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节目《榜样4》观后感优秀范文1000字10篇(3)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专题节目《榜样4》观后感范文八

  《榜样4》通过榜样们的感人故事诠释了党的崇高理想,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这些“平凡人”,从本职工作出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演绎了“不平凡”的经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听榜样故事,见贤思齐,感受他们的初心,感受他们的力量,感受他们的苦与乐。

  “平凡人”李连成的“不平凡”经历:敢于吃亏,乐于吃亏,带领西辛村村民致富。李连成是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他是党的好代表,人民的好书记,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常说:“要敢于吃亏,乐于吃亏。”当村里种植蔬菜致富时,他选择“吃亏”——借钱给村民建大棚;当翻修房子选择土地时,他选择“吃亏”——选择水沟上的地基;当村民入股建造纸厂时,他选择“吃亏”——股东为100多户村民。李连成服务于群众,致力于群众,造福于群众,坚持言必信行必果,最终使西辛村人民过上祥和安乐的生活,村庄也在设施、教育、经济等各个方面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李连成这样的“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绘出了西辛村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图景!

  “平凡人”李萌的“不平凡”经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做好基层的环卫者。李萌现任北京市东城区环卫中心十所“三八”女子抽粪班班长。她初入工作岗位仅22岁,如花似玉的年龄,成为一名城市清粪环卫者,克服困难,任劳任怨。难以感受到22岁的她第一次走进换位岗位时的心情,难以想象22岁的她第一次工作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难以体会22岁的她第一次手拿沉重工具的力量。她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城市环境,奉献给了千家万户,奉献给了春夏秋冬,奉献给了清晨和日暮。正是有这样默默无闻、踏实肯干、辛勤劳作的的环卫工作者,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便利,环境才更加舒适。李萌这样的“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谱写了一曲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劳动之歌!

  每一位榜样都是众生中的“平凡人”,但他们不甘于平庸,能将平凡的事做到极致。他们是“平凡人”,却在大是大非面前做了“不平凡”的选择;他们是“平凡人”,却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他们是“平凡人”,却有着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不平凡”精神。我虽平凡如许,但要执着如斯,作为一名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愿做平凡事,敢做平凡事,做好平凡事!

  专题节目《榜样4》观后感范文九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榜样4》专题节目的开播,向我们讲述了一位位先锋模范人物的感人故事,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与生活中,书写着不平凡的壮丽人生,展现了优秀共产党员坚定信仰、担当作为、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激励着每一个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榜样的力量深入人心,不仅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榜样,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榜样,国家的富强同样需要榜样!

  学榜样精神,让青少年在阳光下成长!毛主席说,青少年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的,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心智理念还不成熟,如果不为青少年带来正确指引,将会影响他的一生。为了让青少年在阳光健康的环境下成长,我们要在学校,在社会营造一种学习榜样的氛围,让他们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榜样,学习她身上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以民族英雄张富清为榜样,学习他身上坚守初心、淡泊名利的品格;以改革先锋袁隆平为榜样,学习他身上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学榜样精神,向榜样看齐,与时代同行。

  学榜样精神,让社会和谐发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和谐社会需要崇高的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谦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如今,高铁霸座、带头闯红灯、老人跌倒无人扶、小孩溺水冷眼旁观,种.种事件层出不穷,是社会的冷漠还是人性的扭曲?都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学习榜样,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歌德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就会停止,目标就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可见榜样的影响之大。因此,我们要学榜样精神,向榜样看齐,看见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遇到不公正事件及时出手,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

  学榜样精神,让国家富强更有力量!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曾经,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以学习焦裕禄为榜样;今天,“拼命黄郎”黄大年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天眼之父”南仁东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许多榜样,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每一个时代的榜样,都在指引着社会发展、民族前进的方向。正是因为有他们,中国的脊梁更加坚挺,中国的精神更加昂扬!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我们头顶,有的星宿默默燃烧着,很久以后,它的光芒才走进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仰望的坐标”。一位位先进典型,犹如一面面旗帜、一盏盏明灯,为社会发展、民族进步不断凝聚磅礴的向上力量!我们当从榜样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守正道、坚定信念、坚毅前行,用奋斗与奉献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专题节目《榜样4》观后感范文十

  《榜样4》专题节目里,有一位黝黑瘦小、走起路来却步步生风的嘉宾,他有一句著名的口头禅:“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他叫李连成,是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的党支部书记。1991年,村民推选李连成当他们的“领头羊”,希望他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在就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当天,李连成就立下誓言:不喝村里的一盅酒,不乱花村里的一分钱。宁愿自己吃亏也要带领大家致富。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李连成同志为榜样,自觉把“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作为自己毕生的“座右铭”,在前进征程上更好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常言道,吃亏是福。如何面对“吃亏”,对普通人而言,是人生的一个考验和锤炼。而对一个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共产党员来讲,不仅仅是一种考验和锤炼,更是一种内在的本质要求。党的宗旨和党员身份,内在就要求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群众利益,舍得付出,甘于吃亏。“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能吃亏。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担着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会一生甘愿“吃亏”。这一点,李连成同志做到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吃亏在前的诺言,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榜样。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是一种信念,一种境界。党员干部能吃亏、愿吃亏,自然就会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爱戴,其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无疑也会随之增强。党员干部如果不肯吃亏,好与民争利,那如何能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又怎能做到“为官一任,富民一方”?党员干部只有像李连成同志那样能吃亏、肯吃亏、常吃亏、多吃亏,永远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安危作为“第一要情”,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追求”,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才能真正成为广大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领头羊”。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是一种奉献,一种修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党员干部能吃亏与否?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上。光说不做,或则说的和做的不一致,群众就会不信任。做了,反映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某种程度上就得能吃亏。其实,吃群众的“亏”,反而是占了“便宜”。道理很简单,在各种利益面前,党员干部能像李连成同志那样能吃亏,时时处处吃亏在前、甘于吃亏,人格魅力必定“倍增”,进而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在像李连成同志这样能吃亏的党员干部身上,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使他们浑身闪耀着党徽的光芒。唯有如此,广大党员干部方能在前进征程上成为广大群众爱戴的“人民公仆”。


相关文章:

1.最新《榜样4》观看心得5篇

2.观看《榜样4》有感5篇精选

3.2019《榜样4》观后感

4.《榜样4》观后感范文大全

5.《榜样4》专题片观后感

专题节目《榜样4》观后感优秀范文1000字10篇(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77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