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决战中途岛最新观后感影评大全_看决战中途岛有感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决战中途岛》改编自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是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关键转折点,扭转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后反法西斯盟军节节败退的局面,同时,这也是世界历史上著名“以小搏大”的战役之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决战中途岛》观后感

  最近上映的《决战中途岛》又火了,久违的战争片!战争片带给人的感觉跟特效片的感觉截然不同。本片并没有刻意的强调英雄主义色彩,而是为了国家和尊严凸显每个人的努力。真实的战争所带来的沉浸感和现实感让人带着砰砰直跳紧跟电影节奏,深入走进这场被还原的中途岛战役。电影的主线剧情清晰有力,根据时间线讲述了美日的军事策略。支线剧情令人感动,从国家大爱表现到家庭小爱。 具体怎样还要大家自己去看,难得一遇的战争好片,你真的值得一看。

  除了决战中途岛,还有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年四一八美军少校杜拉特成功轰炸日本东京,对日本的空袭现场触目惊心。多个著名历史事件融合,集体镜头,全程飞机轰炸,场面真实震撼,历史完美呈现。第一视角俯冲,宛若置身其中,想到《敦刻尔克》。

  大时代下不屈的小人物值得铭记。最后日军和军舰齐齐坠入大海,失败亦垂死决情。对历史感兴趣的观众看来更有共鸣,也为女性观众打入强心剂。结尾真实历史人物对照,当年帮助杜拉特躲避的百姓被日军杀害,杜拉特回国获得殊荣,让人唏嘘。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峥嵘。

  看完后相信大家都会深有感触,犹如翻拍历史教科书般的战争片,主要镜头也是围绕中途岛战役的大事件和大人物;空战场面震撼,尤其是俯身轰炸战术,还原度非常高;影片也展示了中国平民对美国大兵的救助,以及日本海军将领在战败后的悲情色彩;战争无论谁胜谁负,交战双方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也提醒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2019《决战中途岛》观看有感

  作为好莱坞年度战争巨制的《决战中途岛》自国内上映以来,口碑逆势上涨,豆瓣评分一路飙升至7.7分,猫眼评分也高达9.1分,虽然口碑方面逆势上涨表现不俗,但是票房方面却颇为惨淡。

  内地票房截至目前也不过刚刚突破1亿关口,累计票房1.3亿,北美首周票房1750万美元,虽然登顶周冠,但是距离1亿美元的制作成本相比,还相差甚远,从目前票房走势来看,这部年度战争巨制是要以亏损收场了。

  战争题材类的影片一向票房都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这部《决战中途岛》虽然改编自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事实,但是相对于那些超英、科幻等类型影片来说,还是相对小众,况且这部影片并未以3D的方式呈现,在特效上也显得不够有诚意,对于二战来说,虽然影片讲述的是中途岛前后的历史,但是这期间要发生的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也是不计其数,所以这部影片也是想要去更加宏观全面的表现这段历史。

  当然想要去宏观全面,对于一部时间有限的影片来说,只能点到为止,从珍珠港事件、到进攻马绍尔群岛,再到轰炸东京,然后才是真正的中途岛之战,影片的前半段进行了冗长的铺垫,当然也是为了想要去详尽说明中途岛之战的前因后果,但是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说就显得有些冗长。

  这部影片也是一主多配的角色塑造,对于主演来说我们似乎并未对他有着什么深刻的印象,相反一系列的配角塑造显得更加生动、立体感十足,令人印象深刻。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并非每个人都是勇敢的,当然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当兵参战,有些还是未成年人,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面对一个个倒下的战友,恐惧是再正常不过的,《决战中途岛》当然渲染了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但是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的集体主义,以及战争之下,每个人物的内心的百态写照。

  《决战中途岛》不像我们的那些抗日神剧胡编乱造,一边倒,而是相对来说比价客观的去讲述这段历史,日本并不是像我们抗日神剧所描绘的那样弱智低能,而是当时世界上,尤其海军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不管是航空母舰,还是军队,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军事现代化无疑是有目共睹的,这才也能让他敢于去唤醒美国这头沉睡的雄狮,但是美国也并没有足够的把握去赢得这场战争。

  影片表现了美国军队的现代化,但是更是让我们对日本军队的现代化刮目相看,同样在日本军队中他们也有着勇敢、怯懦,都是作为一个人最为正常的表现,但是面对战争,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决战中途岛》在特效上的表现因为没有3D而有点遗憾,但是在中途岛之战中的俯冲式轰炸进攻军舰,依然震撼刺激炸裂,不仅在战争场面上表现十足,在战争的背后的斗争同样精彩,尤其情报团队的付出,更成为了这场战役美国以少胜多的关键所在。

  整体上来看,《决战中途岛》是一部常规式的好莱坞大片,因为要极力展现大而全的场面、历史,就必然导致在影片的聚焦上不够,群像的成功塑造,导致主角光环的缺失,这些也是这部影片票房较为惨淡的根源所在。

  当然有着罗兰·艾默里奇的操刀,伍迪·哈里森、卢克·伊万斯、帕特里克·威尔森、曼迪·摩尔、艾德·斯克林、浅野忠信等影星的参演,这部影片也是值得一看的年度战争巨制。

  当然最终所要表现的主题依然是反战和珍视和平的,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全世界的珍惜守护,更是不能忘了那些为和平而英勇牺牲的英雄们。

  2019《决战中途岛》观看体会

  在去电影院的路上,我的脑海里思考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次会不会看到腻腻歪歪的爱情戏。

  出于个人习惯,我并不倾向于在战争场面里夹杂上儿女情长,来体现所谓的“硬汉柔情”。

  不过事实证明我多虑了,因为罗兰·艾默里奇并没有把叙事重心放在爱情和家庭上。两个多小时的影片被塞得满满当当,从突袭珍珠港,到哈尔西进攻马绍尔群岛,再到杜立特空袭东京,珊瑚海海战,中途岛之前的情报战以及最后的大决战。

  罗兰是把太平洋战争的走向整个地捋了一遍,135分钟的时长甚至还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毫无疑问,这是一次献给二战史爱好者,乃至太平洋战争史爱好者的一次狂欢。

  这部关于战争的电影。战争不再作为普通人物命运的背景板,或者伟大领袖在极端环境的出现契机,而是踏踏实实地做了一次主角。

  战局从偷袭珍珠港的挫败,到扭转太平洋战争整个局势,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样的主角弧光可以说非常鲜明了。全方面地展示了备战双方的在相同情况下的筹备和最终决策。

  最为背水一战的美军,在极端不利地情况下,领导将领依然没有贸然听从白宫的指示,而是选择相信自己的情报人员。最终证实,这样的信任没有被辜负,情报人员准确地破译了日方代码。将突袭逆转成为一场有备之战。而执行任务的空军飞行员完成了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在“飞机无法击沉军舰”的“常识”面前凭借非凡的勇气和超高的飞行技能,击沉了日方的军舰,终结了这一场关键之战!

  导演一向擅长大场面的调度和呈现。过程中飞机一次次地对日方军舰实施轰炸,焦灼状态下的与日方飞机追逐、奔袭、左躲右闪,造成决定性伤害的完美俯冲,直线坠落的巨大视觉冲击带来的紧张感和千钧一发时刻的完美拉高带来的劫后余生感。

  导演完美地掌握了战争的节奏感,也握住了观众的心跳。对于人物的刻画,有的寥寥几笔,有的浓墨重彩。起飞前的口香糖;脱口而出的赌注;夺走又归还的眼镜,一个个私人化的瞬间,将人物塑造得立体鲜活。

  病痛折磨领扣无法再扣起来的舰长;在甲板上等待战友归来排成一排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冲上高台的随军导演;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构成了一个绝地反击的队伍。导演的镜头下美军也好,日军也罢,没有士兵是符号是对与错的代名词,荧幕上是活生生的一个个个体,他们想活下去,他们有想保护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信念。他们也会恐惧,他们也会悲伤,但他们勇敢无畏,他们铁血担当。

  他们是军人,他们是人。战争残酷,因他在剥夺的是所有人的生命。这种没有评判的立场,以看待历史的客观角度,去呈现这一场真正关键性战役,也是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

  2019《决战中途岛》观看心得

  美国二战大片《决战中途岛》在国内上映已经5天,票房达到了1.3亿,这个表现应该说还是中规中矩。这部影片以太平洋战争中的中途岛战役为主题,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重新打造了美国海军和日军海军的航空母舰大决战,再现了这段转折历史,场面宏大,战斗激烈,堪称是十余年来的海空战力作。

  不过,观影评论却并不是全都称赞,而呈现分化之势:一面是好评如云,如剧情震撼,特效很棒,人物性格鲜明,堪称良心大片;另一面的差评也很多,如对历史乱发明,基础军事知识欠缺,建模和道具随心所欲,是天马行空的烂片。

  要是仔细去分析,两方面说法都有道理,至少瑕瑜互见的评论是站得住的。作为一部历史片,追求基本的历史真实是必须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历史片。但是完全做到历史真实也不可能,没有那种上帝视角的环境,否则只能去看纪录片。同时作为商业故事片,需具备构造强烈冲突表现的典型性和艺术性,这样就要容忍一定程度上的艺术虚构。但是虚构的程度过高,又会大大冲淡了历史电影的真实感。上述的诸多元素本身就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这就更使评论一部电影的优劣显得困难。

  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经典电视剧《红楼梦》,汇集了当时内地影视界的精兵强将,连沈从文老先生都要上去顾问,观众对之更是寄予了厚望。然而电视剧拍摄完成在电视台播放后,却招来了无数的批评,据说观众的信件像雪片般飞来。如竟然敢乱改原著后半段,既对不起曹大师,也对不起高上手;对四大豪门钟鼎之家的表现不到位;演员的妆容服饰也不好;大观园建得有毛病,资深红迷能举出一堆这个那个的缺陷等。至于其他的批评也是林林总总,有的甚至把这部电视剧说得一无是处。

  然而过了20多年后,87版电视剧《红楼梦》却被捧成了无法超越的经典,连那些主要演员的人生命运也被一一和剧中人物对号入座,引来了无数人的怀念唏嘘。至于剧中曾经被批得体无完肤的种.种不是之处,现在很少有人提了,甚至是知道也不说。看看,这是何等的冰火两重天!

  影视剧首先是艺术载体,无论何种题材都要通过艺术形式来表现。而艺术形式则是时代的产物,不同时代的艺术形式也不同,它体现的是当代人的艺术理解。历史一旦发生就无法改变,但后人对历史有不同时代的理解和表现,由此创造出来的艺术载体也必须和时代紧密联系,由此出发来进行评价。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要对历史进行完全复原,那这就不是艺术了,甚至也不会出现很多人所要求的作品。这就是人类发展规律,一个听惯了见惯了的大词,实际就是常识,但仍被无数人所无视。

  回到电影《决战中途岛》。诚然,这部影片也有不少硬伤,如出现5艘“大和”级战列舰、日本海军服装混乱、空战武器表现错置、拔高山口多闻史实乱入等等。上述确实是毛病,需要加以厘清,也有助于普及这段很多人并不太熟悉的历史。同时也要看到,这部电影在艺术上还是具备了一些独特的地方,特别是在战争情节表现上充分发挥了当代媒体技术,堪称惊心动魄,让观众看得非常过瘾。艺术的特征就是要能打动人、感染人,我相信,被电影《决战中途岛》所感染的观众也不在少数,他们会有自己的评说。

  当时空拉长一段距离后,时代氛围不同了,评价历史就会趋向客观和宽容,有些东西也看得更清楚。电视剧《红楼梦》如此,电影《决战中途岛》亦不会例外。抬望眼,就像一休哥说的那样: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儿。

  2019《决战中途岛》观看感想

  最近热映的美国导演艾默里奇的最新力作《决战中途岛》,不仅拿下了上周北美票房冠军,在豆瓣的评分也达到了7.7分。宏大的战争场面带来的视觉冲击,很燃很硬核;“战争中的普通人”视角,又给影片打上了“人性化”的标签,让人不免感叹当年的美国人的拼劲和美国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

  但看完这部把美国军政两界吹爆的《决战中途岛》,不禁在想,如果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美国还能赢吗?今天的美国,在产业和贸易政策方面,和当年的日本如出一辙,赌上了自己的国运。虽然看似势头很猛,但终究渐露败绩。《决战中途岛》那个扛起反法西斯大旗、不怕牺牲流血的美国,早已成了好莱坞炮制的遮羞布,掩盖如今蛮横霸道、四处吸血的本质罢了。

  “中途岛”这个大约5平方公里的小珊瑚礁岛,因为正好在美国到日本的航路正中而得名。

  二战前美国海军已经考虑对日作战的需要,在这里建设了一个海军航空兵基地和潜艇基地,这就使得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必须拿下这个岛,否则他们的“威胁美国加州海岸,迫使美国接受城下之盟”的战略目的就达不到。美国如果丢了这里,那么夏威夷就要直接面对日本航空兵和潜艇的威胁,最终无法立足只能撤回加州海岸。

  如果仅从影片里看起来,美国在中途岛的胜利似乎很完美,有着情报机构的精准预测,尼米兹上将能顶住华盛顿高层误判的冷静决策和一线官兵的无畏拼死奋战;

  而日本方面一线指挥官南云优柔寡断,山本则背负着巨大的政治压力而不敢倾力一击,另外加上不错的运气。

  但是实际上,日本海军在中途岛的失败是必然的,即便是中途岛战役侥幸胜利,日本还是会输掉整场战争。可这是为什么呢?

  回顾一下二战的大历史背景,我们首先要记住四个字“先欧后亚”。

  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那天开始,战争什么时候会来就已经不是疑问了。只不过当时的美国情况非常特殊,一边是国内部分政治人物基于参加一战而几乎一无所得的教训,另一边是因为“两洋堡垒”的存在安全感爆棚。所以美国尽管坐拥世界第一的工业能力,但是除了海军一流之外,陆军几乎不值一提,而作为陆军附属品的空军同样无足轻重。

  美国该怎么在即将来临的大战中确保自己的利益?罗斯福显然是有着足够的思考。

  当时的欧洲集中着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群体,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和生产力。这是任何一个美国总统都不可能视而不见的。所以说,“先欧后亚”这不仅仅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罗斯福政府的确定的,而是在欧洲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就已经开始推行的政策了。

  欧洲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采取的《租借法案》绕过当时孤立主义者制订的《中立法案》,其实就已经是在大力的支持英国了。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了一个联合宣言——《大西洋宣言》,更是明确了美国“打倒纳粹暴政”的态度。

  有了这个战略定位,美国的军事力量重心和战略资源的分配必然会倾向于欧洲方向。在亚洲方向,美国不同于英国试图再来一个“远东慕尼黑”全面牺牲中国利益暂时稳住日本心态。毕竟“大英帝国”已经在事实上缩水了,整个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是美国的囊中之物,如果纵容日本无限的扩张,最后美国被挤出远东和西太地区也是无法容忍的。

  所以美国必然针对日本采取了挤压战略,拿着日本不可或缺的石油、金属矿物和橡胶等基本战略资源做文章。

  野心无限膨胀而命脉实则受制于人的日本,当然不会接受这个结果。

  而日本从一战之后其实也考虑到了未来日美终有一天会在太平洋上对撞的局面,所以在战争结束不久其实就开始了勒紧裤腰带积蓄军备和军力的折腾。

  在战争爆发前夕,日本的海军实力大约达到了美国的七成左右,而且日本军队以近乎疯狂的态度进行训练,试图以质量优势压倒美国的数量优势,什么“月月火水木金金”(意思就是没有周末休息的满负荷),“杀人多闻丸”(片中那个最后与舰同沉的山口多闻的外号,因为训练要求残酷而得名)等等。

  但是,不论是日本盘算着战争开局就倾力一击打掉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然后趁着大西洋舰队没有西调增援的时候直抵加州海岸,逼迫美国妥协求和;或者是利用太平洋地理上的广袤搞一个“九段渐减”战略,逐步将美海军实力消耗,最后在距离日本不远的海域集中主力进行决战,一举全歼美国舰队,都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不仅日本这种战略是一厢情愿的,即便是军事战略上日本也没有法子跳出保守的“大舰巨炮”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日美两国生产力上巨大的差异其实是不可能用这点小伎俩改变的。

  美国奉行的“先欧后亚”战略决定了,他尽管不可能为了准备战争将全部海军兵力都倾注在太平洋一侧,必须在大西洋上保持相当的兵力对付德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和潜艇。同时美国只是在1940年,与日本矛盾急剧上升的时候才开始扩充海军兵力,此前生产的大量飞机和陆战武器装备都重点运到了英国和苏联去了。但是只要美国巨大的生产机器开足马力,日本就要望尘莫及了。

  差距是客观的,而客观的压力又造成了战争中日本主观的错误随处可见。

  比如日本认识到了航母在现代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偷袭珍珠港中日本也确实靠着航母一举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八艘战列舰半数沉没,半数被重创无法作战只能返回加州大修。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核心只剩下了四条航母,纸面上美军似乎绝对处于劣势,可是考虑到航空兵的巨大作用和美国仍然掌握着相当的太平洋岛屿基地,日本想统治太平洋就还是一个梦想。

  作为联合舰队司令的山本并非意识不到问题所在,他在开战之初就很清楚的知道如果日本跟美国死磕到底必败无疑,但是日本的政治气氛使得他只能按照既定战略去追求美国接受城下之盟,甚至袭击了珍珠港之后,他意识到留下了美国的航母等于埋下祸根,可仍然放不下“大舰巨炮”主义,既不同意山口的将战列舰与航母混编成防空队形(现代航母编队基本方式),又不肯舍出最后一搏让战列舰和登陆部队冲上中途岛。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大舰巨炮”其实已经是日本勒紧裤腰带倾国之力二十年的积累了。他要是那么做了就等于对日本过去几十年的政治取向一个彻底的否定。

  日本因为国家实力和野心不匹配造成的麻烦不光在这里显露无疑,其实整个战争中处处可见。杜立特空袭东京造成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戳破了日本“神佑之国无人能侵”的神话,这同样是日本因为国力薄弱而心态脆弱的结果。也正是这一点迫使山本尽快寻求战场上一次大胜。

  另外不得不提及的是,仅仅在“珍珠港”事件后的六个月,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就决定对中途岛发动攻击。这对于美国来说,从一开始就判定日本的战役企图方向其实是存在着困难的。

  影片中一掠而过的,中途岛之战不久前日美两军在南太地区进行了一次珊瑚海海战,其实对于中途岛战役的影响不可谓不小。

  当时日本表现出来明显的针对澳大利亚发动入侵的迹象,被美国判定为日本存着想在太平洋上将同盟国一切两段的心思,因此将宝贵的航母投入其间,包括后来对尼米兹的决策造成过干扰,这其实有点让人哭笑不得。日本其实当时因为正在积蓄力量进攻中途岛,只不过是派出了“翔鹤”和“瑞鹤”两艘大型航母外加轻型航母“祥凤”号组成的第五航空战队。

  实际上日本根本无力真正入侵澳大利亚,这一战的目的更多的是提前预备美国从这个方向发动反击。在刚刚抢来主动权的时候,日本就开始摆好准备挨揍的姿势,看着让人无语实则还是脆弱心态所致。

  一战下来,日本损失了“祥凤”,“翔鹤”重创而“瑞鹤”的航空部队损失过大,不得不进行整补,无力加入进攻中途岛的航母编队,让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美国倾斜。美国尽管损失了“列克星敦”大型航母,“约克镇”也被重创。但是基于强大的工业底蕴,美国夏威夷海军船厂的工人奇迹般的三天之内就恢复了“约克镇”号的作战能力。同时美军海航的飞机和飞行员补充能力也不是日本可以比拟的。

  正是基于这种强大的国家工业实力,外带情报掌握了先机,尼米兹才有了底气能在中途岛采取设伏的方式迎击日军。

  两相比较之下,日本付出如此代价只不过短暂的干扰了尼米兹决策一下,这个成果实在是……

  在中途岛,尼米兹能够集中剩下的3艘航母和舰载机230架,岸基飞机120架。日军虽然调集了8艘航母舰载机396架,但是因为考虑登陆占领需要和美国的岸基航空兵威胁,最后山本的主力部队留下一艘航母护身,一艘准备最后登陆战而躲在远离战区的地方,另外还设置了一个警戒编队占用了两艘航母,最后真的能集中到一线作战的只有4艘大型航母和舰载机266架。

  日本分散兵力是兵家大忌,但是考虑到前面说过的一些非军事因素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山本如此计划也纯属不得已。可是既然是大忌,必然有恶果。一线的南云很快就要抛入到底是先压制住中途岛上机场,还是先干掉对方航母的两难境地中间。

  所谓“命运五分钟”到底存在不存在,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任何一个一线指挥官身处南云的境地恐怕都要对此挠头,毕竟他身上是“皇国所系”,只要看看山本在尚有一战能力的时候就下令撤退,我们就可以想见其实换了山本到一线,结果未必会好太多。日本的军国主义是如何从内部打垮他们自己的,此处可见一斑。

  中途岛是日本输了,美国赢了。四条大型航母的损失和数百名算上精兵强将的飞行员损失,这是日本整个战争中都无法弥补的。

  即便山本真的不顾一切的发挥自己赌徒本色再押上一注,基于美国也损失了一条“约克镇”号航母,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决定撤退。日本确实可能拿下中途岛。但是在此之后,他们是否还有能力继续向东进犯夏威夷乃至加州海岸,真的要成为大问题了。

  不说整个战争过程中,日本只下水了两条航母“大凤”和“信浓”号,就是日本海军为了打一个中途岛就已经搜刮囤积了平时一年的油料,即便是打下来中途岛他们怕是也还需要半年才能凑齐再一次如此规模的进攻,至于舰载机和飞行员的补充,怕是更是没边没影的事情了。

  貌似有一阵子,美国在太平洋上只剩下一条“企业”号苦撑,可实际上且不说紧急从大西洋方向赶来的“黄蜂”号和“大黄蜂”两条航母,就是在中途岛之战一个月后,美国就下水了一条更强大的“埃塞克斯”号大型航母,随后按照平均两个半月一条的速度在增加。等着日军真的有能力够到加州海岸的时候,美军太平洋舰队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严阵以待?这点不难想象。

  如果算上其他型号的航母,到战争结束时候,美国总计拥有大型航母17艘,轻型航母9艘,被叫做“吉普航母”的小型航母124艘,数以千计的舰载机不光在数量上压倒了日本,在性能上也完胜。

  不仅中途岛战役,整个二战的历史告诉我们一点,国家的意志是需要与其国力相匹配的。

  二战中的日本想凭着一时的局部优势去夺取全局胜利,不仅是一个危险的赌局而且也是一个必输的赌局,因为这种情况下,任何错误都是无法弥补的。偏偏作为人,没有谁是不会犯错的,战争胜利从来都是属于犯错误少和翻了错误可以弥补的一方。

  正如美国可以被偷袭珍珠港,可以有一阵子输到了只剩下一条航母,但是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可以短时间内弥补损失并且随后造成压倒性优势。

  今天的美国其实同样面对一个类似的境地。

  因为推行了这么多年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造成了产业空心化,而产业空心化和资本的属性决定了,国内想通过服务业进行再分配很困难,结果导致了社会两极分化再次出现。

  美国又不能忍住阵痛,发挥自己在高科技产业方面仍然领先的优势去实现产业革命式的突破,好像当年日本死抱着“大舰巨炮”主义不撒手一样的想复兴传统产业,这就很可能是劳而无功的。而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并且凭借着强力到处去“薅羊毛”,这其实等于把美国的长远利益“折现”作为复兴制造业的本钱,说到底也是一种赌博。

  如果美国能够在自己霸权被自挖墙脚倒下之前复兴了强大的制造业,那么美国还可以继续凭借强大的实力和先进的科技以及历史影响继续维持霸主地位,如果相反那么美国的霸权不仅会提前瓦解,而且还造成自绝于整个国际产业链,最后剩下的那点高端制造业都会深受其害。

  今天的美国在产业和贸易政策方面其实正如当年的日本一样,赌上了自己的国运。决战中途岛的那个自信十足,充满拼搏精神的美国正在远去了。

2019决战中途岛最新观后感影评大全_看决战中途岛有感

《决战中途岛》改编自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是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关键转折点,扭转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后反法西斯盟军节节败退的局面,同时,这也是世界历史上著名以小搏大的战役之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决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3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