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玩具去哪儿了》观后感范文精选推荐五篇

《玩具去哪儿了》观后感范文精选推荐五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玩具去哪儿了》观后感范文精选推荐五篇

  乔伊是一个不爱整理房间的小男孩.一天晚上睡觉前,爸爸警告他不收拾好自己的玩具,玩具就会被玩具精灵带走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玩具去哪儿了》观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玩具去哪儿了》观后感范文精选推荐五篇

  《玩具去哪儿了》观后感范文(一):玩具娃娃里藏着的父爱

  乔伊是一个不爱收拾的小男孩,晚上玩完玩具,就把玩具丢在一地。 乔伊的爸爸善意地提醒他睡觉前要把玩具放好,否则玩具就会被玩具精灵拿走。 乔伊就是不听,第二天玩具真的不见了。 乔伊还在跟爸爸较劲,满屋子寻找玩具,最后一无所获。 当天晚上,乔伊就把把娃娃当作诱饵,玩具精灵果然现身了。 玩具精灵的威力可大了,他魔法棒一挥,乔伊和布娃娃马上变小,一起被玩具精灵装入袋子带走了。 带走后的乔伊,在一间屋子找到了他遗失的玩具,还有玩具精灵在别的小朋友那里拿来的玩具。 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乔伊终于安全回到了家里,对家里的玩具也变得格外珍惜。 整个故事乔伊的爸爸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但是读者隐约可见乔伊爸爸的良苦用心。 孩子不爱收拾,每个爸爸都很生气,乔伊的爸爸都没有训斥孩子,而是善意地做了一个提醒。 这就像小时候,我们眼中的父亲,他们话不多,有时候会说几句,但每句都在点子上。 父爱如山,简短的几个字,就透出了期待与爱意。 乔伊的爸爸也是如此,他知道乔伊乱丢东西的习惯不好,并没有过多的干预和指责,而是放开手让乔伊自己去寻找心爱的玩具。 这个过程,乔伊的爸爸没有给出任何帮助,也没有表达任何心疼。 乔伊跟玩具精灵较量了,失败了,才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所有。 小朋友读完这个故事,不需要过多的解读,也会读出自己的感受。 与其说教,不如在孩子在故事中感悟一些道理。乔伊是千千万万孩子的缩影,乔伊的故事也是每个做父亲对孩子的一点小期许。 真正的教育就藏在每个故事中,藏在读过的每一个面面,无论是清新的插页,还是故事结局的和风暖阳,都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开明的爸爸更是懂得恰当地表达护子之心。

  《玩具去哪儿了》观后感范文(二):正能量成长就在这儿

  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对于家长而言,无疑是件充满着挑战且又幸福的时光。尤其是在亲子互动阅读的交流中,我觉得自己同样也提升了育儿理念,享受到了趣味生动的童真故事,更培养着坚定的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之路的决心。

  这些天,我和两个幼儿园的儿子们反复阅读着一本有趣的绘本读物《玩具去哪儿了?》。以问句的形式为书名,本书无形中第一时间激发起了小读者们的强烈好奇心。对于孩子们而言,又有哪个是不爱玩具呢?面对突发意外的玩具失踪案,书外的小读者们自然会先入为主地想要过把侦探瘾。大家一起来认真地帮书中的男孩子共同找一找,查一查失踪玩具的疑案了。乍然拿到这本书册,我家的两个大头儿子早已经先入为主地跃跃欲试。他们不仅喋喋不休地争论猜测着以示案件的真相,又迫不及待地央求着我赶紧帮他们来共同寻找玩具的行踪。

  于是乎,一个有趣的阅读侦破旅程就此拉开帷幕。 寻访的过程其实充斥着神秘和奇幻的色彩。采用图文并茂的创作手法,这本绘本读物带领着小读者们一起和小主人公男孩乔伊寻找玩具之路。面对经常会失去玩具的遭遇,书中的小男孩乔伊既气愤也心痛。为了找回玩具,他也是煞费苦心。事实上,玩具的失踪有着潜在的根源。开篇之初,小读者其实不难找寻到某个破案的线索。那就是男孩爸爸其实早已经含沙射影地提醒过小男孩乔伊不能不收整好玩具,不然玩具精灵会拿走的。而男孩乔伊自然并没有听进耳朵。他再找寻玩具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一段惊险的冒险之旅。因为玩具精灵的施法,乔伊变得和玩具一样小。虽然他找到的玩具,但是他也从最初的拿回玩具转变为心甘情愿地将玩具留给了下一个小主人。

  故事的情节是曲折的。寻访的过程是离奇的。而我更觉得这个绘本故事的内容寓意是深远的。首先,书中着力强调提点着孩子们应该懂得学会整理收拾自己的玩具。玩具是孩子们的游戏伙伴。我们不能够玩后随意地搁置。虽然玩具精灵这个角色是虚构的,但是它也潜移默化地强调告知着孩子们需要养成良好的收拾整理的好习惯。其次,书中结尾处又巧妙地分享着另一个感人的品质。那就是要学会分享。文中的小男孩乔伊为书外的孩子们竖立了良好的榜样。而书外的小读者们无疑也借助这本书册感知着分享的幸福。玩具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好的玩具更应该互相分享才能给更多的伙伴们带来快乐和幸福。再次,本书的创作充满着想象力。引领培养着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培养。

  合卷的那一刻,我觉得我和孩子们已经不再关注于《玩具再哪儿了?》的困惑。我更告知着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正能量挖掘就再这本有趣的绘本之中。

  《玩具去哪儿了》观后感范文(三):玩具去哪儿了?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童,没有人不爱玩具,只不过是对玩具的定义不同罢了。有小孩子的家庭又怎会少得了一个玩具箱?在肥桐年幼时,为了使其能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我也是下了功夫的,而现在一本《玩具去哪儿了?》的图画书也许可以省掉这些麻烦,尤其是它只需要费时十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值得一试。

  《玩具去哪儿了?》的文图作者是来自新西兰的童书作家及插画师斯蒂芬妮.撒切尔,曾做过七年图书馆管理员,一个让我极为艳羡的工作。本书的封面与封底是一幅完整的跨页图,可以从中看到故事的两个主要人物,正处于顽皮年龄的小男孩乔伊与同想象中的小精灵不大相符的玩具精灵,而两者之间便是乔伊心爱的玩具了。

  翻开书,环衬上布满蓝色的玩具,与《玩具去哪儿了?》的主题十分相符。本书其实讲述了一个十分简单的故事,小男孩乔伊十分喜爱自己的玩具,但是却总在玩完之后拖延整理,爸爸告诉乔伊若是让玩具散落在房间里,夜里会有玩具精灵收走他的玩具,但乔伊却认为这是爸爸在哄骗自己。结果玩具真的失踪了,乔伊在设置陷阱欲夺回玩具的过程中被精灵连同玩具一起缩小后带走了,就这样他来到了玩具精灵的家,看见玩具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房间里。之后乔伊又连同自己的玩具被精灵送到了同学那里,乔伊最后将玩具留给没有任何玩具的同学,并从那以后学会了整理玩具并不时的放走几个心爱的玩具。

  从故事所蕴含的意义来说,它很好的阐述了珍惜与分享的过程,从一开始我只以为它是在教导小孩子学会整理而已,但读罢整个故事后回味了一下,它细腻又委婉的表达方式更容易感染孩童的内心,简单来说就是教导方式真诚不生硬,同时也让大人学会面对小孩子要用更适当且温暖的方式使其养成诸多良好的习惯与行为。

  故事内核透出的温暖,就连绘图都是让人深感温暖的画风。与乔伊卧室色彩丰富柔和的暖色调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同学那冷色调的房间所呈现出的阴冷,也许最终改变乔伊的点并不是玩具的丢失,而是在看到这一幕时所受到的触动,深知自己的幸福,懂得了珍惜,最可贵的是学会了分享。

  整个故事从始至终,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乔伊的表情变化,它也透露了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过程,在这廖廖十几页的短小篇幅里,使观者迅速领会并对此感到欣慰,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期待自己的孩子获得相同的经验,这便是阅读绘本的意义。

  话说漂流瓶绘本馆的系列绘本大抵都是相似的主题,在孩童成长的路上成为一个个很好的路标,在身体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让内心也在健康的成长。

  《玩具去哪儿了》观后感范文(四):玩具去哪儿了

  这本书是给我家小公主看的。 曾经看到一个故事,说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然后毕业找一个好工作,有人就建议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去考一下吧,然后父母摇头摆手的说,我不行不行,不是学习的那块料。一个做父母的成年人,都这么不自信,怎么给儿女做榜样呢?这个例子有点儿偏面,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 一直都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父母天天玩游戏刷手机,然后要求孩子好好看书好学习,这样真的好吗?在老家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我家的孩子不好好学习,就知道天天玩怎么样怎么样,但是做父母的你们做什么了呢? 在很多地方看到一个规律,小孩子在未上学之前,都是天真烂漫爱看书且想象力很丰富,随着学历越高,反而越是无趣,甚至以后再也不会看书,这是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 老祖宗说,“学海无涯苦做舟”,我觉的不完全对,学习是一个涨知识的过程,引导的好,不是苦做舟,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同样,放在小朋友身上,也是对的。 《玩具去哪儿》,是一本儿童绘本,应该适合的是2岁到5岁的孩子看,在大人看来,这是一本很简单的故事,对于“阅历”丰富的大人来讲,三五分钟就能看完,知晓整个绘本到底在讲什么。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充满魔幻色彩的《玩具去哪儿》,就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和教育意义的冒险之旅了。 家里有小孩的人都知道,有了小孩家里玩具绝对少不了,父母给孩子买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买的,各个亲戚朋友买的,并且每个阶段玩的玩具都还不一样,家境好点儿,孩子可爱一样儿,父母又疼爱孩子的,那玩具几年下来绝对是一个大数目,我家小公主的玩具,北京一大堆,在老家还放了好几大箱子,并且有一个共同点,9玩过的玩具小家伙从来不收拾,如果大人也不及时收拾,时间久了,家里简直没有落脚地儿。 不收拾玩具是孩子的通病,所以这本《玩具去哪儿》也是针对孩子的这个特点来讲的。故事中,小主人公玩过的睡前从不收拾,孩子爸爸讲道理也不听,然后爸爸就讲如果不收拾,就会有玩具精灵晚上拿走你的玩具,小家伙不信,心想老爹你又在晃点我,安心的睡的一觉,醒来发现少了一个玩具,以为是老爹把玩具藏起来装作是玩具精灵拿走了,结果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第二天晚上留了个心眼,把心爱的海盗船放在地上,然后假寐。结果神奇的事情出现了,玩具精灵真的来了,精灵拿了玩具原来是另有他用,故事看到最后,很是暖人心,教导了孩子不要乱扔玩具,也教导了孩子9要有爱心。 2岁多的孩子,刚刚接触这个世界,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我们怎么教导最后就会长成什么样,这个阶段,用绘本这样图片多文字少,又充满想象力和教育意义的书,很明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玩具去哪儿了》观后感范文(五):玩具箱里的惜物之心

  老一辈人回忆起童年,会怀念他们亲手制作的风筝、铁环、布娃娃,带着手工的温暖,独一无二;70、80后记忆中的玩具大同小异:发条青蛙、烟纸牌、掌上游戏机,每个年纪都有集体标配;到了现在的小朋友呢,他们的玩具太丰富了,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供过于求难免就会有遗忘箱底的。物资充裕的年代,还有必要惜物吗?

  日日面对孩子玩到哪儿、扔到哪儿玩具,邀他共读绘本《玩具去哪儿了?》。绘本中的小男孩乔伊淘气又机灵,对爸爸“不收好玩具,玩具精灵就会偷走”的说法不以为然,那一定是爸爸想骗他收拾玩具。可是玩具真的接连不见了,乔伊决定一探究竟。玩具精灵就像圣诞老人,拖着一只大袜子,只不过他是来带走玩具的——顺便把乔伊也带走了。可是,对另一些孩子来说,玩具精灵就是圣诞老人本尊,他把玩具送给了没玩具的穷孩子。见证这一切的乔伊没有取回自己的玩具,他从此学会收好自己的玩具,但有时也会故意留下一个。

  绘本传达了一种态度,教养更多的是一种自我领悟、自我塑造的过程,父母需点拨而非灌输。如绘本里的爸爸,他会建议孩子睡前收拾好玩具,但也仅止于提醒他会有什么后果,而且是很有童趣的提醒,并未强求孩子。发现玩具不见时,爸爸既没有帮忙寻找,也没有责怪孩子不收拾玩具,由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也引他思考事情的关联性。待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自己的体验豁然开朗了,收拾玩具便不再是件“苦差”,也不用人提醒。他的惜物之心被激发了,也知他人不易,更有同理心。教养水到渠成。倘非如此,我们又如何去教孩子呢?对年幼的孩子来说,重复的劝导或强硬的要挟,只会让父母们身心俱疲,何况达成的效果只是我们自己观念的翻版。孩子理应有自己拿捏的尺度,形成自己的个性,小心惜物或慷慨好施都是美德。

  或有人会说,玩具精灵的设定有悖事实,瞒不过孩子的火眼金睛。何妨让他们沉入幻想的世界中,与书中情境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所谓的科学和事实便让位于思想了。如同我们怜恤《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替灰姑娘揪心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感慨《美女与野兽》的哀婉,又何曾计较何为真、何为假呢?而让孩子投入《玩具去哪儿了?》的世界简直太容易了,每一页出现的玩具几乎都能在孩子的玩具箱里找到对应,再对照一下孩子的日常:他懒怠收玩具的借口、他对精灵的将信将疑、他偏爱或厌弃的玩具、他的好奇心和探险欲……孩子随时可以代入书页中,即使他们不去总结要不要收玩具的答案,也一定会对自己的心爱之物多一份珍惜,对占有和分享多一份理解。

  作为父母,忧心的难道会是收不收玩具这件小事吗?我们也无非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甚或认为细节会透射出孩子的个性和未来。事情不尽然如此,玩具箱里还有不为我们所知的东西,会随着时光一起滋养有爱的童心。


《玩具去哪儿了》观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师德启示录》的观后感范文5篇

2.西柏坡观后感范文5篇

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范文5篇

4.《国王的演讲》观后感范文5篇

5.电影《沉默的羔羊》的观后感范文5篇

15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