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 > 2020暑假高中生《文化苦旅》读后感600字

2020暑假高中生《文化苦旅》读后感600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暑假高中生《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这部散文集,虽然是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但是对于文坛而言,这就是好东西,以此小编特此整理暑假高中生《文化苦旅》读后感,仅供参考!

暑假高中生《文化苦旅》读后感第一篇

提起余秋雨,可能想说得太多,满腔话语积压于心底,随时都有迸发出去的可能。但我还是愿意只打开一个小口,让那话语如涓涓细流一样涌出,将自己再次滋润。

读余秋雨的第一篇散文,是他的《文化苦旅》的开篇之作——《道士塔》。当时,我第一遍读,愤恨;第二遍读,无奈;第三遍读,就只有压抑了。目睹的一个个惊人的流失数字,我的压抑与它共存。王元禄是个罪人,没有错。但是,将敦煌文化的大量流失、出卖之罪完全归咎于他——那样一个20世纪初中国随处可见的猥琐、短目之人,更像是嘲笑自己。因为,他的卑微,实在不配承受这罪。他意识不到这份文明的伟大与灿烂,他只知道一百卷经卷值一个铜板,一车古画值三块大洋;他只知道如果在飞天甜美、神秘的微笑上刷一点白石灰,墙壁就干净了;他只知道本以强盗身份来这里的斯坦因,是西方来东方“取经“的人。他的卑微,承受不起这罪!我的压抑与这些耻辱共存。正像余先生喊出的:“我好恨!”

终于,《莫高窟》紧随其后,让我稍稍欣慰,余先生用敦煌壁画上明快的、油彩一般的语言,从诞生曙光的时候起,描绘到飞天腾空撒花的唐初鼎盛之期。欣慰于毕竟我们厚重的土地,还以它三千年孕育出的魔力,留住、或是说吸引住了一部分文明,就算是文明的碎片,也能使后人从中拾取精华,沐浴灵魂。唐后,风格一次次改变,风沙一次次动摇这里,但是,风骨从未泯灭过。然后,飞天神秘的微笑朝向了日不落,这微笑后面是愤恨,是压抑,是无奈……

暑假高中生《文化苦旅》读后感第二篇

在《文化苦旅》中讲述了许许多多在中国部位人们所重视的地方。

道士塔—建于莫高窟。它的所属者王圆簏即使道士也是历史中莫高石窟的罪人,是他从外国“冒险家”手中接过极少的钱物,然后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也是因为他,如今敦煌研究所的专家们之得一次次确如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后走到放大机前······

敦煌莫高窟的悲剧,只是因为一个道士流浪至此并驻足引起的,因为他的私欲,从而导致外国“冒险者”以少数的银元换走我们住过大量的文化遗产,我好恨,恨当时政府官员的腐败与王圆簏的无知与私欲,从而导致如今我们的遗憾。

昔日的辉煌早就我们如今的成就,但假若昔日的辉煌被窃取了,那后果将怎么样·····

因老一代创造的奇迹,才造就我们这一辈的骄傲,才是我们摆脱令人屈辱发指的历史。

但如今的我们仍以过去的光辉做明天,那真正的明天在哪里。历史会倒转轮回至当时,我们会不会再次面临屈辱。

这个问题不要问别人,而要问你自己,你是否要为自己的出现创造一份价值或是为他人的路上做点点星光······假如你仍为自己的私欲而奋斗,我要问你,这些东西你有什么用你死后能带走吗?有一句形容人的价值及意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暑假高中生《文化苦旅》读后感第三篇

 随着作者的脚步,我的心灵也进行了一次苦旅,从阳关到江南。

初见这本书,我对书名充满疑惑:为何苦旅?既是旅行,为何突出苦字?带着疑问进入书中,又了解作者的平生,我豁然开朗,有情不自禁,感叹起来。这苦字,有多含义。身体的劳苦。作者的旅行是完全自费的,而所到之地大多荒原而偏僻,步行之时最多身体自然劳累。但在作者心中,大概这远行,这劳苦,都成为信徒朝圣圣地而远行一样的虔诚的心情,去朝圣千百年的荒废古址。

眼见古址破败之痛。作者所去的新疆,阳关,敦煌,渤海国,天一阁,所去遗址无不败落,残缺不堪,面对损毁的遗址,作者自然是痛心疾首,苦不堪言,

对谣言攻击的痛苦。作者在苦旅中,苦旅后,受尽了谣言,诽谤,谩骂,及各种形式的人身攻击。然而,在这谩骂声中,并无一家媒体,一家报刊为他说一句公道话,为躲避攻击,作者携妻从上海迁至深圳。然而在这漫骂与孤独之中,作者能继续对此书改版,不断写出新的著作,实为难得可贵。

对文明衰落的凄苦。作者远行出国探访中东,希腊,埃及等世界文明遗址,又到欧洲,与中国进行对比。体现出中国文明的优势与不足,对各地的文明衰落深感悲痛。对当代文明提出紧迫提醒,也是痛定思痛。

理解了这些“苦”,也就明白了作者的心情了,也就理解了作者的深沉的笔调,悲痛的风格了。说这是“沉痛”,这是“流浪”一点也不为过。

从阳关到江南,只有苦,又不只是苦。这个字的内涵实在是太过丰富,让人还甚为不解,就走完了全程。

暑假高中生《文化苦旅》读后感第四篇

看了余秋雨的这些散文我感触颇深,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带给我一次心灵的洗礼,很是震撼,但最让我喜欢的还是他的<<废墟>>这篇文章,它里面的话深深地影响着我的思想,在极大数的人都认为完整才是美的时代。他却提出了一个可以说是另类的想法——废墟也是一种美,也许嫩绿的叶子象征着希望,可是谁又能否定飘落的秋叶就不是一次生命的轮回吗,就不是另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落叶是人们心中“废墟”的代表,可是它却赋予着别样的精彩,难道不是吗?

圆明园曾代表着皇家高贵的身份和无尽的财富,可是现在当我们再回首过去时,看见的又是些什么呢?是一幅残缺破烂不堪的景象,我们已经很难去想象它曾经拥有过的那些光辉岁月。当有人提出修复圆明园的时候,有些人却站出来否定了,因为即使修复了它原有的容貌又能怎么样呢?那些曾经遭受过的屈辱历史就能消失在历史的记录里吗?答案是当然不会了,残缺的圆明园,一个废墟一般的存在,也是一种美,另类的一种美,因为这个残缺般的废墟的存在才让我们更加牢记了历史惨痛的教训和惨象,废墟是一种美,残酷而真实存在的美。它是不会因为它的不完整而被世人所遗弃,相反的,人们只会更加记得它,它将会永远的被人们珍藏在心中最深的那个角落。

在《文化化苦旅》中我能感受到余秋雨那深厚的文字功底,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杰出的才子,他的文章并不是最华丽最优美最感人肺腑的,但却是令我感触最深的,他的文章教会了我许多的哲理,我也能感受到来自他内心深处的真切想法,看完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那纯朴简单的文字是我思想上的一次撼动,是我精神上的愉悦,更是我心灵上的一次完美震撼。

暑假高中生《文化苦旅》读后感第五篇

读罢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我很想抓住些什么,却又难以言状,只觉得淡淡的哀愁与寂寞萦绕在心中不去,又难复平静。

从滚滚黄沙的大漠边塞到温婉宜人的江南小镇,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足迹,跨越了大江南北,旅途中夹杂着喜悦、激动、哀伤、沉痛……百感交集,而最终只汇合成一个赫赫刺人的“苦”字。中国史上叙说羁旅之苦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然而负担上“文化”二字,却更令人觉得这苦涩的味道浓得要化不开了。

说说那个令人恨恨不已的王道士吧,青砖黄泥的道士塔原也只是个普通的佛教地方,可当那王道士开掘了一门永久性学问的洞穴后,这儿再也不普通。王道士也成了达官贵人宠的“妃”,王道士的古文物,不,是正用在阿谀逢迎的官场的中国的古文物,它们的清白也渐渐被抹黑,更糟的是:外国友人的不客气,王道士的傻笑,中国古文物就此一车一车地安全运出国境,王道士与外国友人的寒暄。唉!伤心欲绝!余秋雨老师之苦,皆因有着中国古代文人忧国忧民式的文化自觉,种.种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赫然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却无能为力,也就难以自抑地揪心揪肺了。

也许是我出生的年代比余秋雨老师要幸福,没有亲眼目睹种.种擦肩而过的辛酸与血泪,因而没有那种刻骨铭心的苦味萦绕心头,然而余秋雨老师笔下一幕幕清晰可见的中国式文化悲剧,已经令我的心也不自觉得随之惆怅,陷入了淡淡的寂寞,历久不散。也许余秋雨老师得知我们肆意欣赏着他的“苦”,却不能与之同苦,而只是仅仅的“寂寞”,怕是他的“苦”又会更甚了吧。

也许许多历史界的专家学者曾经不留情面地指出过余秋雨老师作品中与史实不符的种.种纰漏,但是依然无妨,文学不同于历史学,毕竟余秋雨老师酿制的文化苦酒传出了令人心醉的香味,不仅仅是向读者,向文化界,更是向广大的中国人民。这样就已经足够了,不是吗?

作为一名高中生的我就这样追随着余秋雨老师的足迹,在寂寞间行走着,徘徊着,彳亍着,最后旅途也到了终点站,只剩下了“这里真安静”的孤独与余韵……


2020暑假高中生《文化苦旅》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文化苦旅读后感600字5篇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600字

读文化苦旅有感600字

《文化苦旅》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五篇

《文化苦旅》500字读后感范文

暑假高中生《活着》读后感

高中生暑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建军节高中生暑假《红岩》读后感

山中访友读后感600字五篇

2020高中生暑假英语作文多篇

363852