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歌》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生命如歌》讲述的是一个乐队人员之间真挚的友谊的故事。小说生命如歌讲述了“女人心絮”、“亲情、友情”、“山水之间”和“域外漫笔”是作者发自内心对亲人、对生活的热爱,真情实感而发,处处体现了真情和博爱。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命如歌》观后感范文精选,欢迎大家阅读!

  《生命如歌》观后感范文精选(一)

  《生命如歌》的故事围绕出生于太行山的第一代兵团人陈旭刚过90大寿而引发,通过展示家中几代人对于忠诚、坚守、信念、生命价值的不同理解,讴歌了兵团人为祖国屯垦大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感人经历。该剧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和兵团发展的战略思想,宣传了山西援疆工作,契合了"中国梦"和"一带一路"主题,抒发了家国同心、大忠大孝的情怀。

  这部酝酿已久的援疆题材话剧,用丰富深刻的主题、新颖灵动的舞美、淳朴生活的表演、地域风情十足的音乐,营造出灵活多变、转换自然的戏剧空间,无论舞美表现手法还是表演处理手段,都颇具实验和探索精神,凝聚了主创团队对当下戏剧的思考,是山西戏剧舞台上难得一见的话剧佳作。

  舞台上,13位演员全情投入,用饱满真挚的感情演绎悲欢离合,拷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冲击着观众的视听,震撼着观众的心灵,刺激着观众的泪腺。演员谢幕时,观众席掌声雷动、喝彩声声,不少观众更是一边抹眼泪一边鼓掌,用带着颤抖的叫好声表达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

  《生命如歌》观后感范文精选(二)

  《生命如歌》由山西省话剧院精心创作,是山西省文化援疆工作走向深入、山西和新疆文化交流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该剧以兵团第六师屯垦戍边的真实历程为背景,着眼于几代兵团人的生活经历和因时代变迁而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塑造了出生于太行山下的第一代兵团人陈旭刚夫妇为响应国家号召,扎根新疆,"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光辉形象。"没想到山西人能够把兵团故事、兵团精神演绎得如此真实、深刻。"这是记者在兵团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评价。对外经贸大学的"90后"志愿者王帅是从兵团走出的第四代人,她以学成回新疆报效家乡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她说:"这部戏太震撼了,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们就是兵团人,不在这里去哪里?"

  兵团作家文定讴从创作初期就关注着这部戏,在资料甄别、史志核查等方面为剧本创作提供了重要帮助。在他看来,《生命如歌》能够打动观众的关键在于这部戏的真情实感,剧中呈现的遭遇暴风雪、1979年知青返城、乌鲁木齐执勤维稳,以及关于忠诚、坚守、信念、生命价值的纠葛与探讨,都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缩影与写照,观众能产生很强的共鸣。

  "《生命如歌》以艺术形式保留、记录、展现了兵团人艰苦卓绝、壮丽辉煌的创业史、奋斗史,铭记了过去,书写了现在,更展望了未来,对当代兵团人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新丝绸之路上追梦圆梦的角色定位做了全新的阐释。构思新颖、主题鲜明、呈现完满、生动感人。"兵团第六师党委书记、马新平说。

  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文化援疆工作,山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瑞鹏4次率团赴新疆考察调研,明确表示:"文化援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留新疆各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将山西文化精髓播撒到新疆地区,形成交流、增加认同、增进友谊。"为此,山西省文化厅成立了文化援疆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山西省文化厅文化援疆工作方案》,做好了近、中、远期的文化交流规划,每年一次的"艺术精品新疆行"成为制度和常态。

  2014年,山西省文化厅精心策划了包括"山西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说唱剧《解放》新疆行"和"晋善晋美——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两项内容在内的"山西艺术精品新疆行"活动。由120人组成的展演团队在新疆多地巡演10多场,众多观众和参观者感受到了山西文化的魅力。张瑞鹏表示,话剧《生命如歌》的创排是山西文艺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的一次成功实践。

  20世纪60年代前期,兵团为什么能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欢迎,进而得到自治区、西北局,甚至党和国家的肯定和关注,关键就在于兵团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而且在思想文化、社会进步和应急处突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没有自身的强大,没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就不能承担特殊的任务,也不能发挥出特殊的作用。不能因为侧重戍边任务,而偏废维稳和经济建设,也不能因为侧重维稳,而偏废经济建设和戍边任务。努力使兵团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职工安居乐业的强有力的组织。社会仍需竭尽全力关注老一代军垦人的生存。只有兵团自身强大而稳定,才能发挥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作用。用现代文明吸引当代青年人来疆兴疆稳疆,用现代文化抵制"三股势力"对思想文化的渗透,确保新疆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兵团是代表党和国家存在于新疆、发展于新疆的特殊组织。屯垦戍边是兵团永远不变的职责和使命。国家利益、新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兵团的最高利益,兵团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必须以国家大局、新疆大局为重。并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高更大更强的作用。

  我们需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兵团,需要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的兵团,需要越来越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希望与憧憬的兵团。

  看完《生命如歌》,使我们对兵团的历史更加满怀景仰,对军垦创业者和老一辈兵团人更加满怀崇敬,对兵团事业更加满怀信心。我们决不能忘记党中央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决不能忘记老一辈军垦人的艰苦创业,决不能忘记一代代兵团人的艰辛付出。老一辈兵团人历尽千辛万苦开创的兵团事业,创造的兵团精神,永远是兵团最宝贵的财富,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生命如歌》观后感(三)

  2015年8月3日始,由山西省话剧团倾情创作的大型原创话剧《生命如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巡回演出。该话剧展开的是一部反映热爱兵团、奉献兵团、建设兵团、礼赞兵团的历史画卷,是一首涉关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绵延而悠长的劲歌。这是山西省文化援疆工作走向深入、晋疆文化交流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也是全国19个援疆省份中第一部专门为援疆而创作的话剧。许多观众都饱含热泪看完《生命如歌》,他们深深地被剧情所打动。

  山西老军垦陈旭刚是当年八路军三八六旅十六团的一名指导员。后随部队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进军新疆屯垦戍边。在他90岁生日的前一天,在妻子刘玉凤的张罗下,儿女们从各地回到兵团五家渠市的家里为相濡以沫的老伴过生日。哈萨克族的老朋友和师部也来人给老人祝福慰问。可是陈老爷子却对过90岁大寿的生日耿耿于怀。

  1975年兵团撤销。团场的发展进入了极其困难的阶段,又遇到改革开放初期知青大返程的复杂情势。时任团场党委书记的陈旭刚,为了打消兵团战士面对走留的困惑,稳定生产秩序,逼迫担任生产连队连长的儿子陈保国在自己的面前发誓决不离开兵团。

  在反复得到儿子的承诺后,他在群众大会上宣布自己的家人决不会有一个人离开兵团。意想不到的是,当天夜里他儿子陈保国居然和北京知青的妻子侯素英带着5岁的孙子偷偷离开兵团回到了内地。对于儿子的离去,恼怒的陈旭刚发誓今生不再认陈保国这个儿子。血脉里流淌着兵团人精神的陈保国,没有忘记需要发展、需要支持的兵团。2004年,他投资兵团兴建企业,想在父亲80岁生日的时候,希望和父亲消弭积怨,却被生性刚正的父亲拒之门外。

  面对老伴和民族朋友的欢庆生日之约,90岁的陈老爷子预感到儿子陈保国也要回来。陈旭刚耳闻目睹儿子10年来,对兵团建设、边疆发展的付出,心中虽然渐渐平息了怨恨,但老爷子仍然不能接受儿子当年在团场众目睽睽之下"背叛".可是,当老爷子参加完学习习近平主席视察兵团、视察他曾经耕耘过的这片土地、这个团场时的座谈会后,他竟然主动提出要过这个90岁的生日。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儿子陈保国却没有能参加上自己的生日盛宴,却因突发心脏病,离开了他挂牵着的兵团事业。

  生命像一首歌,每一个人都在咏唱,都有曲终人散的时候。但是面对逝去的日子,你是否还会心存敬畏、心存感动、心存感念咏赞那个如歌的生命,回味那个燃烧激情的那个岁月。

  看完有序幕、尾声和六场剧情组合接近120分钟的《生命如歌》,让人丝毫没有冗长感。静观原创话剧《生命如歌》,给我有四点思考。

  一是如何看陈保国们的"背叛"

  1961年至1966年,根据国务院的安排,兵团相继安置了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和浙江、江苏等6个省市知识青年127156人。因为"_"十年内乱,加上兵团的体制改变、单位移交和正常调动、退离职等原因,1978年底,共减员64990人。这些知青返城,以及后来兵团奉命对边民外逃地区实行的代耕、代牧、代管的"三代"任务后期,1979年4月至1980年5月,原"三代"人员也要求回厂归队。这就是当时的"回城风".

  尤其是兵团撤销后,政治干部数量少,质量低,机构不健全,基本上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干部职工思想混乱,不安心边疆,不安心农场的人不断增加,直接影响了团场的巩固,也不利于边疆的安全。

  陈保国和北京知青的妻子回城打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现在看来,不是叛变、不忠诚的代名词,更不应该背负"叛徒"的名声。

  不要失忆,这些回城知识青年或支边青年仍是兵团的火种,身上仍流淌着兵团的血液,传承着兵团精神,同样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接续为国家奉献着自己的生命和价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挂念兵团、支援兵团。

  奉献是青年人生价值的试金石。奉献是青年有无价值的刻度表。奉献,不仅在于有能力后的捐助,更在于心怀天下,穷困袭扰时的卓立前行。这在陈旭刚和儿子的身上都得到体现。

  同时,剧情也给我们宣达了陈旭刚玄孙陈帅的理念,也碰疼了观众神经:自由和民主的意义;没有自由即没有尊严,没有尊严就没有人的价值。

  但是,一个人,如果不为他人创造价值,那他自身就没有任何价值。奉献是青年一代连通自我世界和外我世界的主要路径。

  奉献是《生命如歌》的主旋律。奉献永远不过时,永远在路上。

  二是如何看待老军垦们的坚守?

  今年6月8日,《石河子报》上报道了这样一件普通的故事——《一个老军垦的心愿》……"要死也要死在八师,我是兵团人,是八师的老军垦,要长眠在八师的土地上。"生命的最后时刻,143团二营7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张兰用颤抖的声音咬着牙说的这样一话。这是她最后的心愿。她家人本想办一个简单葬礼。没想到葬礼当天,143团二营七连的党支部书记詹义明和连队的几位领导亲自来送张兰。詹义明说:"张阿姨是连里老军垦,为咱们连作了一辈子贡献,说什么也得来送送她。"这是最基层党支部的代表的心声,"老军垦们是这座城市的最初志愿者,他们又是奉献了青春和年华,甚至包括自己骨灰的建设者。"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也是《生命如歌》中对兵团第一代军垦人一生最好的诠释。

  兵团60年的奋斗,树起了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不朽丰碑,奏响了增进民族团结、共同维护新疆稳定的壮美赞歌,绘就了开发建设边疆、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篇章。兵团在天山南北、戈壁沙滩白手起家,开辟了大片新绿洲、新良田,建设了大批现代化团场和"戈壁明珠"石河子等军垦新城,奠定了新疆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的基础,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创造了融红色文化、中原文化、边疆文化于一体的兵团文化,有力地推动了新疆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

  兵团60年的奋斗,书写了几代兵团人扎根边疆、报效祖国的英雄史诗。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但是我们看一看老军垦们留下的历史遗产——一个个农场水利工程、一颗颗璀璨的瀚海明珠。我们心中怎能不充满对先辈们的敬佩和感动。

  一部兵团史,就是一部甘于奉献史、一部勇于担当史。

  我们不能忘记在革命战争中出生入死、为兵团发展呕心沥血的老一辈革命家王震同志以及王恩茂、张仲瀚、陶峙岳同志等兵团事业开拓者,他们以卓越的智慧、勇气和胆略,开创了兵团的光辉事业。我们不能忘记以孙龙珍同志等为代表的响应祖国号召扎根新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献身新疆的老一代兵团人和英雄们。我们还要感谢以李梦桃、刘守仁、陈学庚、马军武、梅莲同志等为代表的至今仍然驻守边疆、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继续创造辉煌和业绩的270多万优秀兵团儿女。兵团精神之火炬照亮现实和未来。

  三是如何跟进时代艺术地反映兵团火热生活?

  艺术家要接近现实、深入现实、处理好与复杂现实交织的多画面、多角度、多元化、多层次的远与近的生活。所有艺术作品是展现给大众的。艺术家要通过艺术手段建立起与现实的全新关系,再次获得大众与有关现实的深入理解的新视角。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今天这个数字化时代通过最切近当下的舞台艺术实践的梳理,并加以挖掘与反思。

  舞台元素、人物对白……当下,大大改变了我们有关现实与生活的认知。尤其是历史题材的作品,蕴含于话剧空间、舞台时空的现实感就越需要接地气,越需要人性化,不能拼命地拔高。这样,观众对剧情的理解与思考也越深远。

  《生命如歌》作了很细心的探索。如:陈旭刚与死去的儿子的心灵对话;陈旭刚为儿子的遗物上别缀"奖章";陈旭刚的检讨书;序幕尾声呼应的场景战地护士刘玉凤与受伤的指导员陈旭刚对白等。

  舞台景观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既表征了中国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特色,也反映这些舞台景观设计者的心态与美学趣味。

  要利用好不同舞台场景的变化,反映流动的生活。但《生命如歌》在舞美设计上,显得单薄与简约。另外,作为一个90岁的老人在舞台上的语言、动作等整体表达,让人觉得略显夸张,不尽合乎一个耄耋老者的艺术形象。

  话剧主题是《生命如歌》,但在整个剧情发展脉络上回望,编剧没能有融入生命、奋斗、爱恨、悲欢等生存符号的、舞台上反复吟唱的一首主题曲《生命如歌》的歌儿,使艺术感染力减弱。

  四是如何看待兵团在新形势下屯垦戍边的作用?

  剧情沉湎于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多,对现实和未来展望少。

  20世纪60年代前期,兵团为什么能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欢迎,进而得到自治区、西北局,甚至党和国家的肯定和关注,关键就在于兵团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而且在思想文化、社会进步和应急处突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没有自身的强大,没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就不能承担特殊的任务,也不能发挥出特殊的作用。不能因为侧重戍边任务,而偏废维稳和经济建设,也不能因为侧重维稳,而偏废经济建设和戍边任务。努力使兵团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职工安居乐业的强有力的组织。社会仍需竭尽全力关注老一代军垦人的生存。只有兵团自身强大而稳定,才能发挥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作用。用现代文明吸引当代青年人来疆兴疆稳疆,用现代文化抵制"三股势力"对思想文化的渗透,确保新疆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兵团是代表党和国家存在于新疆、发展于新疆的特殊组织。屯垦戍边是兵团永远不变的职责和使命。国家利益、新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兵团的最高利益,兵团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必须以国家大局、新疆大局为重。并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高更大更强的作用。

  我们需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兵团,需要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的兵团,需要越来越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希望与憧憬的兵团。

  《生命如歌》观后感范文精选(四)

  近日,集团党群部组织新一批志愿者到八一剧场观看话剧《生命如歌》,让志愿者们更深刻的了解和学习"兵团精神".

  该剧以中国梦、"一带一路"为主题,反映了山西援疆工作成果,展示了山西弊革风清、转型创新发展新形象。演出过程中,许多观众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同时也引发出几代兵团人对于忠诚、坚守、信念、生命价值的不同理解与深沉探讨。

  看了这台话剧让我对兵团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对兵团人这个群体产生了好奇和敬佩之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兵团历史,学习兵团精神、践行兵团精神。

  《生命如歌》观后感范文精选(五)

  终于看到了由山西省话剧院排演的话剧《生命如歌》,给我的感觉就是"荡气回肠".虽然看的是话剧,感觉到洗涤的是我们的心灵。在看演出之前,我就读了这个戏的剧本,当时的感觉就已经非常震撼了,立在舞台上的戏,人物的个性和生命力就更强了,特别是老演员董怀玉的杰出表演,仿佛把这位兵团的老战士活灵活现的摆在我们面前,极大的感染了全场的观众。这是我省话剧院特别是主演董怀玉继《立秋》之后,又一出感人至深的剧目,其表演成就可喜可贺。

  话剧《生命如歌》,编剧王元平是一位部队的优秀剧作家,写过不少的剧本,可惜都没有看过。但是从看到的《生命如歌》想象,他的其他作品也不会逊色,因为从这个剧本已经看出了作者的功力不浅。当然,导演和舞美也为剧目增色不少,使全剧的艺术性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值得我省戏剧同行学习和借鉴。

  《生命如歌》是表现老一代革命军人如何扎根边疆,将自己的青春岁月、后代子孙以至生命都奉献给边疆的故事,可以说是完整体现主旋律的话剧。但是这部体现主旋律的话剧却一反常态的不是带有政治味很浓的剧目,而是有非常感人和吸引人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优秀的作品,看起来给观众一种迥然不同的不一样的感觉。

  全剧围绕兵团老战士、年届九十高龄的陈旭刚的家事展开,但是没有把一些标语口号式的"豪言壮语"做为正面道理展示给我们,而是用充满激情的儿女情长和朴素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喜怒哀乐为我们表现了中国几代人之间的差距和代沟,既充满矛盾冲突,又有许多共同的思想感情,看起来令人感触颇深。剧目从一开始就为我们敞开了一位战士对党、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但是也深刻揭示了每个人都不会排除的对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子女的疼爱,更忘不了从小自己成长的家乡和故土。正因为他们能够舍弃自己的家乡故土,为国家和党的事业做出忘我的奉献,他们的所作所为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无论陈旭刚还是他的老伴刘玉风包括他的儿子保国、卫国等子孙,尽管和父辈们有不同的社会理念和人生道路,但是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在他们身上获得的继承和发展。就连在美国长大的重孙子陈帅,虽说受的教育不同,但是也同样具有人类共同的、积极的思想观念,同样是中华优秀传统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同样也预示着中华民族迟早要在世界产生影响的未来。

  正如陈旭刚同自己已经去世的儿子在冥冥之中的对话那样,对国家、对事业的忠诚是建立在对人的基本尊严和自由的基础之上的。陈旭刚的坚守和陈保国的离开都是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他们之间很难评价对与错,但是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却始终没有分离,这也是《生命如歌》告诉我们的真谛。戏的结尾,为了给陈旭刚过九十岁的生日,大家把老爷子过去获得的奖章一个一个的挂在他的胸前,但是老爷子把最后一个奖章摘下来,别在了死去的儿子保国的遗物上,使观众禁不住流下眼泪。这枚奖章是他自己的,更是给自己儿子的,是对儿子为了家乡、为了国家的无私奉献的肯定和奖励,也是表现陈旭刚人生升华的表现。

  该剧从头到尾充满了戏剧矛盾和戏剧冲突,但是又很难找到矛盾的对立双方,戏剧性完全依靠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追求表现,包括刘玉凤的扮演者李坤棉在内的几位演员表演都非常出色,都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剧情的发展,几乎都是用富有个性的语言、内心的纠结而产生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台词,使人物性格升华并发展变化的。

  主要人物陈旭刚从开头对儿子离去的怨恨到对儿子的谅解,不是依靠什么冠冕堂皇的说教表现,而是内心激烈斗争的觉醒,这样就使人物的艺术震撼力发展到了极致。当我们看到陈旭刚面对当年拿走的那件羊皮袄发出自己内心对先自己而死去的儿子的埋怨时,何尝不是对他自己的悔恨和自责呢?这样塑造的人物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富有强烈人情味的父亲形象,而又没有丝毫损坏共产党员的英雄形象,这样的共产党员才是观众心目中、接地气的真正可亲可敬的形象,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虚假的英雄形象。我们的舞台艺术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艺术典型。

  全剧的演出节奏也非常紧凑,编导用保国的死讯,恰到好处的把全剧的悬念感和观众的心紧紧的抓住了;保国的死讯被孙子揭穿之后又没有让观众把心放下,而是引起更大的担心和紧迫,这些都是该剧的艺术创作魅力所在。不过这个悬念感让一个孩子揭穿似乎轻了些,如果把规定情境铺垫的更扎实、更完善些,估计艺术效果会更好一些。我想作者在这里是想通过陈帅的行动表现我们同西方文化之间不同的地方,甚至是批评中国文化中不是那么积极的、开放的弱点,倒也情有可原,但是从全剧的戏剧性角度看,这个悬念让孩子来做,毕竟分量轻了些。如果这段情节是让陈旭刚先发现了那件羊皮大衣,自己出面让儿子出来揭穿悬念,是否戏剧性会更强,震撼力会更强烈些?当然,这仅是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未必准确。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感人又富有极大正能量的好戏,希望省话剧院在今后的演出中能够再进一步修改提高,使该剧产生更为精彩的艺术魅力和演出效果。


相关文章:

1.《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

2.精彩感恩教育主题演讲稿优秀5篇

3.关于生命的演讲稿 生命的演讲稿例文600字

《生命如歌》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生命如歌》讲述的是一个乐队人员之间真挚的友谊的故事。小说生命如歌讲述了女人心絮、亲情、友情、山水之间和域外漫笔是作者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