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700字 > 诸葛亮《出师表》读后感700字

诸葛亮《出师表》读后感700字

若水4360 分享 时间:

《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洛阳) ;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诸葛亮《出师表》读后感,感谢您的欣赏。

诸葛亮《出师表》读后感1

读了《出师表》一文后,我逐渐明白了。

《出师表》的前五段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第一段中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大事,提出了广开言路这一政策;第二段中,诸葛亮为后主分析对宫中府中赏罚不一,会使朝廷动摇,借此又强调了严明赏法这一内部政策;三到五段中诸葛亮提出了最为重要的建议——亲贤远佞。后部分中他讲述了征战史和对后主的劝谏,表明了自己对汉室复兴的决心。(这是写文章吗?像是总结段意!)

在此表中,我真正见识到了诸葛亮的才华横溢,为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认为三条建议中最好的还是亲贤远佞,它是其他的基础,也是关键部分。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广开言路,接听善意之言;严明赏罚才能真正的做到。

其实,诸葛亮的这三条建议在实际生活中也十分实用。我们只有广开言路,听从多方面的建议,从中仔细的筛选,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而且如果赏罚不严明,那么不同的人犯下同样的错,受不一样的处罚,大家一定会有意见,弄得大家不和睦;(此处衔接突兀)再者说我们在社会上与一些小混混长期接触,定然会去一些不良的场所,会学许多坏的习惯。

所以,这篇千古名文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味,好好的运用!

诸葛亮《出师表》读后感2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题记

其实在学习《出师表》前,自己就已接触过它。那是偶然听到一首名为《出师表》的歌曲,只觉惊艳。歌中一句“不畏生死,誓报先帝待臣恩重十七年”让我心中某处微微一动。特意去了解,于是知道了这饱含诸葛亮千万种情绪的《出师表》。有太多人说读其以致潸然泪下,起初我只是不解:诸葛亮为何要临表涕零?

后来逐步了解,发现自己还是太浅薄。先帝病逝,临终前于白帝城托孤,将刘禅交付于诸葛亮。为了却先帝之愿,他决定北伐。然而放心不下后主,沉重、悲壮的心血凝结于《出师表》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有多信任、忠诚,才会把自己的过往一一道来?若不是视为己出,又怎会让后主了解自己的曾经?“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又有多少个夜晚,先帝入梦把盏对弈似当年?丞相踏上的漫漫北伐路,以报答先主当年三顾之恩,二十一年风风雨雨不曾磨灭的是那份初出茅庐的誓言。也许丞相知道兴复汉室已不可能,又是以怎样的心情抱憾终于五丈原?《出师表》读罢,我掩卷沉思。

直到再听到焦晃先生的《出师表》朗读,那心上的一点痒终化为滚滚波涛,在心中掀起巨浪。诚恳、感激、忧心忡忡,焦晃先生的声音让我心中开始云海翻涌。日暮西山的丞相出征前对朝廷放心不下,对后主放心不下。待到这位鬓已星星的老人双手颤抖着说出“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我仿佛看到当年的孔明眼中带着晶莹写下表书,写到激动处,抬起笔来,墨点甩到窗框上。笔微颤,却愈来愈激昂。最后,点下最后一点,搁笔。他泛白的双鬓在风中轻颤,目光凝结,泪水无声流淌。

我的防线瞬间崩溃,泪水决堤而出,我无法形容我的感情,因为我读到的是一位人臣的灵魂。然而刘禅在他去世后亲小人,远贤臣,263年,蜀国灭亡。

世事总难如人意,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出师表》读后感3

今天读的是九上的语文课文《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名篇,我想:这既然是“神人”诸葛孔明先生写的,那可真是要好好拜读一番。便认真的读了起来。

果然是一位大家啊,第一句话里就有我不认识的字,汗……幸好哥哥的书上标有拼音,要不今天可真是要出丑了。

研究了一会儿后,屋里便传出了我朗朗的读书声,读着读着,我就陶醉在了这精炼、美妙的文字里。

虽然这只是一次请战书(请求后主同意他去把曹操的大本营包了饺子),但是却写得气势磅礴,诸葛亮为人的大气,豪迈之情不知不觉的便流露在字里行间,使我王某人(嘿嘿,献丑了)不禁深深佩服了一把。

这篇表里还反映出了许多问题和道理,许多也是我们当代人很需要学习的。比如这一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意思就是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所以衰败的原因。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我们要将于君子相交,与君子在一起时间长了,就能收到君子的感染,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成了君子。我们应当远离小人,和小人呆在一起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变的小人。这就和“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的道理是一样的。

从这篇表中,也能充分看出诸葛亮的谦虚,如“庶竭驽钝”一句中,驽钝就是诸葛亮的谦辞。这里也充分看出了诸葛亮的大家风范。

总之,读《出师表》一文,感受颇多。

诸葛亮《出师表》读后感4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汉后主刘禅的一封奏折。说是奏折也不太准确,它更像是诸葛亮对刘禅的期望。

当时的天下大势,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刘汉的势力可谓小之又小。诸葛亮请兵平定北方,意在一统中原。在临出发前写了这份奏折,当时诸葛亮采取采用了“劳师以袭远”这一兵家大忌的策略,能否平安归来,还是个谜。

虽然刘禅昏庸无能,但诸葛亮仍尽其所能,将小人和贤人的名字一一列举,希望他远小人、近贤者,重振汉室,以图完成刘备的夙愿。

我们可以想象,一位“孤儿”,早早就没了父亲,是一位位国家的贤臣,将他养大,并尽心辅佐。如果没有这一位位的贤臣,恐怕汉室以后也无法振兴。刘禅也会不再是一国之君。诸葛亮不求名利,一心辅佐皇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说明了他的忠诚。

此文是奏章,多以议论为主。诸葛亮想让后主明白先帝的艰难,想激励他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间也说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他对刘氏父子披肝沥胆,将所有情感都融入了这一段文中。因此,《出师表》也被誉为天下第一表。

“报先帝”、“忠陛下”的线索贯通全文,处处不忘“遗德”、“遗诏”,期望后主刘禅完成“兴复汉室”的重任。虽然最后事与愿违,但诸葛亮的这份忠心,也值得后人去铭记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封带有家书意味的奏折,满含了君臣之间的真情,而这种真情,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回味……

诸葛亮《出师表》读后感5

《出师表》一文是三国时期着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伐魏前给皇上刘禅的一封谏文,文中内容振奋人心,表现出诸葛亮忠心报国、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他不求富贵,安贫乐道的品质。

从“不求闻达于诸侯”者出,诸葛亮身为丞相,只为天下太平、百姓安康,而不是为了自己享受富贵荣华,可见诸葛亮的品质,是历史长河中的所有忠志之士不能相比的。

而“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一句中则可看出诸葛亮誓死忠于蜀国。此忠诚之心,世间罕见,虽然古今以来,也有如此臣民,但像诸葛亮这般,愿以死报于国家的,也是屈指可数,杳杳无几的。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即使死也要统一三国、兴复汉室、北定中原的远大抱负和志向。

诸葛孔明对朝廷文官侍中郭攸之、侍郎费祎、董允等人和上将大督都向宠的称赞和劝后主重用他们的言语,则表现出武侯并非嫉妒能之辈,而是希望后主知人善任,把他们安排在适当的职位上,能报效国家,使国家兴旺昌盛,这足以表现出诸葛亮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君主陛下的忠诚和爱戴和他对贤能的器重,不国为他们能干就认为其会对自己的权利造成威胁。

诸葛亮被先帝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后,便日日夜夜为先帝奔波,建立了大小战功无数件,后来失败,刘备不幸身亡,便又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一心想着兴复汉室,可终未如愿,正所谓出师未始身先死。

诸葛亮值得我们尊敬。


诸葛亮《出师表》读后感700字相关文章:

出师表读后感500字

诸葛亮的读后感400字十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书心得700字五篇

关于读后感怎么写范文

《三国演义》5篇读后感精选范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3篇

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五年级6篇

94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