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印度感人电影《何以为家》观后感范文700字

若水1860 分享 时间:

  何以为家?或是“与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的美满爱情;何以为家?或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人亲情。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印度感人电影《何以为家》观后感7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观看印度感人电影《何以为家》观后感700字<一>

  这不是黎巴嫩的过去,而是黎巴嫩的现实:黑户的孩子无法办理身份证,他们生来只能藏在世界的阴影中——充盈着肮脏、暴力、贫穷、荒谬,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年龄生日,没有资格接受教育,甚至没有资格去医院看病……

  诚然,人各有命,命运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但是那些黑户父母们呢?他们有权利选择在能力范围内生育,但他们没有!贫民窟里,孩子们瘦骨嶙峋;地板上,脏兮兮的小身体东倒西歪。在富人家的孩子欢乐学习时,他们却光着脚丫去卖饮料,去杂货店打杂工,甚至被卖给杂货店老板当童妻而不治身亡。可是,赞恩的父母像动物一样还在不停地繁衍着……

  他们没有家庭责任感,不配做父母!——我曾这么想。

  直到我看见站在法庭上那因贫困病痛而老得不像这个年纪的赞恩的父母激烈地为自己辩护时,我发现是我站错了位置。他们的眼眶溢满委屈的泪水,哽咽着说他们本来想让女儿萨哈过得好,不想在自己家里没有活路,没吃没喝,没地方睡,没被子盖。并且他们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他们要是有选择的余地他们会比别人做得更漂亮。

  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不该俯视。

  他们是难民区的小人物,世界的最底层。这里生活的人们没有被文化熏陶过,没有被父母教育过——他们一辈一辈都是这么荒.唐过来的。就像曾经的中国农村,外公这辈人谁家不是十几个弟兄,养不起了和人家换换结个亲,再不济丢掉一两个。就像百年孤独奥雷里亚诺何塞这个封闭的大家族扭曲的价值观——源于社会的荒谬,更多的兴许是现实的无奈,毕竟这只能是黎巴嫩黑户难民父母唯一的选择。

  难道悲剧般的命运真的只是不公的命运造就的吗?魏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曾写过秦人为躲避战乱携妻儿逃至桃花源,安居乐业,生活沉浸在美好里,令武陵人流连忘返。同是落难者为何处境大相径庭?

  回顾整部影片,让我感到悲哀的不是不公的命运,而是人性的泯灭。

  法庭上,坐在轮椅上的男人毫无表情地说他没想到萨拉会死。他认为包括赞恩的母亲,当地的女孩子都是十一二岁当童妻给了人,也都活得好好的。而赞恩的父母也如此认为。

  这竟成了习以为常。萨拉的死没有唤醒这一群麻木的底层。

  贪婪,变态,软弱,胆怯,欺软怕硬,患得患失,目光短浅的人啊,遍布在黎巴嫩的难民区里。他们扮作看客,去消费生活。我想到了《局外人》,这是一群置身于情感之外的冷漠无情的局外人。

  命运本身只是毛边纸和宣纸的区别,只要有灰暗人性的墨汁,都能染成纯粹的黑。

  所幸的是,我看到了十二岁的赞恩的反抗。他保护妹妹把自己衣服给来月经的她当卫生巾以免被大人发现让妹妹嫁人,他帮黑人妈妈带一岁弟弟直到实在无力生存,他为妹妹萨拉复仇而怒杀杂货店老板……

  所幸的是,我听到了赞恩的呐喊。他状告自己的父母“不该生下我”,这样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我相信,它也能穿越整个黎巴嫩,抵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给世人以警醒。

  观看印度感人电影《何以为家》观后感700字<二>

  看这个影片最大的感触是,幸好我生长在中国。这些年中国越来越强大,保佑着中国千千万万的小家,让我为自己是一个黄种人而感到自豪。

  影片讲述了一个12岁小男孩起诉他的父母,控告他的父母,生而不养。忘记是什么场景下听说了这部电影,因为题材很新颖,令我有些震惊,未成年控告父母,上法院,这是我知识范畴里的第一例。我深刻明白父母生而不养,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太过太过现实,当时并没有去电影院看,一是最近越来越忙,二是人越长大,心越柔软,接受不了残酷的事物,美名其曰眼睛容易进沙子。

  在出差的这个夜晚,拿起手机刷了这部影片。

  既感慨生活的不容易,又感慨生长在中国的幸运。

  这就是国家的建立初衷。所以说国如果都不是国了,那么哪里有家呢?

  赞恩在妹妹被父母卖给阿萨姆后,离家出走。我深刻佩服赞恩的勇气,他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继续呆在这个家里得到的是什么,因此也注定他的不凡。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一个的选择构成的,当你面对这样的境地,在你12岁的时候,你是否有勇气离家出走,去追寻自己生活的意义。

  赞恩在街上求助了那么多人无果,遇到了拉希尔,一个偷渡到黎巴嫩靠假证件度日的她,最终她将他带回了家。

  拉希尔,一个即便生活再不幸也不会抛弃自己孩子的拉希尔和赞恩的父母亲形成了强烈对比。你看穷人们也有很多种选择,拉希尔选择对自己的小孩不放弃,赞恩的父母选择将萨哈卖给别人,以谋求利益…

  故事到这里,赞恩过起了在家带小孩的任务,拉希尔出去上班。赞恩照顾起孩子来也毫不含糊,小小的年纪,已能担大任。

  拉希尔从公司带回了蛋糕,我以为故事至少会再美满几天,但马上就出现了残酷的现实,拉希尔在市集中被拘留了,因为没有证件。

  想到她去市集中的原因,不免唏嘘。镜头切到她和她妈妈打电话的情形,让人很是泪目,原来她是为了去给她妈妈打电话,告知妈妈,这个月无法寄钱给她(因为需要攒钱买假证件)。拉希尔的善良,她的孝顺。生活的不幸并没有带走她身上的美好品质。

  自此赞恩开始了独自带娃的艰辛生活,即便在阿斯普罗表示将约纳姆给其它家庭收养时,仍旧小心提防着,然后用心照顾着约纳斯,虽然最终无奈之下还是将约纳斯交付给了阿斯普罗,但我却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至少阿斯普罗答应,会好好照顾约纳斯,将他送给条件好的人家,因为我知道跟着12岁的赞恩,还没断奶的约纳斯生活将不能保障。

  影片中假造身份证的阿斯普罗,一开始让我觉得是个不择手段的人,需要拉希尔1500才肯制造假证件,其他人却只要800,是因为想得到约纳斯所以不折手段,但最终的最终,我却对他改观了,至少还算是一个善良的人,在赞恩带着约纳斯去找他的时候,我很害怕他会采取强制手段把约纳斯留下来,但是他没有,他给了他们食物,让我觉得挺温暖,虽然说他帮助人们偷渡、制造身份证违反了法律,最终被捕。

  观看印度感人电影《何以为家》观后感700字<三>

  虽说在战乱频发的阿拉伯世界,生活确实很艰难,可是这样的问题又何止存在于那样的社会中呢,其实在中国社会中也存在于类似的情况,也许有多少人甚至都从未明白孕育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为何。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这样的思想是十分普遍,而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人是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的呢?其实在中国有很多人是在压力之下生孩子的,这个社会给了人们太多的压力,来自父母的压力、来自社会的压力。催婚、催生也许是很多中国家长的必备技能吧,父母的出发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子女好的,可是也给子女造成了压力。而社会的压力来自于,在大众的思想中,生儿育女的人生才是正常的,可是“只有生过孩子女人的人生才是完整的”这样的观点简直就是谬论,可是确实有很多人就是觉得自己应该像别人一样生儿育女才生的,其实在新生命真正到来之前,有多少从未想明白过孕育生命的意义究竟为何。

  回到跟电影思想有关的内容,在眼前的社会中,关于生命的孕育,有一个问题是跟电影内容相似的,就是很多人在孕育生命的同时,缺乏对自己现实能力的考虑。其实我们会发现一些事情,有些看似条件不怎么样的家庭却孕育了多个生命,甚至于说条件越不好的,生的孩子越多。我可以不夸张地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有人说是意外,怀上了不生不也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确实,可是如果自己注意点,又怎么会有意外呢?

  就像电影里说的一样,其实,在创造生命的同时,人们应该多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够给即将到来的生命,好的生活、好的教育,是否能够好好地养育一个孩子,其实这个好的标准并不高,只是如果孩子多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很难承担的。而在很多条件差一点的家庭里,他们的期望只是孩子能够健康的长大,可是他们又是否考虑过其实如果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其实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 

  在一些地方还有一种现象,年纪轻轻就成为了父母,这样的现象也是我所无法理解的现象,事实上偷尝禁果并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不负责任的创造出一个生命就是严重的错误。其实很多人并不明白“一个孩子的父母还是孩子”这意味着什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是一场灾难,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你根本不知道父母不成熟的人生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第一个倒了,后面的一切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说:一对年轻的父母由于经济能力问题,需要在孩子出生之后就要外出打工,这样一来孩子就会缺少父母足够的陪伴,而带来的影响就是孩子成长期的不完整,这样的结果甚至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更不要说在孩子最初人格树立阶段不成熟的父母所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生儿育女的意义在哪儿,我不便妄加评论,但是这个意义确实值得人们去细细思考,而不是为了生而生。作为女性更是如此,如果不考虑清楚,那么和生儿育女的工具又有多大的区别呢,这个社会总是在宣传男女平等,可是女性如果都无法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生儿育女、生不生孩子,那是否也是一种悲哀呢?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敬畏,但可惜每一个生命的到来都不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而是由他们的父母。我想,每一个真正想做父母的人,他们的内心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到来之后可以给他们最好。可是现实中呢,有些父母从未想过自己能给孩子怎样的生活,就选择了创造多个生命,就像以前常见的,捡垃圾收废品也带着好几个孩子。也有一些父母,他们给了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但忽视了孩子的成长,还美其名曰努力工作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其实我觉得,在中国社会中,“为了你好”其实是最可笑的借口,有多少人就因为这句话做了自己本不想要的选择。

  电影《何以为家》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如果父母生了孩子却不好好养育他们,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家又何以为家呢?反过来说,如果你无法好好地养育孩子,那么你们创造这个生命又是为了什么呢?

  观看印度感人电影《何以为家》观后感700字<四>

  家,多么亲切的字眼,它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它是我们心间的温暖;它更是我们奋斗的动力。观看完电影《何以为家》,可谓是百感交集,尤其是对“家”产生了更深层的触动和感悟。

  电影是在战争过后的大背景下,以男主角作为第一视角展开的,电影中的男主角赞恩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本应当像我们生活中大多数孩子一样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但他面对的却是父母的随意打骂,兄妹的生死别离,旁人的冷眼无视,连唯一关心他的年轻单身母亲,也被警察逮捕而离开他。经历了这一切后,他对生活的期望于内心彻底溃散,最终犯罪入狱。当得知母亲再度怀孕并欲以新的孩子在感情上来替代和弥补逝去的妹妹,赞恩彻底爆发了,极为勇敢地控诉自己的父母,大声呐喊出了内心深处对家的渴望,对自己长久以来的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难以想象这句话是从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嘴里说出,如果生这么多孩子却只能沦为抱怨生活的理由和赚钱的工具,而不是对他们悉心地关爱,那又何必生下他们。这不仅仅是体现孩子的过早成熟,更弥漫着浪迹天涯,居无定所的沧桑感和无助感,发人深省。

  家,本是留给我们最温暖的居所,它不仅温暖我们的身体,更温暖和照亮了我们的内心,是以心之所向便是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内心对亲情的挂念,对家的“魂牵梦绕”;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这是内心对与世无争的生活的憧憬和畅想,更是家的和谐与美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就是来自家所支撑于内心的信念与力量。由古至今,不论贫穷或富裕、不论成功或低谷,只要心中充满爱,便能克服一切,同甘共苦,渡过难关,因为这是家所蕴藏的无限的魔力。相比于电影里令人惋惜的故事,我们实在是幸运太多,家人的关爱与陪伴,爱情的美好与浪漫,友情的相投和温暖,所以我们更应当懂得感恩和珍惜。

  何以为家?或是“与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的美满爱情;何以为家?或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人亲情;何以为家?亦或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阖家安乐。何以为家?我所认为的或许便是喝着爷爷泡的那种味道叫做家的茶,平时多听听妈妈的话,闲暇时搀着外婆一起走在淡水河畔,将那份温暖全都装回口袋,每天下班回家后记得说声:“爸,我回来了。”何以为家?心之所向,家之所在。



 


观看印度感人电影《何以为家》观后感700字相关文章:

1.2019引人深思的电影《何以为家》观后感精选范文三篇

2.印度电影《神秘巨星》观后感

3.2019印度剧情片,一个母亲的复仇观后感三篇

4.印度电影《嗝嗝老师》观后感作文5篇

5.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6.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7.《起跑线》观后感影评:一部无缘内地大银幕的印度佳片

8.《绝杀慕尼黑》观后感600字精选影评5篇

9.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10.《银河补习班》观后感怎么写 暑假热映电影《银河补习班》影评素材...

观看印度感人电影《何以为家》观后感范文700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