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书是不老的东西读后感读书心得5篇

书是不老的东西读后感读书心得5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书是不老的东西读后感读书心得5篇

书是一种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东西,我在书的世界里有很多的故事。我家有很多书,一摞一摞地堆起来可以堆成一座书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是不老的东西读后感读书心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书是不老的东西读后感读书心得5篇

书是不老的东西读后感读书心得范文一

古今中外,曾有多少人为得长生不老药费尽心思。因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守住自己值得去守护的东西,比如财富。可惜的是,长生不老的秘诀至今也未被发现,不老之树也无迹可寻,追求长生不老的热潮就这样无声地消退下去,直至消失殆尽。人们逐渐认同,无论拥有多么强大的生命力,或是足够的运气,这世上所有的生灵终究还是逃不出岁月,逃不过死亡。然而,有一种由人类自己创造出的东西却可以长生不老,这就是书籍。

为何书籍可以长生不老?

因为书籍记载了许多人物与事情,读者可以在书籍中看见历史,看见远方,看见不同读者的思想与价值观。这一本本包装精美的书籍,你很难想象在这之中会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样流传千年的老者,翻开他们就将见证到古老的智者的思想精华,以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你也很难想象在这之中会有《理想国》这样永垂不朽的君子,让我们的脑海里重现柏拉图的精神样貌。你还能够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近代文人的思想觉醒:大文豪鲁迅忧国忧民,以笔作枪的伟大的情怀,莎士比亚时而幽默诙谐时而冷嘲热讽的话语,身为富人心系平民的列夫•托尔斯泰对社会现象锐利的洞察,还有马克•吐温对处于社会上流却思想世俗的成年人的鄙夷与对聪明绝顶而天真烂漫的孩童无以言表的喜爱。这一个个对世界文学发展作出贡献的伟大人物,让一代又一代人敬仰并崇拜着。尽管这些举世闻名的作者逝去已久,读者也在频繁更替,书,却任凭岁月的磨砺,变得越来越充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这段话,从我上学起到现在,仍印象深刻。书,承载着人类的智慧结晶,记录了人类进化的历史,反映了人类价值观的变迁。这就是书为人类作出的贡献。自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以来,书籍的传播,可谓是越来越便捷,为许多来自不同阶级的人提供了接触书籍的机会。有多少平凡的学子因它们改变了原本平庸的命运,得到翻身的机会。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如今妇孺皆知的故事在当时成为了多少人为命运奋斗的动力。人们在它身上汲取到智慧,汲取到做人的道理,又在这些古人保存并流传下来的生存之道中加以创新。于是这些书籍成为了人类进步的垫脚石。岁月流逝,踩在它上面的人逐渐更替着,它却是那样一座安静的木桥,任大小深浅的脚印留迹身上,而它永恒屹立不倒。书籍就像一棵实实在在的常青树。年轮一圈一圈地画,叶子历经春夏秋冬。它的样貌会有所变化,而它的思想精神却亘古长存。它的根深深地扎入地下,越来越稳重。

它像树,而它却比树更有灵性。是的,书极有灵性,它可以思考,也可以与你交流。于是书成为了人类最知心的朋友,人们可以从中看见自己,宛如镜子。人生在世,知己何其难寻,世态炎凉,人心不可琢磨。我们却能在书籍中找到温暖与理解,这是多么美好,多么幸运!而它不老的身躯,又培育与陪伴了多少同样也是将书籍视作知己的人呢?一段段文字,平静地诉说着它的故事,同时也是属于你的过往。如此温柔而美好的书籍,我们在这被纯净而优美的文字里看见了诗和远方,同时也找到了你毕生的归宿,我想,我们都会爱上这朴实无华的书。

这常青之书,也一定会是此刻在明灯与希望照耀下奋笔疾书的你的伴侣。

书是不老的东西读后感读书心得范文二

走进书山,恣意遨游

读书,相比古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似乎成了“奢侈”的事,就好像人们阅读的时间被繁忙的工作所代替,被大量手机信息所占据,这是否是读书的重要性被如今大数据化的网络时代所淡化了呢?

我想,不是的,在世界各处的一隅之地,总有人在另一个世界里平心静气,在另一片海洋里遨游,在另一处宇宙中寻觅星辰大海。随着新一代青年的崛起,以及国家的重视、社会的传播,读书又一次被赋予了新的韵味,有更多人深入文学之海,探索其中的智慧。

白岩松,央视的名嘴,青年人眼中的智慧者,是许多人心中不折不扣的人生导师。记得在一次采访中,他谈到:“类似《道德经》这样的书,里头好的东西太多了,但其中有五个字深深地改变了我,叫‘无私为大私’。你一直朦朦胧胧的很多东西,你找不到与此相对应的东西,但是突然你在《道德经》里看到了这五个字,一下子就打动了你,将来会成为你立身之本。”他在每本书里汲取的“智慧”,都筑成了他坚固的精神堡垒,很多我们未曾涉猎的书籍都能在白岩松老师口中获悉,我想这是他传播阅读最好的方式,也是对读书最好的诠释。

由此观之,书籍的世界永远比人的思想境界更为高远,更为广阔……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的“黄金屋”里,有《莱根谭》的“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 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有《论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人间词话》的“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各种读书的大智慧就在字里行间闪烁,书籍里的营养会使我们终生受益。书籍里的知识永远是学不完的,自此有了许多文人终身藏匿在书籍里,一代又一代的文豪著书立说,尽管如此,书籍就像茫茫大海,无论潜游多久,还是无法探寻到底。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能够给我们的,远不止丰富的知识。还有它对我们精神世界的洗礼,对我们气质的涵养、灵魂的洗涤。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读书,我们能够与古人对话,我们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读的书越多,更能体会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然,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风情,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正是有了古人这般丰富思绪,我们才更能在现实社会中联古系今。我们读的书越多,才更能体会到,走在这亘古的旅途中,书,不失为陪伴我们一生最好的伴侣。只有在书中,才能寻求这世间最为清净的地方,站在这世界最为拔尖的山峰。

自上高中以来,在书籍世界里,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学子们都知道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寥寥几字,却将大多数人的人生历程淋漓尽致表现出来。从还是个幼稚小孩时,我们就开始接触书籍,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读书,要学习,但有多少人能像闻一多那样热爱书籍,像鲁迅那样热爱文学,像杨绛先生那样热爱阅读,终归到老,才会悔恨年轻时不够努力?我们都能够乘上书海的扁舟,可又有多少人能够到达彼岸呢?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的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他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潭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如果不是书籍,我想,我们的民族也不会日益强大。不管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我都希望可以在书籍世界里自由翱翔,也希望看到更多人可以拿起一卷纸书,品味人生。

大千世界里,只有走进书籍才有许多路,只有走进书籍才能看到真正的汪洋。

书是不老的东西读后感读书心得范文三

说实话我并不是读书最多的人,也不是看书最多的人,但我却是最爱书的人。我的爱是在炎热的夏季捧一本书,享受着一丝清凉;我的爱是努力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摸一摸他们;我的爱是尊重每一本书就像尊重一个个生命。

从小到大,书本一直充斥着我的生活。从小时候酷爱的《格林童话》到小女孩时候最爱的《美人鱼》到叛逆时疯狂的《天龙八部》再到长大后追捧的《繁星》《春水》。

我每一步的成长都印着书的香气。我总爱闻那带着浓浓墨香的气味。深叹一口气,长长的回味着。体会着那包含人间冷暖的书香气。那反映中国传统底蕴的书香气。那引导我从无知迈向成熟的书香气。那醇美而又特殊的书香气,在我的青春岁月中留下灿烂的一笔。

可是当我渐渐长大,我开始忘记那种香气,开始追寻各种别的东西。在生命这条充满诱惑与荆棘的路上,虚荣蒙蔽了我的眼睛。我开始厌恶读书,讨厌打开书时扑鼻而来的墨香。读书时那种简单的快乐再也找不回。就像在森林中失去了引路的灯。生活顿时陷入一片死寂。

于是我开始思考,在青春这条充满激情与浪漫的路上,是否需要书来填充我的生活?在人生漫漫的路途中,是否需要书来寻找自我?在充实而又忙碌的初三,是否需要书来丰富我的生活?

我想我的问题也就是大家所共有的问题。

初三的生活,快捷而繁忙,每天不停的忙碌着,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钟。“滴滴答答”一刻不停的走着。可你有没有想过,忙!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忙?为理想,为追求,为父母,为自己,还是你根本就不知道你为什么而忙?

你的青春在这个校园绽放,但并不只是在这里绽放;你的时光在这里度过,但也并不止在这里度过。只要你相信,这个世界就是你的舞台。

书是血与泪的编辑,它教给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书是气节和执着绘成的篇章,它让我们了解人的本性;书是一生的经历,汇集了无数的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姿态。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故事,或喜或悲。看书就等于倾听不同的人生故事,在丰富了你的视野之外,更让你养成美好的品德!相信你自己,相信你的选择。只有书才能点亮你心头的灯,为你找到前进的方向。不再让你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我们正值青春的花季,拥有最美好的时光。在这个美的时节,不应该只在乎繁华的物质世界,不应该沉溺于虚荣的幻想。撑一把知识的大伞,让它守护你灿烂的青春,让你的青春伴随着悠远的书香变成不老的传奇!

书是不老的东西读后感读书心得范文四

少年时代,凭着好奇而读

少年时代,从识字开始,凭着好奇而读。最早的读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后来是《唐诗三百首》,再后来是《西游记》、《三国》、《水浒》、《红楼梦》四大古典名著,对梁山好汉的绰号与姓名,至今丝毫不忘。

读小学高年级时,阅读了《安徒生童话》和夏丏尊先生翻译的意大利作者亚米契斯所著的《爱的教育》,启示我要爱国家、爱父母、爱一切需要关爱的人。同时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等,心里感到有许多奥秘得以解答,知道了世界上有这么多新鲜事物,也奠定了阅读的基石。

青年时代,阅读大量名著

进入青年时代,随着求知欲的增长,我买来了《新华词典》,订阅了《中国少年报》、《中国青年报》,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通读了《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苦菜花》以及鲁迅先生的《呐喊》、《阿Q正传》等一系列小说、杂文。在师范读书时,在陈祖楠老师的指导下,我还阅读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对好的警语佳句和人生格言,摘录了好几本,日积月累,十分有益于后来的工作和写作。

我绍兴师范毕业后就应征入伍了,编入了部队政治处报道组。第一年光在《解放军报》上就刊登了五篇文章,部队首长当作大喜讯给予奖励,进一步激发了阅读的兴趣。“__”开始,我们部队属于南京军区的战备值班部队。这时我被调入部队司令部在军事学院办公,学院的图书馆更满足了我的阅读需求。我着重阅读《雷锋日记》和艾思奇著的《大众哲学》,《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天天不离手。那时经常写总结、写报告、写通讯,入伍几年见报不少,被部队首长称为写稿投稿的“夜老虎”和“神枪手”。在一次实战演习的采访中,因公致残,弹片穿通右眼,但我没有悲观,只感到还有一只左眼,阅读是我前行的明灯。

进入壮年时代,为工作求知而读

进入壮年时代,为工作求知而读。从部队回地方工作,组织上安排我在绍兴农机修造厂搞文字宣传的工作。围绕本职重点,我阅读了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一系列论述,并借阅了农机修理工人的修理日记认真学习。不久,我认真总结了农机工人“修理不误农、制造不离农、下乡便利农、四季不忘农”的通讯报道,在《浙江日报》上头版头条发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也专程来厂,拍摄了题为《种田人的知心厂》的新闻纪录片,在全国播放。

1977年5月,组织上调我到绍兴县委宣传部搞理论宣传工作。参加了中央党校开设的首期函授大专班,通过三年函授,我系统地阅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国际共运史、大学语文、形式逻辑学等一系列原著和经典,从而较系统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精髓和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取得了文凭,被评为优秀学员。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编发了全国16名优秀学员的自学经验专辑,我也名列其中。在函授期间,我撰写的《党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论文,被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函授分院评为一等奖。在即将退休前,我撰写的《入党介绍人的误区和对策》、《浅谈提高党的民主生活会质量》两篇论文,入选中共中央党史党建文献汇编集。

进入老年阶段,为健康而读

2004年,我退休了。但由于长年的工作压力,加上生活和饮食不那么规律,我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颈椎病和严重的睡眠障碍。对此,我的阅读重点侧重于养生保健。正如洪昭光教授说的:“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一言中的,我深感健康保健知识的缺乏。

正在这时,我的挚友、省老年电大学员、原绍兴县府办领导沈敦仁同志给我送来了浙江老年电大关于医疗、保健、心理、卫生、走出锻炼误区、如何延缓衰老等学期教材。我如获至宝,坦然面对伤残和病痛,进行积极的锻炼、保健和治疗。此外,还自费订阅了《健康指南》、《中国剪报》等报刊,浏览古今医书,增加了不少健康知识和方法,付诸实践。

几年下来,健康状况有了好转,使我的退休生活越来越有滋味。去年,我撰写的“多喝水,管住嘴、动手腿、按时睡、想得开”的阅读体会,被国家卫生部和计划生育委主管的《健康指南》杂志社评为优秀读者阅读奖,浙江省只有三位获奖,我是其中之一。现逾古稀,虽然头发花白,却气色好,有精神,这不能不说是阅读赐予我的。

编辑手记

《我的阅读笔记》作者高德荫,是我早年就熟悉的一位机关退休干部,为人谦和,偶尔也收到他的投稿。记忆中的他因为左眼在部队的一次演习中受伤,造成了对他身体的影响,时不时还听到他身体不适的消息。一晃很多年过去了,已70岁的老人给我发来了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读书回忆,记录了他从少年、青年、壮年,一直到老年的读书经历,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词语,却如一个书库,一张大大的书单,让我看到了老人一生与书相伴的艰辛和甜蜜。读书不仅滋养了他的心灵,还成就了他的梦想和荣誉。我深深地被打动。而我更为老人庆幸的是,进入老年阶段,他为健康而读书,使他懂得了养生之道,虽逾古稀,但气色好,有精神,这不能不说是阅读赐予他的。因为,书是唯一不老的东西。

书是不老的东西读后感读书心得范文五

我常常想,我这一辈子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就是在落雪的夜晚,躺在被窝里,在昏黄的灯光下,读一本非常心仪的书,物我两忘,这份舒展、这份惬意是无可比拟的。

读书其实是一件非常寂寞、很孤独的事情,但也是乐事。古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们隐居读书,他们的内敛、慎思、博学、明辨,被誉为古人风。时代在发展,有古人风的人们走得远了;今天让人目不暇接的社会生活,以及越来越快的速度,导致人人都很忙,人人都很躁,人人的压力都很大,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静静地读书,如今成为了一种奢侈。在一切都变“微”的时代,大概还有一部分傻文人,在坚守自己的读书和写作的阵地,写出的作品却可能读者甚为有限,使写作这一行变得非常的悲壮。

当然了,我们在坚守的同时,也涉足了“微”的范畴。在我认识的作家圈里面,几乎大部分人都在网上有博客、有微博,还有微信,彼此的交流由书信到电话、到信息、到网络,越来越快。我们在任何一处都知道几年不见的朋友在干什么、在说什么,都可以直接过去调侃几句,同时接过来几句让人忍俊不禁的揶揄。比如我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我的小说《青木川》被改编成电视剧,名字叫《一代枭雄》,本来是一个土匪崇尚文化,现在土匪变成了留学生。我很不能理解,这是一个180度的转变。这个微博发出去以后,马上收到了湖北方方的回信,她说,俺也听说俺的小说《万箭穿心》改成电视剧之后叫《亲爱的》,名字多么的南辕北辙。其结果,俺推测跟你的也差不上下:一块好布料,你以为会拿去做一件好衣服,结果被拿去做成了鞋底。

简单、快速、犀利、生动,这就是微阅读的魅力。这样的阅读写作,我们都尝到了甜头。通过网络,我认识了一大批我的读者。以前作家的写作,书出来了,反响怎么样,只能看报上的评论。今天在这个网络发展的时代,我直接和我的读者们取得了信息的交流。这是在以前作家不能想象的。从读者身上,我得到了支持、得到了理解,我的写作变得灵动而快活。

今天的我们,什么都可以在网上说,而且是带视频的;什么都可以快递,距离的阻隔在今天已经解决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们当今更不是难事。当然在“微”的环境下,我们细细地思考,我们是不是还少了点什么?沉静的心态、文化的韵味、人格的操守,被淡化了。我们健壮、我们快活、我们简单,我们将诸多的书籍装入电脑。一个民族是否有文化,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民族文化需要积累,它不是一个时代所能完成的,它的主要部分永远深埋在历史当中,藏于书籍里。发掘、传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陕西一位老教授,一辈子爱书如命。有客人到他们家去,只要在他的书架前一站,他就紧张,因为怕人借他的书。他的书珍藏得非常好。在他临终之时,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八架书。老先生已经去世了,他的八架书被后辈们卖光了,在我们听起来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

在微时代,我们还是要抽一点时间读点书,为自己留下点书。书是不老的东西,是中外圣贤留给我们的恩赐。不读书,就不知道敬畏,就不知道感恩。让我们保留一个睡前阅读的习惯,哪怕是短暂的半个小时,以此来增添我们生活的乐趣,提高我们生命的质量。


书是不老的东西读后感读书心得5篇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读后感读书心得600字五篇

《不老泉》读后感最新范文600字5篇

《西游记》读后感读书心得400字五篇

《套中人》读后感500字

一本好书读书心得700字5篇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学生范文5篇

人生读书心得800字5篇范文

《云朵上的学校》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读书心得600字五篇

查理九世读后感300字

504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