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范文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范文

若水1873 分享 时间:

《飞越疯人院》以精神病院为舞台,着重反映了一种在当时所谓现代化管理的社会中,人们被紧紧束缚而动弹不得的恐怖景象。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范文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范文1

飞越疯人院,讲述了一群疯人院的有心理问题的病人中的一部分较正常的人,异常是一个只是因为经常与人发生冲突的病人,给井井有条的疯人院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想要看世界杯,棒球赛,还想出去downtown转一转等等,疯人院给病人的治疗方式,定时吃药,定期心理分析,似乎在给病人治疗,完全合乎医学理论,从医学上评论是优秀的医生护士,在不停地给病人进行着持续的治疗,病人好像也生活的有序,祥和。但,一旦涉及他们的心理本质问题,仍然是停滞不前,典型的,billy一提到他母亲,似乎就开始口吃,甚至有自杀的倾向;但平时,很正常、很平静。几个典型的病人,医生护士没能将他们的内心激发起来,而是在mcmurphy的带领下,心理问题得到了治疗,但billy被所谓的优秀护士扼杀了,心灵还有生命;而另一个则成功了,那就是最终的自由者,chief,治疗好他的不是优秀医护人员,不是医药和心理治疗,而是mcmurphy,另一个病人!

Billy,那个说话口吃的人,肯定小时候受到妈妈的高压;到最终,本来他的心里问题已经有明显的改善,却在那个所谓的优秀护士的威吓之下,自杀而亡!这是高压父母种下的恶果。

Mcmurphy,一个没精神病的捣乱分子,充满了活力,能将精神病院的病人调动起来,给一些稍正常的,有某些方面心里疾病的人,带来了期望,带来了改变,最终被做了脑外科手术,他右额头上的伤疤,和他的痴呆样儿可知这点!他的失败在于:融入社会,遵守规矩方面太特立独行,太锋芒毕露,遭到强权势力的坚决打击!但从他身上,看到了他的智慧力,领导力;每一件事情,有他的存在,总能带来活力,带来惊喜。偷逃出去,带领其他所谓的crazy开着schoolbus到港口,开着渔船到近海fishing。(但我搞不清为何他们又回疯人院去了)疯人院的夜晚狂欢,给很多压抑的病人带来了久违的欢乐。结果很悲惨,被chief,那个身体像一座大山的病人活活闷死了!但或许也是一种解脱,对chief来说,mcmurphy是他的期望,精神所在,但此刻的他,失去了活力,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chief让他得到了解脱!

电影的末了,chief搬起了大家都认为谁都搬不动的石台子,砸开铁丝网罩着的窗户,奔向自由,而此时,有人为他欢呼,他们看来是适应了疯人院的生活,就像野生动物不愿被放生一样!

教育的本质,很多理论家、教育学者都讲了许多。我,一个普通的父亲,似乎没资格奖。但我还是想说两句,教育的目标,就是没有你我这些父母的存在,孩子能生存,能学习、思考、决策,能和社会、他人和谐相处。爱,真正的爱,是一种我称之为“分离的爱”,有你在和没你在,孩子都能生活得健康、欢乐!这是所有父母的期望,内心深处潜意识的期望,只可是大部分人被周围环境裹挟而行,往往没意识到或者忘记了这点!

我一向在思考作为父亲,应当把孩子朝哪个方向引导健康、独立、欢乐!没有人不期望如此,但往往被潮流卷着,忘记了自我的方向!

我也经常思考短期欢乐与长期欢乐的关系,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先苦后甜云云,不是没道理,往往在实践过程中,太左了。把不该让孩子吃的苦也让他们吃,还打着爱的大旗。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范文2

初识《飞越疯人院》,是在初中时,收音机里的电影录音剪辑让我朦胧间感觉到一些什么,可是却无从捉摸。今日重看这一部美国电影历史上早期的自由主义经典,仍能感受到其中震撼人心的力量。

电影中,麦克被警察从劳教营押送到疯人院的时候,禁不住拥抱了如释重负的警察。从一开始我们就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种自然流露的活力。而当他一次又一次反抗护士长为代表的疯人院管理当局的时候,病人们看到了期望,从麻木不仁中苏醒过来并自动集合在他的旗帜下。从麦克爬出铁丝网带领大家在游艇上钓鱼为第一次高潮,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压制也不能动摇的自由战士。第一次的电击并没有损害他的斗志。一次次,我感受到的是以追求自由这一最高价值为原动力的永远不死的反抗精神。而在最终一次剧烈的反抗被镇压后,麦克被当局的强力电击变成了真的精神失常者。当晚,以往形神呆滞,而被麦克的精神所唤醒的酋长在呼唤麦克一齐出逃,却失望地发现那个自由战士麦克已经死了的时候,用枕头闷死了病床上的麦克,带领大家逃出了围着高高铁丝网的疯人院。

麦克死了,他是被自我唤醒的酋长闷死的。疯人院里,仅有酋长明白麦克被从肉体上剥夺了反抗精神以后将会生不如死。麦克就是自由精神的体现,当自由不再时,可贵的生命也不再可贵。我最终被这一幕深深震撼了。借助于酋长的手,麦克用他的死实现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呐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麦克和自由精神同在。

从此我想到我所钟爱的另外两部影片:《刺激1995》和《天浴》。他们和《飞越疯人院》其实都属于自由主义题材的影片。前者和《飞越疯人院》一样,表现了对自由的不屈追求,凸显了一个以个人自由和解放为目标,不惜为此抗争到底的人物形象,这样一个人物,从外形上可能是平常的,但精神力量则是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这两部电影都经过艺术手法传递了一种"自由至上"的西方观念,而它也是以"平等、民主、自由"和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的精髓之一。后者则体现了国内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个特定人群的时代杯具,这种杯具正是源于病态自由后的反自由状态。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范文3

观看《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给我带来很大的感触和思考,许多隐喻在其中引人深思,每个人可能都有自我不一样的想法。我对部分资料不甚理解,在此主要谈论一下酋长的人物形象还有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酋长在麦克墨菲来到这个疯人院前,甚至在麦克墨菲明白之前,他一向都装作聋哑人,其他人也都认为他听不见也不会说话,没有人理他,没有人和他交流。他只是一个人在那儿默默的生活,几乎不参加任何活动,规规矩矩做一个疯人,按时间安排表做事,没事时拖地、发呆等。其实,很多人肯定都觉得他很没趣,更加不正常,但我认为,在疯人院装聋装哑却很好地保护自我,不会和他人起冲突,也不会受惩罚,如果他还比较正常的话,这未免不是一个好方法。

当麦克墨菲来了之后,他试图改变那里的一切,相信酋长能够明白他的意思,帮忙他,也以为他俩能够一齐逃脱出去。所以,对于他们两人来说,对方都是疯人院里异常的人,异常的朋友。对于酋长,麦克墨菲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他不服输于环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很耐心、好心的教他带篮球,酋长有一丝感动,也在尽力帮忙麦克,生活瞬间充满光明,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这是前后的巨大改变。

当比利受侮辱自杀后,麦克和护士长厮打被切除了脑白质,变成了白痴。当麦克最终回到普通病房时,酋长已像一座大山,充满力量,准备好逃出去,但当他看到麦克已变成这样,十分痛苦,大家还有我可能都以为他会带着麦克一齐逃出去,却没想到他用枕头闷死了麦克,用之前麦克原先设想的方法“带着他”砸破窗户,逃离了疯人院。是麦克带给这个印第安人突破束缚的勇气和力量,最终他撼动并举起沉重无比的石台,这是麦克之前的想法并没有实际做到的,酋长完成了他的梦想,确是以死这种方式。让麦克灵魂解脱、让他灵魂自由,也许是西方人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也算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酋长原本是疯人院里病得最严重的一个,在最终找到真正的自我,一个摆脱墨菲的自我。

能够说,是麦克给大家带来乐趣和生机,鼓励他们追求自我的幸福和权力,他改变了大家的观念,变得想要离开疯人院,即使要受到惩罚,即使明知这个不可为却愿意为之,这是麦克的勇气和执着,并感染到疯人院里的每一个人。但正如酋长其中某天晚上说的那样,他的父亲很粗壮,随心所欲,所以每个人都利用他,因喝酒太多变得谁都不认识他;酋长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父亲的经历影响到他,不想和他父亲一样,所以尽管高大粗壮却装聋作哑,以防别人利用他。可是一向到最终,大家除了比利自杀外其他人可能都逃脱出去,而仅有麦克变成白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麦克在一开始表现的很不一样,会为不公抱不平,在大家的眼中高大无比,不得不说大家对他有利用的成分,想要经过他,获得趣味、开怀甚至逃脱疯人院。

疯人院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自愿来的而不是受逼迫,他们没有精神失常,只是厌倦了现实生活,来此逃避,逃避工作,逃避压力,逃避感情,逃避自我的内心。在疯人院里,每一天重复着无聊受人管制的生活,时间久了,他们没有克服自我,也不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但又无法改变疯人院的时间表,没有像麦克一样反抗,只是逆来顺受。比利在割腕收到护士长刺激之前,他很开心,能够说在麦克的鼓励下,克服了自我的恐惧,却因为护士长的侮辱割腕自杀。

其实,每个人都有阴霾的一面,有些人明显,而有些人不明显,当环境改变逼迫时,有可能会显现出来,构成反常的行为,造成对自我或他人的伤害。比如,之前出现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林森浩经事先预谋,在3月31日将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到寝室,注入饮水机槽,最终致黄某死亡,4月1日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送医救治无效于4月16日去世。仅仅因如此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心存歪念,就犯下此重大错误。他家境平寒,平时好强,其实很优秀,没有必要因为嫉妒黄某读博或者其他原因生杀念。任何一个在其他人看来不正常的行为,因为性格和追求,在外界有事激发起情绪时,容易引起一个人的行为偏激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范文4

电影中的疯人院里,时刻带着一种被遮蔽了的压抑。不经意的看起来气氛似乎是和谐的,光线也是柔和的,连吃药治疗时都放着轻柔的音乐。病人们充分自由的在医院里四处活动,打牌抽烟。表现良好的人,甚至有机会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外出。但仅有麦克默菲看出了这看似完美的静谧世界里隐蔽的脆弱环节。

影片开始,他要求把音乐声减弱,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在音乐里乖乖的吞服那些不知名的药片。而这样的举动对于秩序完整、封闭的疯人院来说无疑是一种挑衅。而麦克默菲其实也并不是刻意的去做出这样的反叛,他的行为仅仅是出于天性。他无拘无束的性格必然和严谨的压制格格不入。在麦克默菲撞击下,原先安稳守纪的“疯人”们也开始流露出正常人的天性。他们享受海边阳光的沐浴和跟女人在一齐的乐趣,享受争取自我反抗后从未感受过的发自生命本身的愉悦。

麦克默菲实际上破除的是一种仪式。当他到来之后,吃药、开会,心理治疗,所有的程序都遭到了质疑。虽然麦克默菲要求每次都遭到了拉奇德的拒绝,但对于一向机械般重复这些程式的疯子们来说,麦克默菲的举动无疑触动了他们。这使得当他们面临这种非暴力的压抑时,产生了新的反映。一个病人对拉奇德的质问:“既然比利不愿意说,你为什么非要问他。”而查理也开始大声哭泣着要自我的香烟。好比像是在一个坏孩子作了示范之后,所有的好孩子都被诱发了他们“坏”的天性。

最令我感到可笑的人就是那个护士了。疯子们在旁边发疯的时候,在场仅有那个护士自始至终坚持了一个冷漠的表情,好似视若无物一样。这个人物简直就是一个教条化的魔鬼,她古板的表情和冷漠的眼神,所折射出她颗麻木不仁的心灵,这和麦克墨菲那张丰富的人物表情和有些疯狂的心态构成了一个十分强烈的比较和对抗,护士长就是这个人群的统治者,就是这个工业社会的代表。如果动摇她的地位,或者违反了她所规定的体制,就要受到严格的处罚!被打,被电激。在这种暴力的统治下,使病人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不敢提任何意见。

虽然处于护士的高压控制状态,可是那些疯子为了争取自由还是不断挑战着她的权威。片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出现了在反抗无效的情景下,几个疯子采取了精神胜利法的方式来到达满足自我欲望的目的。这从反面点出了疯人院的专制统治的可怕,影射出一个更令人感到恐怖的社会现实。试想,在这样充满着束缚和捆绑的社会条件下,又能出现多少个真正正常的人。在我看来,这样的条件,只能培养出一大批麻木者和一些为了自由而奋斗的可悲的疯子了。

导演的用意很明显,把疯人院比喻成一个小社会,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把那群疯子比喻成人民,就是被统治的阶级,而护士和医生则是统治者,医院的规定就是教条,就是宪法,丝毫不润许任何人违背,说句俗话,就是只许我点灯,不许你放火。在教条的规定下,你必须要严格的服从,没有民主,没有自由。当片中的这些疯子,就象机械一样所不停的重复着每一天所做的事情的时候。

最终酋长那个人物,或许在杀死那个疯子的同时就已经把他争取自由的思想传输到了自我的思想当中去了。在酋长逃跑的时候,疯人院里疯子们渴望独立自由的心境也被带到了广阔的大自然当中去了。从这个结尾当中,我们看到了期望,看到了恐怖社会的一丝光明。

本片确实有很多有待挖掘的深刻含义。我看了这部片也了解到了许多西方社会无奈的现实,但愿经过以后的.努力,社会上能够少些疯子,多些真正独立自由的人。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范文5

当我看完《飞越疯人院》走出教室的时候,脑子里一向沉浸在伤感与思考中。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美国最好的电影之一。平静的表面下,有一种疯狂欲待爆发;令人窒息的环境中,潜藏着对压抑人性的现代工业社会的重创。一个为了个性解放而孤军奋战的英雄,找不到正确的道路而最终为社会所吞噬,悲惨的命运令人潸然泪下。

作为一部富有内涵的政治片。《飞越疯人院》有它的时代背景,代表了一个特定时代的事情,代表了那一整代人。本片是根据美国作家肯克西于1962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所改编。作者借助疯人院,来讽刺当时的美国工业化社会,全文充满了浓烈的反教条化主义,提倡个人自由解放思想。我深知西方世界在二战后在思想界出现的自由主义、追求个人幸福的潮流。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二战带给人民的创伤还未消退。紧之后就是东西方冷战,出现了麦卡锡主义、黑人民权运动、肯尼迪遇刺、泥潭等等。随着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社会矛盾,在美国的文学界诞生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所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在这种大时代的背景下,就催生一种追求个人主义思想的潮流,这种思想体现就是这部导演米洛斯福尔曼于1974年拍摄的电影《飞越疯人院》。

首先,导演的用意很明显,把疯人院比喻成一个小社会,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把那群疯子比喻成人民,就是被统治的阶级,而护士和医生则是统治者,医院的规定就是教条,就是法律,丝毫不允许任何人违背,这和当时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很相似。在教条的规定下,你必须要严格的服从,没有民主,没有自由。当片中的这些疯子,就像机械一样所不停的重复着每一天所做的事情的时候,片中的一位主人公出现了,他就是麦克墨菲。

这个人物的到来有两个意义,首先他不是一个疯子,他是一个正常人。他不是疯子当中的叛逆者,他本性中就有一种不受约束、向往个人自由的精神。他的到来,能够说很严重地动摇了统治者的地位。同时把自由主义的精神传播给了每一个病人。一开始,麦克墨菲就不停的启发这些病人,鼓励他们做一些正常的人的事情,让他们每人找到自我的闪光点。比如片中打篮球一幕,麦克墨菲就很好的利用了酋长的身高优势,带领一群疯子赢得了胜利。从这些疯子的表情上,体现出了一种自信和高兴,因为他们在教条主义的管理下,早已经失去了自我和自信。然后麦克墨菲又带着他们去钓鱼,让他们去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渐渐的这些人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正常人的思维。当回到疯人院中,这种自由思想的体现,就于教条的管理产生的巨大的矛盾和冲击,首先就影响了拉奇德护士长的统治地位。

拉奇德护士长简直就是一个教条化的魔鬼,她古板的表情和冷漠的眼神,所折射出她麻木不仁的心灵,这和麦克墨菲丰富的人物表情和有些疯狂的心态构成了一个十分强烈的比较。护士长就是这个人群的统治者,就是这个工业社会的代表。如果动摇她的地位,或者违反了她所规定的体制,就要受到严格的惩罚。被打,被电激。在这种暴力的统治下,使病人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不敢提任何反对意见。电影中有一个经典的镜头,当麦克墨菲提出以民主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是否收看一场重要的橄榄球赛时,被护士长断然拒绝。麦克墨菲发起投票,当后一票产生的时候,护士长却以投票时间结束为理由拒绝了他们的提议,这使得麦克墨菲极为气愤,就像是民主被专制扼杀了一样。可是麦克墨菲并没有气馁,他用唐吉-珂德的精神胜利法,对着毫无影像的电视机发出疯狂的呼喊,并现场解说起了球赛,这让其他的病人都振奋了,都在疯狂的呐喊着。这是精神民主的胜利。

虽然处于护士的高压控制状态,可是那些疯子为了争取自由还是不断挑战她的权威。片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出现了在反抗无效的情景下,几个疯子采取了精神胜利法的方式来到达满足自我欲望的目的。这从反面点出了疯人院的专制统治的可怕,影射出一个更令人感到恐怖的社会现实。试想,在这样充满着束缚和捆绑的社会条件下,又能出现多少个真正正常的人。在我看来,这样的条件,只能培养出一大批麻木者和一些为了自由而奋斗的可悲的“疯子”。

电影中的酋长也是导演刻意安排的,他在本片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负责传播麦克墨菲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本片的结尾所体现。当逃跑失败后,影片到了最终的结尾,结尾充满了暗寓,也很巧妙,导演没有刻意的安排一个戏剧中常见的完美结局,而是编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寓言。酋长来到麦克墨菲的床前,此刻的麦克墨菲已经成了一个废人,他的小脑已经被医生破坏,彻底成了废人,所以眼前的麦克墨菲只是一个没有思想的躯体而已。酋长用颤动的双手把麦克墨菲活活捂死,而后搬动了水箱砸开了铁窗,跑到了属于自由的大地中去。麦克墨菲的死,其实并不让人悲痛,一具没有任何思想肉体死亡,代表了灵魂的解脱,酋长的逃跑,实际上已经把麦克墨菲的思想民主和自由主义所带走,传播到远方去。当一个病人被巨大的声音所吵醒,看到酋长的逃跑,从心底发出了真正的呐喊和尖叫,那种叫声就像威廉·华莱士在就义的时刻所发出的呼唤——为自由而战!从这个结尾当中,我们看到了期望,看到了恐怖社会的最终一丝光明。

麦克墨菲最终死了。他的死在当时这个社会是必然的命运。我在看电影时,对影片前半部分感觉十分压抑,直到最终结尾的高潮,突然豁然开朗,找到了全剧的意义所在。影片借酋长之手宣告了独裁、暴政的末日,宣扬了自由、民主的重生。正是酋长砸碎了禁锢的窗户,才使整个疯人院里受到痛苦折磨的人们重新寻求自由的价值。也唯有如此,麦克墨菲才不会白白死去。


10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