百多年前,梭罗用他朴素的文字,描绘出瓦尔登湖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他与孤独为伴,但并不消沉,他孩子般的纯真拥抱着大自然,用独特、睿智的思维,积极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坚定地维护着自然的古典生态。他相信:人类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纯美天性。所以热情地讴歌着心中的女神——瓦尔登湖,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心中应保留的一块圣地呢?

我确信那是一个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尔登湖独居时年纪并不大,即便死去时也称不上“老人”,但他却给我一种唯有老者方有的广博、沉稳和智慧的感觉。

关于对梭罗的印象,我是很矛盾的,他那么热烈地爱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游并描绘着自然。我在认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时,脑中又时时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身影:一个孤独的孩子,独自漫步湖边或徜徉林中,没有惊慌,也不显无助;看着那蓬勃华丽的生长着一切,内心充满着喜悦,似乎他也参与了创造,他也可以随之生长起来。那份自在自得让他俨然成了山林;然而他又断不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远的孩子。

是的,他是自然的孩子,但这不是一个对世界的新奇叽叽喳喳叫嚷个不停的孩子。我常常惊诧于他的那份好奇与平静。他静静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静谧的山林。他静静地思考,思考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也思考他们唯我独尊的行径。他是人类的尊者。他以一颗安静而纯粹的心灵,以一颗高贵而智慧的头颅俯看着茫茫众生。他在工业革命初期便预见到了一两百年后的今天的现状。他关怀着人类,又蔑视着人类。他担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随着人们功利目的下的发展而消逝,瓦尔登湖也将要成为记忆之湖。甚至记忆都会淡去,直至不复记忆。

以前,我一直热爱故乡农村的生活,甚至如今也经常梦回故里,也曾在春日的余晖下去乡间小路散步,观赏小草野花;冬日去山涧小溪,游览溪边枯黄的野草和朦胧的冰凌……尽管我生活素淡,在简单中体味着生命的纯粹,但尘世中凡俗事物依然可以令我焦头烂额;我喜欢山野,却不一定能够真正归隐田园。如今居住的小城,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带给人们只是房价的居高不下与上班族急促的步伐、车水马龙的喧闹繁华,喜欢的乡间旷野早已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如今只有从心里保留着那份淡泊宁静的向往与追求,在阅读中体会那种安详静谧的意境……归根到底,一句话——生活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里的我们,无非是想保存着一种清野的梦幻慰安自己罢了

梭罗是把瓦尔登湖当作情人来爱的吧。因为爱之深切,所以笔下如此传神:

“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这不是我的梦,

用于装饰一行诗;

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

我是它的圆石岸,

瓢拂而过的风;

在我掌中的一握,

是它的水,它的沙,

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

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梭罗的瓦尔登湖——穿越时空,散发出永久的魅力;它无疑是现代人的心灵家园;梭罗便具有了独一无二的气质和迥异于常人的伟大。

我想,我会经常光顾梭罗的瓦尔登湖——去感悟一百多年前睿智的思考者的坦诚与无欲。

外国名著《瓦尔登湖》的观后感5

步入21世纪,随着城市与科技的高速发展,环境日趋恶化。往日的新鲜空气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尾气、工厂的废气。有的时候,我真想独自一人来到郊外,呼吸着我们本应该拥有的新鲜空气,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寒假里,美国著名作家罗常常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树的沙沙声,鸟儿快乐的歌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满足了我的想法,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书中梭罗用自己的双手让自己隐居森林的生活变得朴实而又充实。在瓦尔登湖畔,梭声,风拂过的响声,甚至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也有声音;一边钓鱼一边思考……

这本书使我非常受益:一个人真正的生活必需品到底是什么?有人抱怨买不起房子,梭罗用28美元盖起了一座使用的小木屋。有人解决不了温饱,梭罗每周用少量时间种植农作物,既填饱肚子有补贴家用。其实,一个人真正的必需品少之又少,只要通过简单的劳动就可以轻易获得。人类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是一个人生活的必需品却没有变化。食物只要填饱肚子,房子只要让人栖息。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已经有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了,他为了更舒适地生活,换一栋别墅,拼命地工作,而忘却了身边美好的事物,这不是因小失大吗?有些人是金钱的奴隶,天天守着它,为它工作,金钱不成了他的累赘了吗?这些人在社会中占了大多数,他们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有了还想要。他们一辈子都被欲望指使,生活在种.种劳苦与不幸之中,他死后,这些又有什么用呢?相反,抛开这些名利,脱去这些华丽的外衣,做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无忧无虑,尽情地生活,有什么不好呢?

无知的人们,快点觉醒吧!你现在做的,就是自掘坟墓,抛开名利,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找到最真实自己,让城市不在被继续污染,使它变得干净而又美好。让自己丢掉种.种负担,最自由的最自在地生活才是真!


外国名著《瓦尔登湖》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观看《瓦尔登湖》世界名著个人观后感5篇

看《瓦尔登湖》名著的优秀观后感5篇

看书《瓦尔登湖》的观后感精选700字5篇

有关《瓦尔登湖》名著观后感400字7篇

看《瓦尔登湖》著名小说最新观后感700字5篇

有关《瓦尔登湖》的精选观后感500字6篇

有关《瓦尔登湖》个人观后感700字5篇

《瓦尔登湖》小说的个人观后感400字7篇

有关《瓦尔登湖》优秀观后感500字6篇

《瓦尔登湖》个人观后感800字范文5篇

外国名著《瓦尔登湖》的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4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