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中生《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此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通过阅读书本,我们可以了解到红军的历史。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初中生《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

轻轻合上书,我跟着作者斯诺走上的通往解放的红色之路已走到了尽头。深深地体会到了,如今祖国的富足、强大,与一群顽强斗争的人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深刻的认识到,红星不仅仅照耀中国,还影响着世界。

斯诺抱着对革命的深深疑问,冒着生命危险,拼死进入了陕甘宁边区。他与毛泽东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搜集到了关于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说道长征,这便是最令人难忘的,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着群众开始了武装斗争。而国民党的领导人蒋介石,坚决要消灭共产党及红军。曾多次对其进行了围剿。到了第五次,对抗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放弃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只好转移,随后,红军战士们便开始了过草地,翻雪山等的殊死搏斗。

甚至有些时刻,没有干粮,战士们就只好吃树皮、草根。但是就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韧不拔的红军战士还是创造了飞夺泸定桥、四度赤水河等的奇迹。

虽然文章写得都是在困苦,荒凉中发生的事。但是,人们却没有放弃希望,他们依旧斗志昂扬,敢于面对。丝毫不畏惧、退缩。强烈的爱国情义转化成信仰。

当国民党剿杀共产党的时,那些幸存的共产党明明可以知难而退,但他们却一个个明知是飞蛾扑火,却依旧前仆后继。正是这样的精神,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世界都震撼的奇迹,才能让他们在看似不可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今天的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是由先祖用鲜血铺出来的一天康庄大道如今的中国越发的强大,战争的讯息早已消失,但我们需要将红军的精神发挥、发扬。面对着祖国崛起的困难还有许多,我们应当像当初红军长征那样,坚定信念,找准目标,我们就可以体会党在困难时期的艰苦卓绝;体会党在斗争中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领导人民走向胜利时的无限伟大!心系这样的党,我们应该感到荣幸与自豪。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

《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在红军长征之后,西安事变之前这段时期内,穿越国民党恐怖白区的重重封锁,去到陕北“红色中国”,对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领导人、红军战士以及红区农民进行访谈的经历见闻,是一部真正的真实的文学报告作品。

关于长征、内战、抗日的描述,多为史实,不再赘述。但当从那些被历史同化了的具有而微的红军战士、农民大众的视角去看待这样的史实时,历史顿时鲜活起来。以往,我只知道红军战士这一个整体,却从没思考过构建成这一个整体的每个红军个体的性别、籍贯、年龄、成长背景等细节是怎样一种情况。在斯诺对红军战士的访问中,他问他们为什么会参加红军,很多人回答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妻儿被国民党飞机炸死后选择了参军。书中虽只寥寥数语,但我却看到了这简短的文字背后,蕴藏着深刻的痛苦与仇恨。我仿佛看到一个个人,面对着突遭横祸的至亲的遗体绝望,以及绝望过后,在强烈的复仇欲望的驱使下,他们握紧手中的拳头,走上从军之路。我相信,这是任何一个热血男儿都会做出的无悔选择。我们常说“国仇家恨”,“国仇家恨”其实是一种很大很虚空的感情,“家恨”却是实实在在可以为我们所真情实感得到的东西。

在参加红军长征的战士中间,还有很多十一二岁的“小毛孩子”。他们多是学徒工和流浪儿,在得到红军的感召后,毅然决定选择加入。他们年纪虽小,却不畏艰险,更随大部队一起爬雪山、过草地、渡铁索桥,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全程。再被斯诺问及路程是否艰苦时,这群热情的革命小将回答道:“不苦不苦,有同志们在一起,行军是不苦的。我们革命青年不能想到事情是不是困难或辛苦,我们只能想到面前的任务。如果要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如果要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言谈举止中都充满了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反观国民党所率领的军队,却展现了另外一幅及其丑恶粗鄙的嘴脸。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来都没想过,中国人对待自己的血肉同胞竟会犯下如此丧尽天良的残暴恶行,甚至对比日军侵华的南京大屠杀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第五次_围剿时,国民党将领在许多地方下令要杀光全部百姓,因为蒋总司令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在这些苏维埃政府确立的地方。“是分不清赤匪和老百姓的”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围剿在,“成千上万的儿童被抓起来,送到汉口和其他城市,买去做学徒。”“土地荒芜,白军占领的村子无不尸积成山。”……我实在不愿意相信,这些文字描述的便是血淋淋的现实;我实在不愿意相信,这些也有着父母、妻儿、兄弟姐妹的国民党士兵,会将武器对准手无寸铁的同胞手足;我实在不愿意相信,在这残酷无情的战争中,人性的泯灭可以达到如此震人心魄的程度!在私欲和权势的面前,有些人丧失了人性,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有些人仍冒着生命的危险,坚守着爱与善良!而历史总会证明,正义之师,终将胜利!宪

无外乎,广大的人民群众会拥有共产党和红军,而反对蒋总司令及其政党了。尽管蒋介石曾高额悬赏毛、周、朱、林的首级而后者们仍旧大剌剌自由地行走在群众之中,丝毫无畏惧之色。反观蒋总司令,在1936年光临西安府时迎接场面——“停止一切交通”,“遍布宪兵和军队的岗哨”,“沿路农民都被赶出了家”——“壮观”的背后,是对人民的深深恐惧。在这一点上,斯诺的描写很是精彩:

“总司令的驾到同我记忆犹新的场面——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毫不在乎地走在红色中国的一条街上——截然不同,宁人难忘。而且总司令并没有人悬赏要他首级。这生动地说明了谁真的害怕人民,谁真的信任人民。但是即使西安府所采取的全部保护总司令生命的措施,后来也证明是不充分的。就在保卫他的队伍中间,他的敌人也太多了”

可以说是相当讽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

红星重照耀,中华辉煌现。

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徐海东、林伯渠、徐特立、林彪……一个又一个的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凭借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这天。作为领导人,他们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着简朴、磨难受尽,却依旧难掩,他们那颗拳拳的爱国之心。不为功名,只为百姓;不求利禄,只求和平。问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那朴实的话语动人心弦,"那是百姓的军,那是救国的军!"

在全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事便是:长征,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从1930年起开始对根据地进行围剿。1933年五月,蒋介石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人采取错误的路线和军事战略,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在这之后中国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过草地,爬雪山,与生死决斗。在最困难的时刻,大家甚至吃皮带,扒树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红军仍旧用战士们的血肉拼杀出:飞夺泸定桥、四度赤水河的光辉战绩!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他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斯诺这样描写道:“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以为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

在那伟大的艰苦的年头,沒有比中美两国的友谊,更值得重视的了!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到处是荒弃的田地,饥饿的人民和频繁的战争,那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跻身历史的大舞台,他们或智慧,或英勇或民主,或仁义……

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下,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西北根据地进行了犹如铜墙铁壁般的严密封锁,这里的信息被阻滞,被审查,真实的情况一再被掩盖。国民党污蔑中国共产党是“狂热分子”“杀人放火者”“强盗”等等。人们听到的是各种混乱的传言,以致苏区以外的人们都对红军队伍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红军不能克服物质上的匮乏,不能突破层层严密的封锁和“围剿”,最后必然会陷入惨败的境地,没有人知道真相,世人皆被谜团笼罩着。

直到1936年,一位孤胆英雄——斯诺怀揣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只为寻求真相。斯诺用,旁观者冷静、客观又带着些幽默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了那段红色岁月,没有空乏的理论和枯燥的政治术语,也不同于目的性明确的宣传稿件,在他笔下一个个生活战斗的场景扑面而来,斯诺采用采访、叙述、日记等多种形式,为我们描绘一个乐观、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

在这本书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崇高,不论是彪炳史册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还是一个个年龄虽小,斗争经验却很丰富的“红小鬼”他们一个个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眼神坚定笑容纯粹,有血有肉,丰满立体。这些红军战士喜欢打球,乐于去红色剧场,偶尔也会有些粗鲁、莽撞,但是内心的赤诚、 意志的坚韧却像星星一样熠熠生辉。

通过斯诺的笔墨,我们可以窥见红色中国产生、发展、壮大的原因,了解到那片红色区域上人们的生活和战斗,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生活让我们犹如踏上过那片土地,呼吸过那纯净的山风,在微风中,我们仿佛可以嗅到理想,嗅到那些即便历经绝境也没有动摇的信念,那些牺牲自己保全他人的高贵纯净的心灵。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更需要我们去把握它发展的客观规律,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走进那段风云起伏的历史,感受那充满激情的红色岁月。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

单看这本书的名字,我觉得,这一定是一本无聊的、又红又专的书。像这样历史、纪实类型的文学作品,我是不怎么接触,也并不感兴趣的。坦白讲,如果不是学校要求,我不会主动阅读。

初读确实晦涩难懂,如我想象的一样,实在无法下咽。但耐心读下去后,我就被斯诺的“美式幽默”逗乐了。

毛主席“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斯诺觉得在毛泽东身上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在“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 ——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斯诺形容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毛泽东交叉着腿坐在从岩石中凿成的一个很深的壁龛里,吸着一支前门牌香烟。”——这样就像一个结束劳作后,在回家的路上,抽一支烟休息的农民,极具画面感的描写,使得毛主席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斯诺在踏上红色中国后的第一件糗事,就是在战士们练习拼刺刀时,被他们很爷们儿的吼声吓得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他身后的红军向导只好安慰他说:“没事没事,这是假的……”;周恩来一边用缓慢但准确的英语同斯诺对话,一边慢慢地脸红起来——那个时候他还留着胡子,斯诺形容周总理很“害羞”;主席小时候喜欢和他爸爸吵架,而且不知从哪儿,培养出了一种逢吵必赢的究级作战大招;大主席中学毕业之后,从报纸上找有关求学和招聘的小广告,然后到处交学费和中介费,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彭德怀小时候差点儿被他奶奶召集全族人扔到河里淹死——因为他踢翻了奶奶的大烟盘子。他为了不被淹死,于是离家出走;成年以后干革命,彭德怀英勇被捕,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在监狱里人家拷打他,他天天想的都是:“这么打人怎么受得了啊?不成的话明天我就招了吧……”结果到了“明天”,他就被放了出去;朱总司令年轻时当过军阀的手下,也在中学里教学生广播体操为生;斯诺甚至在保安根据地创办了“赌博俱乐部”;斯诺见到徐东海时,他的两颗门牙不见了,正“狗窦大开”中。经过斯诺四处多番八卦,才知道老徐是某天骑马出去,撞在树上才留此黑洞立此存证。至于那两颗牙齿,完全已经牢牢地被钉在树上了……徐海东一直管斯诺要美国假牙,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你回去之后表忘了我的假牙啊;一个月斯诺走的时候,大家在城门口挥别,并提醒斯诺别忘了他们要的“特产”。

在这本书中,除了描绘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描绘了那些名字熟悉的领袖们,平凡、温暖,甚至现在看来,有一点“囧”的一面。从这个角度阅读这本书,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2021初中生《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2021初中生《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作文五篇

2021年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初中生读后感5篇

2021初中生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篇

初中生2021红星照耀中国经典读后感5篇

《红星照耀中国》中学生读后感五篇2021

2021红星照耀中国中学生读后感范文

2021年红星照耀中国优秀学生个人读后感5篇

2021红星照耀中国感悟初二读后感5篇

2021红星照耀中国初一读后感心得5篇

2021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最新五篇

2021初中生《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7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