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岗仁波齐》电影观后感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信仰是件很神奇的东西,朝圣的人们更是让人倾佩,只为今生,更为来世。因为我们都相信人是有来世的,也知道每个事都有个轮回,所以心存感恩,行做善事。终有一日,善有善报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有关《岗仁波齐》电影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有关《岗仁波齐》电影观后感1

近日,一部名为《冈仁波齐》的电影热映,讲的是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的11名藏族村民乘坐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翻山越岭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

影片中频频出现的这台东方红拖拉机,引发观影者的关注。昨日,《洛阳晚报》记者采访了一拖集团,了解到东方红拖拉机与西藏以及这部电影的故事。

每个有赴藏经历的人,也许都会引发共鸣

这部电影于6月20日在全国公映,影片中的11名主要演员,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独臂的少年、遭逢变故的夫妇和他们9岁的小女儿……他们中没有一个明星,全部由普通藏民出演,连角色名字都是演员自己的真名。就是这11名普通的藏民,为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历时一年,磕长头匍匐前进。

2010年,本报记者曾赴西藏昌都采访在那里支教的洛阳师范学院的一群毕业生,当时进藏走的也是和这群朝圣者一样的路线,在这条充满危险与美丽的318国道上,左贡、邦达、然乌湖……电影中出现的这些地方,记者也曾到过。而川藏线上曲折的“之”字形路线,路上从天而落的飞石,更是在藏区的道路上频频出现。

高原上的“东方红”,春耕中的风景线

电影中,11个人在前面磕长头匍匐前进,他们后面是一台载满食品、缓缓行驶的大红色拖拉机,拖拉机上鲜红的“东方红”与“中国一拖”字样屡屡出现。

电影中还有一个情节,朝圣者们在路上接受了一位老者帮助,他们又驾驶着自己的拖拉机来帮助那位老者春耕。

记者从一拖集团了解到,其实每年藏民的春耕仪式,都在东方红拖拉机的轰鸣声中拉开序幕,而电影中田野里的那些拖拉机几乎全是“东方红”。

为西藏赠送“东方红”,播下浓浓援藏情

电影中出现东方红拖拉机,其实并不偶然。

早在2013年,国机集团、一拖集团向西藏自治区尼木县吞巴乡、堆龙德庆县德庆乡赠送了31台东方红拖拉机,以提升当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2016年,又有217台东方红拖拉机开进尼木县。

今年6月5日,在西藏日喀则市2017年农机补贴交机仪式上,25台东方红大中轮拖送到藏民手中。当时,身着盛装的藏民扎西平措拿到“东方红”的钥匙时,他点燃早已准备好的藏香,口念经文,围绕拖拉机转了一圈,然后把香放在拖拉机下方中央位置,从随身的布袋里捧出一把糌粑,撒向空中。接着,他又从怀中掏出一条洁白的哈达,屈膝弯腰,恭敬地献给东方红拖拉机……

“电影上映后,有人问我们这是不是植入广告,事实上事先我们并不知道,也没掏过一分钱。”一拖集团宣传科一位工作人员说,经统计,目前东方红拖拉机在西藏的保有量已超过5万台,也许这是电影中会出现东方红拖拉机的重要原因。

有关《岗仁波齐》电影观后感2

《岗仁波齐》,我不知道他人是出于带着对西藏的好奇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去看的这场电影,而我纯粹是为了怀念,无关信仰……

一部近乎记录片的电影,本色演员出演,没有旁白,没有过多的配乐,唯一的配乐可以说是他们一起诵经或者是唱歌,没有过多被刻意安排的情节,没有故意被设立的桥段,平平淡淡、不神话,不渲染,纯粹得就像坐在路边晒太阳的老爷爷给你讲一段陈年往事,一切都是那么朴实。

其实关于这部电影,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无非就是说导演在消费藏民的信仰,另一种声音则是夸赞这部电影是用心之作,其实这些评价也许在导演眼里都不算什么,我们不是他,不懂他,自然不能妄言。我看到豆瓣上一个短评恰如其分的回击了所有的声音,这个影评是这样写的:“对不了解西藏的人来说这是一部愚昧的电影。对了解西藏的人来说这是一部新奇的电影。对喜欢西藏的人来说这是一部振奋的电影。对西藏人来说这是一部十分日常的电影。”其实事实就是这样简单,我是一个喜欢西藏的人,所以对于我来说,我就是一个听故事的人,听导演讲朝圣故事的人,走过影片里的.路,看过影片里的风景,一处处,一幕幕,历历在目,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西藏。

电影情节简单却深入人心,也许突然的某个画面就会让你想要流泪。从出村第一磕开始,木板合击的声音,甚是响亮,让人为之一震;小女孩扎扎跟家人打电话时的那种笑也很是感染人;在遇到水时,大家齐脱衣服从水中磕过去的场景,我从他们脸上看到的依然是喜悦;孩子生了,就背着孩子一起磕;车坏了,丢了车头拉着车身就走,男人们拉车走前面,女人们在后面磕头,走过一段距离,男人们还要回到起点再磕;途中休息,遇到磕头的人,邀请一起喝茶,送糌粑;没钱到阿里了,就去打工赚钱……这些在他们的眼里,都是那样的坦然。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两千公里的朝圣路,每一步都算数。芒康——左贡——邦达——然乌——林芝——米拉山口——拉萨——冈仁波齐,两千多公里朝圣路,每一寸他们都是用自己的身体丈量。这条线路也是我以前走过的,庆幸自己还能在电影中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其实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触动不是他们的信仰有多深,而是他们的淳朴与信任。陌生人可以叫你一起坐下来喝茶,可以邀请你去家里做客,并将羊皮送给即将前行的小女孩,还可以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告诉你车上有病人时你能说没事你先走吧。这在如今社会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因为我自己也有亲身经历,所以这一次也轻易被感动了。一次我们去徒步,担心带的食物不够,就找了个类似小卖部的地方准备再买点东西,结果,那位藏民不但把他仅有的几包方便面给了我们,还给了一袋糌粑,却怎么都不肯收我们给的钱,我们便把带的一瓶马奶酒送给他,但他还是不肯收,最终在我们的坚持下,他才收下。那时正值收割青稞的季节,路过一片青稞地,藏民们正坐在路边休息,看到我们一行人过来,便招呼我们过去喝酥油茶歇歇。也许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几杯再普通不过的酥油茶而已,但对我们来说,却是浓浓的情谊,无比暖心。

看这部电影,单纯只是想透过屏幕将我带回那年的记忆,在去岗仁波齐的那段记忆,一路风景如画的记忆,一路说说笑笑的记忆,一起在岗仁波齐下磕头许愿的记忆……

有关于西藏的记忆,存于心!

和西藏的约定,一直在!

有关《岗仁波齐》电影观后感3

看这部电影真的需要一颗平静的心灵……惭愧地说,我中间有一次睡着了一小会。

我旁边的两个人从头到尾一直在讲话……说实话看这种安静的电影的时候还是很毁气氛的……

关于电影,没有剧本,一切都发生得很平静,包括生与死。

导演不断让意外和障碍降临,朝圣者只是平静,甚至笨拙地闷头排除万难,有惊无险之后以为他们会歇一歇,然而次次出乎意料,各种灾难和麻烦之后是不变的长头,不变的上路。这些人总是突然就开始投入地磕头。刚生完孩子的次仁曲珍没怎么休息,把襁褓中的丁孜登达放在物料车里,自己则继续磕头朝拜;车子被撞坏了,几个男人在前面拉车,其他人继续进行朝圣,拉过一段距离,这些拉车者又返回原点补齐那段没有磕头的路。

面对至高无上的神,自认渺小的教徒们往往通过苦行来表达虔诚。对于他们,朝圣不仅是仪式,更是肉体和灵魂的升华。藏民身上神圣的气质得天独厚,与生俱来。远离尘嚣、祖传的教义、艰难的生存环境淬炼出信仰坚定,不怕吃苦,与自然和宗教融为一体的民族性格。

我在结尾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是结尾。全片都弥漫着平淡的感动,特别是在看到老爷爷说朝圣是为了祈求众生幸福的时候。

但更多的感觉还是,以前对于藏族的朝圣觉得非常崇高到无法触及,现在发现其实一切都是出人意料的朴实和平静,这反而更加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有关《岗仁波齐》电影观后感4

导演张杨于2013年末开始拍摄纪录片形式的电影《冈仁波齐》,用时整整一年。影片中的人物都由非专业演员出身的当地人出任,电影没有脚本,完全真实记录了藏民2000多公里的艰苦之行。

影片名虽是神山《冈仁波齐》,但整部影片所给的镜头并不多,仅在爷爷杨培去世后,尼玛扎堆让色巴江措请来了喇嘛为之超度,在这时对神山有个清晰的特写。除此以外,电影记录的是2000余公里的朝圣之路。

1.拍摄手法

我喜欢导演这种拍摄方式,记录的手法,远景与近景角度真切自然。仿佛我身处其中,与藏民们一同踏上了这朝圣之路。没有多余的人,也没有多余的话,318国道上,只有一行虔诚的磕着长头的人。

“电影娱乐化”的时代,能看到张扬的这样一部素片,很舒服。我没有觉得枯燥,觉得整部影片就是我要的那个感觉。我喜欢听他们每晚在帐篷里的诵经,喜欢看他们虔诚磕头前行的身影。

喜欢娱乐的人,是很难接受这部影片,没有华丽的镜头。

只有藏民至纯的信仰,还有大美的雪域高原。这是影片最大的特点。

普拉村,从这里去往朝圣之路。

拖拉机头被别的车撞坏了,不能再开。男的拉车,女的继续磕长头前行。

遇到河流漫过路面,他们依旧磕着长头。

屠夫江措旺堆一生杀过很多牛,腿有残疾。他愿马年磕长头消去一生的业障。

他发现一只“虫子”,让虫子先过马路。

到拉萨了,隔着拉萨河远远的看见了布达拉宫,禁不住流下了感动地泪水。

2.到拉萨后

在拉萨,洗一下快一年没有洗的头发。到拉萨后,他们身边的.钱已用完,为能够到达冈仁波齐,在拉萨大家工作了2个月,挣够了去冈仁波齐的路费。

旅馆的藏族大妈免费让他们住店,请他们代她去冈仁波齐为她磕头祈福。

3.冈仁波齐

别名须弥山,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

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雍仲本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

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本教,印度教、藏传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岗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雍仲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本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本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岗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资料)

72岁的杨培一生幸苦带大哥哥的孩子们,在神山脚下他安详的去世了。

喇嘛为杨培超度。

两小时的电影,张扬和摄制组随着朝圣一路拍摄了一年。

“关乎信仰,也伴随生死”。平淡质朴的藏族人生活的面貌,在影片中缓缓道来,这是感动到我的地方。

影片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参入导演自己的意图,仅仅是在一旁记录,特别喜欢这种纪实的电影,也希望以后能够看到这类多一些的影片。

白描手法,走入藏民的内心世界。

如此的平静的生,如此平静的死。

有关《岗仁波齐》电影观后感5

张杨导演新作《冈仁波齐》已于近日在全国公映,这部长117分钟的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翻山越岭2500公里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平静至极,实则波澜壮阔。上映首日,就有人说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电影,可它却在包括《变形金刚5》、《异形:契约》、《新木乃伊》、《神奇女侠》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下野蛮生长,突出重围。

三日票房破600万 七日票房破2000万 上座率持续高

6月20日,《冈仁波齐》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开画,彼时多部好莱坞大片正在热映,占据了超过60%的排片,《冈仁波齐》却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并于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万。6月23日,面临《变形金刚5》上映的巨大排片压力,《冈仁波齐》排片量锐减至0.9%, 但依然没有阻挡观众的观影热情,平均上坐率高达26%。在随后周末两天,《冈仁波齐》排片分别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飙升达到43.8%及41.4%。

与低排片率伴随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来自大众和影院对影片的支持声越来越多,终于在观众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冈仁波齐》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达到3%以上,票房突破2000万。

与此同时,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冈仁波齐》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来,微信指数已突破350万次,甚至超过正在上映的《异形:契约》。

这样一部在众人眼中只属于小众的影片,自公映以来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凭借一路飙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渐逆袭。行业人士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的罕见案例,尤其对于一部看起来不讨好的艺术电影来说。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讲,千万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往往会被市场冷落的艺术电影,这样的成绩,让大家看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选择。这些成绩也让大众看到,我们的市场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观众,艺术电影的观众远非小众。


有关《岗仁波齐》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岗仁波齐》观后感大全

有关《岗仁波齐》电影观后感

信仰是件很神奇的东西,朝圣的人们更是让人倾佩,只为今生,更为来世。因为我们都相信人是有来世的,也知道每个事都有个轮回,所以心存感恩,行做善事。终有一日,善有善报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有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2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