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优秀影评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南方车站的聚会》这部犯罪题材剧情片的背景是在南方某城市,胡歌饰演的逃犯周泽农被卷入充满罪与罚的“人生聚会”之中。影片入围了今年戛纳电影节,是唯一一部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期待已久的《南方车站的聚会》终于要上映了,大家肯定都很期待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影评,希望大家喜欢!

  《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影评【一】

  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里刁亦男展现出了他比《白日焰火》更为类型化的电影风格,本就湿冷的武汉成为了这部带有黑色意蕴作品贴合的背景,但与此同时这部电影在人物刻画上则显得不尽如人愿,过于注重形式,对人物情感缺乏细节的铺垫打磨,使其所呈现的小人物难以带动观众深层次的情感共振。

  同《白日焰火》一样,这部电影给人最为直观的感受仍旧是它的“冷”,而不同之处则是《南方车站的聚会》打造了一个更为生猛惊艳的黑色氛围,这种氛围的体现不是冰天雪地,而是电影人为布光下对影的运用,是动物园里动物惊恐的眼神,更是电影在城市的夜里融入了一份难以言状的诗意,这一颇具自我风格的艺术表达,使电影带了颇为新颖的的视觉体验。

  故事上,《南方车站的聚会》所展现的是一出由电瓶车引发的血案。胡歌饰演的周泽农是一个偷盗电瓶车团伙的大哥,为了争夺地盘失手杀了警察,由此也把自已陷入了死局,然而警方的高额悬赏则让他动起了最后的心思,他希望给妻子留下一笔钱,由此他阴差阳错与桂纶镁饰演的刘爱爱,这位风尘女间的纠葛,以及与警方和帮派的博弈,是电影剧情的主线,也展现着人性的复杂多变。

  《南方车站的聚会》除了影像风格上的更为成熟,刁亦男电影让人喜欢的一个点,便是他所展现的人物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在这部电影中,作为主人公的周泽农,他虽然混成了大哥,却并非真的心狠手辣,十恶不赦,他也有着自己的温情与无奈,而饰演警察刘队的廖凡,电影在他身上的焦点也并非是推理破案上,用他的视角去一展小人物的生活,去看待这起案件的无奈,才是这一角色真正的价值。

  人性是多面的,但法律则是单面的,面对自己一步错步步错的犯罪行径,周泽农终还是将自己拉入了泥沼,面对越陷越深的困境,他只能做出困兽之斗,在电影最后我们看到的其实不是一个穷途末路的悍匪,而只是一个悲惨的小人物最后的温存。而面对这一尤为复杂的角色,胡歌虽然并没有完美的在情绪上去展现这一人物的心理动态,但在这一角色身上也确实能看到他演技的又一次突破。

  同电影风格一样鲜明的还有电影的问题,形式大于剧情所造成最为直观的问题便是人物行为动机的不明,这就例如一个帮派大哥在杀人后怎么可能还会文艺的去探讨人生?电影对于小人物的描绘只停留在了导演对剧情的需要上,而缺乏更进一步对小人物深层次的理解。而在情感上,电影也并没能带来真正源于小人物与地域的共鸣点,电影中的角色虽然说的是武汉话,但这个故事即便剥离了武汉仍旧是可以成立的,这些问题无疑使电影用空间和影像来感染观众的寄望最终落空了。

  《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一部你处处都能看到导演用心设计的作品,然而也正是在这精心的设计后,电影缺失了能真正打动人心的人物情感,这样的黑虽然迷人,却过犹不及。

  《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影评【二】

  影片对肢体动作的特写镜头也很突出,有布列松的电影观感,通过快速剪辑一组组人物对峙的动作来展示团伙内斗场面,廖凡饰演的重案队长在动物园里追捕开枪时,人的眼神与动物眼神也通过短镜头迅速拼接,这全都形成了一股独特鲜明的节奏感和表现张力。

  片中还有很多场精彩绝伦的场面调度,如偷摩托车的比赛对决场面、胡歌反转击杀团伙对手、在错综复杂的居民楼里躲避警方追捕等。

  《南方车站的聚会》最惊喜的地方,更在于把一个罪犯逃难与警察追捕的传统类型片故事融入在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城村街景的空间与群像描绘里。警、匪、女人在武汉的街道、楼房之间不断穿梭,不断汇聚分离,分离汇聚,形形色色的路人与这场猫鼠游戏同构成一道既奇特又有幽默感的景观。

  胡歌扮演的周泽农不是帅气的“独行杀手”,而是为爱付出的“亡命之徒”,影片用很少的笔触去描绘他的内心心理,他举枪看向满墙新闻报纸嘶喊出的痛苦是为数不多的细腻笔触,但仍是以高度风格化的方式来表现。

  很久没有用枪的警察一枪毙了周泽农的命,警察在破案后还集体自拍,这些不经意的嘲弄加注了这个人物的宿命感和命运的悲剧性,而桂纶镁饰演的刘爱爱则依然有着《白日焰火》里吴志贞的神秘特性和身份动机,只不过暧昧吸引的对象从警察变成了逃犯。

  胡歌这回颠覆以往形象,表演完全没有失分,经得住大银幕的演技考验,他跟随这个角色一路拼命,演绎了好几场精彩的打斗戏,还练就一身肌肉,上演了一场裸身换药的戏。总体上,胡歌带来了一些惊喜,但囿于这个角色不够有厚度和复杂性,无法有更多表现空间。

  桂纶镁的短发造型令人眼前一亮,这个内心矛盾、身份迷茫的女子是她在角色上的全新挑战,表演要比《白日焰火》里自然,有进步,而全体演员讲武汉话也让她避开了台湾口音的突兀问题。而廖凡、万茜的戏份并不多,属于稳定发挥。

  《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影评【三】

  一部个人风格独特充满了创新的电影!镜头每一桢都精雕细琢。几乎都是夜戏,所言不虚,各种各样的灯光和布景下夜色绚丽奇幻不可思议。黑帮戏的追逐戏,打斗戏,枪战戏也有导演独特的表现方式。刁亦男在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实验自己独特的美学和叙事角度。 我喜欢这个故事,纠结的欲望,迷离的爱情,荒诞而又真实的故事,猝不及防的黑色幽默。 周泽农的角色随着故事渐入佳境,在最后的场景里,一头走投无路的野兽对生命最后的贪婪和不舍。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就是阴郁。这个颓废,阴沉有些秀气的黑帮分子像奄奄一息的野花,却又时时露出嗜血残忍的生命力。有着野兽的本能,对于生存极度的渴望,最后反而为了人性压制了这种本能。这个角色最终脱离了演员胡歌本身而有了自己的生命。

  《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影评【四】

  《南方车站的聚会》是刁亦男导演继《白日焰火》后的另一部与犯罪有关的电影。作为今年唯一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自五月份戛纳首映后也是备受关注。这次有幸在多伦多电影节上观看了这部电影,非常喜欢。

  这部戏中的演员表演都属于非常克制和低调的,这应该是和导演的风格有关,是导演的要求。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的观影体验,反而会有一点耳目一新的感觉。群众演员的大量使用也是这部戏非常突出的特点,戛纳时对导演的采访中提到,几位主演在开拍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不光是学习方言,对生活状态和环境的体验也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所以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之间是非常默契的,没有丝毫的违合感,使得影片整体的效果非常舒服。看到一篇外网剧评说聚会中刘爱爱就带着一张扑克脸,但最后你会发现她的扑克脸孔不止一张。很有趣也很形象的比喻。

  男主角胡歌的表演非常精准,对他来讲也是一个全新的突破。这不仅仅是指角色的类型,更重要的是表演的方式。胡歌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演员,14年前《仙剑奇侠传》中的李逍遥和4年前《琅琊榜》中的梅长苏,都是中国电视剧领域中难以超越的经典形象。电视剧角色一般都是有大量台词来表达人物的情绪,性格和各种冲突,而这部将近2个小时的电影中胡歌总共台词量估计就几十句而已。沉默寡言的周泽农一多半时间是靠着他的眼神和肢体的细微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化,非常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力。胡歌在这部戏中的表现令人耳目一新,完全不会让人对他过去的任何角色有代入的感觉,看着大荧幕上的周泽农,不会想到这是胡歌这个演员,因为可以感受得到胡歌已经把自己放空,在自己的身体里装进了周泽农的灵魂。

  《南方车站的聚会》讲述的是一个逃亡的罪犯被警察追捕悬赏,他想找到一个可靠的人举报自己拿到赏金并将赏金交给自己的妻子。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陪泳女刘爱爱,和刘爱爱产生了一段爱恨情仇。最后他牺牲了自己让刘爱爱拿到了赏金并交给了自己的妻子。

  整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表现出来的人性和人物关系却并不简单。友情,亲情,爱情,兄弟道义,虽然都是偷车贼,皮条客,陪泳女这样的小人物之间的,但也能感受到导演试图在表现的人性的根本。人性本身其实并无伟大低贱之分,人性的光辉也并不都是通过伟大的人物才能体现得出来。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生存方式,也会有自己的道德闪光点。这点在女主刘爱爱这条故事线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她作为一个从事着几乎是最底层职业的女性,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肉体,可她有着自己的善恶观和是非观。她最初帮助周泽农的目的并没有那么高尚纯粹,在帮助的过程中也有摇摆不定和无奈的时候,但这不妨碍她在被周泽农感动之后作出正确的选择。桂纶镁在这部刁亦男的作品中的表现度要好过《白日焰火》,因为这部戏刘爱爱的性格和人物关系更加复杂,属于比较利于演员发挥的一个角色。

  作为一部黑色电影,这部戏中的中国特色非常明显,是一部值得刷上几遍的影片,很多细节需要慢慢回味和体会才能感受到导演的用心。说实话,在多伦多看的只有英文字幕,我感觉我对影片的理解并没有完全到位,希望12.06国内上映后我有机会看到中文字幕版的《南方车站的聚会》,相信还会有新的理解,也是很期待了。

  《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影评【五】

  在戛纳看完《南方车站的聚会》后,一直想要写些什么,回来后工作比较忙,又赶上了上海电影节,迟迟没有完成。这里结合当时做的笔记,写一些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个人化的观感,据说影片将要定档八月,等上映后欢迎讨论,但希望不要乱喷或者人身攻击。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部片子比较“特殊”,在戛纳首映当晚,豆瓣上在前方的记者和影评人们口碑两极分化,不少网友开始站队,甚至为此引发了一场唇枪舌战。其实大可不必,电影本就是见仁见智的艺术,放平心态看待就好。

  尤其在信息繁杂的当下,没必要人云亦云,看到的好评的不一定是发自真心,看到的差评也不一定就是故意抹黑。虽然今年华语电影很艰难,我不该泼冷水,但如果电影批评完全顾忌外部的大环境,不就事论事,可能也就失去了其价值与意义。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间相对比较晚,是在电影节的后几天,当时各方评论均已出炉,所以可以相对客观地看待这部电影。期待肯定是有的,作为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从这个项目立项之初我就一直在关注着,可惜看完之后却远没有达到预期。

  影片并没有延续刁亦男在《白日焰火》中初步搭建的个人风格,而是选择模仿一些深度影迷会比较熟悉的影像,在普通观众眼中可能会觉得很独特,甚至前所未见,但如果类型片看得较多的黑色电影爱好者很快就能看出其亦步亦趋的模仿姿态。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太像《亡命驾驶》了,刁亦男是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忠实拥趸,在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高饱和度用光,可惜过犹不及,使得电影看似绚烂又华丽,实则与故事传递出的气质有一种格格不入之感。

  至于将很多人看到高潮的“飞车割头”和“血花雨伞”戏,则明显是对昆汀等“血浆”系导演的模仿,也难怪他本人在戛纳首映现场看的如此开心。其实宾馆杀人那场戏在剪辑上有些问题,并不连贯,似乎只是为了这一幕而专门铺设出这一段场景。

  在这基础上,刁亦男还不舍得丢掉一些自己逐渐摸索出的所谓“作者性”,所以我们会感受到影片确实是黑色电影风格,但不成体系,美学也并未达成统一。虽说刁亦男每部电影都有其他导演的影子,但这部已经完全是东抓西拿,找不到自我了。

  刁亦男也许认为形式感很重要,所以将这样一部看上去应该拍成现实主义向的影片,硬生生变成了一部形式主义电影,这也是他在影片中致力于打磨的部分,反倒弱化了人物的塑造以及剧本的完善,使得电影更像是刁亦男个人的一场炫技大秀,以及迷影情结的集中释放。

  形式感的注重实际上是在压缩演员们的发挥空间,场景更像是视觉影像式的拼接,而并非完整流畅的表演,即演员似乎在努力完成好每一幕戏,但并没有把人物的线索联接起来。这可能也来源于刁亦男早年在戏剧舞台上的习惯,将戏剧经验直接搬到这里明显不对路。

  镜头、调度上的僵硬,以及文本的拼凑性,直接使得人物的动机也立不住脚,我们几乎没有在电影中看到一个完整且持续的人物情绪,尤其是刘爱爱这个人物,作为电影中多次转折冲突的推动者,从始至终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这可能与桂纶镁和角色的不契合也有关。

  最令人生厌的是,影片从内到外渗透出的谄媚感,而且是那种明眼人很容易就能感受到的谄媚,说它是一部为国外电影节量身定制的影片应该并不为过。尤其是在影片中堆砌大量所谓的东方奇观,完全是对外国观众的讨好。

  比如电影中的荧光广场舞、瓶中女付费表演等,其实与影片本身的主题并无太多关联,但之前贾樟柯、毕赣等戛纳入围导演曾经在作品中有所展现,所以刁亦男在电影中干脆来了个大杂烩,不管有没有意义,全部放到其中,毕竟外国观众的心中,中国就该是这个样子。

  标配还有方言台词,几位主要演员都不是武汉当地人,非母语台词带来的问题在电影中完全展现出来。去年《江湖儿女》廖凡也是后学的山西话,但至少在没有中文字幕的情况下能听的清楚,但这部在相同影厅的配置下,多处背景音盖过对白,很多地方混沌的令人听不懂。

  演员方面最值得讨论的就是胡歌和桂纶镁(万茜也还好,如果人物更丰满一些应该是全片最佳)。胡歌的努力毋庸置疑,从《你好,之华》中的惊艳客串开始,就能看出来努力改变戏路的决心,但这次饰演的周泽农实在太过用力,偏离了这个人物冷峻的底色。

  胡歌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步子迈的太大,骤然尝试性格非常复杂的角色,大家赞叹他的突破,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造型方面,但并不是扮作沧桑就一定能演出人物的沧桑感,尤其作为一个底层的小人物,胡歌还是演出了几分“贵”气。

  这里要加一句,我对胡歌没有任何偏见,我很喜欢他的《琅琊榜》《伪装者》,当然还有早期的《仙剑奇侠传》。我确实不太喜欢他的《猎场》,之前写过评论,恰好这次他主演的这部我也不喜欢,但我没必要写这么一大篇文章专门来黑他,现在处于上升期的男演员不多,有一个应该珍惜。

  所以诸位胡歌的粉丝们请看清楚再控评,不要上来就说我是胡歌黑。

  桂纶镁有着同样的困惑,在《白日焰火》中,刁亦男将桂纶镁性格当中的“冷”挖掘出来,刘爱爱和吴志贞有些相近,但本质有着很大差别,她骨子中的倔强与孤独与大环境是相融合的,但桂纶镁基本还是用吴志贞的演法诠释,再加上观众对她的高认知度,和角色有些违和。

  也难怪会有观众把这部比作“讲故事版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从人物说话的强调,到湿漉漉的场景,再到破旧城市与霓虹灯光的结合,都透出了一股毕氏风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做的彻底一些,连黄觉、陈永忠、曾美慧孜也直接请过来,来上一个“戛纳华语宇宙”联动。

  仔细观察,《雪暴》+《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演员阵容都快成为国内文艺片的标配了,这固然体现了当下国内文艺片演员空缺的窘境,但同时也能看出一些小心机:直接复制成功影片的模式,连一些演员都照搬过来,借着观众的记忆渗透到自己的作品中,这很鸡贼。

  也许说的有些苛刻,不过很多观点在当时看完片后和朋友讨论他们也表示认同,《江湖儿女》和《地球最后的夜晚》我个人都蛮喜欢,但《南方车站的聚会》在各方面配置都要高于前面两部的情况下,除了布景之外毫无优势可言,这确实反映了一些问题。

  等未来大家同时看到《寄生虫》和《南方车站的聚会》的时候,可以稍微做一下对比,二者虽然题材不同,但都属于亚洲语境下的黑色向寓言,孰优孰劣,高下立判,至少这一次,金棕榈给到《寄生虫》确实令人心服口服。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影评相关文章:

1.《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5篇

2.2019《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影评作文最新大全【5篇】

3.《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4.《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5.《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心得5篇

2019《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优秀影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6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