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2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2篇,希望大家喜欢!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1

  市政府应急办、市公安局:

  今年以来,我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大力指导下,按照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都办发[]229号)文件精神和我局制定的“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组织协调,认真贯彻省、成都市和都江堰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应对突发事件主要涉及到因突发严重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事件造成全市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食盐、食糖、饮用水和卫生清洁用品等生活必需品供求关系发生突变,要采取行政手段保障物资供应。通过努力,我局监管、防止突发公共事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商贸流通企业没有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及安全事故,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目标。

  二、应对工作及分析评估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我局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成立了“商务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我局局长杨水源任组长,分管领导吴枝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商务工作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市场供应、家畜屠宰、酒类流通突发事件等应急管理,同时加大对各商贸流通、餐饮、再生资源、生猪屠宰、民爆、外资外贸企业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指导力度,各企业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和属地管理为主的商务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指挥体系。

  (二)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

  我局把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作为抓好应急工作的基础,认真研究各类商务领域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加强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及时编制了商务局《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民用爆炸物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商务局应急管理制度》。这些应急预案从预警报告、应急启动、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责任到人,程序清晰,为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市场信息监测

  我局先后确定由予乐市场、荷花池市场、家美福超市、嘉诚购物、城市购物、郡守府等30余户重点企业为商务信息直报点,重点监测面粉、大米、食用油、肉类、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库存数量、销售形势和价格走势等,定期上报市场商品供求监测统计数据,及时将重要商品销售流通分析材料上报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些措施为确保市场供应异常波动情况下保障市场供应创造了条件。

  (四)切实做好应急物资保障

  为切实保障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供应,结合商务工作特点,依据相关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市场监测。编制了《都江堰市物资储备应急预案》和《都江堰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定由都江堰市家美福超市、嘉诚购物中心、城市购物超市作为市级代储企业,由老邻居236家、红旗连锁15家、互惠超市11家、春熙商业6家、家美福超市4家,共计272家直营、加盟店作为乡镇级物资储备点。我市拟储备的救灾应急物资包括:速食食品(方便面、饼干、面包)、饮用水(纯净水、矿泉水)、日用品(卫生纸、毛巾、纸杯)、救灾用燃油(93汽油、0柴油)、其它物资(发电机、彩条布、应急照明灯、安全帽、电池、雨衣)等价值300余万元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积极协调生猪养殖规模企业、重点生猪屠宰企业建立市级猪肉应急储备基地,目前,已确定辉润屠宰、祥瑞肉类加工、新鑫生猪屠宰、兴旺家畜屠宰、真诚屠宰、忠祥屠宰、卉景公司7家规模屠宰加工企业为猪肉供应应急储备企业。

  (五)强化肉食品安全监管

  一是在定点屠宰场(点)全面建立和推行屠宰畜源及出场肉品台帐管理制度、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肉品检验制度、举报投诉制度、统计监测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实现肉品质量安全责任可追溯。

  二是严格肉品市场准入和购销货台帐制度,实行肉品安全协议准入制度、不合格肉品退市制度,坚决防止非定点屠宰场(点)出场的肉品、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

  三是健全举报投诉制度、屠宰信息统计制度,及时准确把家畜屠宰动态情况,上报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净化肉品市场。协同工商、动检、公安等部门,在全市开展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的专项检查行动,通过多措并举,强化监管,保障了我市肉食品的安全。

  (六)规范酒类流通市场

  为保证人民群众喝上“放心酒”,我局认真执行国家、省、成都市酒类商品管理法规,加强酒类商品市场的监督管理。

  一是认真执行《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对全市酒类生产企业和酒类批发企业执行流通随附单的情况进行了抽查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我市酒类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都能够按规定向下游企业、经营户开具规范的《酒类流通随附单》,未发现严重违法、违规经营现象。

  二是认真执行不向未成年人售酒规定。要求我市各商场、超市、专卖店、酒店等经营场所摆放“不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明示牌,并严格执行不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的有关规定。

  三是加强酒类流通监管,确保酒类市场安全。我局不断加大监督力度,通过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有效遏制了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入市场,保证消费者喝上“放心酒”,全年查处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案件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七)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

  我局加大对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监管,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责任落实、制度执行、预防措施、应急设施等情况。督促成品油经营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排除隐患,保证了成品油安全生产经营。

  (八)认真开展商贸企业日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我局多次组织人员对全市的商场、市场、超市、饭店、民爆、生猪屠宰等企业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检查治理。主要排查各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安全生产经营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情况;大型商场、市场、超市、饭店等人员聚集场所的配电室设备配备、门窗、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灭火器和安全标示等;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情况;应急预案制定和大型促销活动事先申报制度情况。

  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治理各单位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的问题,进一步落实企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遏制各商贸企业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九)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综合素质一是加强机关工作人员应急知识的宣传工作。通过文件、会议、专题学习等形式,教育干部职工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习掌握应急工作的程序、方式、方法等基本要求,提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应急意识。

  二是大力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工作。结合“安全责任落实年”,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深入企业、群众宣传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印发防范病害猪肉、假劣酒类商品的宣传资料,现场回答讲解群众关心的问题,使公众了解和掌握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进行自救、互救及配合政府救援的正确方法,对增强广大民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应急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市重要商品物资应急储备体系比较脆弱

  目前,已经确定的重要商品物资储备企业仅仅是企业从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来承诺,是一种市场化的商业储备,还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手段和调控手段,一些企业储备商品不足量或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应急商品的供应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应急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

  保障重要商品物资储备是商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国家、省、成都市已经建立了政府支持的重要商品、食品、生猪等应急储备体系,对应急储备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极大的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也使政府对应急储备企业的监管落到了实处。由于我市财政困难,尚没有将储备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级应急商品储备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四、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结合应急管理和商务工作实际,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商务各专项应急预案,扩大预案体系的覆盖面,增强预案内容的实用性。特别是加大对民爆企业、成品油供应等高危行业出台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二)充实应急管理机构

  督促各企业按照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进一步细化应急工作机构的职能,明确相互间的工作关系,把重点放在充实、加强和提高上,努力实现应急管理职责、机构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三)加强危险隐患排查监管

  积极开展重大危险源排查工作,全面掌握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对民爆、成品油等重大行业和领域采取更有力防控措施,形成实时监测和动态监管机制。

  (四)加强应急商品物资的储备和管理

  主动向上级汇报,积极争取重要商品物资储备费用,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确保应急储备商品真正储的下,拿的出,用的上。

  五、典型案例分析

  (一)应对市场供应异常波动

  12月,由于肉类、食用粮油和液化气等居民生活日用品价格涨幅较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对低收入群众和社会困难群体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元旦、春节来临之际,日用消费品进入销售旺季和价格敏感期,为确保商品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保障群众生活,我局及时协调相关企业组织货源,丰富市场,保障供应。同时,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和商品质量监督检查,为防范市场供应异常波动,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确保“8·13”、“8·18”虹口、龙池泥石流次生灾害”物资供应工作8月13日和8月18日,我市普降暴雨,导致虹口乡、龙池镇发生严重泥石流次生灾害,两乡镇道路、群众饮水设施多处损毁,受困群众达5000余人。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我局及时启动物资应急预案,共计投放价值251万元的抢险救灾应急物资,确保了受灾乡镇抢险、抢修受损道路、公共饮水设施工作顺利开展,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三)加强对商贸企业的服务管理

  10月期间,外地部分商场经营秩序有所异常的情况,为切实加强对我市商贸企业的服务管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维护社会稳定,商务局于10月22日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国美电器、精品家电城、苏宁电器、好又多、嘉诚电子、城市购物等商贸企业参加了此次会议。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二

  商务局杨水源局长对这段时间外地部分商场出现的经营秩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的情况进行了通报,在会议中提出针对性工作措施。一是,各商贸企业要做好营业期间安全预案,明确责任人。二是,商务局落实工作人员对应商贸企业,加强信息沟通,确保信息畅通。三是,我市各商贸企业要认真执行上、下班制度,确保正常营业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

  一、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

  (一)自然灾害方面。2016年,合作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2起自然灾害。经统计,全市因自然灾害共造成5000余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667公顷,其中绝收179公顷;倒塌房屋105间,损坏房屋1240余间;大小牲畜死亡40余(只、头、匹);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50万元,给受灾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困难。

  (二)事故灾害方面。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受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2.4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21起,下降84%;增加1人;上升25%;受伤人数减少1人,下降20%;直接经济损失减少19.7万元,下降80.2%。

  (三)公共卫生方面。2016年,全市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方面。2016年,合作市社会大局平稳有序,未发生社会安全方面事件。

  二、主要特点及分析

  一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地域广、强度大、时间长、损失重,自然灾害点多、面广、复杂,使自然灾害呈现危险性大和突发性强的特点。辖区内气候地质条件恶劣、灾害种类多(主要包括洪涝灾害,冰雹、雪等气象灾害,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分布地域广,灾发季节强,总体形势异常严峻,防灾抗灾任务十分艰巨。二是2016年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较去年同期相比,呈现“三降一升”态势,即事故起数下降、受伤人数下降、直接经济损失下降、上升。三是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全年未发生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市将继续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的相关要求,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市、乡、村三级传染病预防控制网络,加强防控知识宣传与培训,确保不发生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四是社会安全事件方面平稳有序,这充分得力于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维护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整合各方力量,不断提升维稳工作能力和水平,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

  三、典型案例分析

  (一)自然灾害

  8月22日18时30分左右,合作市境内出现短时强降雨,并伴有冰雹,冰雹最大直径约45-50mm,最大降水量71.5mm,局地引发洪涝灾害。灾害造成合作市那吾乡、卡加曼乡、当周街道、通钦街道、坚木克街道、伊合昂街道等6个乡(街道)受到洪涝灾害,共造成13个村委会8个社区的895户4200余人受灾,无人员伤亡,紧急转移及临时安置116户509人。部分居民家庭房屋进水,因灾倒塌房屋34户103间,经济损失284.4万元;严重房屋受损170户580间,经济损失232万;一般房屋受损245户662间,经济损失407.6万元;玻璃暖廊损坏143户约11494㎡,经济损失100.7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627公顷(其中:青稞521公顷、油籽101公顷、洋芋5公顷);农作物绝收164公顷(其中:青稞145公顷、油籽17公顷、洋芋2公顷),经济损失106.2万元;灾害受到牲畜死亡羊27只,牛2头,经济损失2.7万元。此次洪涝灾害全市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133.6万元。

  灾情发生后,合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主持召开紧急工作会议,对全市抢险救灾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由各相关单位领导带队深入到各受灾乡(街道)进行灾情排查,摸清受灾情况;迅速组织抗灾自救,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稳妥安置受灾群众,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各乡(街道)全力投入抗灾自救,及时做好信息收集上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抗灾救助的支持。为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受灾群众生活不出问题,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和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意见》、《合作市自然灾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方案》等文件精神,在充分摸底的基础上,对房屋倒塌户、受损户进行救助,共发放救助资金152.6万元,救助面粉40000斤。

  (二)道路交通事故

  2016年6月15日02时05分,在临合高速公路(169公里+30米处),杨某某驾驶甘NB9681号小型轿车沿临合高速由临夏市至合作市行驶,与前方同向行驶的由徐某某驾驶的甘H20685号重型半牵挂引车(牵引新BJ941挂号重型低平板半挂车)尾随相撞,致使杨某某当场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杨某某酒后驾驶机动车超速行驶且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是导致此事故的主要原因,徐某某驾驶未喷涂反光标志的重型货车上路行驶是造成此事故的次要原因。

  四、应急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州、市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做好各项监测预警和防范处置工作,提高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应急管理体系。为了提高各职能部门在处置突发性事件时的协调配合与应急综合处置能力,更好地在我市有效处置大型灾害事故、保卫经济建设成果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及时对我市应急救援力量进行了补充调整,完善了应急救援队伍。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应急管理工作机构的各项工作职能,实行责任追究制,全市各乡(街道)和市直相关部门、单位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健全了组织体系。

  (二)完善应急处置程序,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根据《甘南州落实“甘肃省十二五”应急体系规划》的要求,修订和完善了《合作市草原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合作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并对部分内容陈旧、过时的预案进行了补充更新。各乡、街道,各部门也分别编制修订了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应急预案。健全了各种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程序、应急调查处理操作规范和技术方案,制定了应急工作措施;明确了工作重点和相关责任人员,确保能够规范、有序、快速处置突发事件。

  (三)加强应急管理和演练,增强了应急能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有效增强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工作,认真研究制定各类演练方案,确定专人负责,划拨专项经费,全力保障演练活动顺利进行。先后组织开展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消防疏散演练、星级酒店安全生产应急消防疏散演练、电梯坠落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模拟演练、矿山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救援演练以及全市山洪灾害防御应急实战演练等,全市累计举行演练活动23场(次),参加演练的干部群众、企业员工、学校师生、救援人员达到1400余人。

  (四)开展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应急常识。始终坚持不懈推进安全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开展了以“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为主题的“6•16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设置各类展板160余块,现场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充分利用“两微一端”信息平台,向广大干部群众定时发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应知应会小常识,着力提升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安全素质和防范意识。

  (五)加强隐患排查,强化监测预警预报工作。2016年,我市组织各乡(街道)、各部门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情况,力争把突发公共事件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重点组织开展了交通运输、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地质灾害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排查整整治各类安全隐患917条,隐患复查率达到了100%,隐患整治率达到了94%。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2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4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