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观看《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心得感悟5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近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正式上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习《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有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学习《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有感篇一

  近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正式上线。借着主题教育的开展,我认真阅读了“十一书”,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先烈事迹,静心感悟自己的内心。

  寻找“先行者”的觉悟。面对始终不理解的父亲,傅烈同志安慰“若干年后,你一定会理解”;面对妻子求学前的犹豫,张朝燮同志鼓励“磨顶舍身,救人自救,认清吾侪责”;面对母亲的支持,夏明翰同志“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共产党人也是普通人,只有一次宝贵的生命;共产党人不能只想当个普通人,不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地活着,在党旗下宣读的入党誓词,就是以身许党、报国为民的生命誓言。作为年轻一代的干部,我深刻感受到我的幸福,父母的循循善诱,妻子的关心理解,让我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来。我甘愿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求只为成就个人事业,但求为复兴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挖掘“斗争者”的潜能。面对大革命失败后被破坏的四川省委,傅烈同志临危受命,迅速打开工作局面;面对敌寇凶猛的攻击,左权同志冒着枪林弹雨,坚持在一线指挥杀敌。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正是一代代革命人用牺牲与斗争拼来的。现在,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新时代的战场已然硝烟四起,离我们最近的敌人叫“贫穷”。近看脱贫攻坚战已到了决胜时刻,远望还有乡村振兴这一广阔战场正待开辟,发展的每一步都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魄力来踏出。于我自身,便应尽我所知、为我所能,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分析政策,研究发展,积极协调,认真工作,挖掘自身的斗争潜能,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用热血和实绩带领老乡们生活不返贫、斗志不衰退。

  牢记“守护者”的使命。“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王尔琢同志写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的壮志宣言;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陈然同志用“自白书”表明心之所向。他们无愧为党的好儿女、好战士,用生命履行了对党的庄严誓言,誓死捍卫着党的理想信念。“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无论是张朝燮叹“可怜春半不还家”,还是“梦发呓语”的卢德铭,在家人面前,铮铮铁骨瞬间化为似水柔情。“无字书”的悲壮,“示儿书”的期望,“行军书”的倾诉衷肠,一字一句都饱含了同志们的初心和使命,“一个大家,千万小家”就是共产党人最珍贵的宝物,不惜为其抛头颅、洒热血。身为新一代的共产党人,我以此为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理想为源动力,以担当为载体,勤恳做事,清白做人。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愿成为时代的先驱,探索未知,勇于创新;我愿成为人民的利剑,剑之所向,披荆斩棘;我愿成为国家的坚盾,甘于奉献,保家卫国!

  学习《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有感篇二

  近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正式上线。《“十一书”》选取了11位共产党人的感人素材,是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忧国忧民、浴血报国的缩影,是他们用信仰铺就纸张,将鲜血熬成墨,把躯体折成笔,用生命为党和人民写就的可歌可泣的“情书”。

  这是一见如故、终生追随的信仰“钟情”。共产党员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域,说着南腔北调不同的方言,在国家危亡之际是理想和信念让他们纷纷挺身而出。一块红布,六个别字,二十年珍藏,这是农民党员贺页朵的“宣誓书”,这封文书不精致、不得体,错字连连,还沾满了屋梁上的烟火气和贺叶朵手上的榨油污渍,但它最质朴、最诚挚、最动人,这是一位41岁家境贫寒、半生艰难的老农民苦心守护二十年的信仰,是用坚贞和忠诚书写的对党的铮铮誓言;十八岁毅然投笔从戎,二十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左权,共产主义信仰是他“近二十年政治生活的准绳”,他带领兵团五次“反围剿”、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也潜心钻研游击战术,赢得“百团大战”胜利,“决心书”中他的承诺掷地有声“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他是顽强的、勇猛的、坚毅的,更是一位坚守信念,“痴情不改”的“有心人”。

  这是为民请战、浴血斗争的干事“激情”。革命年代烽火连天,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但乱世出英雄、战争出豪杰,共产党员的顽强拼搏、勇于斗争精神在此刻正体现得淋漓尽致。“为革命保留了火种”的卢德铭,他短暂而灿烂的二十二年生命,被毛主席誉为“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从北伐建功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他是插向敌人心头的一把尖刀,有勇有谋带领着队伍逢山开水、遇水架桥,获得诸多胜利,他的“行军书”,字里行间是南征北伐的草鞋步履,是浴血抗争的枪林弹雨,更是爱党护民的一缕“似水柔情”;同样二十二岁便壮烈牺牲的寻淮州,他临死都反复念叨“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十五岁参与秋收起义,十九岁为师长,二十岁为军长,不到二十二岁便被任为军团长的寻淮州不愧为“战略奇兵”,他身先士卒、灵活指挥,利用地形和复杂局势屡立战功,是红军不可多得的战斗英才,寻淮州的“请战书”,字字啼血,是革命年代英雄前辈对祖国的担忧和长久不息的斗争精神。

  这是抛家舍业、不惧生死的报国“深情”。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献给党的“十一书”充满血与泪、骨与肉的争鸣,在战火纷飞的大背景下,不论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是难以割舍的爱情,都融于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报国之情中。张朝燮和王经燕的“两地书”,穿越南北,见证了一对远隔万里的救国伉俪坚定信念、立志救国的成长;夏明翰的“就义书”,是敢为革命抛家舍业、愿为革命慷慨赴义的革命英雄主义,他无畏强权,更不惧死亡,只渴盼“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赵一曼的“示儿书”,是一位母亲用实际行动为孩子做的榜样示范,它没有依依惜别,只有句句铿锵的坚贞和对后辈传承的殷殷期盼;傅烈“绝命书”,是面对敌人严刑拷打、软硬兼施仍不为所动的顽强意志,他安慰父亲不必悲伤,鼓励爱人继承遗志,他是将苦痛埋于心中、从容为国赴死的革命英雄。

  掸去历史的尘埃,《“十一书”》将我们的思绪带入鲜血和烈火同艳的时代,这是一位又一位我们素未蒙面却早已肝胆相照的朋友,在激烈的战场上,在残忍的逼刑后或是在从容的赴死前将自己的灵魂借着粗糙的笔头和褶皱的纸张匆忙写就的“情书”,这份情可敬、可爱、可贵,犹如杜鹃啼血,是对党和人民最忠贞最纯洁的致敬。

  学习《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有感篇三

  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都过上好日子,王尔琢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这等壮志豪情,《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满纸皆是。他们饱蘸热血,书写“托孤书”“无字书”“就义书”……写满了对信仰的矢志不渝。英雄之奉献牺牲不敢忘、更不能忘。

  也有生死情,何惧“与死亡比邻”。夏明翰出身衡阳豪绅家庭,担任湖北省委常委时,因叛徒出卖被捕。他从来没有惧怕过与死亡比邻而居,生命可以放弃,信仰决不放弃!他捡起半截铅笔,狱中给母亲、妻子、大姐各写一封家书,倾诉豪迈生死情。汉口余记里刑场,夏明翰20字“就义书”气贯长虹: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辩证思考生命、家人和信仰,生念亲情,死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早已“视等闲”,乐于慷慨赴义。一位有情有意、可亲可敬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生命释放出最后辉煌,发送了最响亮告白。

  也有老母亲,一家不圆万家圆。寻淮洲幼年体弱,4岁还不能独立行走。四年不走,一朝走对了路,健步如飞:15岁投身秋收起义,19岁当师长,20岁当军长,21岁出任红七军团军团长,系红军史上最年轻军团长。15岁离家、请母亲等他“打回来”的伢子,再也没有归来叩响家门。同样血洒抗日疆场,左权与母亲的“十年之约”,也未能履行。左权一岁多丧父,全靠母亲辛苦劳作拉扯大,母子情深。母子分别19年,朝也思夜也想,盼来小儿子为国捐躯消息,英雄母亲擦干眼泪,请人代笔撰文悼儿:“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有志男儿染尽热血含笑去,一家不圆换万家圆,正如英雄母亲所言,有何足惜!白发母亲最懂游子意,祖国母亲铭记赤子心。

  也有心上人,“但不要专讲爱情”。他是王尔琢,他是关公式“美髯公”,同志笑称他为“中国版马克思”。他先后参加北伐、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后来又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是工农红军最年轻的参谋长。他一生为国,却只与妻子在一起度过三个月,从未见过自己的女儿小桂芳,与妻女相约武汉相见,却因种.种未能如愿,执笔写下“托孤书”,“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亲密!但是,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既爱妻也怜女,王尔琢一腔柔情天然去雕琢。只是身已许国,投身革命即为家,取义成仁需搁置儿女私情,舍小家为大家、化小爱为大爱。

  一个一个目标接续奋斗,向往着你的向往,幸福着你的幸福,盛世已如英烈所愿。那些似繁星眨眼的在天英灵,一定能看得到!新中国来时路,由无数烈士鲜血铺就;新中国的今天,由我们千千万万中华人民共同守护。

  学习《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有感篇四

  卢德铭烈士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竹元村,19岁被黄埔军校破格录取,先后参与指挥多次反“扫荡”战斗,作战勇猛、屡建战功,22岁时任秋收起义总指挥。1927年9月25日,从芦溪出发向南转移时遭敌军伏击,卢德铭挺身而出,率领一个连前往增援,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现因时局转变,为了不连累家庭,今后我暂时不寄家书,你们也不要来信。我没有钱寄回来。”这是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卢德铭给家人的最后一封家书。卢德铭烈士在立足“人我”中忘却“本我”,砥砺“大我”中淡泊“小我”,涵养“无我”中超越“有我”。“德铭精神”是新时代“铁军精神”的真实写照,凝聚强大正能量,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赶考”路上万众一心、奋斗不息。

  在立足“人我”中忘却“本我”,不忘初心、情系人民。心有信仰,行有力量。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决定站位高度和指引前行道路。卢德铭同志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行军书”对未婚妻只字片语的要求,是为革命事业忘却“本我”、牺牲“自我”的真实践行。卢德铭纪念馆用“盐都好儿子,热血洒芦溪”书写这座不朽丰碑、光辉典范。向革命英雄学习,要牢固树立“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也无易事”的理念,着力在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做“人民”中的“我”。立足工作实际、直系民生,要认识到每次部署、每个行动都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分量,在“吃劲”岗位上加强历练,克服本领恐慌,时刻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晴雨表”“风向标”,积极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提升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在砥砺“大我”中淡泊“小我”,绝对忠诚、无私奉献。铸就军魂,军歌嘹亮。对党绝对忠诚突出的是“绝对”二字,“绝对”是革命先烈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绝对”是满浸热血、汗水、泪水的爱国青春,“绝对”是一座座无言的不朽丰碑屹立在心、催人奋进。这样“绝对”的“大我”境界,是经历过生死较量、苦乐抉择“烈火”锻造的,也是在基因、血液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 熔铸的。要以“忠诚”“试金”,以“奉献”“炼金”,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敬终如始、扎实工作,光明磊落、履职尽责。要在得失考验中淡泊“小我”,力争进取、无私奉献,守底线、讲操守,净化各类“圈子文化”,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涵养“无我”中超越“有我”,自我革命、勇担使命。革命理想高于天,大事难事看担当。“行军书”中卢德铭对未婚妻提出 “一要读书;二要革命;三不要缠脚”的要求。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与时俱进、自我革命,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超越“有我”、正视问题,查漏补缺应对风险挑战。打铁还需自身硬,既要“居危”“求安”,也要“居安”“思危”,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利器”检视问题,常怀“日三省”惕厉之心,增强斗争本领,掌握斗争艺术。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在“涉险滩”“啃硬骨头”时切莫因噎废食,相互推诿、扯皮,找借口、“踢皮球”。要履好职、尽好责,也要在出现问题是敢于承担后果、及时“修复”。这就要求“开门”寻策问政、问计于民,涵养“无我”境界,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主动作为、狠抓落实,才能永不停滞、永不僵化。

  学习《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有感篇五

  今天学习《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第二集:傅烈的“绝命书”,强烈感受到革命早期共产党人的风范,和上次学习的井冈山农民贺页朵的“宣誓书”不同,这次选取的是我党早期高级领导人傅烈的“绝命书”,虽则党员的身份地位,从事的分工不同,但相同的是对党的绝对忠诚,坚定的信仰,学习中,我感受到一种来自“初心”的力量:

  为革命事业敢于担当,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这是一份胆识。

  1927年,四川发生“三三一”惨案,大批共产党人被杀害,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急关头,傅烈受命前往重庆重建四川省委。抵达重庆后,傅烈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于当年8月重建四川临时省委,并担任书记。他迅速“恢复和开展党的活动,积极开展宣传与鼓动工作,并组织和发动武装斗争。1928年2月,中共四川省委正式成立,傅烈任省委书记兼军委书记。”这体现了傅烈卓越的指挥领导才能,短时间内四川党的工作焕然一新。今天的我们,在共产党员黄群、宋月才、姜开斌等人台风中的逆风而行,在抢救实验船台同大自然风暴斗争的过程中,感受到这种危机关头的挺身而出;在“扶贫之花”黄文秀暗夜暴雨的逆家前行中感受到这种时代传承,这是属于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伟大传承,是接续奋斗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弘扬这份危急关头的向前一步,需要这份艰难时刻的担当前行,傅烈、黄群、黄文秀们是我们永远的榜样,是夜空之上最闪亮的红星。

  为革命舍生取义,慷慨赴死,至死无悔,这是一份信念。

  人活于世除了自然生日,共产党人还有一个政治生日,这是共产党人政治新生活的开始,因此贺页朵才能不顾白色恐怖的屠刀,视红布“宣誓书”为人生至宝,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党员身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面对敌人的屠刀,共产党人傅烈的“绝命书”,体现了生命最后时刻一名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我这次牺牲并不意外,父亲不必过于悲伤”,虽则无法抚慰固执的老人,但“我并不悲伤,若干年后,你一定会理解的”,这里面有革命者的决绝,有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的信念,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有从容就义的超凡胆识。贺页朵一生入党门终生是党人,傅烈面对敌人屠刀的无所畏惧,有一个共同点,“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有理想有信念才更有力量,骨头才会硬,才不会得“软骨病”,才能面对危险毫无惧色,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强大信念。今天的我们,应当学习革命者这种面对困难乃至生死,始终保持革命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的豪情,在披荆斩棘、爬坡过坎的实践中挑起担当、扛起使命,勇往直前。

  为革命前仆后继,无情未必真豪杰,这是一份人间大爱。

  在留给妻子的信中,29岁的傅烈鼓励妻子勇敢参加革命,“要继承我的遗志,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勉励妻子继续参加战斗。这种“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革命志气,是支撑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巨大勇气,“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这是何等豪迈的气概,这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面对生死的壮志豪情。“无情未必真豪杰”,傅烈的情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大情,与青山同在,与岁月共歌。今天的我们,当学习革命烈士,这种抛弃个人私情私利的“小我”人生,追求与时代偕行共进的“大我”人生,在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在增加老百姓具体实在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实践过程中,把我们的事业更高质量的推向前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党员观看《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心得感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6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