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1000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看完这部电影,并不会使我相信或期待在帝国大厦上面遇见对的人,10年前没准还行,那会我还相信中药能防非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希望你们可以喜欢哦。

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1

看过《不二情书》,不知为何想起了“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两句话。人生中很多事情看似毫无瓜葛其实却早已注定。人们总幻想着能在自己最美好的时候遇见对方,从此岁月静好,两两相守。奈何命运总喜欢和人开玩笑,兜兜转转,却不总随人愿,不过幸好遇见了你,所有经历都值得。

印象中汤唯是那种卷发妩媚,长发动人,双眼都有故事的女神,而吴秀波近年来也通过一系列影视剧等稳固了魅力大叔的位置,使得众多少女重新定义了择偶标准。作为《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第二部,除了原班人马之外其实与第一部毫无联系。电影中用了大段的故事情节来追溯回忆他们的过往,在过去一点点清晰的过程中,彼此的内心变化也终于浮出水面。现实生活中,男主是房产经纪,经常满嘴跑火车,忽悠客户买房,女主是赌场公关,极力谄媚,陪伴客户赌钱。细看之下,两人其实不正是当下社会中功利角色的代表,虚伪、势利。但是如果了解了他们小时候或许你会感触更深。男主小时候总被姥爷逼着背诵古文,导致满腹经纶,却遭遇家庭巨变,只身来美国闯荡,女主从小安分守己,很爱看书,却因父亲很爱赌钱,来到澳门之后,各种遭遇使她成为了一名赌场公关。

电影中一个很有趣情节,双方通过书信往来想象着对方的样子,男主幻想女主穿着学生装,齐耳短发,这正与现实中女主少女时代如出一辙。假如两人早些相遇,或是都未曾遭遇家庭变故,也许男主是那个满腹经纶的大学教授,而女主也是一个爱看书的女学生。可惜生活哪有如果,飘飘忽忽,看了这么多国产爱情片,或感动或欣赏于其中的爱情故事,却看不懂他们想要表达的哪种爱情,深思才顿悟,原来电影中讲的不只是爱情,更是人生。

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2

关于郝志这个角色,总感觉有些不真实,或者说这个角色想象的成分太多而缺乏现实感。现实中到底会不会有这样一个百般迁就女性的男人,到底会不会有这样一个舍我其谁的“好人卡”之王?其实,这部影片想讲的是这样一个男女主人公两个人的救赎故事,女主文佳佳从一个只会花钱拜金的小三成长成为一个能自力更生而且知人情冷暖的一个孩子的妈妈,而男主郝志则从一个迁就妻子,迁就家庭而不得不放弃本职工作当“保姆”的爸爸,重新找回信心捡起医生本行的男人。可是我们更多,或者是更清晰的是看见女主角文佳佳的转变和救赎,而男主角郝志反而成了一个陪衬,仿佛像一个全职保姆,男主角的转变这条线变得模糊,因为郝志这个角色的设定就是带有一定的虚幻性的,我觉得这或许是身为女性的导演给自己和广大女性观众所造的梦——一个无比体贴的好男人。

尽管如此,影片还是打造了一男一女两位分别负责吸引男女观众的男神女神。郝志是一个虽然不太会赚钱但是无比体贴的好男人,我想这正是当下女性所幻想的。文佳佳虽然是个败家的小三,但导演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美德的小三,她怀了有妇之夫的孩子却坚持要生下来抚养大,而且甘愿当小三,这样的小三怎能不惹人爱?恐怕这也正符合当下众多男性尤其是类似影片中老钟那样的“成功人士”的幻想。

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3

酷狗电台上对《北京遇上西雅图》这部影片的一句话总结特押韵,也特有意思:“毫无疑问,作为一部爱情轻喜剧,《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故事不外乎‘汉子’和‘妹子’以及‘孩子’;此外还事关‘月子’和‘日子’;当然,最终还会上升到爱情的‘面子’和‘里子’。诸‘子’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罢黜百家,独尊真爱。”

总体上感觉这部影片就是一个女人的创伤型爱情遇上了一个好老男人之后的治愈爱情的故事。原本是青春正年华的妹子,缘何会选择一条那样的道路?

片中没有对女主人公的真实身份进行正面介绍,但是通过推断可以知道女主人公原本应该是一个美食节目的编辑,估计是在一个应酬的场合遇到了孩子他爸,隐身的老男人就对其伸出了橄榄枝,对比自己周遭的女性,文佳佳感觉自己可以迈出那一步,所以毅然听从了老男人的承诺“除了名分,我可以给你你想要的生活。”当了名副其实的一名女人。其实就是一种享受物质的生活,片中文佳佳到了西雅图,给老男人打电话汇报情况,当得知女人怀的是男孩的时候,可以想象男人心中的感受,不管怎样,都是自己的亲骨肉,所以必须留住这个女人。但是世事难以预料,老男人因为没有参透规则,结果被规则弄进了囹圄。

对于物质方面,心灵鸡汤界有个很滥俗的说法:一个汉子是不是爱妹子,要看他是否会为她花费时间和金钱。钱能做很多事,会让妹子很有面子。然而过日子不仅需要面子光鲜,还需要里子舒坦——面子是给别人看的,里子是给自己盖的。套用《伤心太平洋》里的一句话就是往前一步是黄金,退后一步是人生。对生活来说,与其在悬崖上展示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上痛哭一晚。我想,这也是《北京遇上西雅图》拼命表达的价值观,放之四海而皆准。

接着而来的就是大老婆也就是文佳佳所谓的“老公”的第一任老婆,直接掐断经济来源。爱情已经全面溃败——房子、车子、票子、孩子,杀得爱情毫无还手之力。即使人们清楚地知道:爱情固然不可靠,却是在这个世界上能想到的最好的东西。

面对突如其来的遭遇,文佳佳这个女人没有表现出大多数此种状态下的女人的样子,而是选择了生下孩子。关键是一个无亲无故的孕妇只身在外,如何生存?幸好她遇到的是善良的好男人和热心的房东太太,支撑她一直走到了生产。生下孩子时已经和好男人建立了相当不错的情感,却在此时老男人战胜了规则恢复自由身。

老男人提出的接回自己孩子的妈。面对这样一种选择,女人还是纠结了一下下,最后还是毅然选择了回到老男人身边。可以说此时在女人心目中,情感还是没有战胜物质生活。也许我这样说有些偏见,但是相信很多女人都会这样选择!女人选择走这一步的时候,大多数都是梦想能够有一日能够变成老大(正式的妻子)。

熟料待有日终成正时,居然会重走当年对手的寂寞孤单路。此时方知那种悬挂起来的金牌背后的日子到底是如何让一个妹子成为一个标准的妒妇!此时方恨缘何放弃当初执子之手定不负相思意的青梅,而选择了进入朱门红墙,不在人前哭,必须在人前笑!

其实每个人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无可非议,但是世俗的眼光,大家还是会害怕的!当然剧中最后,美好的爱情还是战胜了一切!

祝福现在仍然抓紧爱情的男女们,希望你们相依相恋,幸福美满!

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4

应该说这个电影的构思还算讨巧。《西雅图不眠夜》作为成功的商业爱情片,可以堪称为此类影片的标杆,敢于拿这个经典电影开涮,一方面说明了创作者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力的机巧,另一方面也把野心暴露的十足。毕竟,华语电影中我们已经听说过太多中国版的啥啥啥。口号喊出来,是骡子是马还得影片说话。

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电影《西雅图不眠夜》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噱头,影片贯穿故事始终,从女主角办理入境手续到戏中戏的电影院镜头,片尾大团圆的还愿,《西雅图不眠夜》被反复的提及,里面的地标式场景也在本故事中予以再现。一些重要的桥段和场景,也带着原片的影子。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甚至还有点《朱诺》的影子。

只不过,从商业角度西雅图能帮多大忙,笔者考虑的问题倒似乎在泼冷水。作为90年代初期的一部美国经典电影,毕竟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在当下华语电影爱情片的目标观众在16——35岁为主的现状里,究竟能让多少二十来岁的观众产生共鸣,而不仅仅是电影行内人喜爱或交口,这倒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而“北京”的概念,在《北京遇上西雅图》里处理的则喜忧参半。汤唯饰演的女主角佳佳,基本演出了北京姑娘略带凶悍刁蛮却又温柔似水的热心劲, 只不过这不是《北京人在纽约》,整个故事里除了佳佳的台词和表现带着北京标签,以及调侃了几句北京房价以外,吴秀波饰演的原北京医生身上真心没有什么北京劲。原以为是一个地域碰撞的影片,谁想到故事和“北京”倒基本没啥关系。所以影片中“北京”仅仅是个噱头,确实停留在空洞的概念上。

整体而言,影片的“商业伪装文艺”概念设定上,笔者认为是合格的,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没有重复着过去猛贴标签猛造噱头的老路,而是用精心设计的细节和桥段,以及技巧性的小聪明,成功的把影片赤裸裸的商业电影属性掩饰了起来,让整个影片笼罩在一种深深的文艺和人文关怀的基调内。

比如,《北京遇上西雅图》可以堂而皇之贴上女性主义的大标签。你看,电影里的几个女性,女主角文佳佳二奶翻身,转成了独立自主的单身妈妈。弗 兰克前妻嫁给了美国中年老头,穿着满是钻石的婚纱,成为了商界女强人。白发妹子居然是个同性恋界的纯爷们,以“父亲”的身份剪断了婴儿的脐带。甚至导演本 人也恨不得把银幕戳个窟窿,伸着脑袋对着观众说出了“这种傻逼爱情片,就是骗你们这些女孩的。”远远看过去,女性主义十足,电影都拍成这样了,谁还会在 乎,那些被二奶花烂了的老公的钱呢?这个角度来说,电影

确实能够讨不少女性观众的欢心。 如果你看看的导演过去拍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讲一个强奸,性无能,变态虐恋题材的电视剧,更会找到些许有意思的感触。

同时,《北京遇上西雅图》还传递出了“人文主义”“地域融合”“阶级调和”的基调,先说地域问题,你看月嫂中心的黄太太,为啥是个台湾人呢? 还有倒衣服的东北大姐,张嘴两千万的华裔女精英,无非是两岸三地是一家,国内国外都要抓,海外票房也重要。至于人文主义,拿种族举例子吧,黄太太女儿嫁给了黑人,一家来过圣诞节的段落,赤裸裸的表现着反对种族主义和天下大同的情怀。至于国内愈发激烈的阶级仇恨,影片态度也设置明显,富豪干爹险些被抓,穷人 弗兰克自强不息,富人有钱也不容易,穷人没钱也很快乐,这种哪面不得罪的暧昧态度,应该也能为影片迎来不少观众的喝彩。

至于其风光片的风貌,俨然走在了潮流的风口浪尖,前面《泰囧》的喧嚣还没散去,如果本片再卖的不错,地域片的创作热潮一定会语法不可收拾。可 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华语电影定会充斥着一帮闹剧演员横跨世界七大洲,各种寻宝追逐阴谋满天飞。各种痴男怨女,也会牵起手来《珍爱莫斯科》《百合巴黎》。从这个角度来说,其策划和构建也是不错的。

如果不抱着挑剔的眼光,《北京遇上西雅图》在整体的细节上做的比较精细,无论风光镜头,街景,打酱油的群众演员,还是一些小的台词和情绪反应,还是很用心拍摄的。比如里面很多场景都用了“声音专场”,视听语言也基本流畅。当然以个人而言,还是受不了那些太过卖弄的配乐、煽情镜头、有点突兀的 煽情台词。正是这些地方,把影片本来架设的不错的气场拉回了现实,唉,客观评价,《北京遇上西雅图》是一个用心制作的天朝商业片吧。比那些神片雷片好不 少,但是与佳片还有点距离。

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5

“败金女”文佳佳(汤唯 饰)曾经是美食杂志编辑,对爱情充满了像电影《西雅图夜未眠》一样的浪漫幻想。而在现实中,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一个“美利坚公民”的身份,她不远万里只身来到西雅图的月子中心待产生子。

在月子中心,文佳佳炫富的作风引发了房东(金燕玲 饰)和其他孕妇周逸(海清 饰)、陈悦(买红妹 饰)的反感,倍感孤独的她只能向司机郝志Frank(吴秀波 饰)倾诉心声。而看上去木讷老实的“落魄叔”Frank并不是一个平庸的男子,他在中国曾是一位一流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名医。在相处中,Frank的体贴包容渐渐融化着文佳佳的刁蛮任性。当文佳佳的富豪男友突然失踪后,一夜之间变成穷人的文佳佳得到了Frank无微不至的照顾,跟Frank和他的女儿Julie(宋美曼 & 宋美慧 饰)一起生活的这段日子,让文佳佳找到了家的温暖。

当经历了变故的文佳佳,生下了孩子,就要结束她在西雅图的颠沛之旅时,她与Frank之间已经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变化,这时的她才发现自己真正追求的爱情是什么。离开西雅图并不代表结束,离开是下一次相遇的开始……

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1000字

看完这部电影,并不会使我相信或期待在帝国大厦上面遇见对的人,10年前没准还行,那会我还相信中药能防非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希望你们可以喜欢哦。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1看过《不二情书》,不知为何想起了“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两句话。人生中很多事情看似毫无瓜葛其实却早已注定。人们总幻想着能在自己最美好的时候遇见对方,从此岁月静好,两两相守。奈何命运总喜欢和人开玩笑,兜兜转转,却不总随人愿,不过幸好遇见了你,所有经历都值得。印象中汤唯是那种卷发妩媚,长发动人,双眼都有故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2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