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时代楷模医护人员观后感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医护人员观后感心得体会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时代楷模医护人员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虽身着一袭白衣,但他们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伴侣,面对一场凶险未卜的恶战,他们仍选择勇往直前。下面小编整理时代楷模医护人员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

时代楷模医护人员观后感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医护人员观后感1

出发前,医疗队快速准备了大量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进驻生活区后,医疗队又得到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当地政府在驻地设立了“爱心小超市”,免费提供方便面、饼干、纯净水等物品。队员派出医院也会不定时补给一些生活必须品。

为使最低资源消耗达到最理想的救援效果,医疗队采取“两集中”的方式进行日常管理,即集中医用、生活资源,集中人员管理和物质管理,有效保障了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第一天进入病区实战开始,医疗队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论是清晨还是深夜,都有人随车送队员去上班,都有人随车接队员回驻地。在驻地,每天还有队员主动帮助大家进行消杀防护处理。整个医疗队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处处有温暖,时时有关爱。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总队长,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韩传恩说:“在武汉,我们感受到了武汉人民给予的温暖。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与武汉人民共同抗击疫情,一定能圆满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医疗救治任务。同时,我们能同全国优秀医疗团队一起参与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时代楷模医护人员观后感2

“远远看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这一行大字,心中情不自禁产生一种使命感和自豪感。在这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值得尊敬,每一个病人都值得积极救治,每一天都发生着令人感动的故事,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每一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在金银潭医院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和回忆。”已经在武汉奋战40多天的农工党党员、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郑永华在驰援日记里这样写道。

小年夜晚上,郑永华正在朋友家准备吃饭,饭还没吃上,就接到医院需要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消息,他当即决定“不吃了”,准备出发。

“当时没想什么,在科里,我是主任,职称也最高,临床经验丰富,应该去武汉,也适合去,这时候没经验的医生去了也没有用”,回忆起那个小年夜晚上,电话那头的郑永华快人快语。

曾在浙江、上海市区多家三甲医院呼吸内科工作,临床经验丰富的郑永华毫不犹豫地作为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紧急驰援武汉。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下午2点,医疗队就入驻金银潭医院,接管一个普通病房和一个重症病房。

重症病房的患者病情重,基本上都需要呼吸机辅助治疗。按照职称、专业、工作年限分组,郑永华和另外16名队员被分配在重症病房。

郑永华坦言,刚听到“重症病房”这四个字的时候,“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身体居然出现微颤,但是很快就恢复了镇静。”

在郑永华眼中,抵达武汉的前两个星期是最困难的。一来就到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金银潭医院,对当地医院医疗常规规章制度等细节不熟悉,防护物资不足……

不过,本身是呼吸科医生,平时也接触呼吸道传染疾病,平日就有较强的自身防护意识,加上金银潭医院有界限清晰的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隔离通道,真正进到医院之后,郑永华冷静下来,与队友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守在临床第一线,积极给危重患者做气管插管、ECMO等操作,尽最大可能、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的生命。

两个星期以后,在各方努力下,物资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走向了正轨。

每天,郑永华在三层防护下进入隔离病房,仔细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展恢复情况,认真记录呼吸机的参数和心电监护仪的各项检测指标。

“现在回头看,这个疾病没有那么可怕,也不像当初想的那么严重,只要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就能有效避免被感染。大家可以看到上海医疗队没有一个人感染,关键还是预防”,郑永华认为,尽管新冠疫情的传播途径没有最终明确,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戴口罩、减少人员流动是有效防护措施。

令郑永华印象深刻的是,2月15日做交接班工作时,接到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电话,张定宇请他动员临床死亡患者的家属,积极配合国家医疗机构,开展尸检工作。

事实上,截至2月15日,新冠疫情致死病例已超1500例,但因为尸检缺位,无法明确该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客观规律。

尽管明确知道与亲属沟通、开展尸检工作与中国人死后要保留全尸的习俗不符,困难重重,但郑永华当即就答应张定宇,当晚便联合金银潭医院的两位主任一起说服了一名逝者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我们要感谢家属,那天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郑永华解释,病理很重要,只有尸检才能更加了解这个疾病的死亡机制,解答很多基础和临床上的困惑,为今后治疗提供帮助,还能纠正很多谣言和错误的治疗。

让他振奋的是,在国家公布的第七版新冠疫情诊疗方案中,尸检结果被写入,指导临床更好地救治病人。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郑永华还惦记着上海的疫情发展,他经常通过微信群与科室同事交流,将前线的病例讨论会内容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此外,平日就喜欢有感而发“写点东西”的他还坚持每天写驰援日记。

“抗击新冠疫情是难得的经历,我想要把每天的事情记录下来,免得忘记,等疫情过去,回去翻看,给自己留下一个回忆”,郑永华记录的逆行历程几天后被媒体知晓便每天对公众公开,他说,很多人在关心我们,让更多人看到在武汉的医护人员在做什么事情,有没有困难,有没有好转,跟进去看,相当于传播的窗口,应该有助于消除大家的顾虑,所以一直坚持。

来武汉第四天,当有朋友问起郑永华何时回上海时,他作了一首诗“病毒肆虐暗武汉,孤城遥望金银潭。白衣战士穿银甲,不破病魔终不还。”

经过40多天的抗击新冠病毒斗争,现在全国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武汉的新增病人越来越少,出院的越来越多,而且不断的有方舱医院闭舱,定点医院病房关闭。

抵达武汉的第四十二天,郑永华在驰援日记里写道:在外面时间久了,归心似箭是人之常情,毕竟大多数人都有家庭,有父母,有爱人和孩子,虽然每天都能视频,但是无法弥补距离产生的缺憾。然而,抗击新冠疫情是一场硬仗,目前处于攻坚阶段,越到最后越要谨慎小心,此时此刻必须先放下儿女情长的思想包袱,继续保持精神饱满的工作状态,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继续发扬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决夺取抗击新冠疫情斗争的全面胜利。

郑永华笑着说,回到上海后除了尽快回到工作岗位,要赶紧恢复健身,去游泳,还要去朋友家把小年夜那顿没吃完的饭“补上”,大家都很久没见了。

时代楷模医护人员观后感3

“张老师,您还记得我吗?”重庆援鄂医疗队抵达孝感的第二天,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张雷正在餐厅就餐,一位女队员忽然走过来打招呼。

“脸很熟,名字记不起来了。”

“杨晓娟,当年新生军训,您是我的教官……”

23年前,19岁的杨晓娟考进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23岁的张雷刚刚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按学校规定,应届毕业生需留校带大一新生军训,杨晓娟所在班级教官正是张雷。

这次重庆医疗队来孝感支援,出征前,杨晓娟在医疗队名单上看到张雷的名字,心里曾嘀咕:“跟我当年的教官同名同姓,不会是同一个人吧?”

到达孝感后,全体队员集中培训、实战演练时,杨晓娟惊喜地发现:张雷真是她当年的教官!

“我想起来了,你是个子最高的那个女生!你在哪儿上班?怎么也跑来了。”

“我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上班,这次报名参加医疗队!”23年过去,自己竟然能和老师并肩一起战斗,杨晓娟兴奋又紧张地推了推眼镜。

按照指挥部调度,杨晓娟所在的轻症三组前往汉川市人民医院进行医疗支援,张雷和大部队则留在孝感。

“我们这次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战争,届时我们平安凯旋,重庆再见!”分别时,师生相互鼓励。

时代楷模医护人员观后感4

2月6日,孝感市中心医院,5名新冠疫情患者治愈出院。看着他们手捧鲜花走出医院,翁中会很开心:所有辛苦都值了!

翁中会是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护士,1月27日凌晨,她随重庆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孝感。与她同行的143位医护人员,分别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11所重庆三级甲等医院。

孝感,新冠疫情重灾区,目前确诊病例仅次于武汉,急需支援。

“我们申请到确诊患者最多、重症患者最多的一线去!”重庆援鄂医疗队主动请战,进驻危重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汉川市人民医院。

夫妻接力援鄂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长刘煜亮来孝感之前,他的妻子已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刘煜亮是呼吸内科医生。1月22日,他向单位主动申请,希望能到湖北一线去支援。“我是呼吸科医生,应该来。”

担心医院不批准,妻子徐瑜安慰他说:“呼吸科医生不去,谁去?”

徐瑜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工作。可能是一种默契,徐瑜后来也向单位提出了到湖北支援的申请。

让刘煜亮没想到的是,妻子徐瑜先接到通知。除夕夜,徐瑜随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

1月26日,徐瑜开始接诊患者时,远在重庆的刘煜亮也接到通知。不过,他要去的地方是孝感。他第一时间查了孝感的位置,发现与武汉很近。后来得知,孝感也是武汉返乡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出行前,刘煜亮把7岁的儿子交给父母,又将父亲的电话发给几个关系最好的朋友,拜托他们帮忙照顾父母和孩子。

1月27日凌晨,重庆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转乘大巴赶往孝感。下飞机不久,刘煜亮便接到妻子电话。几句简单问候之后,两个人就开始讨论疫情。徐瑜把几天来一线的医疗心得告诉丈夫,提醒他注意事项。

走上战场前,刘煜亮和妻子约定:“每天报一个平安。”

时代楷模医护人员观后感5

我是一名刚刚在临床上工作3年的普通的护士,和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一样每天都重复的做着看似枯燥却不普通的事。

2020年2月2日,是我们来到武汉的第一天,我们抱着满腔热血,看着队员亮晶晶的眼睛,缓解了紧张和不安,想着要为武汉人民出一份力,也想着每个人都要平安回家!在搬运物资时,一位酷酷的大叔挨着我小声又可爱的说:“成都来的?谢谢您们来帮助我们,武汉有救了。”我腼腆的急忙摆手:“说的什么话,我们都是一家人”。是啊,我现在肩负着大家的期盼,肩负着亲人朋友同事的挂念,我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对抗这些让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病毒!

2020年2月4日,接下来陆陆续续的收到社会各界的援助,让身在异乡的小姑娘们心里暖暖的,真的很感谢大家。

去到需要援助的医院,才知道院感这件事太不容易了,我们打的是一场院感的持久战,一点也不能松懈,我们一次方便的手消毒,一次有条理的穿脱防护服的流程,都是经过很多人很多次的试验出来的,就为了在这关键的时刻,尽可能的保护每一位在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很大的力量,直到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进病房的那天。2020年2月5日,那天进入病房我突然本能的有些恐惧,我能透过满是雾气的护目镜看到他们一双双渴望活着的眼睛,我很快整理了自己的情绪,全力以赴的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突然,一个爷爷握住了我的手,小声说:“怎么办?病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了?”,我用力的回握了他的手,坚定的说:“别怕,我们都在,咱们一定要有信心,我们的祖国足够强大,能为每个人遮风挡雨”,说这话我不敢有一点哽咽,因为我的祖国给了我信心!

2020年2月10日,那天我突然看着队友们面部的压疮,有些甚至破了,我心疼极了,谁能想到她们都是以前特别爱美的小姑娘,小伙子呢?经常有人失眠到凌晨,要靠药物帮助睡眠,我也因为不小心搬运物品伤到了左胸部,但在医院的第一时间帮助下,在大家的照顾下很快恢复,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哪怕困难是千年不融的冰山,我们炎黄子孙也要用一颗颗赤诚之心去融化它!

2020年2月14日,接下来几天病房一名病员因病情严重行了紧急气管插管和抢救措施,还行了俯卧位,要知道上了呼吸机,医务人员被感染的几率会大大增加,院感老师也反复嘱咐大家注意防护安全,但是没有一名医生护士害怕,都积极地在拯救这条鲜活的生命,出去做检查也是一大堆人为他保驾护航,他们一个个都像极了天上的星星,闪着光,发着亮,值得我好好的学习。

2020年2月17日,接连着病房的病人陆陆续续的康复出院,大家笑得跟花儿一样,我心里就更别提有多美的了。

疫情可以禁锢武汉这座城市,到永远也无法禁锢源源不断的爱往这里流入,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能尽情拥抱,谈笑欢声,能走上街头繁花与共。


时代楷模医护人员观后感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时代楷模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篇

学习时代楷模抗疫医护人员英雄事迹心得体会5篇

2020时代楷模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观后感心得5篇

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英雄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2020年《时代楷模发布厅》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2019时代楷模杨春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精选

2020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600字

2019学习时代楷模杜富国的优秀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的优秀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2019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事迹学习心得,六老汉事迹学习观后感精选

45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