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有关敦煌纪录片观后感范文最新五篇

有关敦煌纪录片观后感范文最新五篇

若水1860 分享 时间:

纪录片敦煌纪录片观后感范文最新五篇_敦煌纪录片观后有感

最近看了纪录片《敦煌》,拍的很用心很规整的一部纪录片,很震撼很痛心,也为古老的中国人自豪。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敦煌纪录片观后感范文最新五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有关敦煌纪录片观后感范文最新五篇

更多敦煌纪录片的相关内容推荐↓↓↓

走进敦煌壁画观后感600字作文大全

关于敦煌的观后感作文500字大全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精选五篇

敦煌艺术作文800字5篇

敦煌艺术高三作文800字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1

如今电视里浮躁的东西太多,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做的片子很少,有些虽有诚意水平却欠缺,有水平没境界还是问题,总之想在电视上看到点好东西真难。大年初一到初十,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放了纪录片《敦煌》(10集),我一集没落很认真看完了,很喜欢,总想写点什么记录下来。

这几年电视里经常会冒出一些大制作的东西,所谓大,自然是投入大,但未必水平高,有些实在是生造出些大场面的热闹,胡扯地糟蹋钱;还有一些投入大也确实有诚意,因制作者水平问题,出来的东西大而空洞、华而不实,用力过猛却难打动人,再加上如今是个炒作的社会,万事不离一个炒字,震撼、终极之类的宣传词铺天盖地(如果件件如是,人只怕早都被震到地球外面去了!)所以看电视的期望值真不敢太高了,不过记录片《敦煌》的诚意、水平和境界还确实打动了我。

据说为了这部片子,5年里摄制组先后9次深入敦煌,行程数十万公里,拍摄素材近400盘磁带,制作者为了充分了解敦煌的底蕴,多次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及多位敦煌学者、研究人员进行文稿讨论,再将这些徐徐反应出来,采用了一集演一个主要人物的表现手法,拍摄水平也不错,高清摄像,很多画面极美!关键的一点境界如何呢?以前看敦煌的片子和文章,里面常常会为流失的、损毁的文物痛心疾首,人一激动就难免不客观,纪录片的一大忌讳就是不客观,不过《敦煌》制作者的历史观是以前很少看到的,这部纪录片很平静、如涓涓细流缓缓地去讲一些故事,带给人的不再是恨,而是感动。

片子的定位很恰当,没有想把自己宣传成大制作的东西,而且很少有特别正式的记录片会用许巍的歌声来做主题曲,虽然《悠远的天空》是个老歌,但放在这个片子的片头很合适,悠远、空灵、虔诚的歌声正是这部片子想向人传达的感觉。片头中制作者的名字在显现片刻后即化作了沙被风吹走了,一下子让我心里涌上了淡淡的悲伤,敦煌以及我们和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化作沙被风吹走

好像这是首次对那些原来称为掠夺者的人采用了西方一致认可的称呼探险者(探险者本身是个中性词),探险者们的所作所为曾经成了中国文化人心里沉沉而尖锐的痛,但是说实话,看了整部片子之后,我不再象以前一样为那些文物被掠夺而愤恨了。敦煌经历了辉煌、沉寂后在中国国力最弱的时候被发现就是最大的悲哀,也就注定了后面悲惨的命运。当年道士王圆箓发现敦煌藏经洞后也曾经上书慈禧请求保护,一些经卷被运到北京,部分就被当官的私吞了,私吞到也罢了,怕事情败露,将那么多年大漠环境中很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唐时经卷一撕两半,取好的自己留下,剩下的再交上去!英国的斯坦因也好、法国的伯希和也好,包括美国臭名昭着的华尔纳,或骗或买或偷或抢,但是他们知道那些东西的价值,没有糟蹋(华尔纳破坏了壁画),或交或卖都给了各自国家的博物馆,而中国剩下的呢?被撕得不忍目睹,所以想想那些珍宝只要还在,还被好好保护着,就比被自己的败家子毁了还是强太多!再说点题外话,在我看来,美不因政治、国家而存在而产生,美是属于全人类的,我很憎恶一种行为:把艺术品毁掉以抬升剩余艺术品的价钱!

敦煌的建造持续了千年,一千年间,无数的画师、工匠、雕塑者用毕生心血浇灌出了这一旷世之作,那么多人!能想象吗?那么多人的精神、心血倾注进去形成的东西气场该多强大?

那些人的作品很多都可以超过如今所谓的大师,现今的大师们为了名与利都太浮躁了,没人会象当年的画师毕生在敦煌临摹,只为在偶尔一个机会里能在一个哪怕很小的洞窟里留下哪怕一面壁画。在敦煌,我们看到很多类似吴道子画风的作品,吴带当风,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曹衣出水敦煌的美是直指人心的,当一个人去塑造自己所爱的,所追求的,所向往的东西和只是为了名与利做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一样!那些制作者们与其说在画画在塑造泥胎不如说是在创造理想的世界!莫高窟一定是有灵魂的,它的灵魂是所有这些创造者以及后来保护者灵魂的汇集,所以它能够那么动人,这种动人一定可以超越宗教和国界,一直被称为强盗的华尔纳在日记中写到我不是佛教徒,但是这里塑的满天神佛是那么美,美得让我忍不住跪下去(这与我看到龙门卢舍那大佛的感觉到是一模一样)。

我最近一直在想到底怎么去形容人所创造的美,我想到的词就是淡淡的我一点也不喜欢现在798们所创造出的东西,那些人在为了美还是为了钱中挣扎的很拧巴,美可以高雅可以质朴可以粗犷但不该是狰狞的、张扬的、纠结的,《敦煌》这部片子里在阐述中国美学追求时用了一词含而不露,我认为就该是我所想到的那个淡淡的吧。

敦煌的舞蹈是专门的一集,在这里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念念不忘的舞剧《思路花雨》,英娘反弹琵琶的造型大概算得上是我小时懵懂心灵的美学教育启蒙了,我们的文化总会有些东西慢慢地沉淀在心里成为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该片中还是有为尊者讳的地方,只提了张大千对敦煌的保护而没有提他对敦煌的破坏!华尔纳破坏的壁画又怎么能和张大千相比??国人接受的教育总是非此则彼的,其实人是最复杂的动物,绝不该是单一方向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承认呢?这片子中已经用和原来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和体谅王圆箓了,那为什么不能再客观点介绍张大千呢?辩证法存在那么多年了,还非要在宣传上走极端,被表扬的人就不能做坏事?被批判的人就不能做好事?何必呢?

有一点让我略感惊讶的是,保护敦煌的人大多是长寿的,72岁的樊锦诗简直就算壮年,90多岁的学者还有那么多健在,由此我看到了,原来艰苦的物质环境并不会让我们的寿命损失多少,心灵的纯净可以这么有力量!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一个一个学者用他们几乎毕生的精力倾注进去保护敦煌,这些皓首穷经、长年修炼的中国学者真值得人去深深致敬!片子最后一集里的一个镜头很美也很有寓意:雨过天晴了,在保护者的墓地和莫高窟直接横跨了一道彩虹,中间是他们种起来的保护林和奔流不息的大泉河,不需要说什么,这座上天给的桥一直联系着那些保护者灵魂和莫高窟的灵魂。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2

最近看了纪录片《敦煌》,拍的很用心很规整的一部纪录片。看的时候小小地感动了一下:因为题材本身,因为许巍的主题歌,因为张楚何勇的配乐,因为镜头的整洁,因为周兵许巍张楚何勇都生长于古时的丝路上更是因为:周兵一直在做纪录片,张楚许巍他们一直在做音乐。

导演周兵是原《纪事》的制片人,所以积累了大量拍纪录片的经验。在此怀念下《纪事》,它是《东方时空》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子栏目,每期都会播出一个纪录片或专题片。但是,《东方时空》先是改版又是改主持人最后改播出时间,把自己改的渐渐淹没于荧屏里。我在台里听到改版就头疼,我们做电视的为什么总要改版呢?是观众浮燥还是我们更浮燥?寿命很长的《动物世界》正是因为不改才屹立不败,连音乐都是十几年前的那个音乐,大家还是很喜欢看。

我喜欢做电视,却越来越少看电视。现在,屏幕上玩过选秀之后玩明星,玩过明星之后玩相亲,一浪高过一浪。纪录片,越来越难看到了。我承认我也是其中做无聊节目的一员,尤其是娱乐节目,做的时候很热闹很刺激,特别是直播前精神昂扬,调光时的一束追光或对讲耳机里同事的对话都能激起对工作的热情,如果某次,哪个机位换了摄像或者导播换了人我都会觉的没谱,庞大的舞台和同事团队仿佛泰坦尼克,和灯光音响一样变幻多彩。但是节目结束之后,音乐还在耳边挥之不去,舞台上瞬间人去楼空,听着同事们一声声收工的声音,看着黑暗的舞台,心里比舞台更加空洞,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只有幻觉般的过眼云烟。

这个时候电视吸引我的,不是因为作品的问世感,而只是它不可或缺的团队精神。同时,我也无限怀念起纪录片。

拍摄一个纪录片周期很长,拍摄过程较闷。拍摄周期从最短的几天到几个月甚至几年,需要一定的沉淀和耐心。前期对画面质量和镜头语言要求较高,所以摄像要扛大机器,以拍出小机器拍不出的景深感,一个大摄像机的重量有二十多斤,每次摄像需要一扛几个小时,天天如此。而回来后素材的选取率基本是1/10或者更低。现在我还能记起原来那些炎热的夏天,我们出差很多天到一个地方,装着满满BT带和充电器,带着沉重的大摄像机和三角架拍摄纪录片的日子。

相比前期的劳累,纪录片的后期也颇费功夫。首先对稿子的要求很高,因为镜头太多,需要一个个记镜头、同期声。我们做后期时都喜欢开夜车,因为白天编辑室里人多静不下心,到了夜晚,没人抢编辑机,没有声音打扰,干起活儿来很有感觉。我喜欢这个过程,说不准原因,虽然很累,但是真的很喜欢。等到片子做完时,差不多眼皮都睁不开了,但这时也是最兴奋的时刻,因为可以坐下来一遍一遍观赏劳动成果了。

敲完这些字的时候 ,仿佛时光回到了十年前。的确,找一个有意义的选题,搭档一个默契的摄像,再加上一个幽默的司机,一起艰苦而专心地拍些日子,再经过我们的手变成一个个片子,给它们起一个个名字 ,这样的工作再累也有意思。

和同事交流时他说:年纪越大越爱看纪录片了,安静下来看纪录片是一种享受。我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喜欢纪录片了。只是现在,哪家电视台还会把更多的时间让给纪录片呢?

我想到了阳光卫视,想到了杨澜。别的不想多说,只想说:不管怎么样,杨澜创办的阳光卫视给我们开创了一个人文地理纪录片频道的先河,也许她一开始就知道这个频道在中国会是什么命运,但是她的确是一个徇道者。在今天,谁还会像《小鸭的故事》那样,对着一只小鸭不停地拍下去呢?所以,周兵他们只要一直在做电视纪录片,就足够了。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3

这几年电视里经常会冒出一些大制作的东西,所谓大,自然是投入大,但未必水平高,有些实在是生造出些大场面的热闹,胡扯地糟蹋钱;还有一些投入大也确实有诚意,因制作者水平问题,出来的东西大而空洞、华而不实,用力过猛却难打动人,再加上如今是个炒作的社会,万事不离一个炒字,震撼、终极之类的宣传词铺天盖地(如果件件如是,人只怕早都被震到地球外面去了!)所以看电视的期望值真不敢太高了,不过记录片《敦煌》的诚意、水平和境界还确实打动了我。

据说为了这部片子,5年里摄制组先后9次深入敦煌,行程数十万公里,拍摄素材近400盘磁带,制作者为了充分了解敦煌的底蕴,多次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及多位敦煌学者、研究人员进行文稿讨论,再将这些徐徐反应出来,采用了一集演一个主要人物的表现手法,拍摄水平也不错,高清摄像,很多画面极美!关键的一点境界如何呢?以前看敦煌的片子和文章,里面常常会为流失的、损毁的文物痛心疾首,人一激动就难免不客观,纪录片的一大忌讳就是不客观,不过《敦煌》制作者的历史观是以前很少看到的,这部纪录片很平静、如涓涓细流缓缓地去讲一些故事,带给人的不再是恨,而是感动。

片子的定位很恰当,没有想把自己宣传成大制作的东西,而且很少有特别正式的记录片会用许巍的歌声来做主题曲,虽然《悠远的天空》是个老歌,但放在这个片子的片头很合适,悠远、空灵、虔诚的歌声正是这部片子想向人传达的感觉。片头中制作者的名字在显现片刻后即化作了沙被风吹走了,一下子让我心里涌上了淡淡的悲伤,敦煌以及我们和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化作沙被风吹走

好像这是首次对那些原来称为掠夺者的人采用了西方一致认可的称呼探险者(探险者本身是个中性词),探险者们的所作所为曾经成了中国文化人心里沉沉而尖锐的痛,但是说实话,看了整部片子之后,我不再象以前一样为那些文物被掠夺而愤恨了。敦煌经历了辉煌、沉寂后在中国国力最弱的时候被发现就是最大的悲哀,也就注定了后面悲惨的命运。当年道士王圆箓发现敦煌藏经洞后也曾经上书慈禧请求保护,一些经卷被运到北京,部分就被当官的私吞了,私吞到也罢了,怕事情败露,将那么多年大漠环境中很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唐时经卷一撕两半,取好的自己留下,剩下的再交上去!英国的斯坦因也好、法国的伯希和也好,包括美国臭名昭着的华尔纳,或骗或买或偷或抢,但是他们知道那些东西的价值,没有糟蹋(华尔纳破坏了壁画),或交或卖都给了各自国家的博物馆,而中国剩下的呢?被撕得不忍目睹,所以想想那些珍宝只要还在,还被好好保护着,就比被自己的败家子毁了还是强太多!再说点题外话,在我看来,美不因政治、国家而存在而产生,美是属于全人类的,我很憎恶一种行为:把艺术品毁掉以抬升剩余艺术品的价钱!

敦煌的建造持续了千年,一千年间,无数的画师、工匠、雕塑者用毕生心血浇灌出了这一旷世之作,那么多人!能想象吗?那么多人的精神、心血倾注进去形成的东西气场该多强大?

那些人的作品很多都可以超过如今所谓的大师,现今的大师们为了名与利都太浮躁了,没人会象当年的画师毕生在敦煌临摹,只为在偶尔一个机会里能在一个哪怕很小的洞窟里留下哪怕一面壁画。在敦煌,我们看到很多类似吴道子画风的作品,吴带当风,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曹衣出水敦煌的美是直指人心的,当一个人去塑造自己所爱的,所追求的,所向往的东西和只是为了名与利做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一样!那些制作者们与其说在画画在塑造泥胎不如说是在创造理想的世界!莫高窟一定是有灵魂的,它的灵魂是所有这些创造者以及后来保护者灵魂的汇集,所以它能够那么动人,这种动人一定可以超越宗教和国界,一直被称为强盗的华尔纳在日记中写到我不是佛教徒,但是这里塑的满天神佛是那么美,美得让我忍不住跪下去(这与我看到龙门卢舍那大佛的感觉到是一模一样)。

我最近一直在想到底怎么去形容人所创造的美,我想到的词就是淡淡的我一点也不喜欢现在798们所创造出的东西,那些人在为了美还是为了钱中挣扎的很拧巴,美可以高雅可以质朴可以粗犷但不该是狰狞的、张扬的、纠结的,《敦煌》这部片子里在阐述中国美学追求时用了一词含而不露,我认为就该是我所想到的那个淡淡的吧。

敦煌的舞蹈是专门的一集,在这里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念念不忘的舞剧《思路花雨》,英娘反弹琵琶的造型大概算得上是我小时懵懂心灵的美学教育启蒙了,我们的文化总会有些东西慢慢地沉淀在心里成为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4

从河西走廊到敦煌石窟,我对漠北那片黄沙漫漫的天地的认知也从广阔荒凉得让人心生恐惧到自由而宁静。起先我只知江南水乡氤氲的烟雨温柔缱绻是美好的,后来在书上读到霍去病功冠全军,封狼居胥时开始对有着“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的胡杨的地方有了一丝丝的向往,那些沉默的胡杨是不是千年以前曾见证了霍嫖姚饮马瀚海,意气风发呢。

私以为这部纪录片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一代代人对于敦煌石窟的坚定的守护和纯粹的热爱。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让一些东西越过时间的风沙成为不朽,让我们可以站在当下隔着迢迢岁月注视千百年前。那些由文化认同感所激发出来的,一种类似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热忱,让漂浮着的无意义的灵魂有了可以栖息的地方。人终其一生绝追求的无外乎能让自己产生认同感的东西。认同感使我感到平静,感受到自己和世界的联系。

所谓的,活着的实感。

敦煌石窟里的一尊尊佛像一幅幅壁画(我真的好喜欢敦煌壁画的红绿配色,有生之年还是很想去一次敦煌、酒泉的),所承载的都是那时的人们对于神佛庇佑、充满快乐的极乐世界的向往和精神寄托。斑驳的颜料,悠远的驼铃,好像都在诉说着往日时光,诉说着历史长河下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被遗忘的人的故事《大敦煌》。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学习传承去爱中华文化,可是要去爱它的什么呢。文化说到底它能流传下来也不过是上位者挑选出来的认为有利于维护自己的统治的一些观点,汉初崇尚黄老之说,而到了汉武帝就变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很显然让大家都认同一些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带动民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适合晚上心境平和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看的纪录片,透过屏幕感受一下自由而宁静的沙漠。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5

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辉煌中国》的纪录片,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祖国的腾飞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一切得辉煌成就,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做不到的,活生生的现实印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但感触最深的还是《绿色家园》一集,密切联系着我们老百姓的吃、穿、住、行和呼吸的空气。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过去都不敢想,现在实现了。

西方的工业化进程,科学机械化发展了,环境污染了。我们在力求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例如:伦敦的雾都,中国的雾霾,都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与大自然怎样才能和谐统一,取舍之间,考验的是当家人的决心,勇气和担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不负众望。调查研究整、改、停、关一系列大动作,并提出了建设绿色家园,还百姓一片蓝天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到南水北调,天然气地下管道,小到所有建筑工地都覆盖着网布。北京城、乡居民全部采用了天然气电力供暖。再也闻不到煤气中的硫磺味,再也没有煤灰飘洒的尘埃。垃圾分类的规范管理,体现了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已深入人心,并养成一种好的生活习惯。

小区里绿树成荫,湖水荡漾,百花斗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感谢党的英明决策,指挥果断。

世上的任何事情总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总有个别人把秩序打乱。例如:当雾霾出现的时候,就有人出来抱怨,可他照样去吃烧烤、照样乱丢垃圾、照样开车兜风,你是否想过这样的空气里,也有你制造的污染。

葱葱绿叶的树林茂盛喜人,可有的家长随手折下给自己的小孩玩耍,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行为给幼小的心灵种下了点点污染。

潮白河是我们顺义的母亲河,为了治理河水的污染,国家每年往河里投放很多鲢鱼,那些鱼儿是河水的清道夫,抑制着河水里的微生物。可有的人总是不顾别人的劝说,一次次的挥动着手中的鱼竿。你想过没有,保卫母亲河的清澈,也有你的一份啊,别让这点私欲迷住眼睛。

将心比心,国家下这么大的决心,花费这么多的财力物力,动用这么多的人力来治理环境。哪一样不是替老百姓着想,哪一样不是为老百姓建设。

可喜的是,潮白河畔有一支老党员星火先锋护河队,小区内有垃圾分类指导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不忘初心,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影响周围的群众,同一切污染环境,损人不利己的不良行为做斗争。当好保护环境的卫士,为祖国蓝天、母亲河的碧水,为了中国的辉煌,增添一份心意,增添一份干劲,增添一份责任。


有关敦煌纪录片观后感范文最新五篇相关文章: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精选五篇

纪录片敦煌纪录片观后感范文1000字三篇

走进敦煌壁画观后感600字作文大全5篇

关于敦煌的观后感作文500字大全6篇

关于敦煌的高中生作文精选5篇

时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观后感范文5篇

2021纪录片《中国》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

2021大型纪录片观后感悟心得范文5篇

优秀纪录片《辉煌中国》观后感范文5篇

关于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范文500字五篇

相关热搜

7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