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必考政治知识点梳理5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知识点,希望大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政治知识点1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有什么决定?文化创新由社会实践决定,表现为: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作用有哪些?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含义: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要求: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①含义: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要求:A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B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的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C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4)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等错误倾向。

  5.当今时代,如何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2)在历史和现实、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6.学习型社会

  (1)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

  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②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建设学习型社会,能够促进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④建设学习型社会,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4)特点:

  ①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机;

  ②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

  高二政治知识点2

  1、体味文化:

  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对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要做到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5、文化与经济、政治

  1)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构成并影响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保证,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

  6、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②转变政府职能。

  ③培育市场主体。

  ④实施“人才兴文”战略。

  ⑤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中华文化品牌。

  高二政治知识点3

  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GN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2.由我国农业现状决定:

  (1)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

  (2)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

  3.由建国以来我国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发展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快

  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

  1.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

  2.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

  1.含义:粗放向集约转变

  2.核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1)靠政策

  (2)靠科技:靠科技:

  a教育,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

  b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

  (3)靠投入: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投入

  (4)靠产业化经营::a措施: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b目标:把农业生产改造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大生产c重要性: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

  (5)靠产业结构调整

  高二政治知识点4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二)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原则。

  (1)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3)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4)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一)政治生活中的信念:崇尚民主和法制。

  (二)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机构成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最根本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高二政治知识点5

  一、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

  1、交通运输、邮电信息、科技信息、金融信贷、科技开发、培养人才

  2、第一产业(农业)

  (1)含义: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

  (2)地位和作用:(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基础作用。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3)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特别是其中的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粮食不仅解决吃饭问题,还提供大量的副食品。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重要市场,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

  3、第二产业(工业)

  (1)含义: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2)地位和作用:

  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

  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①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尤其是以提供物质技术装备的作用最为重要。

  ②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③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4、第三产业(服务业)

  (1)含义: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行各业的总称。

  (2)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意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①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③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

  1、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

  产业结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的变化的。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一大批高新技术崛起,并在各部门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引起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

  (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

  (2)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3)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

  三、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1、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措施: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这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措施:用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工业的内部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措施: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积极发展国际服务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产业结构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大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3、劳动就业的良好机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劳动者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劳动者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

  (3)政府的就业政策,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四、劳动者的择业、就业和创业

  1、劳动者就业的重要性

  (1)劳动就业是人们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手段和方式,是人民获得物质成品和精神产品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途径。

  (2)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

  (3)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人们前途和职业生涯的重要问题。

  (4)就业是个人进入社会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新起点,职业选择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正确选择职业将成为个人一生的顺利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2、就业的含义、方式

  (1)含义: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男16--60,女16—55)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

  (2)方式:固定工、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

  3、劳动者要正确解决择业问题

  (1)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2)既要考虑经济待遇,又要有精神追求;

  (3)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

  4、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提高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五、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2)取得劳动报酬

  (3)休息休假

  (4)获得劳动保护

  (5)接受职业培训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

  (8)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2、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

  (1)完成劳动任务——最基本的义务。

  (2)提高职业技能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5)遵守职业道德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的。

  六、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的一种法定用工制度。

  签订合同的目的:在于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合同形式确定下来。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

  (2)依法处理劳动争议

  ①含义:在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常常会因为劳动权利和义务问题产生矛盾引起争议。

  ②方式: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最新高二必考政治知识点梳理5篇相关文章:

1.高二数学最新重点知识点梳理五篇

2.2020最新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精选

3.2020高二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精选5篇

4.2020高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复习梳理5篇精选

5.2020最新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5篇

6.最新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整理5篇分享

7.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8.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复习梳理5篇精选

9.高三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10.高二最新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分享

最新高二必考政治知识点梳理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58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