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师讲座观后感集锦900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听名师讲座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还有利于我们知识的吸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听名师讲座有感,希望你们可以喜欢哦。

听名师讲座有感1

11月18号晚上,我们高一全体学生在会议室参加了高一年级全体学生会议。现在想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今天的讲座由尹晓欣老师、陈峰校长、Polland校长和Simon共同主持。

尹晓欣老师就半学期来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缺漏之处进行了讲解,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缺乏足够具体的学习、复习习惯与计划”这一项。这是一个我们学校、甚至于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我们在“中国模式”中学习了九年之久,也都习惯于跟在老师身后,听老师指挥,自身缺乏主动学习的激情和明确的学习计划,从而导致效率低下与厌学情绪。虽然如此,但这不是不可解决的。中加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去纠正,便可在高中三年中培养出这些好习惯。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Polland校长陈述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有planner的正确使用、专注的重要性、“学习中不进则退”的道理以及现在很多学生日益严重的作业抄袭现象。这里我主要对copy这一项谈谈自己的看法。说起copy,可以说是每个学生都有的经历。包括我自己曾经也在初三的“书山学海”copy过很长一段时间。究其原因,或是学习任务太过繁重,或是自己一时懒散,亦或是自己对某门学科缺乏兴趣。既然copy的现象已经广泛存在,一直纠结于过去的经历也没有太多的意义。着眼于现在才是关键。老实说,我不认同copy与诚信之间有多么直接的联系,这种说法缺乏足够的依据。但的确,它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每个人都知道练习是学习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给予我们反馈,让我们知道自己对知识到底掌握到何种程度。copy之后,你对这些信息全然不知,就可能导致考试失利。更为严重的是,copy会滋长我们内心中的懒散性格。一旦它成为了一种习惯,再想戒掉就十分困难。

陈峰校长用“升旗完毕后,学生们不同的上楼方式”来引出演讲。他指出了性格对于人成功的重要性,提倡我们要富有拼搏进取的精神,做到学习与生活之中的领跑者,走在时间的前面。他同时教育我们应具有危机意识。正如中加食堂“中午晚到三秒钟,就得多排三十米的队”的例子一样,周围的强者如云,一旦你停下前进的脚步,就会被狠狠地甩在后面。尤其是顶尖大学的申请角逐更是不能马虎,你面对的将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必须在每一秒钟都想着前进,让自己更加优秀,为自己增加筹码。

最后Simon以他一贯幽默的讲演风格为我们重温了本次讲座的大致内容,然后宣布演讲结束。

本次的讲座令我收益颇大。听完讲座,也更了解了自己以后的路的艰辛与挑战,心里难免也有些热血沸腾,感觉自己似乎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了激情。但我也知晓,这激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退,只希望它能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里给予我更多的力量与鼓舞,令我不断向前。

听名师讲座有感2

2016年11月7日,我听了全国名师张老师讲座,内容教学习惯决定学习习惯,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张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讲的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张老师的讲座中她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教学习惯的养成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经验,使人深受启发,学到了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教育方法,让我在学习之余深刻地反思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和教给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张老师首先提到小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包括: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记忆习惯、 思考习惯、定计划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适应老师的习惯、认真的习惯、总结的习惯。我认为要求学生做到,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做到,养成良好的这市方面的习惯 。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也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 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张老师提出:教学习惯决定学习习惯:教师的示范性、常用措施与方法、教师良好的工作习惯。反思自己的教学,的确如此,只有老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老师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的教学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张老师说: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仔细想一想,张老师说得真好,作为老师,我们老师要以积极的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认真完成,只能合格;用心去做,才能优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努力的用心工作,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用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才能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听名师讲座有感3

在这阳光灿烂的夏天,带着阵阵火热的心情我参加并仔细聆听了由学校举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通过这次的心理知识健康讲座我受益匪浅。心理健康老师通过在学习、生活等几个方面为我们讲解大学生常见遇到的心理问题,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面对压力并解决它。 第一、在学习上。首先,“理想的大学”同“现实的大学”之间的矛盾使我产生了深深的目标失落感。以前在我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其次,大学培养目标的“高”与“空”使我对目标难以把握,觉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可我却感觉目标的内容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己。通过这次老师的答疑解惑,我了解了上大学的意义——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奋斗当收获成功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第二、在生活上。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这次的讲座让我能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因为之前的我性格上太过于执着近乎偏执,而且心里承受能力很差,面对挫折时往往不能正确解决它,只是采取消极的态度,在心理健康老师的指导下我避免了走向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误区。现在的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并且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我知道良好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我也克服了我的依赖心理。

第三、在爱情上。每个人对爱情都充满幻想,我也不例外,以为某个人是我的全世界,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所以在爱情中常常流泪,几乎不知道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许是习惯了依赖,失去的痛苦一直伴随着我。这次的讲座却从另一个的角度向我说明了爱情是一种相互独立相互尊重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坚强,就像致橡树中的我们要做两两棵肩并肩的树,而不是一个人是另一个的藤蔓。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要有一颗真诚的心,那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是一种不负责的爱情,爱情是神圣的,这种美好的情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慢慢回忆,而不是因为一时的寂寞才紧紧相拥,只是为了生理上的需要更是要人唾弃的。

最后,作为一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明确身上肩负的责任,大学时光是美好的,在这样花一样的年华,面对着朝阳,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不懈奋斗,面对压力和挫折,积极地解决,不抛弃,不放弃,我相信,我们的青春永垂不朽!

听名师讲座有感4

今天,我和孩子准点收看了保定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中年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这个人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

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听名师讲座有感5

园长去济南学习归来,带回了几位教授、专家的讲座视频,教师们争相传阅。我先观看了南师大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关于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专题报告,虽然,虞教授这次讲座的主题是针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但是仔细回味,我觉得其中的理念也同样适合我们3—6岁的幼儿教育,让大家受益良多。

讲座中提出看待幼小儿童的眼光,必须具有以下三种眼光:一是专业的眼光,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态度的准备,这种准备是科学教育的起点。二是亲情的眼光,要有慈爱、欢喜之情,有心灵的接近和契合,有一种真正的依恋。三是发现的眼光,只“看到”幼儿,那是常人的眼光,在幼儿的表现里发现他的能力、渴望、需要,并以此作为课程的根源。这对有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具备这样的眼光。

讲座中又重点分析了看待儿童的三种不同的眼光:第一种是缩小的眼光,不能正确看待儿童的存在,无视儿童本身的价值,更看不到儿童的惊人和伟大之处。第二种是普通的眼光,知道儿童的存在,看到儿童的表现,但没有在意儿童行为的意义,看不到细节。第三种是放大的眼光,这是对儿童教育者的特殊要求,在意儿童的每一个细节,关注儿童的点点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作为老师一定要具有一双“慧眼”,要善于读懂孩子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他说:“脑子里能浮现每个孩子的行动细节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观看虞永平教授讲座视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幼儿教师都要成为教育的有心人。既要潜心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课程的材料、内容是否适合幼儿,对幼儿具有吸引力。还要积极创设有益于孩子快乐成长的环境,包括了美观实用的硬环境,更包括温馨如家的软环境。总之,只有真正爱孩子、爱幼教的老师,才能潜心于幼教,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听名师讲座观后感集锦900字

听名师讲座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还有利于我们知识的吸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听名师讲座有感,希望你们可以喜欢哦。听名师讲座有感111月18号晚上,我们高一全体学生在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1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