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202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心得体会5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看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后,让人印象深刻,大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可以写一写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观看202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心得体会精选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心得(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0月10日下午,抗美援朝老战士冯新章接受记者采访,虽然老人已经85岁高龄,但是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时,仍然神采奕奕。

冯新章1935年出生于四川三台县。1950年初,四川刚解放不久,15岁的高中生冯新章参军入伍,在宣传队里当了一名宣传员。1951年3月,冯新章跟着所在的部队奉命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进入朝鲜,我们先是半个月急行军,抵达三八线附近。”冯新章说,当时,美国的飞机到处狂轰滥炸,因为武器装备悬殊,白天,志愿军只好躲藏起来。但是一到了晚上就是志愿军的天下。野战、近战是志愿军的强项,其中最黄金的作战时间是黄昏。因为那个时候,空中的美军飞机视线受阻,而阵地上的美军探照灯还没开启,正好利于志愿军野战部队出动。战士们头上都戴着树枝做成的伪装帽子,小心前进。为观察地面,美军飞机经常扔下一串照明弹,整个阵地被照得跟白天一样,这时野战部队就赶紧趴下,不过照明弹的持续时间只有10分钟,危险解除后,部队继续前进。

野战部队战斗力非常强,经常打胜仗,抓回来很多俘虏,交给处俘组。冯新章当时就在处俘组担任文书,主要负责俘虏的登记、移交。“俘虏们用蹩脚的汉语不停说‘请饶命’。我们战士也学会了英文的‘缴枪不杀’。”冯新章告诉记者,看到俘虏们灰溜溜的样子,特别解气。

1952年,冯新章到连队当了一名文化教员,主要教战士们认字,普及文化知识。当年2月,表现突出的冯新章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在战斗前线,一切从简,就填写了一张入党表格,两位介绍人签字,我向党组织做了表态。但就是这简单的程序让我印象深刻。”

当时,在志愿军部队中,先后出版了许多油印小报、快报,主要宣传爱国主义,鼓舞干部战士的战斗意志。

“那时候组织上就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办一个战士生活报。每天晚上12点整,我就通过收音机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录新闻》,把每天的重要新闻记录下来,我出的这个报纸啊,第一条就是写这个《记录新闻》。”冯新章回忆道,当时团里只有一个收音机,这个收音机还是跟他一起跨过鸭绿江,从祖国背到“三八线”来的。

战士生活报除了时事新闻,也记录着很多部队中的故事、英雄人物的事迹、战士们写的诗和快板、个人和连队的表彰等等,还有很多战士积极投稿。

当时,印刷条件简陋,人手也不充足,冯新章便自己担任了从撰写内容、篆刻刻板到印刷的全部工序,一般每天一期,印个六七十份,“那时候用的是刻板,这个报头啊,是印红色的,下面的文章就是蓝色或者黑色的;报纸呢,比现在的报纸小一圈,就一张,正反面印刷。”冯新章自豪地说,有时候,他需要把报纸搬到现场印,志愿军在前面打仗,报纸就在后面印刷,印好当场就发给战士们。有时候收音机出了故障,当天只能停报。就这样,这份在硝烟和战火中出版的战士生活报总共发行了107期。

1953年10月,冯新章随着部队回到祖国,就驻扎到南京百水桥一带,并在这座城市安家。他说, “我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时间不长,而脑子里保存参加作战时的记忆却一直伴随着我,这是一段热血与信念写成的记忆,值得我永远铭记。”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心得(二)

通信兵,是军队首长和指挥机关的耳目。早在1941年,就把通信兵誉为:“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通信工程连,于1948年8月在东北成立,当时根据战争形势需要,主要任务是保障通信线路畅通。成立不久就参加辽沈和平津战役,解放东北后,又挥戈南下,向西北进军,奔向陇海线。

在解放战争中,架设通信线路1000多条公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全国解放不久,又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先后参加黎湛、鹰厦、贵昆、成昆、襄渝和兖石铁路建设。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奋力抢修,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并荣立二等功。

在襄渝线上,既架设文畈至十堰的通信干线,又负责从湖北丹江口至陕西旬阳和四川达县(今达州市)至成都千里线上的通信线路的维护任务。被铁一师评为“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学航空兵一师”先进单位。1984年1月随师部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

同年10月9日,铁道兵团一师编入志愿军序列。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作战。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规模最大和带有国际性质的一次战争。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依仗其空中优势,集中大量飞机,对朝鲜北部的铁路干线、桥梁、隧道、车站枢纽狂轰滥炸,妄图切断中朝军队的后方运输,断绝前线部队军需补给。

敌军共出动飞机6万多架次,投掷炸弹19万多枚。在“绞杀战”期间,敌人死盯住百岭川大桥,在76天中重型轰炸26次,投下炸弹7000多枚,炸得河水改道,石山削矮。

在这样极端残酷的斗争中,铁一师官兵为了保证铁路畅通,冒着生命危险与敌机的狂轰滥炸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坚守76个昼夜,保证军用列车畅通,使志愿军的坦克大炮和军用物资运向前方,保证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创造了“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据不完全统计,共抢修、新建和复旧加固桥梁280多座次、延长11.08公里(其中37座无长度记载) 、线路107公里、通信线路4931条公里、给水63站次、隧道、涵洞10座,完成土石方82.72万立方米。

几百名志愿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涌现出了坚守百岭川76昼夜英雄集体和一级战斗英雄杨连弟、二级战斗英雄史阜民、刘长岭、李云龙等一批英雄人物。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心得(三)

见到孟昭身的时候,他正坐在自家小院里乘凉。这位93岁的老人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身着橘黄色短袖衫,神采奕奕,看着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孟昭身说话仍带着山东口音。看着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家,很难想象他是一名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五次负伤、九死一生的老战士。

孟昭身离休前任原沈阳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比起在战争中获得的荣誉,他更愿意讲起在那段峥嵘岁月里所克服的苦与难。“我们的装备落后,抗美援朝战争打得艰苦,但还是打赢了,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

搭乘运坦克列车赴朝

孟昭身生于1927年,年少的他目睹了日寇侵华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15岁那年,孟昭身毅然参加了八路军。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后,1952年11月4日,出任志愿军第32师坦克团参谋长的孟昭身,搭乘运送坦克的列车开赴抗美援朝战场。

1952年11月5日凌晨,列车抵达预定地域——朝鲜西海岸肃川火车站东部一个临时搭建的站台。如何躲避敌人的攻击,把坦克顺利开到集结地,是孟昭身入朝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坦克和牵引车行进时目标太大,为了避开敌人的飞机轰炸,只能白天隐蔽,夜间行军。“为了防止被敌军发现,我们把车灯都熄灭了,周围一片漆黑。但看不清路,容易出事故,军队就派战士在前面引路,战士把外面是黄色里面是白色的大衣反过来穿,这样一身白,驾驶员就能看见人了。一个引路的战士跑累了就换另一个。”孟昭身说。

除了天黑视线受阻,还有一件事也很棘手:美军飞机沿着公路撒了很多三角钉。战士们脚踩上去会受伤,汽车轮胎还会被扎破。清除这些三角钉着实耗费了不少时间。就这样一点点缓慢前进,坦克团终于顺利到达集结地域。

美军阵地看得清清楚楚

按照部署,坦克团随后又顺利抵达了指定区域平康。平康在上甘岭以西约15公里处,是敌方向我军进攻的门户。进入阵地后,孟昭身和战友们惊讶地发现,志愿军阵地和美军阵地靠得很近,只有几百米的距离。

“仅凭肉眼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但美军似乎知道我们装备差,又没有制空权,嚣张得很,白天就把坦克开到山头阵地上,美国大兵敢坐在坦克上晒太阳。我们都义愤填膺,心里憋着一股劲。”说到这里,孟昭身情绪激动,挺直了上身。

在朝鲜战场上,除了面对着“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志愿军战士还要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作斗争。

“白天我们就待在防空洞里,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外面要有人站岗。防空洞都是临时构筑的,非常简陋,点的都是油灯,脚下都是水,上面支上木板,战士们就在水上活动、睡觉。”孟昭身说,很多战士因此患上了“夜盲眼”,一到晚上,眼前一片模糊,什么都看不清。

虽然条件艰苦,但战士们的战斗热情非常高涨。当时部队里流传着一句口号:是英雄,是好汉,“三八线”上来检验。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心得(四)

“要给美军点颜色看看”

当时,战士们隐蔽的洞口均有伪装。然而有一次午饭时,文工团的6名战士由于经验不足,在洞口前围着吃饭。排长一看,马上过去提醒他们要注意隐蔽,但话音未落,敌人的坦克炮就打过来了,“轰”“轰”两声巨响,炮弹爆炸,当场牺牲了3人。

“战士们都恨得牙痒痒,铆足了劲要给美军点颜色看看。”孟昭身说。

对待敌人的坦克,只能靠坦克。为了发挥好坦克的作用,部队经过研究确定了打法。“首先是选好位置,挖好掩体,让坦克进入掩体里伪装起来。美国兵虽然能听到‘隆隆’的声音,但他们太狂妄了,不把中国坦克放在眼里,也想不到我们会主动攻击。”

坦克伪装起来后,一辆坦克锁定敌方三个目标,一个目标两发炮弹。“坦克是圆座的,伪装好后,在掩体里对进攻目标校正好方向和度数,按照统一的指挥进行射击,这个战斗方式的效果很好,重挫了美军的锐气。”

孟昭身说:“总攻开始后,我们的大炮一起轰鸣,敌人纷纷躲进坑道、掩体。等我们的炮声一停,敌人以为没事了,又钻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埋伏的部队一声号令,就像猛虎下山一样,呼喊着冲上去,把敌人的阵地占领了。”

在这个区域,孟昭身和部队一直坚持到了1953年7月。

如今,孟昭身仍秉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一把椅子他用了一辈子,家里卫生间用的还是拉线开关的灯。“我这一生经历了许多战争,很多战友永远留在了战场上,他们没有留下后代,和他们相比,我很知足、很幸福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心得(五)

两水洞首战告捷

李相玉5岁时,父亲上山打猎,被日本兵抓走后去世。12岁时,家贫吃不上饭,他逃荒到了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40里的一个小村子,靠给地主家放牛为生。13岁,还没有步枪高的他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

跟随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后改编为第40军),从四保临江、解放锦州,到辽西会战、包围北平……李相玉和战友们从东北打到河北,再一路南下经过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一直到解放海南岛。还沉浸在解放海南岛的喜悦中,第40军就接到上级命令,改道返回东北安东(现辽宁省丹东市)。

“战争(爆发)过去70年了,但对当年参战的志愿军来说却永远忘不了。”讲述起抗美援朝战争,李相玉短暂地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从何处讲起。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后的第一仗是在哪天打的?在什么地点由哪一支部队打的呢?李相玉是见证者。

“抗美援朝第一仗是由志愿军40军118师打的,在温井与两水洞之间的公路上,采取拦头、截尾、折腰的做法,只用一个小时就把南朝鲜一个营消灭了。”李相玉介绍说,这场仗由118师师长邓岳指挥。10月25日,队伍埋伏在两水洞两侧的山上和路沟里,等敌人到预定地点后,志愿军战士们突然从两边冲出,一排排手榴弹在敌人的汽车上爆炸,有些敌人跳下车来抵抗,有的兵都吓傻了,猫在石头后面躲避,不到一小时,敌人都被解决了。

“一个遗憾是,敌人的几十辆汽车都着了火,我们的战士不会驾驶汽车,没法把这些战利品留下来。”

以此为开端,志愿军边开进边歼敌,13天内共消灭敌人15000人,赢得了入朝作战的首场胜利,并将“联合国军”打回到清江川以南地区。


观看202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2020观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有感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2020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心得体会2020最新【5篇】

202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

202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心得体会5篇

202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观后感5篇

202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5篇

2020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观后感5篇

2020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观后感范文5篇

收看2020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观后感大全5篇

观看202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8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