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曼德拉》观后感5篇_《曼德拉》观后心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电影《曼德拉》该片讲述了南非前总统、自由斗士曼德拉青年时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监狱中度过的27年艰苦岁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电影《曼德拉》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曼德拉》观后感【一】

  纳尔逊曼德拉应该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世界伟人之一。从小学时代开始,我们就从语文、历史,乃至政治教科书中熟读这位伟人的丰功伟绩。再后来,通过《新闻联播》,也每每能一见其尊荣。进入网络时代后,关于他的故事更是层出不穷,让人观之不尽,读之不竭。但就我而言,能真真正正带我走近曼德拉,走进其内心世界还当属于近日在内地公映的大电影《曼德拉》。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特殊年代,白人殖民统治下的南非,种族隔离中的灾难世界。虽为贵族出生,带着正宗的贵族血统,但曼德拉生下来就不乏不安定因子,尤其是系统西学法律专业知识后,其内心的不安分犹如火山岩浆喷薄而出。加入反政府组织,领导罢工,掀起暴动,年轻时期的曼德拉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与英雄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反的是,早期的曼德拉是狂热的暴力崇尚者,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暴力才足够能引得政府的关注,全世界的目光才会注视南非这片政治争斗、人权争斗的非净土。也因为如此,曼德拉被捕入狱。

  影片《曼德拉》并没有回避青年时代他的激进与冒进,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以往的人物传记片中,尤其是我们自己的人物传记片,人生中的污点往往是可以回避的,尽管是一些人尽皆知的。《曼德拉》却恰恰相反,故而大大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和可观赏性。

  普通观众知晓曼德拉往往是因为他坐过牢,出狱后成为南非总统等等等等粗线条的大事件,而对狱中的曼德拉却知之甚少。其实,对曼德拉一生起着重要关键作用的恰恰是他的牢狱之灾。虽然我们不能说曼德拉应该感谢这次入狱,但事实上,正是这次牢狱之灾改变了曼德拉的一生。狱中的曼德拉饱经磨难却坚持读书、学习,在继续成为学生_精神领袖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出狱后的他渐渐改变抗争方式,直到南非废除种族隔离…

  电影《曼德拉》对曼德拉的监狱生活亦有较为详尽的描述与回顾。诚然,导演在撷取这个片段时,不仅仅是想再现曼德拉的艰辛岁月,也不仅仅因为他是曼德拉人生命最重要的人生历程,我想,更主要由于在这段非人的生活中,曼德拉依旧坚持理想,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样的精神惠及观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或许,这才是人物传记电影的精髓所在。

  要想林林种.种、面面俱到真实再现曼德拉95年的浩瀚人生,仅靠一部电影显然是不够的。但电影《曼德拉》却最大程度的奉献出了曼德拉人生岁月中的重大闪光点,想尽得当,次重分明,既着重刻画其影响南非影响世界的历史时刻,也不忘概描能凸显其作为普通人的性格特征,从而让曼德拉伟大中见平凡,平凡中现伟大。观众也得以一步步、一点点走近伟人,走进他的真实内心世界。敬畏、感佩、叹服、膜拜之情便油然而生,磅礴而出。

  电影《曼德拉》观后感【二】

  看完电影《曼德拉》,想起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两人同为黑人,同为自由而战,同为人民而战,这样领袖般的斗士注定成为传奇。本片取材于最伟大的南非人曼德拉的光辉岁月,通过其生平事迹试图还原“战功卓著”的南非国父传奇的一生。本片选在7月18日上映,一则是切了“曼德拉国际纪念日”,二来是宣扬曼德拉的精神。《曼德拉》是要向人们宣告,曼德拉虽死,但他身上那股追求自由和和平的精神却永远存在。

  《曼德拉》云集了一流的制作班底和国际影星,是首部在中国公映的南非传记电影。饰演曼德拉的是好莱坞当红“大叔级”一线明星伊德瑞斯·艾尔巴。他精彩的演绎,将曼德拉苦难时的消极和奋斗的激情,竞选时的点点焦虑与自信,生活上的爱等等,都用非常细微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淋漓尽致地诠释,那是散发出一位智者56年的智慧与善良,冷静与宽容,以及那颗追求和平和自由时的勇敢。

  片中,艾尔巴会拳击,会跳舞,会对女孩子甜言蜜语,更会为打赢一场场官司而喜上眉梢……这样就将一个活生生的曼德拉真实的还原了出来,因为伟人也是“人”,也要生活。伊德瑞斯·艾尔巴入木三分般的刻画,让他获得了今年的金球奖剧情类影片的影帝提名,更是“在艾尔巴那堪称壮丽的表演依托下,整部影片逐渐达成英雄史诗般的气魄”。

  《曼德拉》无论基调如何的温暖轻快,无论电影如何的励志,电影都无意掩饰追求自由与和平之路的悲剧底色。被迫入狱,破碎的家庭,动荡不安的局势,压迫的生活,无法奢望的自由与平等,等等,以至于曼德拉的出现与改变是一种突破,一种传奇,当然也含有受挫时的挣扎与怀疑。电影真诚的还原曼德拉一生的主要活动,那纪录片式的影像给了影片一种天然的真实感。

  再者,导演对细节的刻画,让人物的表现也更加的传神。片头片尾桥段的互相呼应,简直是“神来之笔”。画外音的点缀下,曼德拉悄悄地述说着自己的梦想,那是天真无邪的乐园,那是和平的摇篮,尽管他像一个影子一样活在爱人和孩子身边。而影片最后,曼德拉追求那自由与和平后所失去的亲人与朋友的镜头,让人无限敬佩之时,一种悲伤悄然流露心间,如刀割一般,疼。

  《曼德拉》多次运用慢动作暗示人物的注意力所在,这是片中刻画人物最成功的视觉策略。在《曼德拉》中,一组镜头表现拥挤的广场上,曼德拉高高一隅深情演讲,升格镜头里的领袖式人物的高大与人民追求自由与和平的心得到了速度化式的演绎。电影中的暴动与暴力场面,虽说在很多动作电影中随处可见,但是在《曼德拉》中将暴力色彩的营造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自然。狱中囚徒吃着发霉的饭菜,经常会受到虐待,甚至连洗澡的权力都没有。那雨中脱光衣服整整站一夜的镜头,早已对南非的残暴的统治一一控诉,这是消磨他们的身体,更是对尊严,对精神的奴役。

  在法国学者拉康看来,眼睛是一种欲望的器官,因此,我们能从观看行为中获得“快感”。这个行为,也得到一种认同和参与感,当我们坐在影院“凝视”曼德拉伟人的时候,我们同时会携带并投射自己向往的自由与和平追求的欲望。影片中的曼德拉更多的被放置在被看,而不是观看者的视觉位置上,多少带有记录风格的摄影风格,将曼德拉置于记录对象的位置。可以说,曼德拉成为一幅催人泪下且精神焕发的南非社会画面中让人沉迷的风景。而这一视觉也呈现出了一代伟人曼德拉的冷静、理性、包容,以及对自由与和平的孜孜追求。

  电影《曼德拉》观后感【三】

  曼德拉是谁?相信不少普通观众在面对电影《曼德拉》的海报时多少会有些这样的疑问,不过若你对世界现代史或政治较有涉猎的话,那么对于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因为这位全名为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RolihlahlaMandela)的男人曾任南非总统,而且还是首位黑人总统,并拿过诺贝尔和平奖,被尊称为南非国父,还被《时代》周刊称为“世间最接近圣人的人”。而电影《曼德拉》正是根据其自传《漫漫自由路》改编,展现了他跌宕起伏、大开大阖的一生传奇。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电影,《曼德拉》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并未如流水账一般将主人公人生中的每一个亮点都给予呈现,而是将其少年时期一带而过之后,便将重点放在了他的青中年时期,而这个时期又大致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他最终投身到反种族隔离运动时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第二部分是被捕之后27年的牢狱生活,第三部分则是他出狱后至当总统前为终结种族隔离制度所做的种.种调解及协商的努力再现。

  三段式的剧情犹如讲述了三个相对独立成篇但彼此又互有联系的故事,分别展现了曼德拉不同时间段内的不同状态和心态。

  第一部分的他热血、冲动,且满怀愤懑,“平等”是他当时最大所求,面对激烈的种族矛盾,他最终选择了武力作为他捍卫及争取权益的方式。暂且不谈这样做法是对是错,单就他的表现而言,如此富有激情而且为了信念奋勇向前、坚贞不屈的精神着实会带给人很大的触动。

  第二部分的他因为身陷囹圄,且遭遇非人待遇,换做旁人,只怕早已自暴自弃,但他不仅坚持活了下来,而且还开始利用这段时间去思考和规划。与其说这是为了打发狱中单调孤寂的漫长时光,倒不如是借此机会净化自己的心灵并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与认知。

  第三部分的他出狱后变得更加平和、睿智,且难得能放下仇恨,胸怀大爱,用“真相与和解”拯救了南非。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27年的牢狱生活对他有了深远的影响,让他有了新的领悟,另一方面也是他的远见卓识让他意识到暴力与仇恨无法解决种族矛盾,唯有尝试和解才能带来和平的唯一出路。

  片中除了生动展现曼德拉的心路觉醒历程外,亦难得的涉及到了他的情感生活。原来,再怎么伟大高尚的男人也有其普通平常的一面——换言之,无论是婚姻生活还是感情经历,他其实都不是完美的。年轻时的劈腿让第一任妻子离他而去,之后的第二段婚姻本该是琴瑟和鸣,但因为他的入狱而导致的分离及伤害,让他与第二任妻子温妮逐渐貌合神离、渐行渐远……

  非凡的经历让曼德拉最终完成了个人涅槃,成功走上神坛,受世人敬仰,但无限风光的背后,想必其心中终究有些落寞吧——

  为了理想与信仰,他半生奔走,最后却留不住红颜知己为伴,就算手握无边江山,也有憾!

  可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终究古难全。

  电影《曼德拉》观后感【四】

  “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

  看电影《曼德拉》会想起这句台词,虽然不是出自同一部电影,但向往自由的精神是一致的。影片从主人公曼德拉出生说起,讲述了他为南非有色人种争取权力和自由的辉煌人生。通过这部电影,能够了解这位伟人经历的艰苦岁月,他并不是一个国际政坛明星,而是一位真正的斗士,带领民众走向和平与自由。

  《曼德拉》由伊德瑞斯·艾尔巴主演,传记片最大的忌讳就是流水账叙事,《曼德拉》避免了这个误区。电影选取的是曼德拉人生重要的几个转折点来描述,以点到面来折射他的整个人生。

  纳尔逊·曼德拉1944年加入非国大,这一年他28岁。此前的曼德拉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利用自己的法律专业在帮助很多贫苦的南非人,他很知足。但是,随着生活中的丑陋真相越来越触目惊心,曼德拉才明白,单靠一个人的知识和地位根本不可能扭转南非有色人种的命运,所以他加入非国大,为的就是团结黑人同胞。

  按照影片的叙事手法,《曼德拉》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就是青年的非国大时期、入狱后的中老年时期、以及出狱前后几年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曼德拉人生目标形成的时期;第二个时期比较曲折,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也逐渐成为南非黑人的精神领袖;第三个时期是他人生最重要的几年,虽然很短,但却改编了南非的命运。

  曼德拉人生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他的晚年时期,他的精神和行动准则成为南非黑人的前进方向,他的非暴力方式也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影片并没有避讳曼德拉家庭的后院起火,他的妻子温妮采用暴力极端的手段来争取自由,但适得其反,夫妻两人的矛盾几乎到了不可调和地步。

  整部影片观赏下来,《曼德拉》堪称一部精良之作。不仅仅是因为聚焦于这个伟人的一生,也是因为在处理手法的恰到好处,让观众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看到他人生的闪亮之处。同时,影片中对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还原也颇见功力,比如“沙佩韦尔惨案”、曼德拉被宣判无期徒刑、以及曼德拉出狱的经典场景,这些事件都影响着南非的历史进程,在片中都得到极好的还原。

  作为一部引进电影,《曼德拉》不同于内地观众常看到了商业娱乐大片,这部电影有一个精彩的传记故事,同时也展现了南非数十年的历史发展,在人们被商业片狂轰滥炸的今天,《曼德拉》反而显得弥足珍贵。

  另外,开头的那句台词,出自梅尔·吉布森主演的《勇敢的心》。

  电影《曼德拉》观后感【五】

  曼德拉是谁?相信不少普通观众在面对电影《曼德拉》的海报时多少会有些这样的疑问,不过若你对世界现代史或政治较有涉猎的话,那么对于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因为这位全名为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RolihlahlaMandela)的男人曾任南非总统,而且还是首位黑人总统,并拿过诺贝尔和平奖,被尊称为南非国父,还被《时代》周刊称为“世间最接近圣人的人”。而电影《曼德拉》正是根据其自传《漫漫自由路》改编,展现了他跌宕起伏、大开大阖的一生传奇。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电影,《曼德拉》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并未如流水账一般将主人公人生中的每一个亮点都给予呈现,而是将其少年时期一带而过之后,便将重点放在了他的青中年时期,而这个时期又大致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他最终投身到反种族隔离运动时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第二部分是被捕之后27年的牢狱生活,第三部分则是他出狱后至当总统前为终结种族隔离制度所做的种.种调解及协商的努力再现。

  三段式的剧情犹如讲述了三个相对独立成篇但彼此又互有联系的故事,分别展现了曼德拉不同时间段内的不同状态和心态。

  第一部分的他热血、冲动,且满怀愤懑,“平等”是他当时最大所求,面对激烈的种族矛盾,他最终选择了武力作为他捍卫及争取权益的方式。暂且不谈这样做法是对是错,单就他的表现而言,如此富有激情而且为了信念奋勇向前、坚贞不屈的精神着实会带给人很大的触动。

  第二部分的他因为身陷囹圄,且遭遇非人待遇,换做旁人,只怕早已自暴自弃,但他不仅坚持活了下来,而且还开始利用这段时间去思考和规划。与其说这是为了打发狱中单调孤寂的漫长时光,倒不如是借此机会净化自己的心灵并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与认知。

  第三部分的他出狱后变得更加平和、睿智,且难得能放下仇恨,胸怀大爱,用“真相与和解”拯救了南非。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27年的牢狱生活对他有了深远的影响,让他有了新的领悟,另一方面也是他的远见卓识让他意识到暴力与仇恨无法解决种族矛盾,唯有尝试和解才能带来和平的唯一出路。

  片中除了生动展现曼德拉的心路觉醒历程外,亦难得的涉及到了他的情感生活。原来,再怎么伟大高尚的男人也有其普通平常的一面——换言之,无论是婚姻生活还是感情经历,他其实都不是完美的。年轻时的劈腿让第一任妻子离他而去,之后的第二段婚姻本该是琴瑟和鸣,但因为他的入狱而导致的分离及伤害,让他与第二任妻子温妮逐渐貌合神离、渐行渐远……

  非凡的经历让曼德拉最终完成了个人涅槃,成功走上神坛,受世人敬仰,但无限风光的背后,想必其心中终究有些落寞吧——

  为了理想与信仰,他半生奔走,最后却留不住红颜知己为伴,就算手握无边江山,也有憾!

  可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终究古难全。


相关文章:

1.观看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2.《当幸福来敲门》电影观后感400字五篇

3.《非洲三万里》读后感

电影《曼德拉》观后感5篇_《曼德拉》观后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0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